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电影备忘录
山有林(山有林兮木有枝)
电影从娱乐大众的奇技淫巧上升为第七门艺术实际上是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英纳格.伯格曼、布努埃尔、戈达尔、特里弗、费里尼、塔可夫斯基、黑泽明等电影大师的先后崛起才确立的,然后通过他们再回过头去重新“发现”了格利菲斯、奥森.威尔逊、卓别林、希区柯克、小津安二郎等人。早期的电影,只要拍得出来,不管看不看得懂都有人趋之若鹜图个新鲜,没有什么票房一说,现如今人们找乐趣的法子多了,电影不再是有限的消遣,观众分散的后果是电影也要考虑成本了,拍电影的导演就不能由着自己的性子拍,更多的是要考虑观众的需要,特别是格利菲斯之后,电影的决定权已经自导演收归到制片人手中,导演只负责影片质量,其他的由制片人说了算,而制片人是电影投资者的代表,于是电影就被商业招安了去,一切以市场为标准,观众想看什么,电影工业就得提供观众需要的商品,去他妈的“民族的、大众、无产阶级”文艺,艺术注定是小众的游戏,所以现下的体制要再出个把电影大师就困难了。与古典型大师不同的是,当今能生存的电影大师们随时要兼顾艺术与商业,如果有票房,垃圾电影多多益善,攒够了钱,也需要拍几部好片青史留名,斯皮尔伯格在这方面就很讲究,有些导演或明星自己烂片拍多没了灵感,也会拿点钱出来支助不肯拍烂片而潦倒的同行,如科波拉、斯皮尔伯格他们的梦工厂就经常赞助黑泽明拍片,演了一辈子垃圾片的刘德华也成立了亚洲新星导基金支助有才华的年轻导演拍片,去年,垃圾片大师王晶居然破天荒投资了许鞍华的《天水围的日与夜》。 2008年悄然过去,各大电影节、专业刊物也发布了品评结果,按图索骥,以这些榜单从网上搜罗,趁暇大致看了部分,觉得一年来公映的影片不少,好片颇多,但华语片有点羞涩。先望全球,虽然次贷危机尚未波及电影业,但明显感觉好莱坞的电影资本有所放缓,六大制片公司出品中,票房最高的是《蝙蝠侠:暗夜骑士》,并且在影评人中也有奇高的口碑,由于一向对此类影片不感兴趣,实在是网上夸得厉害才破例看了一下,典型的凤头猪肚豹尾型,开头小丑出场有点酷酷的,中间大部分桥段是垃圾,最后七八分钟玩了点文艺,有了点人性拷问的东西,特别是那个检察官的堕落。但很恶俗的是两条船上的人们处理起爆装置的情节,浅薄的好莱坞温情主义!依我的处理,就让彼此立即按下起爆得啦,不过,没有这段,估计票房会少三分之二。《米尔克》,加斯.范.桑特的作品,社会越来越宽容,同志拍同志,没有了以往的煽情,很容易拍成白开水,好在老桑的水准一向不俗,居然赢得一众小资满堂喝采。不过同志影片也非我所爱,看到一半,在钦佩中略过。再说《巴顿.本杰明奇事》,显然属于大卫.芬奇不可多得的代表作,菲茨杰拉尔德天才般的小说构思也只有擅长奇幻、诡秘风格的芬奇才能将之演绎成影像,返老还童的生长轨迹仿佛时间倒流,在“正常”的社会里碰撞出沉郁而漂泊的心结,布拉德.皮特演得十分用心,赞叹一个!擒得威尼斯电影节金狮的《摔角手》倒有一种粗砺的张力在里面,有一种专注于某项事业的人,一旦抽去了与事业的联系也就油尽灯枯了.萨姆.门德斯的《革命之路》一如既往用电影诠释中产阶段的婚姻困局,挟《美国美人》的功力,拉了迪卡布利奥和温丝莱特一起续写了现实版的《泰坦尼克号》,冷静地告诉我们当年的金童玉女终于组成了中产阶段的婚姻,又如何在琐碎而冷漠的生活中崩溃的,从观影经验看,无疑是部枯片。