社会心理学第一次作业。范杨周组

Drenchs

Drenchs(不知道有多逗)
2015-04-13 10:47:26

×
加入小组后即可参加投票
  • Drenchs

    Drenchs (不知道有多逗) 楼主 2015-04-17 11:19:03

    论迈尔斯版和乐国安版的两本《社会心理学》 在初拿到Myers版的《社会心理学》和乐国安版的《社会心理学》这两本书的时候,光从厚薄程度便可以看出迈尔斯的这本《社会心理学》的内容要多很多。乐版的的《社会心理学》遵从了国人的编书习惯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即是从介绍其定义、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再去介绍其发展史和基本理论基础,再细讲社会心理学中的各种现象,全书共有十三章。迈尔斯的这本《社会心理学》分为了四编内容加上一章节的导论,共有十六章。Myers版的《社会心理学》在每一章节的末尾,迈尔斯都会以社会心理学对人类的重要性做一个简短的反思,然后会提出一个问题,问一下读者的观点,我认为这样读者便可以将所学的只是具体运用于生活而不是纯粹地学知识。迈版的《社会心理学》在每章开始时会有一个关于这一章的一个小目录,让读者能够对于每一章的内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乐国安版的《社会心理学》在每一章节的末尾会总结一些重要的基本概念以及本章的要点和一些复习思考题,还有推荐阅读书目,如此读者可以对所学的内容及时复习。在每一章节的开始会有一章节导读,如此学生对于接下来的内容就会充满好奇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迈版的《社会心理学》在每一章中都插有许多名人的话语让读者可以联系所讲内容使知识得以运用或是使所学内容更加易懂。乐版的《社会心理学》在有些章节插有一些背景人物的资料和一些延伸阅读可以增长读者的阅读范围和知识背景。迈版的《社会心理学》并没有像乐版那样去大篇幅地介绍“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史。对于每一个知识点乐国安是把不同心理学流派的观点都写在其书中,显得不是那么有“主见”,当然并不是他一个人是这样,国内有许多专家学者都是如此,他们按着权威的排版方式,如果有一天我要写一本关于心理学的一本书我也会如此,因为在传统教育下的我们已经习惯了按部就班了。而迈尔斯会把他或是他所认同的学者观点通过事件加以说明,当然他这样使得我们对于知识掌握得更牢,相比起乐版的写法我更加喜欢迈尔斯这种随性而又不乱的写法,正如迈尔斯所说,“我希望以一种充满热情的、富有个性的方式来讲诉心理学,而不仅仅用一种严谨的科学方式”,他说到做到了,对于此书的撰写他更多的用了讲诉的方式,而非严谨的科学方式。迈版有许多的插画可以帮助读者去理解,另外,迈尔斯还附有许多的知识的网络模型,使得观点清晰易懂。 关于二人的写作方向来看,乐版更倾向于社会学方向,这点可以从此书的写作背景来看,在第一版的前言中可以看出是在国家领导人在党的“十七大”中提出注意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思想的政治化背景下写的这本书,本书带有浓厚的中国特色即是在有中方关注时,才会发展迅速。另外,乐国安认为,在我国由于研究方法受到苏联的影响,所以指导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哲学方法论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迈版就更倾向于心理学方向,书中介绍的研究方法时,迈尔斯更多讲诉是通过实验的方法去研究社会心理学这一门学科。在中国集体主义取向的文化下的乐国安受到中国大众思想的影响,所以他所编写的书便更符合国人的阅读习惯,甚至他所编写的这一本书也是更符合中国的政治思想(例如:实事求是)。在美国那个个人主义取向的文化下的迈尔斯是随性而又洒脱的,这一本书里更多的编写内容是按着自己的想法来的,并不像中国的编书那样有一套专门的模版。我们无法去评判两本书的好坏,或许受到中国传统教育的我们更适应乐国安版的书。 对于“中国社会心理学”这个概念是否成立这一问题,根据乐版的“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这一节可以看出,乐国安对于中国社会心理学抱有很大的信心的,他认为社会心理学的方法原则主要体现在客观性原则、联系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有机统一的原则和批判与继承辨证统一的原则,从这几个方面去研究“我国的思想、教育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者在长期的实践中所积累的社会现象”。而从此书中可以看出乐国安对于这几个方法原则大多都赋予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的解释。对于乐国安的解释我持有支持的态度,并认为“中国社会心理学”这个概念是成立的。 (杨雪娇,范健代发)

