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北 | 蔚县古堡(一):蔚州铁城
达摩流浪者

*文章部分段落摘自《蔚县古堡》 有删减 * “蔚县位于河北省北部群山中的壶流河盆地,是连接华北平原和张北高原的险关要塞。自古游牧民族入侵中原,常经由此处。在持续整个中国古代社会的长期斗争中,这里是游牧民族与中原农耕民族交战的前线,也是不同民族之间文化融合的边缘地区。” “明代建国之始,修边固防成为第一要务。为防御被赶到塞北的蒙古骑兵,长期在边防屯居大量军队,逐渐形成自耕自守、自给自足的边境居民,并建设起大量易于防御的居住城堡。在朝廷只守不攻的战争态度下,与游牧民族展开长期的拉锯战争。”——摘自《蔚县古堡》 《蔚县古堡》的作者罗德胤在1999年的暑假,出于收集硕士论文资料的需要,第一次前往蔚县考察,最初是为了调研古戏台,后来发现几乎每到一处村落,就看见一座城堡和夯土堡墙的踪影,让他很是吃惊。虽然城堡型村落虽已有两个实例的研究(山西介休的张壁村和阳城的郭峪村),但蔚县的城堡型村落数量大而且分布集中,却是前所未有。于是他在此后的三年里,先后六次前往蔚县测绘考察,最终写成了《蔚县古堡》这本道尽边塞关隘苍茫历史的乡土建筑图书。

我很喜欢这本书,单从名字就引人遐想,神秘的蔚县到底是什么样子?为何历代汉族统治者都把它作为边关重镇,在此屯兵严守?游牧民族为何这么中意从蔚县的大南山进入中原?当外敌入侵城堡里的人们又是如何保护自己……这些问题让我对蔚县着迷。终于这个五一节,我和林老师从北京驱车5个多小时,如愿以偿来到蔚县,捧着《蔚县古堡》找寻边塞历史的印记。虽然城市化的推土机已开到这个古镇,随处可见的商场、饭馆和酒店令人生厌,但庆幸的是大大小小的古堡、城楼尚存,无声地叙述着着蔚县古堡六百多年来的历史兴衰。

蔚县城堡分官堡和民堡两种,大部分建在壶流河两岸的台地或河滩平地。周围有自然的水沟或沿堡墙挖出护城河,以利防护;数座城堡就近修筑,互为犄角之势,形成小型城堡群,以利支援。官堡由官府出钱修筑,所处的地理位置比较重要,修建的规模也比较大。我们首先去的蔚州城为“州级城”,就是官堡,其周长“七里十三步”——相当于现在4400米左右。而民堡的规模就小得多了,其平面大多近似于方形,边长100左右,少数规模较大的,边长可超过200米,而规模小的边长只有40~50米。


第一站蔚州城始建于南北朝,后于明洪武五年建土城,洪武十年(1377年)重筑,使蔚州城在诸多边城中成为最为雄壮的城池,被称之为铁城。铁城被12米高的明代城墙围绕(现存只余西、北两段,总计2200米),气势恢宏。而在城外远远就能望见一座雄伟的城楼,城楼西侧伫立着高俊的砖塔。夕阳之下的两座古建筑,一壮阔伟岸,一苍劲挺拔,在一片低矮砖房的衬托下,愈发显出边关重镇之韵味。

进入蔚州,须穿过雄伟的南城楼——万山楼,一幢五开间三重檐歇山式建筑(原楼已于1947年会与战火,现物为1997年根据照片在原来的基址上重建)。显然,“万山”之名,乃是源于其南面的蔚县大南山。万山楼之下,即为蔚州之南大门,名曰景仙门,是各方宾客往来出入蔚州最主要的大门。

