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山区老人几十年的诗歌创作之路
来自:公子岳(跑步机上的轻功高手)
这不是标题党。 我外爷四五十年代就开始创作,所有的作品都写在自己的小本子上,无人知晓。 现在我会慢慢把这些诗词分享给大家。 这里是一篇介绍我外爷其人的文章,贴个大家,算是预告: 世间一隅,诗意栖居 仅从表面看,我外爷赵连基是一个典型的山区老汉,面部黑黄,皱纹里总是积满尘土;因取暖产生的草木灰更多的落在了他的外套衣服上,那是一件仿佛永远也不需要清洗的衣服;曾经硬朗的脊梁在73岁的高龄面前不得不微微佝偻,身处巍峨群山之中,他的身影更显渺小。近年来,老伴离世,子女常年在外,他成了不折不扣的空巢老人。 他住在一排足有六七间门面的木质结构的房屋里,房屋已经垂垂老矣,跟近处的水泥楼房比起来,仿佛一场雨水就可以将之冲走,一阵风就可以让它吱吱作响。可是,这是他,赵连基,一生的杰作之一。大概已经没有人记得了四十多年前,在文革的风雨中,在集体生产的困窘时期,外爷起早贪黑,凭借惊人的毅力和耐力,亲自动手施工,利用早上的时间上山伐木并拖运下山,晚上摸黑打地基、竖栋梁、烧瓦片、盖屋顶,最终一套崭新的、无比威武雄壮的建筑竖立起来。自此,他的家人再没受过房间局促之苦。而现在,子孙各奔东西,只有他还守着这件作品,为了维修,他仍然常常拿出他的木工器具,墨斗弹线,拉锯改料。 没有学过建筑学,照样能建传统建筑,同样的,他也没有接触过桥梁学,但他却在村里修建了两座至今仍在使用的桥梁建筑。其中,一座是木制结构的传统桥,驾在一条溪沟之上;一座是铁索桥,驾在一条河流之上。前者是小桥流水一般诗意,后者则惊心动魄、凶险无比。走在铁索桥上,耳边是轰隆的河水声,水花飞溅半空,潮湿感扑面而来,摇晃的铁索抽去了大地的安稳,如同地震,也如溺水,忍不住低头一看,脚下木板巨大的缝隙间,雪白的水花清晰可见,但另一边,一个巨大的水潭却波澜不惊,这个水潭有个很形象的名字:阎王谭——落入其中,必见阎王。每次走在这样的桥面上,总是无法想象,在70年代,一个偏僻得近乎原始的小山村,怎么把这样的建筑修造起来的。当年这座桥确实给村里人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外爷作为设计者、监督者、以及施工人之一,大家自然对他报以崇敬。 陈年旧事,已无几人知晓。 现在村里人对外爷对印象竟然多是负面,即使是子女、是弟兄,背后也多有言语攻击。可是外爷并不在意这些,他仍然劳作,仍在争取自力更生,人世薄情,人生虚空,他并没有怨谁。晚年独居,生活的乐趣就是做点木工活,一杯小酒,欣赏戏剧频道里的生旦净末、咿咿呀呀,以及小小阁楼上的那排书架,那张书桌,那些文房四宝。 2015年正月,我去了一趟那间阁楼,几年前我也去过,还是那些我熟悉的书,可是这一次,我有个重大发现。一本用针线扎起来的笔记本,上面写满了诗词,大部分都标注了日期,有88年的,有72年的,有58年的,最远的也有48年的。经外爷的介绍,原来这是他这些年来的创作,一个山区农民自己的诗歌创作,而且是古诗。我知道他喜欢读书,喜欢书法,但万万没想到,他还会创作,数十年闲来笔耕,也颇有收获。 听我妈讲,在外爷小时候,家里的人都不识字,有一次家里办白事,请人写对子。写对子的人对他们家很是鄙视,就在对子里含蓄的讽刺他们家没文化。外爷的母亲从别人口中得知此事后,感到极大的侮辱,所以她发誓再苦再累再穷也要送儿子去上学。外爷和他的两个弟弟这才有了上学的机会,他们三人也都成了村里有学识的人。50年代初的僻远小学仍然跟古时的私塾差不多的性质,四书五经,之乎者也。到了初中,就得去县城里念,从家到县城全靠脚力行走,每周五下午5点放学不间断的在山路间跋涉,到夜里2点也就到家,而现在的汽车也得跑一个半小时。家里穷困,学费、伙食费都难以为继,老师每次都把没交生活费的同学的名字写在黑板上,当时外爷觉得很丢人,终于在一个下午跟同村一伙伴卷起铺盖离开了学校。 讲起这段辍学的经历,外爷仍然感慨不已。尽管离开了学校,他却并没放弃学习,而是千方百计地收集书籍来看,写诗词,学周易,练书法,更多的时候,他是一个落魄的书生,一个寂寂无名的文人。 古往今来,像他这样的人又有多少,他们湮没在历史的角落里,从出生到死去,都无人知晓。可是,他们却仍然是文化的传承者,也许他们的才华并不出众,即使创作也不出类拔萃,但一个民族的文化,一个国家的传承,一种人类的文明,如果只靠少数的精英,只有屈指可数的文化名人才配继承,那么这种文化、传承、文明注定是短命的。五千年的文化能传承至今,少不了这些默默无闻的人毕生静静地坚守。 在翻阅那个小本子的时候,外爷也一同看了一些诗词,写作背景仍然记忆犹新,有的写劝学,有的写时政,有的写心情,有的写读书感想,有的写讽刺官僚,那些陈年往事,他娓娓道来,那是他一生的轨迹。 在安静的小山村,每个人不是为生计发愁,就是感到无聊透顶,但在这世间的一隅,还可以过得很诗意。“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之上”海德格尔如是说,“人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需要一个诗意的世界”王小波如是说。 我用手机拍下了那本诗集的每一页,现在我会逐渐分享在网上,外爷他写得怎么样,请大家评说。 这是一篇整体的介绍文字,在最后我先放一首外爷前几年写的《天净沙》,那年山上爆发泥石流,房屋的后墙被冲塌了一角,当时他的书架就在墙后,所有的书也都被冲在了泥水里。他一本本地掏出来,擦干净,晾干,面对一堵破墙,他想起了自己这一世的命运,遂有此作,如下: 天净沙 作者:赵连基 桑榆老朽眼花 破墙茅屋寒家 帝王同庚属马 命运不佳 金钱名利天涯 2015年4月18日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活动区|双~单○飞花令(致敬之前经典游戏) (己已巳注销)
- 活动区|复活赛之——重复不连续字接龙 (己已巳注销)
- 活动区|诗词接龙之…词组接龙 (己已巳注销)
- 活动区|反义词接龙(限首字) (己已巳注销)
- 【超级接龙】来挑战接龙新玩法~ (Mnnnmk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