《七磅》是部需要耐着心看完的影片,否则是一头雾水,包袱也是在最后十分钟抖开的,其实就是车祸肇事者以逐渐捐献全部身体器官赎罪的故事,与伊纳里图的《21克》有点雷同,很难理解西方人的原罪感,就我接触过的近千件交通肇事案看,可曾有吾国吾民中的肇事者怀过哪怕一丝的对死者的灵魂忏悔?伍迪.艾伦开始跳出老纽约情节,但这几年渐趋平庸,《午夜巴塞罗那》的故事还不如留给阿尔莫多瓦拍去更刺激。科恩兄弟又推出了更无厘头的《阅后即焚》,很适合一众人看看笑笑,但不是陈佩斯、潘长江浅薄的那种。克林特.伊斯特伍德老当益壮,接连推出《调包婴儿》和《老爷车》,据说年近80的他准备就此息影,老爷子高龄又多产且屡有佳作,羞煞国内同行,唯一遗憾的是在奥斯卡拿奖拿到手抽筋的他跑遍三大影节,颗粒无收,也难怪,不是那种风格的,还好,法国电影手册派的家伙们独中意于他,每次忙不迭地将他的作品排在十佳的前几位。《福斯特对话尼克松》?算啦,这是老美的拿手好戏,换到我们不成一地鸡毛?美国之外,电影的重镇是法国,然后是意大利、西班牙、英国、德国,近几年来东欧的罗马尼亚、波斯尼亚、也出了不少好电影。法国片还是那种需要怀着极大耐心看完的闷骚片,好在不用像看好莱坞的“大片”需时刻紧盯银幕,以免遗漏平均每隔三五秒就跳接的画面,法国片适合在休息日被老婆逼着搞卫生时一边敷衍一边扫上几眼,要领是最后三分钟一定要留神细细品味。欧洲片只要记着几个导演的名字,只须是他们的新作品,一般水准不致差到哪里去。盖.瑞奇自与娜姐离婚后,捣鼓出一部又玄又酷的《摇滚帮》,还是回到了《两竿大烟枪》、《坑蒙拐骗》的路子,事不过三,感觉少了以前看前两片时的刺激感。另外必需注意戛纳、威尼斯、柏林三大电影节参选影片,能进入这三大影展主竞赛单元的影片基本代表了当年冒出的佳片,也有偏重,戛纳选片以艺术电影为主,威尼斯则以探索电影为主,柏林则更注重政治题材。亚洲势力数日韩中和伊朗,日本人拍了太多的类似《无极》的东西,《大帝之剑》、《多萝萝》、《虫师》什么的,超级垃圾,泷田洋二郎的《阴阳师》也是垃圾级别的。不过他的《入殓师》倒获得了本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日本人是很重仪式的,做事一板一眼的,任何事情都能讲个规矩,哪怕是对待死人。死者为大,不管是什么人,这原是我们的古训,可惜我们几十年来的“以德治国”把人心都引向了奔赴“小康”社会。北野武的《阿基里斯与龟》虽然没有什么突破,但还是保持了他应有的水准,主人公不论少年时面对父母双双自杀、中年时女儿横死,始终显得没心没肝的,倒不是缺乏人性,而是这一类的人永远生活在自我之中,他们超越了普通人的情感,对外界有一种“钝感力”。我认为当年最好的日本电影是山田洋次的《母亲》,野上滋一家简直是李大钊家的翻版,在极权社会实施的多数人暴政之下,大多数人陷入了集体无理性的迷局,少数精英阶层又顾忌自身的利益选择了沉默,只有处于最基层的普通人还难得地保持了朴素而独立的判断,他们虽然人轻言微,受到迫害,遭到奚落,却不断为严酷的时代增添一丝丝的温暖。虽然美国的奥斯卡最佳影片烂片居多,但这些评委选最佳外语片的眼光绝对是一流水准,几乎每年评选的都是当年最好的片子,比戛纳那帮乌合评委的平均水准强多了。今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初评时就毫不客气一脚踢走中国送去的催吐片《追梦2008》,又把港台二流影片《画皮》、《海角七号》遣送回原籍。韩国电影现在又不景气了,林权泽已进入骨灰级大师行列,出不出作品可有可无。洪尚秀还是那付学院派大教授的德性,即使有新作品还让人怀疑是把旧作改了个名字。李相基号称大片的《无防备都市》是冯小刚《天下无贼》样的扒手影片,也同样的不入流。