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第五期课程第一次功课总结
来自:碧落花飘香(千古英雄成灰土,一代红妆照汗青)
1、总结一下自己目前对动能指标的认识 第五期课程第一次功课,同学们提交的功课同之前两期课程(成交量、移动平均线)有些不同,很多同学表示,对动能指标不熟悉,或仅有概念层面的了解。这种情形,也比较符合动能指标在当前主流技术分析领域的现状。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动能指标,同其它一些常见技术分析的指标的异同。以趋势指标为例—— ①动能指标和趋势指标,都是基于价格的技术分析工具。 ②趋势指标,表现的是价格变化的形态;动能指标,表现的是价格变化的速度。 ③从机制上,趋势指标,是价格的直接表现;动能指标,是价格的间接表现。 ④在主流技术分析领域的实践中,趋势指标在趋势明确的市场中,表现较好;动能指标,在横向市场中的表现,相对较好。不过,在同一个狭义交易系统中,两者难以实现互补(同学们可以思考一下,为什么)。 ⑤动能指标,可以进行趋势分析;趋势指标,也可以进行超买/卖和背离分析。不过,术业有专攻,对于普通交易者来说,使用技术分析工具的基础功能,一般来说,是最优选择。 动能指标,基本上是数学型技术分析发展的产物。截止到当前,已经出现了很多不同算法的动能指标。虽然是同质性工具,相比各种趋势指标,不同动能指标之间的差异性,相对较大一些。在第五期课程中,我们主要介绍两种动能指标:ROC和RSI。 ROC和RSI,是诞生较早的动能指标。有足够的时间跨度,以及交易实践,表明两者是表现相对稳定的技术分析工具。 同时,ROC和RSI的算法简单。就系统化交易而言—— -越简单的工具,越容易理解; -越容易理解的工具,越容易掌控; -越容易掌控的工具,越容易系统化; -越容易系统化的工具,表现越稳定; -表现越稳定的工具,越容易再现过往的业绩,系统也越易于评估。 算法复杂的技术分析工具,并非不好,在特定的交易系统下,也有其各自的优势。交易系统需要针对其各自的原理,进行优化。对于普通交易者来说,经过长期实践检验,表现成熟的技术分析工具有很多,一般性应用,已经足够了。算法复杂的技术分析工具,如果不了解其原理,或者自己的交易实践,难以检验其原理,通常难以产生信心,或者对其产生不合理的期望。 对于长于实践的交易者来说,博学总没有坏处。如果希望了解更多的动能指标,应当在基础指标熟练掌握,且系统化表现稳定后,再接触算法复杂的指标。 动能指标,在主流技术分析领域,主要提供三个功用: -超买/卖; -背离; -趋势分析。 作为基础课程,我们暂时不深入讲解动能指标的趋势分析。原因之一,是为了避免动能指标和趋势指标,在交易体验上的混淆。 在学习阶段中,我们应当刻意地从理论层面,关注和思考动能指标的局限性。参加过之前几期课程的同学,通过交易实践已经体验到了,无论怎样的技术分析理论和工具,都有其自身的优势和局限性,在进行系统化应用时,实际上是一个权衡和取舍的过程。例如,对于目标交易市场,是使用趋势指标,还是使用动能指标,取决于交易者对市场常态的认知,以及对常态的权衡取舍(选择怎样的交易机会)。 之所以单独提出局限性,是因为交易者倾向于对一个理论或工具,产生过高的期望。作为一个审慎的专业交易者,我们需要了解,一个理论或工具—— -能做什么; -不能做什么; -能做到什么程度。 除了理论或工具客观存在的优势和局限性,每个交易者不同的交易背景和交易需求,带来的优势和局限性,也是交易者需要考量的重要因素。 2、总结一下自己目前对系统化交易的认识 系统化交易,是我们这一系列课程的主题。在学习初期,应当刻意地审察自己,关于交易的起心动念,言行举止,是否基于系统化交易思维。对于之前积累了大量相机交易体验的同学们来说,可能是一个挑战。 自己的分析和决策—— 是基于正期望,还是基于预测; 是基于一致性,还是基于智力参与; 是基于优势积累,还是基于单一交易。 我们在第一期课程和第二期课程中,讨论系统化交易较为深入,两个学习小组的成员,可以对当时的课程,做一次回顾。新同学可以通过以下豆列: http://www.douban.com/doulist/4223342/ 以及两个豆瓣阅读专栏: 《日本蜡烛图技术》读书会:http://read.douban.com/column/332841/ 《酒田战法遗珠》:http://read.douban.com/column/390048/ 对系统化交易,进行基础性的了解。