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京杂记全译》之昭阳殿、常满灯 被中香炉、画工弃市、陆博术、金石感偏 (晋)葛洪 辑
来自:闲闲(天下之大,任我逍遥。)
《西京杂记全译》之昭阳殿、常满灯 被中香炉、画工弃市、陆博术、金石感偏 (晋)葛洪 辑 卷一25.昭阳殿 【题解】 昭阳殿器物之精美绝伦,用度之奢侈讲究,确是“自后宫未尝有焉”(《汉书•赵皇后传》)。由此可想见赵飞燕姐妹专宠之程度。无怪乎如唐代诗人王昌龄所描述的,失宠的宫女要感叹“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长信官》)本段“明珠翠羽饰之”以上亦见于《汉书•赵皇后传》、《三辅黄图》三。《汉武故事》中记神明殿中之神室,亦与此有相似之处。 【原文】 赵飞燕女弟居昭阳殿①。中庭彤朱②,而殿上丹漆③,砌皆铜沓④,黄金涂⑤,白玉阶。壁带往往为黄金釭⑥,含蓝田璧⑦,明珠、翠羽饰之⑧。上设九金龙,皆衔九子金铃⑨,五色流苏⑩。带以绿文紫绶⑪,金银花镊⑫。每好风日,幡旄光影⑬,照耀一殿;铃镊之声,惊动左右。中设木画屏风⑭,文如蜘蛛丝缕⑮。玉几玉床,白象牙簟⑯,绿熊席。席毛长二尺余,人眠而拥毛自蔽⑰,望之不能见,坐则没膝。其中杂熏诸香,一坐此席,余香百日不歇⑱。有四玉镇⑲,皆达照无瑕缺⑳。窗扉多是绿琉璃21,亦皆达照,毛发不得藏焉。椽桷皆刻作龙蛇22,萦绕其间,鳞甲分明,见者莫不兢慄23。匠人丁缓、李菊24,巧为天下第一,缔构既成25,向其姊子樊延年说之26,而外人稀知,莫能传者。 【注释】 ①赵飞燕女弟:即赵飞燕的妹妹。赵飞燕(?~前1)本长安人,因体轻,故称飞燕,善歌舞,为成帝所宠幸,后立为皇后。飞燕有一妹亦被召入宫,为婕妤,贵倾后宫,封为昭仪。平帝即位后,飞燕被废为庶人,自杀,赵昭仪因涉嫌谋害成帝而自杀。事见《汉书•赵皇后传》。昭阳殿:汉武帝时后宫八区中有昭阳殿,成帝时赵飞燕姐妹居此。《汉书•赵皇后传》:“皇后(赵飞燕)既立,后宠少衰,而弟绝幸,为昭仪,居昭阳舍。” ②中庭:庭中。彤:朱红色。班固:《西都赋》:“于是玄墀釦砌,玉阶彤庭。” ③丹漆:《汉书•赵皇后传》及《三辅黄图》三作“髹(xiū休)漆”。髹漆即上漆。 ④砌:《汉书•赵皇后传》作“切”,颜师古注曰:“切,门限也。”即门坎。沓(tà踏):包在外面,《汉书•赵皇后传》颜师古注曰:“沓,冒其头也。” ⑤涂:《汉书•赵皇后传》颜师古注:“涂,以金涂铜上也。” ⑥壁带往往为黄金釭:《汉书•赵皇后传》颜师古注:“壁带,壁之横木露出如带者也,于壁带之中,往往以金为釭,若车釭之形也。其釭中著玉壁、明珠、翠羽耳。”按,壁带即嵌于壁上的横木,其形如带。釭(gāng钢)本为车毂中之孔,以金属为里,用以穿轴,谓之车釭。这里比喻壁带上的黄金外套。 ⑦蓝田:山名,在陕西蓝田县东,骊山之南阜,以出美玉著名。 ⑧翠羽:翠色的乌羽。(当为“鸟羽”,或校对之误。——录者) ⑨“上设九金龙”两句:九金龙、九子金铃都是金玉饰物,其形制不详。 ⑩流苏:以五彩羽毛或丝线制成的用以装饰车马帷帐等的繐子。 ⑪带:以……为带。文:通“纹”。绥(shòu受):用以系帷幕或印环等的丝带。汉制丞相、上卿、列侯、昭仪用紫绶。参看《汉书•百官公卿表》及《汉书•外戚传》。 ⑫镊(niè聂):铃的一种。 ⑬幡(fān藩):长幅下垂的旗。旧时仪仗常以绣帛为长幅,上围圆罩,幅下结铃,曲柄建之。