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书》 (徐冰)
来自:央金(不如去玩儿)
《地书》是一本可读的小说,它是用我几年来搜集整理出的一套“标识语言”写成的。 读者不管是何种文化背景, 只要他是被卷入当代生活的人, 就可以读懂这本书。为配合此书,我们还制作了“字库”软件。使用者将英文句子(目前还仅限于此,下一步是中文和其他主要文字)打入键盘, 电脑即刻转译成这种标识语言。这可起到《字典》的作用,将来也会有实用价值。 这项工作最早是从收集不同航空公司机上安全说明书开始的. 在过去的十几年中, 我有很多的时间在机场和班机上度过. 机场的标识和各航空公司说明书的设计都以识图为主,用最低限的文字说清楚一件比较复杂的事情, 它们可以说是人类最早的“共识” 读本,这点特别吸引我. 大约从99年到现在,我收集了有上百张这类说明书. 但当时并没有明确的收集目的. 03年当我看到口香糖包装纸上的三个小图 时(请将用过的胶状物扔在垃圾桶中), 我想: 只用标识既然可以表示一个简单的事情, 用它们就可以讲一个长篇的故事出来. 从那时起, 我开始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整理世界各地的那些已经被使用,具有共识基础和文字性质的图形标识 ,并开始研究数学, 化学, 物理, 制图, 乐图, 舞谱, 商标等专门领域的表达符号. 近年来,互联网迅速扩展, 电脑中Icon语言的大量出现, 使这个项目变得更加复杂和庞大. 但越是这样我越能感到这项工作的意义所在 . 整理这些标识 ,我有一个原则;不做任何主观的发明和编造, 因为合理的书写系统大多是约定俗成的结果。 一般来说,主观的人为符号是个性的, 它缺少自然形成的逻辑和被普遍认可的基础,不支持作为一种书写系统所必备的易掌握, 具共性和可重复使用的性质(这也是卡通表述不能被视为文字表述的原因)。 在这套系统中,所有的 “字” 都有其来源和出处. “语法” 部分(包括回忆,想像,人称的表示,也包括形容词,语气词,介词等)同样是收集那些已被普遍认可和使用过的“表示法”。再对这些材料做大量的心理及视觉习惯上的分析和统计。 这套系统从某种意义上讲是超越现有知识结构和地域文化的。它不对位于任何已有的文本知识, 而直接对位于真实的生活逻辑和事物本身. 对它的识读能力不主要取决于读者的教育程度和书本知识的多少, 也不必借助传统的教育渠道而获得。而是取决于生活实践和阅历的多少,取决于介入当代生活的程度. 不管是哪种文化背景,讲何种语言,只要具有当代生活经验,就可以读懂这本书. 文盲可以和知识人一样, 享受“什么是阅读”的快感. 按理说,既然我在介绍这套“新的象形文字”,此文就应该用这种文字来书写。但现在我还不能做到,这是我的尴尬之处。不过,所有的文字都要经过从初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 无疑,我所谈及的这套“文字”还在甲骨文的阶段(初级的象形阶段)。 但是,考察一种文字的潜力,不仅是看它目前所能表达的程度,而应该注意到它在未来的可能因素,以及它自身携带的文字基因的质量和繁殖的能力。 二十年前我做过一部叫《天书》的作品。称它为“天书”,是因为它是一本包括我自己在内,世上没有人能读懂的书。现在我用这套“标识语言”,又写了一本说什么语言的人都能读懂的书。我称它为《地书》。事实上,这两本书有共同之处 : 不管你讲什么语言,也不管你是否受过教育,它们平等地对待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天书》表达了我对现存文字的遗憾. 而这本《地书》,则表达了我一直在寻找的普天同文的理想。我知道这个理想有点太大了,但意义在于试着去做。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徐冰:复数的意义——中国当代版画艺术展访 (碰巧路过)
- 徐冰:We Do Not Dream Alone (碰巧路过)
- 请问十三邀徐冰对话里,提到的一个做钟的现代艺术叫什么名字~~ (Kaworu)
- 徐冰:把社会巨变的能量转化成创作 (diamond)
- 新经典 | 徐冰:每一代人都有他的“愚昧”之处 (diamo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