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育平
Dorothy(我夢過 世上有開心樂園)
電影資料館辦方育平影展,沒有趕上《半邊人》時代的 80後,像發現新大陸般齊齊朝聖。似是故人來,從加拿大回港的方導演,神態清朗自若,原來大病過後,有了新的人生態度。 好的創作人不是時時有運行,港產片過了黃金期,現在有戲開的導演,都是吃得開。沒戲開的,要不等運到,要不轉行,都怨環境不善,時運不濟。或叫政府開金庫,救濟電影業。 但方育平不是這麼想,沒戲開,他照樣生活,是一種「準備」的狀態。準備甚麼?準備下一次出手的機會。會有這樣的機會嗎?不知道。但可以確定的是,只要機會一來,他已 ready,可以隨時交出自己。 他的態度令人覺得,創作不是一時一刻的事,是一輩子的事。做自己喜歡的事,做得到當然好,做不到也不用灰心,過渡期而已。日子總是要過,該讀的書還是要讀,該學習的事情也還是要學習。境隨心轉,大概是這樣的意思。 方育平的電影,從來不是討好的,也沒有大明星來照顧票房。它們不為現實化粧,不故作高深,不矯揉造作,平實得來好像太陽從東邊升起那般自然。他刻畫的時代與現實,不隨歲月失真失實,隔了日子再看,還是教人動容。 久不久,港府高官就要搬出《獅子山下》來喚起集體回憶的共識(近年少了),並強調自己的陳年舊事,如何出身微寒,如何從低向上爬。等到自己變了既得利益者,故事還是故事,但已是別人的事。 (塵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