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政》2.1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来这学
--<2015.01.03>-- 《为政》2.1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崔茂新: 比孔子时代的地理知识还是稍多一点,好在也有地球村意识了吗。如果在孔子时代,你我可能就完全没有办法相互理解和了解了。如果说你走了那么远的地方,在孔子看来,就不知道去了哪里? 我生命意志力不如你强,这是真的。近年来,有一些老年人的慵懒、暮气、散漫,年轻时就很笨,现在就更笨了。 徐振亚: 论语汇的“汇”的特定含有 崔茂新: 论语晨读,一会儿就要开始。今天读为政篇第1章,经文如下: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论语汇这个名称是北青集团的李世恒先生提出,征求群友意见,有赞同而无反对的声音,就采用了。 汇,回合,聚集的意思吧,是热爱论语,爱读论语的师友的汇聚空间,不知这样理解合适否? 徐振亚: 大家都来这么多客套也属于以德为治么? 崔茂新: 振亚兄,你是周有光先生的高足,语言学专家,听听你的高见。 徐振亚: 这个“汇”字我也试图这么理解,希望对不熟悉本群宗旨的人不会产生歧义:论-语汇,或者谐音“论语会” 崔茂新: 我在输入这个名称的时候,注意采取 “论语 汇”的方式,表明是论语 汇,而不是论 语汇 怎么理解“政”这个字的涵义? 李伟东: 政,正也。处理众人之事,为政。 程玉清: 政是管理吧 崔茂新: 这一章是第二篇的第一章,是这一篇的点题,与论述核心,本篇的每一章都可以且应该联系为政去理解。 李伟东: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 崔茂新: 我查定州竹简本论语,至少是在两汉之交,政这个字还没有出现,都是用的正这个字 程玉清: 北辰即北斗喻中心? 李伟东: 正其不正,以复其正。 崔茂新: 这就让我们联想为政当是正义、中正之义, 程玉清: 政者正也 崔茂新: 所以正己、正人, 李伟东: 正事,正心 崔茂新: 为政,不是对于别人的管理和统治,而是一个社会重要地位上的人,通过正己以正人正社会风气 正人之视听言动,这种正的驱动力是内在的,而不是外力的强制。 程玉清: 孔子被称为素王,基于此? 崔茂新: 所以,正,从根本上说,是正己, 孔子素王,是这个意思。一种王道精神。 单单说为政是正的意思不够,为政以德,德和行的联系应重视。 李伟东: 正己,正家,正国,正天下 徐振亚: 正己,以身作则,不同于管理(及物动词), 李珊珊: 请问,政字什么时候才产生的? 程玉清: 现在领导多是正人一一欺骗人 李伟东: 管理,似乎是西方来的词,是吗? 赵国彦: 正己,就是明明德 崔茂新: 德,左边部首是股、胫、足相连,是小步走的意思。因此,德,得也,登也。马蹄得得,就是这个意思。 李伟东: 正行为德 崔茂新: 正己,要见诸行,小步得得,总有收获,这就是为政之正途,为政之乐。 见之于行,而心有所得。 这就是正即为政最正当的作为 李伟东: 古字“德”: 上直下心,“心直行正”即为德 崔茂新: 为政以德,四字还有什么问题,或不同看法? 崔茂新: 林安梧先生以为是十目所视之下的一心。 俞瀛: “众星共之”是追随还是供奉 程玉清: 为政是"见之于行,而心有所得。”不是用德为政? 崔茂新: 我原先理解为直一心,贯通天地人,是德的解释。 李伟东: 政的解释,好像跟我们现在理解的政治有所不同... 崔茂新: 为政的作为就是自身的正己为本,正己要有成效,有进步阶梯,不断有得 岂止不同,简直是大相径庭。 