矗立在万山楼(南城楼)西侧的是南安塔寺,是一座塔8面13级实心密檐砖塔,始建于北魏,后存为辽代重建物,在蔚县众多的庙宇楼阁中,年代最为久远,于2001年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既然有南安寺塔,就该有南安寺。然而在明初怀远将军周房修建蔚州城时,因用砖而拆除了整座南安寺,使“寺废惟塔存”。也许是因为高达32米的古塔具有威慑敌兵和料敌的作用,否则塔身上为数不少的砖块也恐怕要拆去修城墙了。

从南门进城后,一条街道一直向北,可看到建于明初的鼓楼。明洪武十年(1377年)到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大规模的重建蔚州城池的任务基本完成后,踌躇满志的卫指挥使周房开始策划鼓楼的兴建。在鼓楼的选址上,周房多次勘察,反复和幕僚们协商,最后通过卜卦认为此地甚吉,“得城中央,面势清旷,风气爽垲。”在周房的督建下,经过众幕僚和工匠们的精心构建,建成的鼓楼宏伟壮观。砖券的拱门上方四个苍劲有力的隶书“初哉首基”,都有“开始”之含义。


走在蔚州城中,你会发现它没有贯穿南北中轴的街道。东西城门错开,使多条十字街的重要性不相上下,街巷无明显标志。这种“无标志性”设计或许可以从军事意义上获得解释:由于缺乏标志物作为向导,攻破城池者(或刺探军情者)很可能在入城之后迅速迷失方向,从而导致其无法全身而退。这对于以劫掠为目的、不愿在城池中逗留的游牧民族骑兵而言具有一定程度的迷惑作用。此外,蔚州城只有三门:除南边的景仙门,东为安定门,西为清远门,惟北城墙未开城门而建有玉皇阁。蔚州城不设北门,可以想到是不给北方来的威胁设门铺路。 穿过鼓楼后,在街道右侧伫立着吉星楼,虽然不如城楼、古塔历史久远,但也别具味道。楼四周均有“吉”或者“吉星高照”字样,门因为路基的不断垫高而显得非常矮,但并不因此而将这座独特小楼的风韵淹没。吉星楼位于县城鼓楼后街东侧,始建于清末,系蔚县当时著名富商王扑的绸缎庄“福寿里”。民国初年,将其改为妓院,称为“同心院”。据说当年小楼是此地一等一的风月场所,如今里面的房屋已残破不堪。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蔚州城最北端是玉皇阁,原为靖边楼,卫指挥使周房将军于明洪武十年(1377年)建造,是蔚县境内规模最大、装饰最精美的建筑单体。它伫立于北城垣,"与三楼并峙",三楼系指冬、西、南三面城楼。靖边楼实际上是在扮演着蔚州北城楼的角色,只不过下面没开城门罢了。周房将军修靖边楼时,并未将其视为可供土民顶礼膜拜的庙宇。但嘉靖以后道教盛行,靖边楼在万历四十年(1612年)重修时,“协总”(官职名)孙成“奉玉帝神像于其中”,并添加钟鼓楼等附属建筑,使其成为一座拥有完整建筑群的玉皇阁。


李予忘《玉皇阁》七律诗中曰:“西王雄关连倒马,南临古塞隐卢龙。凭栏且放看山眼,身到云霄最上重。”登上这座直登云霄的高楼,极目天边,连绵巍峨的大南山尽收眼底,那里有系京师之安危的倒马关和紫荆关,而荆棘、倒马之安危又系于蔚州。玉皇阁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边关重镇之象征。 (未完待续) ------- *文章部分段落摘自《蔚县古堡》 有删减 * 购买地址:http://item.taobao.com/item.htm?id=37037809248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闯北 | 蔚县古堡(四):蔚县剪纸 (达摩流浪者)
- 闯北 | 蔚县古堡(三):暖泉古镇之北官堡 (达摩流浪者)
- 闯北 | 蔚县古堡(二):暖泉古镇之西古堡 (达摩流浪者)
- 闯北 | 蔚县古堡(一):蔚州铁城 (达摩流浪者)
- 风物志 | 荸荠是个好末事 (达摩流浪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