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寅恪先生为什么没有研究宋史(转贴)
筑思(博学于文,筑思以行。)
陈寅恪先生一生治史范围颇广,从魏晋南北朝到隋唐,晚年又集中精力写出的大作<论再生缘>和<柳如是别传>,所写的两个女子陈端生和柳如是都是明朝时期的.中间恰恰把宋代漏过,那么陈先生为什么偏偏没有研究宋代历史那,小子不才,有一点自己粗浅的想法,希望方家批评指正. 我觉得陈寅恪本来是想研究宋史的,只是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如愿,兹列原因如下. 陈氏治史不研究秦汉以前,甚至汉朝都很少有涉及,是有原因的.陈先生所治之史大都是与外族入侵及外来民族及文化进入中国以后对中华文明影响有关,以资借鉴于近代以来中国西学东渐后的文化走向,很多人都知道陈先生因为自己家世原因不治晚清史,其实也不是那么绝对.先生临终之前所撰之<寒柳堂记梦未定稿>就可以说明一些问题,该书不是仅仅罗列自己家族和自己的一些情况,也涉及对晚清一些重大事情的品评,比如就有陈先生祖父陈宝箴参与的1898年那次变法革新,而且陈先生一直以来对梁启超是有一些意见的(可参见唐振常<川上集>,三联出版社). 陈寅恪先治魏晋,继而隋唐,并在隋唐发力颇大,无非是因为唐代从中西文化碰撞方面将是最与近代接近的,先生因此写出<隋唐制度渊源略论搞> 、<唐代政治史述论搞>和<元白诗笺征稿>三部大作.那么按照正常思维逻辑下一个值得陈先生研究的就应该是宋代了,不过就在此时发生了这样几件事情,陈寅恪眼睛失明了,还有就是建国以后尤其是57年以后陈先生早遇到一些不公正待遇叫他发愤著成<柳如是别传>以表彰不屈气节,即陈寅恪所说之"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而将"诗史释证"发挥到顶峰. 陈寅恪最想研究研究的历史估计是南宋,想研究的研究时间就是中国北方被日本占据后的一段时期,当时陈寅恪背负国耻家仇(陈三立先生因不堪忍受国家被日本占据,北平沦陷后绝食而死),南下的时候因为要家属不少,带书不多,但还是带了一本<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就能说明问题了. "回忆前在绝岛、仓皇逃死之际,取一巾箱坊本《建炎以来系年要录》,抱持诵读。其汴京围困屈降诸卷,所述人事利害之回环,国论是非之纷错,殆极世态 诡变之至奇,然其中颇复有不甚可解者,乃取当日身历目睹之事,以相印证,则忽豁然心通意会,平生读史四十年,似无此亲切有味之快感,而死亡饥饿之苦,遂亦置诸度量之外矣。” 之所以达到这种境界,既有当时时局与南宋初年极其相似之原因,也正可以说明其实陈寅恪对宋史是早就情有所钟的.说到这里,就要劝告那些一直以来把陈寅恪说成是不关心时事只搞纯粹学术的代表的人,看一下事实吧. 有很多东西是推测,况且也不是严格史学论文,错误在所难免,希望大家批评指正,不胜感激.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仅限I人,读书、写作、文史哲交流群 (维乐)
- 高质量历史交流群招人,本贴长期有效! (西坡)
- 有真心聊宋史的群吗? (天山明月)
- 《阿云案背后的大宋文明》新书见面会 (Endlesstrain)
- 有没有想聊宋史的朋友哇 (其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