排韩国票房榜第一的是罗宏镇的《追击者》,一个退职做皮条生意的旧警察不懈追击变态杀人犯的故事,看不出好在哪里。排名第二的是金志云的《好家伙、坏家伙、怪家伙》,虽然情节莫名奇妙、胡编乱造,但场景的调度颇见功力,特别是戈壁滩上追逐的几场戏,力度甚至要溢出银幕。而金基德还是老样子,《悲梦》中套用了博尔赫斯小说的招数,关于两个人生活在彼此的梦中的故事,你说又有几个人能理解得了。这年新加坡的邱金海在三大影展上渐有一席之地,甚至菲律宾都有人国际注目,可惜这些片子搜不着,是好是坏有待观察。 下面说说我心目中的十佳。《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属于老少咸宜、软硬通吃的货,不像博伊尔那部《猜火车》,只是小众们的心爱,今年的这个作品具备了各种得奖的元素和拉动票房的催情剂,还有不逊于《猜火车》的技巧,属于各方面均保持着高质量的时髦电影,目前已有英国学院奖、金球奖两顶头衔在手,估计接下来可将奥斯卡最佳影片囊括在内。《墙壁之间》是拷问当代教育与文化多元性的沉思片,在小众粉丝的圣殿戛纳和法国凯撒奖中已两冠在手,我们偶尔跟着小资一把是有必要的。《无忧无虑》入选纯属影片本身的明晰与女主角的出彩,在这年头不妨自我没事偷着乐。对科波拉的《教父》系列念念不忘的怎么能无视这部逼真地反映西西里岛黑手党的影片呢,据说已经逼真到警察据此在群众演员里扎堆抓黑手党的程度。《浪潮》也只有德国人才能拍出来,这是根据发生在美国的真实事件改变的,说的是一位善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的中学教师为了让学生体验“独裁”存在的基础,利用一周的课时慢慢诱导学生组成了一个叫浪潮的极端团体,这个团体由游戏为主到高度纪律性,由20来人自发壮大到几百人的组织,并逐渐排斥了少数怀疑论者,这位教师也从平易近人的好老师蜕变成众多信徒拥戴的独裁者,一周后在几百人的大会堂老师宣告课程结束,却有不甘回到现实世界的狂热信徒不依不饶举枪相向。只要社会上的不公平的因素就必然有暴徒打着理想主义的旗号替天行道,这是个人性格缺陷还是社会黑暗?保罗.托马斯.安德森是慢工出细活的主,从《不羁夜》、《木兰花》到《血色将至》始终保持在高质量的标准上,事情虽然说的是20世纪20年代美国西海岸疯狂采石油的那个年代里人们是如何为金钱而出卖亲情、灵魂的,但对当下我们国家的社会却有极其重要的警世意义,又谁能为我们拍一部某个山西煤炭大王或什么地方的矿业老板的发家史?不能太过阴暗,再调和一部家庭温情、社会宽容片《朱诺》吧,说的是美国一个未婚先孕的女中学生的故事,同样的故事,如果放在齐奥塞斯库时期的罗马尼亚,就是蒙吉的《四月三周二天》,如果发生在我国,就是李玉的《红颜》。动画片现在也上台面了,当然不是迪斯尼出产的那些东西,今年好的动画片就在反映贝鲁特大屠杀的《和巴什尔一起跳舞》,《机器人瓦力》也还不错,但最好的还数宫崎俊的《悬崖上的金鱼姬》,怎么个好法?就是简单、清新,让人回忆起童年时兄弟、友朋相濡以沫的那种温馨感,令从来对动画片评价不高的我搜了不少宫崎俊、高畑勋的作品重新补课。在《时时刻刻》之后,戴德利又奉献了一部有关书籍与命运邂逅为主题的电影,这种口味无论如何是适合所有爱看电影人士的。华语电影也留了一个席位,这次是给了凭此片蛹化为蝶成就大师的杜琪峰,杜老大在香港摸爬打滚了几十年,论艺术水准,星光被王家卫、陈果、许鞍华、关锦鹏等一帮人遮掩得暗淡无光,论商业票房,又被吴宇森、王晶他们罩得喘不过气,终于厚积薄发,在《枪火》的轻微下蹲遂至《黑社会》的光芒四射,又经起跳成为大师前最后一次下蹲的《放.