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结合手帐和笔记应用的有效阅读法!(专业版)
来自:莱蒙lemonsalt(同名公众号有百篇手帐文具干货文)
--------------------------------------联系方式------------------------------------------------------ 个人公众微信号:搜索【莱蒙lemonsalt】,每周三推送独家干货O(∩_∩)O~ 微博:http://weibo.com/3975779975/profile?topnav=1&wvr=6 --------------------------------------其它手帐术文章------------------------------------------------------- 【手帐术】#多本并行之道#月计划怎么用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yNjA3MzcwMA==&mid=208548648&idx=1&sn=f4e93d3c8f0775f55fe291160b02b01e#rd ---------------------------------------正文分割线--------------------------------------------------- 承蒙喵子sama邀请,莱蒙把这篇旧文好好补正了一下,发在小组~~~~ 来吧,闲话少叙,上正文!O(∩_∩)O~ 【阅读准备篇】: 从选择上来讲,想看的书不需要都买。只有那些可一读再读的或是有收藏价值的书才需要买回家。其他书可以通过图书馆借阅或者阅读电子书。 如果你是电子工具党的话,我有两条小小的建议。一是收书要少。我的kindle里目前只放了17本书,包含:英文原著(词典和单词本功能很好用哦!)、古文经典(偶尔也来抄抄经)、哲学(较为好理解的几本,不建议晦涩之书放入kindle,还是读纸本吧),小说散文杂文评论(此为kindle最大用途) 。二是随看随删。我的ipad mini主要做kindle补充之用,一些只能找到pdf原文扫描版本的书我才用ipad读,因为太费眼了。并且只收入在读的书,随看随删,删掉的时候很有成就感哦! 【阅读计划篇】: 在这篇我推荐利用豆瓣读书,一是可以通过它来找全一本书的姐妹篇或是丛书中的其它本。可以更有系统和有规划性地设计阅读,二是每看完一本书后我都会去豆瓣上打个勾评个星,部分写书评,起到记录和MARK之用。


另外一个重要的工具就是笔记本啦!这个方法可以主要用于标记近期要看的书,日积月累后就可以建立起一个自己的知识库。如果你在豆瓣“想读”条目下面标记了许多书,想要真正读一本的时候反而无从找起的话,这个方法最为适合。你可以将所有想要阅读的书分门别类写在专门的本子上(阅读量大)or手帐的专门页(阅读量小)。使用便利贴或标签贴结合自己设定的color code来进行分类和优先级标注(如下图),购书及安排阅读计划时先看这本书目,敲定次序后,读完一本勾一本。 我的书目单:

上图可以看到我用不同颜色的便利贴分出不同领域的书。另外,我的日程记录、梦想清单、阅读计划等都采用统一的颜色分类,下面两张图是我用彩色标签贴和彩色便利贴进行的计划执行示例。


【阅读过程篇】: ※“一前提”——带着问题去读 这个问题是什么问题呢?其实很简单,就是“为什么”,由为什么可以延展出好多问题:为什么要读这本书,这本书能带给我什么样的体验,我能学到什么,我能怎么去用它,它跟什么有关联呢?……诸如此类。如果在读的过程中,总是忘掉去想,就很容易陷入到读完一本书只是享受了其中的乐趣与快感,或者糟糕一点,明明是为了要用来读,合上书却忘了书的内容,这个时候不妨结合记事本来进行阅读,采用“七三式”的思考或记录方法。

这其实是一种学术方法,比较强调的是“内化”,即阅读的东西要融会贯通,能够学以致用。这个方法多加练习后,慢慢形成一种相对严谨的思维和逻辑方式,影响到除了学术阅读以外的其他方面。我参加学术会议时也会采用这个“七三式”这个思考方法,把别人讲的和自己知道的融贯在一起进行总结,撰写札记。久而久之,思维会更明晰,记忆不至于混乱,也就提高了自身的思考能力;另外,通俗来讲,就是扩大知识树,读过的书不会散落在地没有印象,而是好好的长在树上。 “七三式”在一开始应用的时候可以按上图给的几点写在做读书笔记的本子上,阅读过程中写下对应的内容。待使用熟练之后就可以不用专门写下来,阅读时整个思考过程在脑中进行,读完全书以后进行总结写书评的时候再体现出来。 ※“二笔记” 读时用“七三式”,读后笔记又不一样,这里的笔记推荐《如何阅读一本书》中讲到的方法: a.结构笔记——重点在全书架构而非内容 b.概念笔记——作者观点提炼 c.辩证笔记——联系个人背景知识点做主题情景下的具体讨论 ※“三再读” 带着笔记中的问题,返回到原文进行重点阅读。如果问题未解决,进行延展阅读。(搜周边的著作进行对照) ※“四总结” 这可以是在记事本中、也可以是豆瓣读书,或者是任何好用的APP,做好归类、交叉索引、留存必要信息,如作者、出版信息、简单摘要与评论等等。如果是实体书,推荐在扉页上写上总结,以便日后翻阅快速回忆。 ※“五回顾” 可以用思维导图形式,结合记忆曲线回顾。我一般是周总结和月总结,其实就蛮够用,结合个人具体情况就好。 【阅读输出篇】: 有些人喜欢直接在书本上进行旁批,但我就喜欢书干干净净,同时,因为是学生党,很多书是从图书馆借来的不方便批画,所以更倾向于用便利贴批注,书签主要是用来快捷地前后切换。在批注时,可以利用不同颜色的记号笔或是自己独有的符号系统哦! ※便利贴标注

