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理解论》第一卷第二章:人心中没有天赋的原则
来自:爱吃不胖的线团
洛克认为,人的心中没有天赋的原则。他所认为的天赋的原则,即人出生时就已在心中自然形成的真理。他认为人出生时心中是没有任何观念的,认识的来源是经验。在这一章中,洛克从许多方面反驳了一些人所谓的天赋的原则。他认为“普遍同意”是天赋原则支持者的最大论证,所以他的论证主要集中在“普遍同意”上。 洛克指出,并没有一条原则是全人类都认同的,甚至有些所谓普遍承认了的公理,许多人是不知道的。这就推翻了“普遍同意”。而且,这些所谓天赋的原则不是人出生时就自然形成于人心的,儿童和白痴都不知道它们,同时这也推翻了“普遍同意”。 有人用“人类在运用理性时可知道、同意这些命题”来说明天赋的原则。洛克回应,数学家的公理、由公理推出的定理,都是数学家由理性的推理所得出的,要说这些都是天赋的东西,显然不对。再者,人心能不用理性的推理径直明白一些真理,这与需要运用理性才能认知真理相互矛盾,也说明了真理不是天赋的。那就有人会提出“人们初能运用真理时就能同意这些公理。”洛克也进行了反驳,儿童在刚开始运用理性时并不能同意这些公理。而且,人类在最开始运用理性的时候,这些公理还没在人的心中形成,许多公理是在人运用理性很久之后才被知道,如儿童在知道“一物不能同时存在而又不存在”这个公理之前,很早就能运用理性了。 还有人用“这些真理一经提出,公理所含的名词一被人了解,人们便会同意”证明天赋原则。这也是不对的。洛克在文中举出数的命题,例如“一加二等于三”,还有包含着矛盾观念的特殊命题“一件事物不能同时存在而又同时不存在”,这些都是人们一听闻并且了解里面的名词内涵后就能立即同意的。但是,如果这些命题都是天赋的,那么命题里面所包含的名词一定也是天赋的。照这样的假设来看,我们的颜色观念、声音观念、形相观念等都是天赋的,也便和理性和经验相反了。 总而言之,洛克通过论证:没有任何一种证据能够支撑原则是天赋的,说明了人心中没有天赋的原则。但是,洛克的论证很不严密,有些地方并不能让人信服。比如,洛克在文中多次说到儿童,“它们不是自然地印于人心的,因为儿童,和白痴等等都是不知道它们的。”“不过任何人如果以为一个未受教育的儿童,或树林中的一个野人,会知道这些抽象的公理和驰名的科学原则,则我恐怕他会发现自己是错误了的罢。”洛克认为,像是儿童或者白痴这类人,他们是不知道不理解这些公理的。然而他们真的是这样的吗?虽然这一部分人不能够对外明确的表示自己对这些公理的理解和“同意”,但不代表他们自身是不理解不同意这些公理的。他们可能明白这些真理,但是因为没有语言能力或其他各种原因,不能向外界表达自己的想法而已。 还有,洛克在文中说“要说心灵中印有一些真理,同时心灵又不能知觉或理解它们,在我看来,那只近似一种矛盾。”我不是很认同洛克的这个观点,相比之下,我更加认同莱布尼茨的观点。莱布尼茨对洛克进行了反驳,他认为许多知识我们并不总是能够察觉到,我们的察觉和反省能力是有限的。 以上就是我对这一章的理解。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日常生活中的哲学】2019学年期末作业要求 (文盲殿大学士)
- 政府论——论自然状态 (童小童的taro)
- 【日常生活中的哲学】2018学年期末作业要求 (文盲殿大学士)
- 【生活中的哲学】 期中论文要求 (文盲殿大学士)
- 【政党制度研究】2018学年期末论文要求 (文盲殿大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