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 “租儿”
ZArt(@雜家)
50年 从9辆到8125辆 出租车被成都市民亲切地称作“租儿”。经历了约50年的发展历程,成都的出租车随城市一起成长壮大,从最初的9辆车发展到了如今的8125辆。据资料记载,成都市的出租汽车诞生于1957年。 上世纪50年代 最早出租车 只有9辆 据资料记载,成都市的出租汽车诞生于1957年7月,当时由市人民政府拨款,购进9辆营运车,其中包括新卧车4辆、旧卧车2辆、吉普车1辆、旅行车2辆,组建了“成都市小汽车出租站”,拥有职工17人,开始了出租汽车运营。当时出租车的服务对象还局限于载外国人、港澳台同胞、外地来蓉办事或经商的人,会议用车,市民少数因急事用车等。租价基本上是面议,由于出租汽车服务水平也处于低层次,所有的出租汽车都是驻点待客,乘客要到有出租汽车停放的地方才能坐上。由于经济发展状况及人们生活水平的限制,业务状况较差,该小汽车出租站很快歇业了。 上世纪90年代 夏利奥拓刮起红色旋风 1985年10月,成都市城市客运管理处一成立,便迎来了一批满怀事业心和致富愿望的出租车行业的创业者,他们自筹资金、自选车型、自主经营。行业规模迅速扩大,到1991年,已达1489辆。资深出租汽车司机王师傅回忆,当年的车型基本以低排量、经济型的两厢奥拓、夏利为主,主色调定格在红色,当年在成都的大街小巷刮起了“红色旋风”。 在租价上,奥拓属于第四档次,起价4.8元,每公里租价为1.2元;夏利属于第三档次,起价5元,每公里租价为1.3元。90年代末期,奥拓、夏利经济实用的背后也逐步暴露出了档次低、污染大、舒适度低的问题。当时政府提出了尽快淘汰两厢型出租汽车,引导企业更换更高档次车辆的要求。 二十一世纪 熊猫和太阳神鸟成出租标志 成都出租车发展步入21世纪后,奥拓、夏利被现在的富康、捷达、桑塔纳等车型取代。2002年5月,为改善成都市出租汽车车容车貌,提升城市形象,方便市民和外地乘客识别,成都出租汽车实行了专用色彩图案管理,持续使用了11年的红色正式改为绿底黄顶和蓝底黄顶两种色彩,车身中上部加上黄色线条,引擎盖上粘贴成都市出租汽车车徽。 在专用色彩图案中,顶部黄色为世界出租汽车通用色,底部绿色或蓝色寓意环境保护,腰部黄色线条前窄后宽,象征飞驰的箭。引擎盖上粘贴的车徽由国宝大熊猫、下端英文“CHENGDUTAXI”和金色外观构成,这个图案标志还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的外观设计专利权。 2006年,金沙遗址中的太阳神鸟也被运用在色彩图案标志中,随后“速腾”环保车型的登场进一步提高了成都出租车的档次,目前成都共有出租车8125辆,而即将新增的“无障碍出租车”更是填补了特殊出租车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