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武林的书香人生
来自:朱晓剑(新书《我在旧书店等你》即将上市)
安武林的书香人生 王卉 在 4月 7日至 10日开展的我市中小学读书月“作家进校园”活动中,陇县西大街小学一名男生对他说:你能满足我一个愿望吗?他说可以。男孩说:我可以拥抱你吗?他弯下腰,紧紧抱住了男孩。在千阳县启文小学,一名女生悄悄塞给他一张纸条,上面写道:我可以和你做朋友吗?他马上站起身,握着小女孩的手说:我们已经是朋友了!这位深受孩子们喜爱的人,就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安武林。近日,他回到生活工作过多年的宝鸡,成为此次活动的首场嘉宾,本期就让我们走近他,一起分享他与书的故事—— 已近知天命之年的安武林,一直葆有一颗真挚的童心,他的作品爱意浓浓,不知在多少孩子的心田播下了善良的种子,不少孩子随口就可说出一串他的作品:《老蜘蛛的一百张床》《月光下的蝈蝈》《友情是一棵月亮树》《母亲的故事是一盏灯》……童话、诗歌、散文、小说,他不愿意浪费上天恩赐的禀赋,兴之所至,灵感触发,几乎什么文体都写。张天翼童话金奖、冰心儿童图书奖、陈伯吹儿童文学奖、文化部蒲公英儿童文学奖,及至 2013年斩获的中国儿童文学最高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便是对他这些作品的最大褒奖。他的“粉丝”都知道,如果看他的新童话,首选《儿童文学》,如果要看他的新小说就得翻一翻《少年文艺》。不光是孩子及其家长,各个年龄段的读者都对安武林的作品青睐有加。 读书·借书 安武林爱读书,这是他自幼养成的习惯,也是他童年唯一的乐趣所在。他曾在多篇作品中提起那段艰难的读书经历,他酷爱读书,无奈家境贫困,年少的他只能借书看,镇上书店营业员冷冰冰的脸色和一句“不买别看”,成为他心中抹不去的刺痛。因为对书痴迷,他在课堂上偷看那些好不容易才借到的书,曾被老师发现后罚站,书也被老师毫不留情地扔到教室屋顶;因为整日手不释卷,他总被父亲误解,不知挨了多少责骂和皮肉之苦。为了及时还书,他在家里那盏昏黄的油灯下如饥似渴地浏览,练就了一目十行高效速读的本领,以至于在他的许多文章中,总有一盏沉甸甸的生铁做成的油灯,那里面流淌着宽容和恬静,也闪耀着爱的光芒。 安武林读书多,是老师眼中的“书呆子”。小学三年级时,他就开始读《海岛女民兵》《红日》《林海雪原》《保卫延安》《创业史》之类像砖头一样厚的书,泛黄的书页甚至散发着霉味,他也一本本“啃完”。小学六年级时,他在作文中写下了“我想当一名作家”的理想;到了中学,他的诗文便开始见诸报端,并小有名气;后来他又以写作特长被山东大学中文系免试录取。他终于可以毫无阻碍地借书了,再也不怕头发被油灯烧焦,再也不用被看作是不务正业,那是“一段最快乐、最幸福的时光”。 1992年,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了宝鸡并在这里安家。因为读书,每晚小区内总是他家的灯亮得最久。家里除了书还是书,也没什么电器,但每月的电费却常常居高不下,妻子总是苦笑着说:比上个月读的书多了。读书、写作是他业余生活的全部内容,他的文学之路也在这里拓宽、延伸…… 淘书·藏书 再看他的人生足迹,从山西到山东,从宝鸡到北京,一路走来,不管在哪里,他都与书为伴。他爱书,也爱淘书,喜欢与书友们品书、交换书,家里的 4万多册藏书让朋友们羡慕不已。他曾戏称自己是个“瘾君子”,如果有两个星期没去淘书,他就浑身不对劲。他甚至把淘到好书称作“擒书”。为了淘书,他风雨无阻,就像去菜市场买菜一样,拉着他的购物车,哪怕身体不适,都要忍着病痛,歪歪扭扭地走去。可是一到淘书的地方,他就像听到冲锋号的战士一样,眼睛像猎鹰寻找猎物,双手就像流水线上的机器一样忙碌起来了。他弯着腰在书摊仔细翻拣,不一会儿,他的小车便装得满满当当了。最佳“战果”居然有三麻袋。书摊老板最乐意向他推荐新到的旧书,因为安武林是他们重要的“大客户”。安武林说:“一般人来淘书只看内容,有不同作者的作品就行了;而真正的淘书人针对一部书都要收集各种版本,研究版本的流变,从中看出历史前进的印迹。” 不少爱书的人都会执意去搜罗,丰富自己的藏书,安武林亦然,碰到好书要出手,家里有了上册,就时刻想着何时把下册也收了才算“团圆”!有时明明知道家里空间有限,且要受家人抱怨,但碰到心仪的书,他还是会义无反顾地带回家,因此他家里俨然成了书山书海。一次,一位上海的朋友要写博士论文,向他一下子借走十多本书,因为这些书在大学图书馆也找不到。当年,他从宝鸡去北京工作,满满几车书,就曾让北京的新邻居瞠目结舌。众多的藏书也常让来访的朋友们乐不思归,在此谈书、分享心得。 写书·赠书 安武林总说自己是为喜欢他的读者而创作,写作让他快乐。尽管有的小读者还不一定能理解书中意蕴,但每当他写出一篇文章,似乎能看到孩子们阅读时的喜悦,故而花费再大的心血也值。作为资深作家,安武林深知儿童阅读与成人不同,他们读书速度很快。因之,他总是鼓励孩子们广博地去读,泛读也好,粗读也罢,重要的是让孩子们从小培养自己的阅读习惯。 安武林身体力行,还把自己不收藏的书挑出来,连同自己出版的百余部作品,送给那些需要书的人,送给那些爱书的人,他让书流转起来,在更大范围内发挥作用。他给孤儿院寄了好多箱书,都是精心挑选,再封箱邮寄,麻烦多多却乐此不疲;还有不少书被他捐给众多的小学,北京、山东、河南、四川、内蒙古,一个个“安武林书屋”让孩子们的眼界更为开阔,也让他的藏书更有意义。 读书、淘书、写书、藏书……书已成为安武林人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他说,自己的人生无论经历怎样的困苦,阅读总让他保持一份乐观自信,去积极进取,追求理想,“在温润的书香中,生活如此美好”。 本文是2015年4月16日《宝鸡日报》的专访`稿 文中小小失误,现在我的童话和小说在《儿童文学》和《少年文艺》上几乎看不到。
最新讨论 ( 更多 )
- 与《开卷》杂志的书缘 (季米)
- 年会小常识 (朱晓剑)
- 薛冰:最牛花笺诞生在明代南京 (朱晓剑)
- 彭国梁:说说董宁文 (朱晓剑)
- 董宁文:钟叔河先生墨迹 (朱晓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