逐》,由此推出了这部完全具备大师水准的《神探》。按说这种将多重人格在影像中幻化为不同角色扮演的套路已为大卫.芬奇在《搏击俱乐部》中牛刀一试,但杜老大在本片中又组合了镜子的作用将之运用得更为出神入化。以下是山有林评选的2008年全球十佳影片: 1、《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丹尼斯.博伊尔 美国 2、《墙壁之间》劳伦•坎迪特 法国 3、《无忧无虑》迈克.李 英国 4、《格莫拉》马提欧`加洛尼 意大利 5、《浪潮》丹尼斯.甘舍尔 德国 6、《血色将至》保罗.托马斯.安德森 美国 7、《朱诺》杰森.瑞特曼 美国 8、《悬崖上的金鱼姬》宫峻俊 日本 9、《生死朗读》史蒂芬.戴德利 美国、德国 10、《神探》杜琪峰 香港 说说华语片吧。1905年洋鬼子把西洋镜带入大清国后,电影在我国已超过百年,这百年来华语片的数量恐怕又要居世界第一吧,细细数来,拿得出手的影片实在有限,特别是大陆产。费穆《小城之春》算一个,接下来直接跳到谢晋《芙蓉镇》,然后可以将陈凯歌的《黄土地》、《霸王别姬》、田壮壮的《盗马贼》、《蓝风筝》、张艺谋的《活着》、姜文的《阳光灿烂的日子》、《鬼子来了》、贾樟柯的《站台》算上,这就组成了大陆百年电影十佳了。东方好莱坞香港虽以商业片为主,但也出了不少高手,80年代冒出的方育平、谭家明、严浩、许鞍华、徐克、关锦鹏等新浪潮主将都有些好片奉献,许鞍华以《投奔怒海》、《胡越的故事》、《女人四十》、《男人四十》、《姨妈的后现代生活》、《天水围的日与夜》足以挤身华语影片大师之列,08年她拿出来的《天水围的日与夜》已被一干小众影迷顶礼膜拜快要上神坛。的确,能把香港一个贫民社区淡如白开水般的日常生活搬上银幕,并在结尾处突然迸发出一种排山倒海的力量的能力,放眼当今华语影坛又有几个有这个功力?杜琪峰与韦家辉搭档的一百年影业公司在投身银河映像后的近三年时间里突然脱胎换骨,腾身一跃成就了香港华语影坛的又一大师级人物,正如他一直操持的罪案片一样,有种腐朽化神奇的生面别开,《神探》将一个破案天才在庸常社会里的孤独与疏离感刻划得惊心动魄,在《文雀》中通过扒手的窥探将后殖民地的优雅与慵懒跳跃性地展示了一番。王家卫在影像的花梢技术上和个体在高速变化的城市森林中游离的主题已通过《重庆森林》、《堕落天使》、《东邪西毒》、《春光乍泄》、《花样年华》诸片交代完毕,江郎是否才尽就等着他什么时候拿出颠覆自我的作品了。陈果通过《香港制造》、《榴莲飘飘》、《香港有个好莱坞》、《去年烟花特别多》、《人民公厕》已经完成了大师的跳跃,他的衣钵就由贾樟柯的专职摄影余力为承接去吧,余力为的《荡寇》怎么找不到?如果保持住《天上人间》的水准,我的年度十佳榜里会给他留一席的。今年大师级导演像李安等都没有出作品,故华语片佳作寥寥无几,凑成十佳纯属鲁迅所说的“十景病”作怪,所以为凑数起见,把可看性较强,踏踏实实拍片的《画皮》和《叶问》也推了上去,这跟单位评先进是一个道理,希望楼下不要动气乱拍砖头。《画皮》的画面绝对唯美,演员表演也很认真,与《叶问》一样都没有“雷人”的东西,唯一令人不爽的是《叶问》老拿日本人狠扁是否在迎合那些其势汹汹的“左愤”?而非将两个踢馆的可笑武师说成北方人是否有地域歧视或看不起北派功夫嫌疑?近年观影两个发现,一是“大师”杜琪峰,二是“小师”彭浩翔,欢迎大家去看一下《破事儿》、《买凶拍人》、《伊莎贝拉》、《出埃及记》,特别推荐《青春梦工场》,原来冯小刚《非诚勿扰》中那个争执终端解决机的创意是向小彭买的!台湾三大师二小师,杨德昌已逝,悲哀!!!还好有“小师”张作骥接他衣钵。