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港漫复兴”不得不谈的现实考验
忘了吧
最近讨论港漫的朋友越来越多,更有人从全新角度谈到了港漫复兴在即,让人振奋不已。不过,抛弃现实的理想就是在扯淡,纵使有多少的港漫佳作出现,如果连作者都赚不到钱吃饭,那么行业仍然不会有任何出路。好在就赚钱这方面来说,香港人可是世界出了名的精明商人。

黄玉郎50年漫画展 细数港漫至今的那些“金点子” 这世界上有三种漫画,一个是日语漫画,另一个是英文漫画,还有一个就是中文漫画,而港漫作为中文漫画其中一员无疑做出的贡献最大,其尝试与创造过许多活跃市场的新玩法,至今仍被大家沿用。

世界三大漫画 借势。1981年,当时电影《醉拳》火爆,而黄玉郎看准商机,顺应市场同样推出《醉拳》漫画,大获好评,最后更被“亚洲电视”改篇成为电视剧集《醉拳王无忌》和《日帝月后》。除此之外还有《如来神掌》、《少林奇兵》、《史上最强推理少年》、《大唐双龙传》、《四大名捕》等,都是借市场中热门影视、小说题材来改编漫画的案例。

造势。俗话说,有势要借,没势就要造!其实香港漫画一直都有与小说、影视等行业有着跨行合作业务,如将热门港漫打造成电影《古惑仔》与电视剧《风云》等,如此一来,除了能够售卖版权获取利益之外,还可以产生“1+1>2”的效应,延续漫画本身作品的生命。

当年《风云》电视剧大红大紫

曾经又有多少人的花名改成了“山鸡” 知识产权。相比内地近几年才逐渐搬上台面的知识产权,香港早在九十年代初就已有明确概念。当时街机大受年青人欢迎,许景琛的《街头霸王》更是火爆大卖,而就在这个时候,玉郎集团正式向日方Capcom购买漫画改编权,将《街霸》系列漫画越做越大,曾让不少内地读者都以为是日本的官方出版物。

兵器热。周边是成熟动漫作品不可缺少的盈利点,而以功夫作为特色的港漫,周边的周边自然就放在了“兵器”之上。当时港漫销量已经在走下坡路,而《霸刀》率先采用随书附送袖珍兵器的策略,竟可在逆境中再创佳绩,后来黄玉郎把握机会推出以兵器挂帅的漫画《神兵玄奇》,一度令港漫回光返照,又支撑了数年之久。

精装入书店。港漫如今的盈利方式主要还是靠的是实体书的销售,不过比起以往单单以报刊连载的形式,如今港漫的发表方式,亦有变化,部分会发行至书店,并一改薄装传统,以精装示人。改编自畅销小说的《武道狂之诗》,以及打入日本市场的《火凤燎原》,都是港漫精装杀入书局的例子。

新人激励。近年香港不少漫画杂志重刊、推出,如《漫道周刊》、《热血少年》更是设立了“擂台赛”,让任何人都可以以自己的作品参加擂台,只要打赢就有机会作为连载漫画的见习主笔,为优秀的新人漫画家提供了大量潜在用户群体。

《漫道周刊》推出打擂台环节激励新人漫画家 成也互联网 败也互联网 互联网的兴起被看做是港漫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线上免费分享而导致实体书销量的急速下跌,让作者收益跌到谷底。但反观内地的动漫作品《十万个冷笑话》,漫画和动画却可以让读者在网上免费观看,此举对于港漫作者来说是相当不可思议的事情,他们会问,那靠什么赚钱?那自己的作品有什么价值? 然而免费浏览这一特色也算是互联网文化产业的新玩法之一,因为只要作品能带来用户流量,获得收益是迟早的事。《十万个冷笑话》动漫虽然不收费,但是却打造出了“有妖气”这个国内原创动漫的品牌,成为了内地原创动漫流量的集中营,广告、代理收益自然不在话下,后来更是推出了手机游戏,并将剧场版搬上了电影院荧幕,票房更达1.1亿。

