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风入春文学小组成立一周年
Alexey-赖生(一半是诗,一半是人。)
二战胜利日的第二天(5月10日)。 我们似乎真的、就在文本上、语法上、断句上获得了物理意义和内涵的胜利;而在那一天,周五,我们应该放映前苏联电影《雁南飞》,它的泥沼和死亡带来了绛红色的喜悦。 今天是风入春文学小组(以下简称小组)成立一周年,整整一年,道路都不曾被指明;从最初定位的精英文学到逐步开放,模式走入两个极端:我想,后者会是正确的。 小组作为风入春文学社的一部分,我认为,它应该是最核心、最纯粹、最自由的部分;它对外展示了我们的文学力量,在黑大,我希望它能成为一种代表与象征。 许多人都不清楚、不了解小组的成立初衷。 其实小组的诞生很大程度上是社团活动形式转变的结果,起初,并没有太多崇高神圣的因素在其中。但我想小组应该也可以去做点什么,它的存在简直就是一颗纯洁优雅的绊脚石。把文学都聚集起来,让我们都得以认识,责任感促使我们提笔,不仅是为了中文系,也不仅是为了黑大。 今天,我尤其要感谢二十位小组的创始成员,他们是小组的第一批见证者。 忘川、L X和LIUYI的诗,以及鱼肉肠、伊兹莫、白衣、王小草。乔寰、血腥小芭比和黑死缤纷的短篇小说,于苍、琉耶和已闲的古体诗词,Constantinus、杜康的杂文和评论,白衣、花开臆想的散文,虽然不敢说大家的作品都是黑大最优秀的,但确实是最难得的。 没有他们就没有小组。 2014年的今天,我们围坐在一起,在音乐厅二层的后窗咖啡,按捺不住文学的脉搏。 在小组成立的前期准备和发展中,要感谢Constantinus和杜康的帮助和支持,即王一夫学长和李沐春学姐。 在我之后,要感谢白衣和LLi,即张涵和陆星宇。严格的讲,她们分别是第二任和第三任组长,感谢白衣在小组过渡时期中的坚守,感谢LLi对小组的不辞辛劳并且做出了一番成绩和改革。 而不久前,小组迎来了第四任组长蒋紫旗,希望她能够为小组注入新的力量。 最后,感谢全体小组成员,感谢小组,祝一切安好。 风入春,有态度地拒绝流行。 2015.5.10,于黑大 赖俊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