崔茂新: 现在的为政,尤其是专制独裁之政,就是统治、欺压、蒙骗、敲诈,盘剥。 李伟东: 我觉得政的解释,还是没揭示政治的本质... 崔茂新: 请讲你的理解 北辰是北极星,还是什么,意见颇不统一。 李伟东: 处理众人之事,以复其正。这是我的理解 崔茂新: 北辰隐喻什么,也是问题。 李伟东: 北极星和北斗星,是一个吗? 孔猛: 我的拙见,:那时的政更多的是一份事业,或者说从政者本应从事的一份终生职业,而现在的政,更多的是狭义上的政治,管理,手段 崔茂新: 这里就有了一个问题,和孔子为政以德的关系怎么理解,以德治国的说法怎么理解? 崔茂新: 正,首要的是正己,忽略正己,就不是孔子所理解的为政德意思了。 论语全书关于政为政,都是从正己的角度去说的。 李伟东: 德者,正行也,正人正事先正己 崔茂新: 北斗7星,北极星只是一个和北斗7星相关联的一个星。 李伟东: 受教了! 正己而正人正事。 崔茂新: 在孔子来说,甚至是在位者只要正己,就是可以有正人正世正事的效果。 程玉清: 这就是无为而治? 朱乒: 孔子时代没有政治。 崔茂新: 这里就涉及到对北辰的理解。其实有一种说法,星辰是不同的,星是一颗颗的星,辰是天空的无星处,由星围成的空间。我比较认同这种说法。 范玉伟: 政,侧重于定位。德,侧重于专注。为政以德,告诉我们先定位,定好位以后要专注。 定位是解决立场问题,专注是解决方向问题。 政,解决我是谁?我要什么? 德,解决我怎么办? 程玉清: 孔子是否把人性简单化了:有些人觉性低,感化不了 崔茂新: 所以,最富有为政之德的人,尧舜这样的人,虽有至德,民众却无德而称焉,天下祥和,一如自化。 孔子是说的为政的根本,不是为政的细节和全部作为 范玉伟: 为政以德,用另一种表述方式:志于道据于德 朱乒: 虽有至德,民众却无德而称焉,天下祥和,一如自化。 崔茂新: 请发表不同意见 李伟东: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 崔茂新: 时间已过。我讨厌政治明星、英明领袖之类的说法,就是向往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的境界。 李伟东: 至誉无誉啊 朱乒: 受益匪浅。可以想象孔子时代天下祥和,太平盛世。 崔茂新: 一个最高境界的最高位置上的人,一定不要显得像太阳,象巨星,而是一个空间,而同时众星闪耀,能人辈出。 俞瀛: 孔子时代是百家争鸣的时代[强] 程玉清: 一个最高境界的最高位置上的人,一定不要显得像太阳,象巨星,而是一个空间,而同时众星闪耀,能人辈出。[强][强][强] 孔猛: 无我的境界 李伟东: @朱乒 孔子时代是战乱时代,孔子理想到汉代才有实现[抱拳][抱拳] 崔茂新: 众星所拱的,不是王,而是一种道义精神,一种神圣理念。以一种伟大的精神为中心,而不是以某一个自封他封的俗人为中心。 是的。论语 汇,是以至圣先师孔子,以论语解读为中心,而不是以别的什么鸟人为中心。 俞瀛: 汉代开始独尊儒家了,其实地域要统一,思想要争鸣 崔茂新: 谢谢各位参与,鄙人很是享受与同道交流的过程。 李伟东: @快乐姐 俞瀛 汉代外尊儒术,内行黄老。[抱拳][抱拳] 徐振亚: 人家都说了是在交流,咋还非说是在”点拨“呢 逍遥: @崔茂新 老师,辰为空间之解固然是妙,可如此解又何必言“北”辰?南西东亦无不可 逍遥: @zhenyaxu 平等心难于谦卑心 崔茂新: @林龙飞 北辰是天球旋轉的樞軸心,所以才說北辰 徐振亚: 原本是这么个只有众星闪耀都空间非硬给 妆点成太阳当头都生存空间,细想起来其原因会不会也不完全是太阳一厢情愿,总是有那么都人喜好众星捧月这样都安全感或舒适感呢? 崔茂新: 是一“無”攝萬“有”的中心。 李伟东: @zhenyaxu 这种诠释有意思! 崔茂新: @徐振亚 是因為太陽老用恐懼和暴力所致。 逍遥: @崔茂新 这枢轴心应该是有所实指吧?