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我最爱的安妮的书之一。
来自:mar42(什么都不缺)
《莲花》是有关生活,有关信仰的深入。一直在叙述一个故事。 女子徒步旅行去墨脱——位于青藏高原西北部,雅鲁藏布江畔的小村庄,路上遇到一个名叫善生的男子,寻找孩童时的玩伴,名为内河。内河在墨脱的一个小学当教师。 他们一路跋山涉水,经历没有预兆的泥石流,恶心的吸血蝗虫,辛苦并且穿越死亡来到墨脱,善生得知,内河在几个月前,送几名孩子回家后,再未返回。跌入雅鲁藏布江,在翻滚的江水中被冲向未知。 这本书从始至终都似是在倾诉又或是在面对作者自己的拷问。看似或许悲观,实质在给予我对生活的激情以及期望。故事处于一个现实和想象的交界。深刻的感受到,有些事情在一些情形下,真的会显得那么的不重要。人处于一个社会之中,理所应当的去融入社会并乐于其中。书也在引着我在自己的思维和社会的现实中穿梭。有人说,一个人可以没有宗教信仰,但一定不能没有宗教感。这是明确的判断。若失去宗教感,便将失去生活的目标从而盲目的接受获得的一切。如若有了宗教感,信仰着自己能够做到且获得的,便有个明确的目标,去实现和满足。生活的意义就从中而来。 “死亡是真相,突破虚假繁荣。它终究会让你明白,别人怎么看你,或者你自己如何探测生活,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必须要用一种真实的方式,度过在手指缝之间如雨水一样无法停止下落的时间。要知道自己将如何生活。”这是我最喜欢的一段话。看这本书时,我一直在想着什么,一直一直都停不下来,却又没有真实的一个概念去思考。像作者所说一样,即使很多人鼓励人定胜天,从一个方面思考,这无可厚非。另一方面,死亡永远是一切生命活动的最终结果。需要纠正或是改变的只是我们每个人对待死亡的态度。当我们生于城市并且在芸芸众生中碌碌无为时,死亡是一个可怕的词语,仿佛我们所拥有的真的能够被它所占据。然而当我们生于自然,并且能够真实的触碰和理解自然时,死亡就能够逐渐与生命本身融为一体,并且站在同一个立场上。由此,死亡是归属于生命的。 内河和善生在其中虽始终是彼此唯一的朋友,但从故事结构与内容来看。他们一直都是对立的两个面。从儿时到成年都在毫不相干的纯净世界及利益世界拼搏和适应。内河曾和自己的美术老师发生师生恋,中年男子抛妻弃子,带着内河私奔至一个小镇,然后中年男子忽然回家,结束他生命中最后且唯一的焰火。内河面对忽如其来的离开,谢绝控制情绪,最终送进精神病院。善生再也不愿触碰内河的肢体,哪怕是离别的一个拥抱。他一直以内河为耻。他说,从始至终他们彼此都只是爱着他们自己。故事的矛盾在此产生。对立的两个人作为彼此的亲密朋友,开始关于自然与利欲的较量。内河灰暗而浑浊的过去,并不是来自于不善良,并且最终都能够得到宽恕。善生到达墨脱,把内河的遗物留给了庆昭。他收获了内河的精神。屏弃世人眼光及利益,义无返顾的前往期望之地。这是极端的选择。左手握着死亡,右手抓着超脱。无论哪一面,都是能够达到目的并且快速的方式。 善生:这是普遍的真理。过程有时重于结局。 内河:不,不,善生。你用来填补自己的是理性和意志,而我需要感情和生命的真实性。 我喜欢这个男人——善生。因为他是大多数都市人的缩影。像作者所叙述的一样,他本身是一个巨大的矛盾。从小成绩优秀,考入好的大学,最终过上小资生活,西装革领,家居精致。然而他内心却一直在挣扎,商业社会的圆滑以及虚伪繁荣使他疲惫不堪。于是踏上去墨脱的旅途。其实世界本身也是一个巨大的矛盾,自然与社会的对抗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灯红酒绿,霓虹闪烁掩盖肮脏的实质。可即使是这样,我们也无从选择,除了跟随我们所属的集体——社会。或许,人所追求的不一定是富贵,而是个人自己所期翼着的某些东西。期翼着它的发生就得以快乐,并且满足。便实现了所谓的意义。这种意义的条件便是理性和意志。渴望着一种长久并且能够掉色的东西来靠近,能够平和接受并且在离去之时淡淡怀念和微嗅,而不是夸张的哭泣。一种并无负担的情绪,却能引人入胜。 另一个观念,由莲花带给我,快乐是一种心态,是一种处世不惊的气质。需要真正的去放下和看透一些人事。需要敞开心胸去容纳哪怕冒昧闯入生活的一切因素。也许当自己达到自己想要做的,即使是一件小事,想买的一条裙子,期翼的一部电影,都是快乐。慢慢的明白,生活在于过程,而非结果。过分的计较一些事的结果,最终只是自己困住了自己,不允许并且拒绝自己的新生。当我们真正的从内心的付出我们所想要给的,并且能够从中获得体验,再微小的意义也有了归宿。记起初中语文老师对我作文的评语:你为何总是这么成熟?其实的外熟内幼稚,成熟应该会享受每一天。所以无论自己能否做到,希望自己能够满满的享受一些事,而非抱怨和强渡。 《莲花》并未出现时下流行小说所惯有的爱情情节。安妮宝贝是难得的作者。有时爱情会冲淡整部小说强烈的信念,使之落入俗套。安妮宝贝是专业的写作人。像她自己所写,她不期望整天侃侃而谈,唾沫横飞的人是专业的写作人。她在对生命和生活的体验里倾注一切。相比起一些80后吵吵闹闹的作者,她更像一个成熟的写作人。从前并未欢喜安妮宝贝,因为从前那种阴暗的作风并未让我真切的感受生活。经过旅行和时间的安妮宝贝,在我心中是一位淡漠而内敛的女人。她更能让读她书的人去品位生活和拿捏尺度。选择自己欢喜的生活方式。 我翻到了老照片,都有十几年了吧。深远记忆里的一些人和事在涌现。公园中白色镶着花朵的摇椅,挂在树枝上,轻轻摇摆。多年前,喜爱的大头皮鞋,黑白相间。女孩穿裙子时,无论如何也要配上的白色花边袜,花朵开得那么大。孩童时的玩伴,离开的离开,改变的改变。一切失去原本面目。可是仍旧明白,生活本该是一个人的,享受和承受一个人的情绪,信仰着宠辱不惊的处世态度,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但坚持自己所想且努力实现则是读完《莲花》之后最大的收获。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我发现我只有在这能想说什么说什么。 (酸奶阿。)
- 【知名游戏】请写下你手边那本书第23页的第四句话 (Zoe)
- 混沌过后 你要许我清梦 (半岛 ½)
- 如果你也一样 (小鱼)
- 反正最后每个人都孤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