  • Drenchs

    Drenchs (不知道有多逗) 楼主 2015-04-17 11:19:21

    关于两本书的差异性 首先就是关于社会心理学的定义,两个版本的教材有着不同的表达。迈尔斯版 关于两本书的差异性 首先就是关于社会心理学的定义,两个版本的教材有着不同的表达。迈尔斯版中,社会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我们周围情境的力量的科学,尤其关注我们是如何看待他人,如何影响他人的。更确切地说,社会心理学是一门就人们如何看待他人,如何影响他人,又如何互相关联的种种问题进行科学研究的学科。它通过提出那些激起我们所有人浓厚兴趣的问题来表达这个目的。马尔斯版中的社会心理学关注的核心问题是我吗如何构建社会世界,我们的社会直觉如何指引我们,而有时候又是如何误导我们的,以及我们的社会行为是如何受他人、自己态度和生物性的影响。相比社会学,社会心理学在研究内容上侧重于个体,在研究方法上侧重于实验。这个版本中有很多实验来说明相关的理论,如兰格和罗丁证实个人控制的重要性(p42)、林达•波洛弗的虚幻的乐观会增强我们的脆弱性(p50)等实验。很多实验都是生活中很容易发现和被证实的。更具有真实性、社会性。迈尔斯版的更倾向于心理学取向,而乐国安版的则更倾向于社会学。乐国安版中列举了一些国内外社会心理学家的观点,也从社会心理学关注侧重点的不同做出不同的解释。综合国内各种定义及观点,将社会心理学定义为是一门系统地研究处于社会环境中的个人和群体的社会行为及社会心理的本质和原因,并预测其发展和变化规律的科学。这本书中社会心理学主要关注的是人类的社会行为和社会心理,强调采用科学的方法,系统地对人类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进行研究。主要是对个体的心理及行为、社会交往互动心理及群体心理行为的研究,主要是个体心理在整个社会环境下的理解和解释。其次我对两本书中关于偏见的章节做了一些整理比较。 偏见 乐国安版 偏见(prejudice)是对某个人或团体所持有的一种不公平、不合理的消极否定的态度。是一种社会态度,包括认知、情感、意向三个主要成分 1, 产生偏见的原因 ① 社会群体间的冲突。社会的各个团体、阶层之间存在着利益、文化价值观、习惯模式的冲突是产生偏见的重要因素。 ② 社会化。群体间的冲突和竞争并非偏见产生的必要条件,偏见的产生还有其文化历史因素。 ③ 个体的人格和心理因素。具有权威主义人格的人易产生并固守偏见;偏见和某些独特的心理作用与心理感受有关,如投射和挫折感。 ④ 历史与文化的遗留 2, 偏见造成的后果 ① 自我实现预言。罗森塔尔效应说明积极的看法会导致积极的效果,消极的看法也可能导致消极的效果。 ② 性别角色。社会中还存在着对女性的许多偏见。 ③ 疏离。社会的隔离会导致并强化偏见,而偏见又反过来会增加隔膜和疏离。 3, 偏见的消除措施:消除刻板印象;增加平等的、个人间的接触;共同命运与合作奖励;制定有助于消除偏见的社会规范 迈尔斯版 1, 偏见的本质和作用是什么 偏见的本质是对一个群体及其个体成员的负性的预先判断。负面评价是偏见的标志,偏见是一种预断性的负面态度,歧视是不合理的负面行为。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是制度上的歧视活动,即使在没有偏见意图的时候也是如此。刻板化的信念、偏见性的态度和歧视性的行为长期以来一直危害着人们的生存。 2, 偏见有哪些社会根源 ① 社会不平等:不平等的地位与偏见——不平等的社会地位滋生了偏见。 ② 社会化——偏见起源于不平等的社会经济地位以及其他社会原因,包括我们习得的价值观和态度(权威人格、宗教、从众)。 ③ 社会制度的支持——社会制度部分出于惯性的原因也支持助长偏见,如种族隔离是社会制度(学校、政府、媒体)助长偏见的一种形式。 3, 偏见有哪些动机根源 ① 挫折与攻击:替罪羊理论——当我们遭遇挫折的原因令人胆怯或者莫名其妙的时候,我们往往会转移我们的敌对方向。 ② 社会同一性理论:感觉比他人优越——内群体偏见;社会地位、自我关注和归属的需要; ③ 避免偏见的动机——打破偏见并非易事,但有避免偏见的动机能够引导人们打破偏见习惯。 4, 偏见有哪些认知根源 ① 类别化:将人归入不同群体——自发类别化;知觉到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② 独特性:感知那些冲突的人——独特的人;生动的案例;独特事件。这些往往能吸引我们的注意力并歪曲我们的判断。 ③ 归因:这是一个公正的世界吗——利群偏差;公正世界现象 5, 偏见的后果是什么 ① 自身永存的刻板印象 ② 歧视的影响:自我实现的预言 ③ 刻板印象威胁——一种自我验证的忧虑,担心有人会依据负面刻板印象来评价自己 以上是关于偏见这一主题的两本教材的知识点的大致整理,可见迈尔斯版的内容明显多于乐国安版,而且形式上也有着很大的差异。从结构上看,迈尔斯版的主要从偏见的本质作用、产生的社会动机认知根源以及偏见的后果来叙述。乐国安版主要从偏见产生原因、后果及消除措施来叙述。从内容上看,迈尔斯版中根据偏见的不同社会根源分别叙述了社会根源中社会地位、社会化、社会制度方面;动机根源中个体的动机,挫折与攻击性以及社会同一性理论;认知根源中类别化、独特性、归因这三种根源对对偏见的影响。其中对种族偏见、自动偏见性别偏见都做了详细的解释而且配有更多是研究实例,使得观点更加明确清晰。比如在性别态度中就分别列出了不同年份的针对女性态度的变化、还有很多偏见的微妙形式。乐国安版的内容相对较少,偏见产生原因只从社会、个体、历史文化三个方面解释,而迈尔斯将其分为社会认知动机三个整体部分解释。乐国安版中对偏见后果解释只采用了罗森塔尔效应对自我实现语言的影响以及偏见对性别角色和疏离的影响。迈尔斯版运用了很多社会实际情况来说明偏见在我们生活中的各种表现形式。迈尔斯版中重点说明了刻板印象的危害。刻板印象一旦形成,就趋向于自行永久存在,并且拒绝改变。偏见和刻板印象并且还会通过自我实现的预言创造出他们相应的现实。偏见通过刻板印象威胁,让人担心其他人会刻板化看待自己,因而还能妨碍一个人的表现。乐国安版对于偏见的消除措施提出了方法,迈尔斯版则认为偏见源于很多相互关联的因素,所以没有简单的纠正方法,只是在探寻一些方法来减少偏见。 中国社会心理学概念是否成立 我认为中国社会心理学这个概念是不成立的。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点和核心,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整个理论体系的一条主线。实践是人能动地改造世界和实现自我的客观性物质活动。并且实践也要基于实事求是的基础之上。而中国对心理学的研究又是否做到了实事求是呢,又是否在实践呢?在乐国安版的教材中指出,在我国,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论体系分为哲学指导思想、方法原则和具体研究方法三个层面,并突出强调哲学指导思想对社会心理学研究的重要作用。那我们的研究方法又是否做到了实事求是和实践的操作呢,对此我表示怀疑。在平时了解到的很多心理学实验研究都是国外的,中国的都只是沿袭其方法,在一定基础上做出改变,并没有自己的研究方法。这就涉及到美国本土社会心理学主导体系上的社会心理学研究方法是否适用于中国社会心理学研究方法这个问题了。主要是由于中国心理学的发展的时间和速度的关系,因此它是需要借鉴和引用的国外的一些研究方法。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对于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文化,中国和其他国家的个体及群体差异也是十分显著的,所以研究方法的适用性也有待考究。例如对群体的研究,中国的群体和美国的群体就有着显著的差异。中国的群体概念中更注重群体规范及群体对个人的影响,是在一种集体主义观念下的;而由于社会文化及观念的不同,美国更关注的是个体,是一种个人主义的体现。“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唯物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之一,是科学的、先进的思想和观点,对我们的生活和生产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所以中国社会心理学如果一味的使用别人的实验、研究方式,始终也只是在做表面的东西,并没有使心理学本土化。中国社会心理学的概念成立也许应该以更多的中国社会现状为依据研究,切实的研究中国的个体、群体的各种关系,形成适用于中国人的社会心理学并能用于解释我们自己的现象及行为。 ... 沉睡的心脏。

