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维度要改变? - 关于此问题的一点私见.
Stefan.W
今天在别的组看到讨论"维度改变", 回帖的时候不知不觉写的有点多, 觉得这个问题是有普遍价值的, 不敢闭门造车, 就拿自己的想法拿出来供大家批判吧. 正文: 人的MBTI类型会变, 首先是十分有价值的观点. 因为一旦我们可以比较彻底的证明这一点, 就可以完全推翻Jung理论的核心, 这是目前的心理学和精神医学领域内还没人做到的事情. 之所以敢这样说, 正是因为把维度四分, 以及认为气质类型几乎是先天决定("几乎"是指现在还不清楚是遗传主要还是幼儿经验主要), 是Jung气质理论的理论基础, 而MBTI是对Jung理论的一个暂时还不太完善的应用. 我们当然有权利怀疑其理论基础, 没有什么是不可以怀疑的. 但是如果我们一边怀疑其基础, 一边还用它的分类方法和结论来推理的话, 其结果最后就只能是"循环往复而无结果", 就像乌语波诺斯之蛇咬住了自己的尾巴一样. 我尝试浅薄的猜测, "为什么大家会不断怀疑气质类型是会变的?", 觉得大概的主因是人总有"管中窥豹"的嫌疑. 具体的动因可分两类: 1. 观察别人, “为什么同类的人会不一样?” 2. 观察自己, “为什么我昨天和今天不一样?” a. - 大家接触MBTI都有很长的时间了, 应该认同MBTI主张的维度/功能的主次地位是不同思维功能的主次地位. 而实际上, 不同(类型各自)的思维主次顺序的结构是要经过一个还比较复杂的机制才能展现为我们自己所能观察, 能记忆并可以之为思考素材的实际的"人的行为特征". - 这就是为什么大家会看到(比如)同样是NT, 但有时候两个人看起来几乎完全不像, e.g. ENTP是Ne-Ti-Fe-Si, INTP是Ti-Ne-Si-Fe, 他们的维度是完全相同的, 只有次序不同, 但是ENTP的"Ne优先"决定了这一定是敢想敢做的人(因为要迫不及待的实现直觉的构想), 而INTP的"Ti优先"决定了这一定是个优柔寡断的人(因为凡事都要反复思考, 分析再三), 所以你会见到一个风风火火看着很不靠谱的(E)NT(P), 和另一个沉稳过分, 靠谱但迂腐的(I)NT(P), 同样是NT, 我们对他们的观测值却可以差之千里. - 所以, 我们经常看到de只是表象, 不是本质. b.- 同类之间是分异的, 而我们自己是不稳定的. 为什么总能看到原文资料里讲MBTI是"Dynamic Model", 是研究"Type Dynamics“的, 这足以说明气质类型从来就不是静态的, 维度/功能之间是互动, 合作的, 而不是首位功能就必然会每时每刻压制次位功能, 次位功能每时每刻压制(第)三位功能.. 环境是叵测的, 每一位的功能都有可能在某个(预想不到)的时刻受到激发, 执行其或成熟或不成熟的功能. 举NT为例, 一个NT可能经常发现自己并不那么严谨, 甚至不那么理智.- 这实在是很正常, 因为他的F, S经常是要出来活动的嘛, 他们一旦爆发就是单独迎战的, 不受T,N控制的, 反而要暂时性的控制T,N. 尤其是发育不全的弱势功能, 比如F, 出来活动时, 就会诱导NT做出很幼稚的行为, 而事后(等心情平复了)再用T来分析的时候, 又会很后悔; 而发育不全的S经常会使NT 脱离对现实的掌控, 他自己靠想象(N)和分析(T)制定出来的方案S没有能力鉴伪, 结果到现实里就会根本行不通. 好在, 弱势功能是在不断得到改善的, 改善的过程就是一个人变化的过程, 一个INTP很可能是一个缄默内敛, 只喜欢读书的人, 社交上很差的, 但是如是环境逼迫, 他也必须学习, 而且只要给了合适的机会, 你会看到一个Fe, Si发作的讨人喜欢, 左右逢源的INTP, 恰好这时你见到他, 你会觉得他极像ESFJ(俗称"天生的外交官", Fe-Si-Ne-Te), 但如果这个INTP就是你本人, 你是不是就会觉得自己快质变了呢? 其实却没有, 因为这并不是常态, 只是代表你学会了一种新技能而已. 既然学会了, 以后肯定还会用, 说不定你的Fe还会较快的增长, 那你有时候就会越来越像ESFJ. - 所以, 我们经常看到的只是表象, 不是本质. 此外的一个原因我认为是关于"认知"的, 就是(仅我个人猜测)一般人将抽象语言与现实情况的结合是有偏差的, 即(尤其是*N**)从语言上得知的个性描述与现实中人的真实表现给你的感受是有差别的, 原因就在于每个人的语言都不一样, 作者和你对于同一用词的理解可能对应的并不是同一个意象. 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是很多的, 略举一二, 比如说NT”很少受道德的吸引", 但是你(假如也是NT)可能发现自己经常受到道德观念的吸引, 因为很多NT是很关注有关人性之类的话题的, 但是你在乎它的目的大概仅仅是因为"其中有真理", 你觉得有思考价值, 可以解决某个疑惑罢了; 而NF则是真的要关心对大众的影响, 目的是要让大家过的好, 只要大家过的好, 管你什么是不是真理.. 很多人一看到这些描述的时候就觉得有问题, 可惜的是, 却很少有人有耐心思考"为什么", 于是外向的人就倾向于怀疑标准本身有误, 而内向的人就倾向于怀疑是自身"有误"了.. - 所以, 我们经常看到的只是表象, 不是本质. 最后是关于以前本群组中有引用过将INTP分为24subtypes那个帖子的补论. 原理前已述, 正因为1. 个性是不稳定的 2.各维度/功能是在不断成熟化的 3.功能结构是流动的, 而不是静态的层级 所以, 一个类型中N - S, T - F的相对强弱的那个数值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反正都是会变的嘛(况且数值都是依据测试得出, 而我们自行参加的许多版本测试本身是业余的, 我们做测试的方法也是业余的). 理论上(我倾向于认为)称之为INTP的24种形态比较恰当, 但是就像 刻印和kiki 辛苦翻译的那个超长篇INTP Profile里面说的:INTP".. resembling a chameleon..", 变色龙可是没有固定形态的. 匹夫愚见, 愿飨指摘.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每天如此,直到大厦崩塌。 (周鹿鸣avian)
- 女性友好社群招募 (momo)
- 本人从INTP变成ENTJ后看到的最符合自身情况的meme (折镜)
- (碎碎念)好像有点喜欢上另一个intp了…(没希望,已下头) (momo)
- 脑洞瞎谈|什么样的家庭会养出intp (好奇山谷CLAI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