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本书】壹代伪人2015年6月8日《质数的孤独》
来自:壹代伪人
质数的孤独 作者:保罗.乔尔达诺 文铮 【译】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前段时间,看到一个挺有意思的题目。在什么情况下,文学青年+艺术青年=科学青年。答案是:歌德+巴赫=歌德巴赫。看后恍然大悟哈哈大笑,那个发现了质数的科学青年。那个孤独的质数,一群孤独的人,而这是一本孤独的书。 小说的开头以爱丽丝的内心独白开始,慢慢讲述,面对排斥的滑雪课程,她内心的挣扎,当时的她才不满十岁,却已是非常的叛逆。后来果然不出所料,我行我素的她,滑雪时出了事故,从此瘸了一条腿,留下了一道此生遗憾的伤疤,而那道伤疤犹如一个诅咒,伴随着她慢慢长大,导致了后面发生的一切。 无独有偶的,第二章开始写马蒂亚的童年,与他的弱智妹妹相比,他从小就表现出了与常人不同的高智商,只是可惜,情商基本为零,在其他人眼中,他们兄妹两是异类,一个弱智到无法沟通,一个聪明到无法靠近。两个极端,所以后来,在唯一一次同学邀请的生日聚餐上,马蒂亚弄丢了他的妹妹,正如他后来长大成人后领悟的那般,有时候做一个决定只需要几秒钟,但你却要为这几秒钟的决定,用一辈子的时间来弥补。 这样的两个人,与周围的世界格格不入,而命运的玩笑,却将他们安排在校园里相遇,当时的马蒂亚已经变得很极端,不苟言笑很内向,常常会用自残的方式来折磨自己,而爱丽丝,用节食的方式来自虐,对食物患有一种偏执的排斥,骨瘦如柴。 这两个人,就好像是两个质数,除了自己,只有质数和质数之间,才能相互吸引。 无论哥德巴赫有没有发现质数,它本来就一直在那,无论你有没有感到孤独,对于有的人而言,它与生俱来。 马蒂亚一直独来独往,从丢失了他妹妹开始,没有家庭概念,父母也走不进他的世界,没有朋友,就算后来成为了教师,也一直如此,除了爱丽丝,只有爱丽丝能控制住他,让他无法抗拒。只是后来,他离开了,去远方就学,而爱丽丝,后来嫁给了那个治疗她母亲的医生。好像所有的告别都在高中毕业之后发生了,马蒂亚的朋友离开了他,爱丽丝离开了他,其实,是他自己选择了离开,这是他人生中第二次做出的决定,在那个两人互相道别的房间,几秒钟的决定,让他又后悔了一辈子。 爱丽丝的婚姻不幸福,一个质数是没有爱情的,她疯狂的节食,最终导致了她的婚姻生活瞬间破灭,而当她在医院门口看到长相酷似马蒂亚妹妹的那个女孩时,她没能及时追上,严重的节食导致她体力不支,身体状况每况愈下。 故事的最后,马蒂亚匆忙赶回来,两人见面寒暄,如旧时那般,只是爱丽丝没有说出在医院的见闻,而马蒂亚也没有追问要他回来的原因。只是短短几个字,“你回来一下”,他就回来了。而告别,最后的告别,如同相遇那般,也是那么的匆匆。马蒂亚再次用了几秒钟的决定,远走高飞,做出了让他再次后悔一辈子的决定。 故事的最后,爱丽丝静静躺在马蒂亚妹妹消失的公园的小河中,我以为她会选择自杀溺水,但她没有,她站了起来,用她瘸了的腿,站的异常有力。原来看似很艰难的决定,其实是那么轻而易举。 作者在小说的最后留下了很多悬念,马蒂亚会不会归来,他有没有找到他的妹妹,爱丽丝的婚姻是否回归。其实从爱丽丝最后的举动来看,我想应该会往好的方向发展。一个孤独的质数,就算再孤独,至少还能被自己整除,还有自我拯救的希望。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每周一本书】20160728慕卿月《寻找光的小女孩》 (月昕。)
- 【每周一本书】20160523叮叮-旭珊《情人》 (aatzwei)
- 【每周一本书】20160410叮叮-旭珊《纳尔齐斯与歌尔蒙德》 (aatzwei)
- 【每周一本书】20160313叮叮-旭珊《三体》 (aatzwei)
- 【每周一本书】20160313叮叮-旭珊《人生课》 (aatzw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