我未查,有疑便问[呲牙] 崔茂新: @徐振亚 是因為太陽老用恐懼和暴力所致。 逍遥: @崔茂新_至诚如神 这枢轴心应该是有所实指吧?我未查,有疑便问 李伟东: 端拱无为 逍遥: 古有北辰虚空为轴心之说? 朱乒: @老林 孔子那时对宇宙空间的认识还是有限的。即使现在也不是全部。 程玉清: @徐振亚 振聋发聩 崔茂新: @徐振亚 有些關係你不瞭解。@林龙飞 和@程玉清 都是我們曲阜師大的校友。我還是@林龙飞 的碩士導師。他們在我面前“過於謙虛”已成習慣。 逍遥: @zhenyaxu 领导与追随都是心理需求,有是合理,过犹不及。我夸一句:徐师叔果有崔师久谓之风 853750668: 《尔雅•释天》:“北极谓之北辰。” 逍遥: @853750668 谢谢。北极指北极星,还是虚空?不懂再问 范玉伟: @崔茂新 崔老师是北辰,其他几位老师是众星。 逍遥: @范玉伟*玖正学堂 崔老师不会乐做北辰的 崔茂新: @林龙飞 我想孔子也未必有清晰的軸心意識,只是比喻性的說明自己對理想政治的感覺印象。 逍遥: 也不必 朱乒,论语汇: @范玉伟*玖正学堂 应该说论语汇是北辰。而不是崔老师 逍遥: 论语汇也最多是众星之一,如果能如愿发展,不能谓北辰吧 崔茂新: @范玉伟 北辰是孔子,是論語。千萬別硬往我身上“綁縄”。 李伟东: 北辰是道... 崔茂新: @李伟东 認同。北辰是道。 李伟东: 我们借孔子和论语,来求道,修道... 逍遥: @崔茂新 老师,我的意思其实是,看大家多日解读,受益之余,两点感受,其一:过度解读,以自己酒杯浇论语块垒;其二,解读泛化,好像任一篇如果不言而称道称德,就未解似的 崔茂新: 我們敬仰孔子,共讀論語,就是向道求道。 逍遥: @崔茂新 老师,我妄猜,恐怕孔子也不想做北辰吧,众星拱是众星的事,北辰无言而有德,正己而正事,如此而已 崔茂新,论语汇 08:08 有这个问题,任何人都不要把自己的解读视为唯一正确的理解,任何人最富有诚心的理解都是自己与孔子保持心灵对话的产物,这样,就不必在意他的国度解释,只是看他给我们什么思想启发即可。 李伟东: 孔子传道、授业、解惑而已。 @崔茂新 崔老师开明,不愧为明师! 崔茂新: 是的,孔子绝对不想做北辰,但这并不影响我们今天把他视为北辰,这不是吹捧,而是我们心灵安顿的需要,也是确实能让国族环绕的一个精神中心点。 逍遥: 这样理解,明白了 朱乒: 北辰无言而有德,正己而正事,如此而已。论语汇也是一个小小的空间。充满正能量。@老林 崔茂新: 正象孔子不承认自己是圣人,我们仍敬仰他为圣人一样。而任何自认为的圣人,绝对不可能是圣人。 有这个问题,任何人都不要把自己的解读视为唯一正确的理解,任何人最富有诚心的理解都是自己与孔子保持心灵对话的产物,这样,就不必在意他的過度解释,只是看他给我们什么思想启发即可。 范玉伟: 当仁不让于师,需要担当是,那些挺身而出的人就是英雄。君子无伐善,有了功劳,有若无,实若虚,这是谦谦君子。 人类的进程中,这两类人都需要。如果一个人能集于一身,那最好了。 李伟东: @崔茂新_至诚如神 中国人以人为大,认人不认法,认人不认理。 逍遥: 这一篇,我有个疑惑,为政以德之境喻为北辰,那众星为何? 范玉伟: 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 逍遥: 凡形成“拱”之势者皆可谓众星? 李伟东: @老林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万物各得其所。 逍遥: @朱乒 论语 汇也可能有负能量,负也不是坏事,共盼望,但不讳言 程玉清: "拱”也是一种常态 李伟东: 真言 程玉清: 地球绕着太阳转 逍遥: @崔茂新 作包容悦纳,兼听而明解,明白 快乐姐: 综上所述“共”应该是追随 逍遥: 拱是主动追随?亦是各居其所? 