随着课程的进展,我们会逐步深入系统化交易,在此之前,进行基础性的铺垫,有益于之后的学习效率。 在学习小组进行交流时—— -通过对方的言论,判断其思维是否基于系统化交易; -审察自己的言论,是否基于系统化交易的思维。 很多参加过之前几期课程的同学,在进行交流时表示,系统化交易的思维,已经体现在了自己的日常生活中。这些同学们体验到了系统化交易思维,对于交易的优势;同时,也发现了正期望、一致性、优势积累等系统化交易元素,在日常生活中,同样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个交易系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并表现出构建者的生活背景。生活的模式,同交易的模式越接近,之间的正反馈效率越高,相互促进的效率也越高。 *交易者的三个系统 http://www.douban.com/note/275214538/ http://www.douban.com/note/277486654/ 3、谈一下自己对动能指标进行系统化应用的想法 动能指标的系统化应用,是第五期课程的主题;系统化交易,也是本次课程区别于其它基础性教材的关键之一。 就当前主流交易领域的实践来看,动能指标在系统化交易中应用,不是主流。主要原因在于,动能指标的应用对交易者的交易实践,要求较高。考虑到之后的三重滤网系统中,有动能指标出现,我们特别增加了第五期课程。 相信很多参加课程的同学,都读过马丁·普林格的《动能指标》一书,以及约翰·墨菲的《期货市场技术分析》第十章。第五期课程,我们将在知识层面,对动能指标进行总结。同时,探讨动能指标的系统化应用—— -动能指标,具有怎样的正期望; -怎样通过动能指标,实现交易中的一致性。 再次提示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应当刻意地避免自己基于预测的单一交易思维模式。 4、写一下自己对这次课程的期望 每一期课程的第一次功课,我们都鼓励大家进行关于课程的三个发现—— -自己关于课程主题的背景; -自己对于课程主题的理解; -自己对于课程的期望。 正如我们不希望动能指标是一个黑匣子工具一样,也应当避免课程是一个黑匣子。将课程比作一次旅程,清楚地知道自己现在的位置,将要经过一个怎样的旅程,最终到达何处,比稀里糊涂的上路,显然更有效率,能够收获更多的体验。 5、关于第一次功课 对于参加过之前几期课程的同学来说,虽然是老生常谈,我们仍然有必要多次强调功课对于这一系列课程的重要性。 功课对于我们的课程来说,有别于学校时代的作业。学校时代的作业,是知识的学习和检验;这一系列课程中的功课,是为大家提供的方向和方法。从交易实践来看,课程中的“功课量”远远不够,在完成每一次功课后,希望同学们能够根据功课的内容,通过进一步地学习,或者交易实践,增加自己的“功课量”,积累相关的交易体验。 动能指标,并非仅仅是第五期课程的主题,还是后续三重滤网课程的知识性铺垫。希望大家在这一期的课程中,有所得。同时,为我们之后即将开设的三重滤网系统,打好基础。 最后,做一个预告提示。在第六期课程三重滤网交易系统课程中,为了考察申请课程同学的交易相关背景,将进一步提高报名门槛。第六期课程,不再是基础课程,需要申请课程的同学,有一定的系统化交易实践。 建议计划参加第六期课程的同学—— -重温我们之前的课程; -整理自己的交易日志和学习日志; -为自己近3年的交易,以及交易的学习,做一个总结。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讨论】两个动能指标,以及动能指标分析的基本原理和一般性原则 (花间十六声)
- 【总结】第五期课程第一次功课总结 (碧落花飘香)
- 【第一次功课】关于动能指标和系统化交易 (花间十六声)
- 第四次交易学习课程——移动平均线总结_来来来来来24.4.10 (来来来来来)
- 【功课】以移动平均线作为核心指标的交易系统 (花间十六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