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德富(第五组)社会心理学第一次作业,两本社会心理学教材的比较
来自:德芙与你
乐安国版《社会心理学》与迈尔斯《社会心理学》二者之间比较 1.两者之间的差异: 首先拿到这两本教材感觉最明显的差异是二者的篇幅相差之大,乐安国班教材篇幅较薄,而迈尔斯的篇幅较厚。但是要比较二者之间的差别我分别从内容和研究方法上比较。 从总体内容上看: 乐安国版教材,全篇分为13章分别为绪论,社会心理学发展简史,社会心理学基本理论,社会化,社会角色,自我意识,社会态度,社会认知,人际关系,人际沟通,群体心理,社会影响,社会影响,利他侵犯。而迈尔斯版教材全篇分为四篇分别为社会思维,社会影响,社会关系,应用社会心理学。共16章,所以二者所论述社会心理学的出发点是不一样的,而且论述的方向也不一样,但是不难发现二者也有相同的论述之处,例如:二者都论述了社会影响中的“从众”“说服”这一社会现象,相对而言乐安国版教材是把从众作为社会影响中的一节,是从“从众的含义”从众的金典研究“从众原因”从众的影响因素”来论述从众这一行为,而迈尔斯是从“什么事从众”从众的金典实验研究“什么因素引起了从众”“对金典实验的反思”什么因素可以预测从众“个体什么会从众”“谁会从众”“我们如何抵制从众的社会压力”两本教材对同一社会现象的论述详细程度是不同的,二者的论述方式也是不同的,从这个例子可以知道两本教材不仅是论述的出发点,轮式的结构框架的不同而且即使是论述同一件社会现象,乐安国版教材,较为理论化,没有那么仔细,是严格按照马克思理论哲学框架“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去论述,比较理论化没那么容易理解,且所举例较少,只举例了少数懂得实验案例,而迈尔斯的教材举例叫多,插图较多,以及自己的思考叫多,发散的思考,自我反思较多,论述的较为详细,可能比较适合大众阅读以及专业人士阅读,而乐安国班可能比较适合专业人士阅读。所以二者内容不同,以及相同内容的论述方式及论述详细程度是不同的。 研究方法是的不同: 乐安国版和迈尔斯版方法上的异同比较,前者认为中国社会心理学学者将方法理论体系分为哲学指导思想、方法原则和具体方法三个层面,并突出强调哲学的指导思想对社会心理学的重要作用,强调的是哲学的方法论实质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而迈尔斯版的教材没有以哲学的思想作为指导思想,而是通过观察活动加以组织,相关研究,和实验研究,但其实我认为二者做论述的方法都是一样的,都是运用了调查法,实验法。只是乐安国版的强调的说明了是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遵循客观性原则,联系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等原则,论述这些方法不同的是迈尔斯版教材教材举例了多个例子,以及详细到如何抽样的例子较为详细。以及教人如何直观的看待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2.对两本教材的差异进行分析(中vs外;社会学取向vs心理学取向): 中vs外: 两本教材的的差异分析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受不同国情,不同社会体制,不同社会文化等原因所导致两本社会心理学的异同。 中国的社会主义的指导理论思想社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的思想指导,所以中国的作者所做的教科书是按照这种指导思想的思维模式去做的,严格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模式写作所以对一些社会现象也是这样理论化的论述,而迈尔斯这样一个作者是在美国这样一个具有实用主义的文化影响下的做做所以在对一些社会现象的论述的思维模式就是如何做到更加的实用,更加的具体,更加具有实用的价值,所以在他的书中,可以看到非常多的现实的例子,以及以往的研究,以及一些作者的思考,和要求读者的发散思考,这样的的内容在迈尔斯的教材中详细的论述让人感觉的能够直接从教材的一些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加强了自身的思考,这些差异就是不不同文化背景所孕育的作者写作风格的不同,有比如在乐安国的教材中都是综述前人的观点,以及提及中国社会心理学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下的研究,这主要受中国的传统的谦虚,和集体文化环境的影响下所孕育的,相对而言迈尔斯在所有他所论述的章节后面都加上 了自己的思考自己的看法,自己的主张并不完全是对前人研究的综述,这与美国的个人主义文化,和使用主义文化有关。 社会学取向vs心理学取向: 社会心理学作为一个边缘性的心理学分支,目前主要有两个研究取向。一个是社会学取向,一个是心理学取向。 两者教材在这两个方面的差异从研究内容上来看迈尔斯所论述了更多的例如,社会中的自我,行为态度,从众,说服,偏见,攻击,利他等都是从心理学的角度去论证这些现象在社会中的普遍存在,以及这些现象是如何产生的的心理机制,和论证了一些如何预测和控制这些现象的方法所以他是从心理学取向去研究社会心理学。相比而言乐安国版教材更多是从社会学的取向去论述社会心理学。 从研究方法上来看,迈尔斯版的教材也是强调运用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去做一系列的相关研究以及实验研究来论证心理学的理论,相对而言乐安国版教材就是从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想指导出发强调了研究的额原则,其实质是迈尔斯的社会心理学的心理学取向的,乐安国的教材是社会学取向的。 3.“中国社会心理学”概念是否成立(以教材为依据来阐述,特别是哲学方法论): “中国社会心理学”是否成立如果从哲学方法论的观点来说我认为是不不嫩成立的,但是如果是从中国的文化背景下,中国的国情下研究对象是中国的社会中人,所得出的结论来看我认为是可以成立的。 乐安国版教材在方法论是强调是以马克思哲学作为指导思想,马克思的则学思想主要强调了客观性原则,联系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有机统一原则,批判与统一原则,作为社会心理学的研究研究原则,而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 学科,它本身的科学性就是体现在它的方法论上的的方法论,包括可重复,可证伪,可测量,可观察,系统性等等,这些科学的研究就已经包括了马克思哲学方法论所强调的这几点原则,所以从哲学方法论上来说“中国社会心理学”概念是不成立的。 如果从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的不同,来看,中国有不同于西方的文化,不同于西方的国情,所以在研究对象是在西方文化背景在所得出的社会心理学结论不一定完全适合中国,所以运用科学的心理学研究方法对中国的社会人进行社会心理学研究来说”中国社会心理学“概念我认为是存在的,换而言之,就是社会心理学中国化的过程。 参考文献: 乐安国.社会心理学 (第二版)2008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戴维*迈尔斯.社会心理学(第八版)2004 .人民邮电出版社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23级心本二班张琪若作业帖 (ZZZ-QIRUO)
- 23心本一班张万平作业贴 (粽子)
- 23心本二班陈爱凤作业贴 (豆友0VuuJupGtg)
- 23心本2班蔺娟的作业帖 (eux的不分彼此)
- 23级心本一班蹇小云作业贴 (豆友BssPgqnF7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