李伟东: 一也。 程玉清: @俞瀛 追随就失掉了自性 李伟东: 是道,追随,追随的结果,各居其所。 逍遥: 介入人生社会来看,以什么姿态做何种“众星”,才可算“为政以德”的有益之拱? 李伟东: 顺道而行,顺势而为 逍遥: 学问有限,有惑而问,请望辨证,众师莫怪 程玉清: 顺应社会历史发展趋势,以民众福祉为本 逍遥: @李伟东 至理,但笼统。 李伟东: 万物致中和而各居其所,即是有益之拱。 逍遥: 那是理想之境 到你我身上呢 俞瀛: @程玉清 是 自发的跟随…… 逍遥: 暴政亦自为北辰,狼狈自以为众星 李伟东: 我在从事幼儿教育,这是我的天命,我就是这样一颗微星而拱北辰的 暴政自誉为北辰的代言人,不是北辰 逍遥: 学而时习,从历史与实践的角度,这一篇似乎也甚有可悟之处 李伟东: @老林 您的引发,发人深思... 逍遥: @范玉伟 重读发言,受教了 李伟东: 我跟陈老师交流过,他的问题是论语能给他什么,论语汇能给他什么,他想清楚再回来 郭华: 礼记:衰公问为政。子曰:政者,正也。君为征,则百姓从政矣。君之所为,百姓之所从也。君所不为,百姓何从? 逍遥: 工作与生活中,行君子之道,最难的,似乎还是自我说服自我满足。想了许久,还是心不静习不足价值取舍不明。也许君子之道,始于过程终于过程@范玉伟 李伟东: @老林 林兄,另日再議君子之道。 范玉伟: @老林 君子之道,没有终点。解决的是应然,是理想,是梦。它的价值在于,引导我们自我超越。 赞同你的过程说法。 逍遥: 一路坦途 @范玉伟 真想从心所欲不逾矩呀,哈哈!其实是偷懒的想法。 朱乒: @老林 林老师分析很全面。受教了 范玉伟: @老林 那是孔子70岁的状态,我们还年轻。先干好我们该干的事。不惑于心,担当使命,做到也很不易啊。 郭华: 请教:三酸图。儒家认为人生是甜是乐?虽然 从选的道路看煞是坚信。是这样吗? 更正:艰辛 逍遥: @朱乒 我旁听学习多日,出来搅和一下 每日众师所聊,以我为例,默默受教多矣,望崔老师与众学长继续贡献慧识,纵未见花,花自开矣。 @范玉伟 是啊,我才刚刚体味到“知难” 郭华: 问题:1.德,直心,已从?从谁的直心?自己的?社会主流的? 2,人性使然,必定要选一(素位,或实位)位(或一人,或一群人)拱之? 馬震宇: 为政为德,后面是一个比喻句,孔子解过易经,对天象星学是有很深的了解的。论语里面类似这样的语句不少,困惑不少,解法也不少。个人感觉孔子说这些话是有一个语境的,而记录者没有记录语境,只有推测揣摩了。 这里有德 政天授之意,为政为德是天授的,如果不这样做就是逆天。 青松: @徐振亚 既然转发,必有理由。转发也是态度,也是语言,也是发言。这种建议如果成为自我审查的群规,群的活力也就受限了。有畅言者,有转言者,有潜水者,各随其类,各按其时,成其美好。 馬震宇: 自古到今政权 法律都讲究道统 来源 根基。包括美国宪法都有人权天授之意。 程玉清: @郭华 俺认为要从自心一一未受污染的自性 @郭华 如果有你认可的领袖,何妨拱之[呲牙] 郭华,论语汇 10:10 马老师,嗯。陈老师,这样有危险,对没有达到那个高度的人来说,看到的是被蒙蔽的本性,还以为是自性 青松转的文章读了,黑格尔的那段不引就更好了 馬震宇: 现在不少评时下、发怨气的文章呀,咋说呢,都是欺负俺们读书少。。[偷笑] 郭华: 程老师,如果是精神素王尚可。 青松: 言论偏执但亦为直言 郭华: 以前崔老师转过一借汤因比宣扬儒家的,断章取义汤严重。 程玉清: @俞瀛 红卫兵的跟随也不排除自发,最好是有主见,哪怕是迷误的认识,当然,又涉及到真理的问题 李鸿健: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对于此章,诸位大德早上众说纷纭,如切如磋,相互发明。 但每讲完一章,如果能有个综述,会更好。 