另外,在内地动漫市场,一些业余漫画家的收入可能比港漫职业画家高,如使徒子、天才小熊猫等人,利用作品在社交平台吸引大量用户,然后再通过广告、活动等方式将用户转化为收益。虽然香港亦有漫画家利用app、fb等社交软件赚外快,但是不是也应该考虑进入内地这个大市场淘金? 未来港漫品牌模范——《火凤燎原》 A(漫画)、C(动画)、G(游戏)向来都是不分家的三宝,在日本动漫产业的传统做法就是,漫画火了立刻做动画,动画不错再做游戏,紧接着继续延伸至周边、影视行业,动画也许不赚钱,影视也许不受好评,但游戏绝对是收益稳定性最高的一个方式。 纵观日漫,在线手机游戏一般情况都是找长期连载的漫画作为改编,其中的理由应是长篇的读者更有凝聚力,更有用户粘度,一来可以保证游戏的用户积累,而来又可以通过游戏的传播带动动漫群体的增长。但就目前港漫的趋势来看,多为短、中篇,实在难以做成在线移动游戏,不过《火凤燎原》算是港漫中比较特别的案例。

《火凤燎原》目前已出至400余集 《火凤燎原》是自2001年开始出版的漫画,连载至今已14年,总单行本现已达48集,并发行到香港、台湾、韩国、日本、越南、新加坡、泰国等地,不仅衍生出外传小说、周边,近来更改编成为游戏作品。单纯就游戏来说,《火凤燎原》确实有自己的优势所在,一来是刚才所说的长篇优势,可以利用连载保持用户群体的鲜度,二来则是三国的题材优势。从较早期的《曹操传》、《三国群英传》再到《真三国无双》,“三国”题材一直都是游戏厂商的香饽饽,几乎大部分产品都是稳赚不赔。

在游戏的制作方面,作者如果将改编权直接丢给游戏厂商,任由发挥,先拿一笔版权费这种方法最直接也最轻松,但同时也是最不负责任的做法。对一部优秀的漫画作品来说,将游戏也看做是作品生命的一部分是非常有必要的。 据悉,在《火凤燎原》当初改编成在线游戏与手机游戏时,首先是游戏厂商 GAMEONE(智傲)老板施仁毅提出的想法。而为了让游戏与原作更切合,陈某还为《火凤燎原》游戏提供美术素材,从三年前开始画大量的火凤人物画,至今已经超过一百五十个。对此陈某说,他有空就拼命画,画完一百五十个真的很恐怖,而目前还有五十个角色要画。在整个游戏制作过程中,陈某会先画黑白的完整角色图给游戏研发团队,然后游戏团队送回来后给陈某后,陈某再修改到自己要求的程度,这一方式虽然麻烦,但却对双方都有利。 陈某为游戏创作的角色原画

当然,除了《火凤燎原》,许多港漫目前也在用游戏扩大收益,不过大部分都是一些优秀的旧作,如由温日良主编、邓志辉绘画的香港漫画《海虎》,近期也在为自己的游戏做宣传。另外,Gameone另一部自行研发的手机游戏《古惑仔 Online》,不仅请了邱福龙、郑健和、曹志豪等漫画大佬助阵,还联合了郑健和的《杀道行者》一起做游戏活动。但《海虎》、《古惑仔》等港漫推出的移动游戏主要市场始终定位在香港本土,而《火凤燎原》近期已经打算在5月底大举进入内地市场,可能会为作品带来丰厚的回报。

《古惑仔》游戏与《杀道行者》的合作宣传 之所以说《火凤燎原》是未来港漫的范本,因为除了游戏之外,更衍生出其他周边产业,如火凤燎原外传小说以及近期洽谈的电影拍摄。火凤燎原外传小说由王贻兴执笔,以漫画角色包括张飞、吕布、残兵、袁方等为主题分册,演绎这些人物的故事;而电影目前因为火凤场面太大、且故事情节多,目前属于企划阶段。虽然小说与电影直接带来的收益很可能微乎其微,但是对于漫画原作本身的影响倒是十分巨大,这也就是日漫有些出版社宁可不收版权费用,也要让制片公司做出动画的原因。

火凤燎原外传小说 说到最后,港漫的内容与品质仍然是一切的基础,有效的市场宣传与推广能够为作品锦上添花,但绝非雪中送炭,港漫的复兴需要时间与过程,愿港漫优秀作品越来越多,也愿香港优秀漫画家的生活质量越来越好。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为什么火凤燎原这么好的漫画不火呢? (夏十四)
- 【为陈某规划一下《火凤燎原》未来的创作进度】 (口天一小土)
- 关于“港漫复兴”不得不谈的现实考验 (忘了吧)
- 大家觉得火凤燎原珍藏版港版和台版哪个好? (不休)
- 火凤燎原桌游开箱报~ (Ri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