以这本《胡适口述自传》为例,书侧可看到很多便签纸。我建议便签即使贴在书页上,还是要标注页码。这种方法非常适合用在借阅的书上,一是防止便利贴散落后无处可循,二是还书的时候可以直接把便利贴撕下来贴在本子上,需要的时候再查阅很方便。 示例:

便利贴上的内容主要分为四种: 1、记录当页的重点内容; 2、阅读时联想到其它书的内容,记录留存交叉互证; 3、如果最近正好有写作计划,标记某段可以直接使用的文字; 4、记录脑洞。

※专业版读书笔记 还是以这本书的笔记为例,这本书在阅读之初即被我归为“口述史”领域,所以记录在专门的读书笔记本上,每一页只记录一本书或一个会议,因此要求内容高度简练浓缩。

内页按顺时针的内容分别是: 【第一板块】: 书名、版本信息、丛书名、个人评星(花边带部分)。 【第二板块】: 丛书的其它书目,记录后便于阅读同系列书目,同时有助于了解该作者其他著作,或这套丛书的目的、定位等。 【第三板块】: 用一句话简评此书,训练高度概括能力。 【第四板块】: 关键问题,记录重要的相关信息。 【第五版块】(最下方三个方框): 用关键词注明领域信息,方便交叉互看。

【第六版块】(硫酸纸加页) 记录书中其它值得记录的信息,如此页即是结合便利贴上的简要内容拓展而成。

从中可以看到我的一点符号系统,如: 【三条出路】 1 2 ① ② ③ 3 从标题到数字编号,每一级的对齐基准线都是错开的,这样可以对各条内容的层次和从属关系一目了然。 ?代表不确定需要日后有机会研究的问题; △代表自己写的文章中的相关信息; ○代表相关的历史、哲学理念关键词(和这本书相关的),这样一看关键词就知道这本书的历史背景包含哪些元素 还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笔和胶带进行优先级或内容区分。比如这页笔记上用的蓝色纸胶带,表示当页是读书;如果是橙色纸胶带则表示当页是参加的学术会议概要。具体的这些符号和颜色,都可以根据大家自己的具体情况设定。 【结束语】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然而,漫漫书籍浩如烟海,如何针对性的进行有效阅读,应当是值得深思熟虑的问题。本篇分享旨在提供一种相对专业的建议。但是,莱蒙最后要说的还是:开卷即有益。自童年时代至今,读书带给我的快乐无物可匹。当你忧愁的时候,请读书吧!当你孤独的时候,请读书吧!当你快乐的时候,就请快乐吧!O(∩_∩)O~ 【高亮】本篇要特地感谢@齐天大玛尼和@竹淡刻骨,和她们的聊天启发了我在旧文的基础上进行了更深层次的补充!另外,还辛苦她们为我做了很强大的技术支持!(莱蒙是不会做出辣么好看的图图的!只会拍自己写的东西:P)总之,多多感谢!(鞠躬) 当然,还要感谢你看到这里O(∩_∩)O~ 撒花!最后放我的个人公众号二维码,欢迎扫描关注(づ ̄3 ̄)づ╭❤~


-
文正周 转发了这篇讨论 2016-10-15 17:38:47
-
Rubyso 转发了这篇讨论 2016-06-25 10:54:12
-
珍妮花 转发了这篇讨论 2016-06-04 21:11:47
-
Ann 转发了这篇讨论 2015-12-17 09:17:20
-
格桑花盛放 转发了这篇讨论 2015-11-09 17:29:03
-
easy 转发了这篇讨论 2015-11-07 10:16:23
-
茫茫人海* 转发了这篇讨论 2015-11-05 09:40:58
-
讨厌麻子 转发了这篇讨论 2015-11-01 12:27:53
-
再也不能如初 转发了这篇讨论 2015-11-01 11:13:12
-
小乖乖 转发了这篇讨论 2015-10-28 06:48:35
-
Angy 转发了这篇讨论 2015-10-27 19:42:57
-
糖果爱发笑 转发了这篇讨论 2015-10-23 00:30:36
-
微Y 转发了这篇讨论 2015-10-12 21:15:35
-
极品龙虾 转发了这篇讨论 2015-10-10 22:59:12
最新讨论 ( 更多 )
- 资源分享|青岛山海手帐集市代!买! (Child1sh_𝐁𝐞𝐧𝐧𝐲)
- 读书手帐|《信》 (方块小鱼)
- 手绘日记|2025.4.26 (圆圈儿PARK)
- 关于手账的一千零一试 (栖月之地)
- 晒手帐|旅行小记 (豆友天涯异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