1、章节导读、2、本义探颐、3、引义相参、4、当下启发… 这样,或许更能起到教学相长、相互砥砺之作用。 否则思想很零散… 史文波: @抱拙居士 心灵成长之山 李鸿健: 尽管“经无达诂”,但也有最近之义。如果过度发挥,反而会影响论语正义的传播。当然,写作除外。 如果本群能坚持一年,把论语讲透,一本集学术与雅趣于一体的微信论语新解之妙作,于2016年问世,亦非难事矣! 青松: 计划生育之所谓国策,不仅破坏了儒家仁孝伦理,更可从天赋人权和个体自由视角去分析。因此,纯粹出于工具理性的计算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视世人如草芥、如蝼蚁,是为恶政。 馬震宇: 目前这些礼仪都用在官场上和对领导的恭维上了。 崔茂新: 領導就是責任。涉及到重大活動的事,小事就是大事。 馬震宇: 事故才能让人们惊醒,当下上海民众自发的悼念,说明大家开始不在漠视生命。 李鸿健: 大家都念着“克己复礼”,秩序井然。 馬震宇: 如何实践是论语学习的一个环节。向你说的,讨论总结分几个段落,建议增加一个,我们自己是如何实践的。 其实学的意义不大,核心在于用。 做到了论语所阐述的观点,不会背论语何妨? 李伟东: @马震宇 马兄总是语出惊人,盛赞! 孔猛: 没有学,哪来的用? 读论语--学论语--用论语,我觉得这是学习论语的三个层次 馬震宇: 学以致用 知行合一。 学的是道理 用是实践 。道理不会背诵,与实践何干 南师的书 确切不叫书 只能叫谈话笔记。生前不批人人死来批判。 在当时大陆的古文水平和传统文化水平,也就看南师的。 南师因为某些因素离开台湾大家也有耳闻吧。晚年热衷性命双修,呵呵。 还有啥,对修习参同契。嘿嘿你懂的。 宋乐云: 南大师还是比于大师学问深些 徐教授的书有卖滴没。。。 李鸿健: 我记得好像是94年看完他的论语别裁、老子他说、孟子、大学系列 当时非常佩服他,居然讲得那么生动 馬震宇: 启蒙书籍之一 朱乒: 96年读过他的佛学类,现在没印象了。 馬震宇: 如博士生读小学课本,不也是谬误百出,难道也要批判吗? 明华锋: 从事实上说,我上大学时,我的古文阅读水平与写作水平据说全校第一,依我看南怀谨自己写的四六体来看,当今中国能出其右者寥寥,至少我还没有见过,当然也许我也在连初中生都不如的程度也未可知[害羞]不知徐是如何得出南的文言水平连初中生都不如? 从事实来说,南怀谨的书确实存在常识性的错误,但是错误不能掩盖书中的光辉 宋乐云: 把南跟于并列有点过了,南怀瑾的古文功底和学问还是比于强了很多很多,于丹只是一个CCTV包装出的明星,糊弄老百姓的 明华锋: 读南怀谨的书不能用看学术论文的方式看,那样会觉得他什么也不是,就像徐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李鸿健: 现在看得比较少,但他的全集已成为我的成长的基石之一,作为藏书。@朱乒 崔茂新: 南懷瑾先生或許沒有在論語解讀上下過功夫 但他有可能是一個富有生命靈性的人,一個深通世情人心的人。所以才能使其書雖被貶為“海侃神聊的大雜燴”而仍有不少讀者買賬。 宋乐云: @崔茂新 同意这个分析,南对论语没有深解,他主要将儒释道大杂烩,形成自己的一套符合中国人的处事哲学,加上建国后传统文化的崩裂,导致大陆很多高层巨贾知识届都对他追捧 馬震宇: 三教合一自唐以来就是中国文人的一大追求。南师是实践者 明华锋: 南怀谨的实践与体验远远大过他的研究与考证,如果不是他下面的一些助手帮他查找资料错误更多[呲牙]因为他的书不是写的,是随囗说的,然后别人整理的 宋乐云: @明华锋,说的好,说到底,南和于的走红,还是传统文化的断层和后继乏人,如同中医,张悟本借团队稍加包装就成人物 崔茂新: 君子注重風度儀容,行為有格調而不苟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