侯孝贤的《红线》什么时候出来?蔡明亮、李康生师徒俩近年的电影我一向当A片看,有兴趣的可参阅《天边一朵云》、《帮帮我,爱神》。纽承泽曾经是侯孝贤大师作品中的小年轻,这年弄了300万新台币的辅导金也想拍个电影,这300万新台币也就够吴宇森拍《赤壁》时给剧组人员买两回方便面,你说让他怎么拍?他只好去巴结已是黑社会老大的中学同学,未料事情刚有眉目,他的恩主居然在黑帮仇杀中挂了,焦虑中接受心理师的劝告把自己乱搞一夜情的事向女朋友和盘托出,未获意料中的原谅却被女友一脚踢出,出资机构催着他开拍,还未出资的却对他的剧本指手划脚,急火攻心的他不断地陪潜在的投资人吸K粉,为他们拉皮条,小纽以伪纪录片的形式记录了这个过程,这就是300万元新台币能拍成的影片《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一个电影人在创作时的挣扎。类似的题材,费里尼拍成《八部半》都成了影史上的巨片,北野武拍成《导演万岁》还能得奖,有什么理由不让纽承泽的处女作进十佳呢。《立春》虽在字里行间有一种居高临下的尖刻,仿佛是上帝在拍电影,但那是编剧李樯个人的阴暗,片子本身还是有深度的。曹保平已经拍了两部片子了,编剧下海做导演的成功机率远比演员高,这确实说明故事是电影的灵魂,我认为要超过前作《光荣的愤怒》,在那部影片中,结尾处镇委张书记带领公安人员突然现身抓捕熊家四兄弟的光辉场面,让叶光荣大部分时间里的愤怒无地自容,电影审查部门的压力之下,批判的包袱抖开后突然变成颂歌,这不是姜昆、冯巩之流的相声么?难得的是在新作《李米的猜想》中少了突然献媚的处理,还在电影技巧上使了几个招数,当然跟周迅的表演是分不开的,在蜀中无大将的情况下也可列入榜单。终于说到《梅兰芳》了,叫我又爱又恨啊。制作的精致无疑到了极致,故事的架构设计达到科学,纸枷锁的隐喻也还得体,梅郎与冬皇穿着民国服饰反串表演《游龙戏凤》那一段令人拍案惊奇。但刻画梅兰芳个人的性格、命运无疑是彻底失败,影片应该在梅兰芳于大时代洪流中身不由己、卑微萎缩的生活态度,与他在舞台表演时的得心应手、人性张扬的反差多作着墨,而且梅郎人生重大阶段中还少了20世纪50年代的第四节,这一时节的唯唯诺诺才是作品的重头戏,我们应当同情陈凯歌的残缺,谁让出资方目的是顺利通过电影审查得以公映捞取票房,谁让是梅家后人强势决定着影片的基调呢。如果不小心拍成了《靡菲斯特》那种的,不是又多了一部伟大的禁片吗?华谊兄弟的上亿元投资难道找我们这些在网上猎取盗版资源的小众报销不成。来看看山有林十佳华语片: 1、《神探》杜琪峰 香港 2、《天水围的日与夜》许鞍华 香港 3、《立春》顾长卫 中国 4、《文雀》杜琪峰 香港 5、《梅兰芳》陈凯歌 中国 6、《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纽承泽 台湾 7、《蝴蝶》张作骥 台湾 8、《叶问》叶伟信 香港 9、《李米的猜想》曹保平 中国 10、《画皮》陈嘉上 香港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求推荐|有没有什么好的全的看电影的资源gzh,或者网站都可以啊 (特吧)
- 分享|阿莫多瓦 电影合集 ;性告解1-14部(缺第12部);丁度... (Zuihouzhiren)
- 豆瓣凭什么不允许添加<嘉农>这部电影?三观很正啊,大家有兴趣... (Pac²o)
- 影迷交流群 (小学生)
- 男男露臀激情《霜花店》比色戒还色戒 (萨骑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