    周晓慧。

  • Drenchs

    Drenchs (不知道有多逗) 楼主 2015-04-20 13:29:03

  • Drenchs

    Drenchs (不知道有多逗) 楼主 2015-04-25 23:06:46

    我不太赞同范健的一些观点,乐国安版,你读了他的教材就可以很明显地知道它是社会学取向的社会心 我不太赞同范健的一些观点,乐国安版,你读了他的教材就可以很明显地知道它是社会学取向的社会心理学,而在它里面关于社会学取向和心理学取向的社会心理学的比较中,有明确指出:心理学取向的社会心理学主要是实验研究,而社会学取向的社会心理学主要是理论研究。所以外国版的教材多是一些实验的讲解,而中国版的教材多是一些理论的讲解。不可否认外国版的教材因为这样而有实验支持,而中国版的没有实验支持,但这就是它们自身的局限性决定的,从这个方面来说中国版教材不如外国版教材简直就是无稽之谈,这样说,我还觉得外国版教材没有理论知识的讲解,没有中国版教材好理解呢……其实它们就是各有所长,没有所谓的好与不好,就看你自己需要那种,而对于我们这些初学者来说,当然是两本书相结合更有利于知识的掌握,想来这也是老唐叫我们两本书都看的原因。 ... 风。清然

    谢谢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 或 注册

5133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