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词 与 具身

镜知者

来自:镜知者(HolySpirtis)
2009-08-21 22:27:06

×
加入小组后即可参加投票
  • himawari

    himawari 2010-06-14 16:54:04

    在日语中“本”作为表示细长物品的量词 如 “一根铅笔”可以表示为"一本の鉛筆",但同时“本”也可修饰电话如“一本の電話をかけた”意思是“打了个电话”不知道从认知的角度,“本”的这方面的语义扩张您有什么独到的见解没有呢?

  • 张柏颜

    张柏颜 (stand up) 2012-01-24 11:42:38

    西南官话中,云南方言说a bus是“一张车”,“我们去上那张车吧”。汉语普通话一般都称“一辆车”“或者那趟车”。这个我也觉得蛮有意思的。本人觉得是,云南人指称比较大一些的车喜欢说“张”,可能是觉得可以搭载的人数量上比较多,视觉上比较宽敞的感觉。而,汉语普通话的“趟”,也许表明的是说话人和车的远近之类的事件关系。 不知准确不准确,这些量词指称,也多少含有人的自身体验,这也是第二代认知语言学基于体验哲学的体现吧~~

  • 镜知者

    镜知者 (HolySpirtis) 楼主 2013-07-25 14:59:44

    @小熊19860828 我不熟悉日语,也许是日语在古代学习借鉴汉语时,产生的语言变异吧。

    @ 张柏颜 云南的情况也同日本的一样,是语言变异。这种变异的内在逻辑也是值得研究的。

    我的观点是“具身”是语言概念世界中的重要参照坐标,汉语中的量词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 无能狂怒人

    无能狂怒人 (世界公民) 2014-05-22 23:50:03

    西南官话中,云南方言说a bus是“一张车”,“我们去上那张车吧”。汉语普通话一般都称“一辆车 西南官话中,云南方言说a bus是“一张车”,“我们去上那张车吧”。汉语普通话一般都称“一辆车”“或者那趟车”。这个我也觉得蛮有意思的。本人觉得是,云南人指称比较大一些的车喜欢说“张”,可能是觉得可以搭载的人数量上比较多,视觉上比较宽敞的感觉。而,汉语普通话的“趟”,也许表明的是说话人和车的远近之类的事件关系。 不知准确不准确,这些量词指称,也多少含有人的自身体验,这也是第二代认知语言学基于体验哲学的体现吧~~ ... 张柏颜

    体验哲学?这么说现代认知语言学已经走现象学路线了吗?

  • 凝视

    凝视 2020-08-02 09:02:20

    在日语中“本”作为表示细长物品的量词 如 “一根铅笔”可以表示为"一本の鉛筆",但 在日语中“本”作为表示细长物品的量词 如 “一根铅笔”可以表示为"一本の鉛筆",但同时“本”也可修饰电话如“一本の電話をかけた”意思是“打了个电话”不知道从认知的角度,“本”的这方面的语义扩张您有什么独到的见解没有呢? ... himawari

    细长的电话线。

  • 凝视

    凝视 2020-08-02 09:08:48

    西南官话中,云南方言说a bus是“一张车”,“我们去上那张车吧”。汉语普通话一般都称“一辆车 西南官话中,云南方言说a bus是“一张车”,“我们去上那张车吧”。汉语普通话一般都称“一辆车”“或者那趟车”。这个我也觉得蛮有意思的。本人觉得是,云南人指称比较大一些的车喜欢说“张”,可能是觉得可以搭载的人数量上比较多,视觉上比较宽敞的感觉。而,汉语普通话的“趟”,也许表明的是说话人和车的远近之类的事件关系。 不知准确不准确,这些量词指称,也多少含有人的自身体验,这也是第二代认知语言学基于体验哲学的体现吧~~ ... 张柏颜

    坐车需要一张车票,延伸到一张车。从坐车的方式的角度去描述。

  • 門拔普🌈

    門拔普🌈 2020-08-30 00:42:12

    汉语量词与印欧语相比的最大特点是借用两次 一桌菜 一筐鸡蛋 一根油条 这些原本是名词,经语法化而来,根据语法化保持原则,他们保留了原本的意义。

  • 門拔普🌈

    門拔普🌈 2020-08-30 13:14:07

    汉语量词与印欧语相比的最大特点是借用两次 一桌菜 一筐鸡蛋 一根油条 这些原本是名词,经语法 汉语量词与印欧语相比的最大特点是借用两次 一桌菜 一筐鸡蛋 一根油条 这些原本是名词,经语法化而来,根据语法化保持原则,他们保留了原本的意义。 ... 門拔普🌈

    借用量词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 或 注册

1360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