旄(máo毛):竿顶用旄牛尾为饰的旗。幡旄,或作“幡旄”“幡眊”。 ⑭木画屏风:一种木质的上有彩绘的屏风。 ⑮缕(lǚ吕):丝线。 ⑯簟(diàn垫):竹席,这里指凉席。 ⑰蔽:遮盖。 ⑱歇:消散。 ⑲玉镇:即“玉瑱(zhèn镇)”,玉制的镇席器。《楚辞》屈原《九歌•东皇太一》:“瑶席兮玉瑱,盍将把兮琼芳。”注:“玉瑱,所以压席者。” ⑳达照:通明透亮。瑕缺:玉的斑点。 21琉璃:有光的天然宝石。 22椽桷(chuán jué传觉):放在檩子上架屋瓦的木条,圆的叫椽,方的叫桷。 23兢:谨谨小心。慄(lì立):害怕得发抖。(此处“慄”原文本为“憟”,“憟”义为“阿谀逢迎”,与文义不符,故而原文当为“见者莫不兢慄”。——录者) 24丁缓、李菊:均为工匠名,生平不详。丁缓又见第29条。缓,一本作“谖”。 25缔构:营造、建筑。 26向其姊子:此处“其”究竟何所指,不明,疑上有脱文。樊延年:生平事迹不详。 【译文】 赵飞燕的妹妹住在昭阳殿,庭中是红彤彤的,而且殿上也漆成红的,门槛都包了一层铜,铜上涂了黄金,白玉作台阶。壁上露出的带子一样的横木往往以黄金为垫衬在外面,嵌有蓝田出产的美玉,用明珠和翠色的鸟羽来装饰。上面装饰着九条金龙,每条嘴里都衔着九子金铃,垂着彩色的花繐,用绿纹紫底的丝带系着,还有金银花样子的铃铛。每当风和日丽的好天气,彩旗的光影照亮了整座宫殿;铃铛的响声,在附近震荡。殿中架设了画有彩色图画的术质屏风,花纹细得像蜘蛛吐出的丝。还有白玉做的几案和床,白色象牙凉席,绿熊皮做的席子。席子上的熊毛长达二尺多,人睡时抱着熊毛躲在里面,在远处都不能看见人,坐着时,熊毛能遮过膝盖。席子中混合薰着多种香料,只要在这张席子上坐一会儿,身上沾惹的香气一百天也不会消散。席子四周有四个玉镇,都晶莹透亮,没有一丝斑点。窗户多数镶的是绿色琉璃,也都晶莹透亮,连一根头发也休想躲得过去。椽木上都雕作龙蛇的图案,龙蛇缠绕于椽木之间。麟甲栩栩如生,看到的人没有不担惊害怕的。工匠丁缓、李菊,技艺巧妙,在全国数第一,营造昭阳殿竣工后,对他姐姐的儿子樊延年谈起经过,但宫外人很少知道。这技艺没有能够传下来。 卷一29.常满灯 被中香炉 【题解】 常满灯、被中香炉、九层博山香炉、七轮扇等物,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和惊人的创造力的集中体现,其设计之巧,工艺之精,就是在今天看来,也是很令人赞叹的。 【原文】 长安巧匠丁缓者①,为常满灯,七龙五凤,杂以荚蓉连藕之奇②。又作卧褥香炉,一名被中香炉。本出房风③,其法后绝,至缓始更为之④。为机环⑤,转运四周,而炉体常平,可置之被褥,故以为名。又作九层博山香炉⑥,镂为奇禽怪兽⑦,穷诸灵异⑧,皆自然运动。又作七轮扇⑨,连七轮,大皆径丈⑩,相连续,一人运之⑪,满堂寒颤⑫。 【注释】 ①丁缓:参见第25条注24。 ②七龙:或作“九龙”。芙蓉:《学津讨原》本作“芙蕖”。 ③房风:人名,生平不详。 ④更:再,又。 ⑤机环:机轮。 ⑥博山:古代嚣物表面雕刻作重叠山形的装饰,称为博山。博山香炉多用铜制,故又称“铜博山”。 ⑦镂(lòu漏):雕刻。(原注释为(lǒu楼)。——录者) ⑧穷:极尽,终极。 ⑨“又作”以下,《四部丛刊》本、《说郛》本另为一条。 ⑩径丈:或作“径尺”。 ⑪造:转动。 ⑫寒颤:或作“寒凛”。 【译文】 长安有位能工巧匠叫丁缓的,做了个常满灯,灯上雕刻了七条龙、五条凤,又加上荚蓉莲藕等奇异的纹饰。他还做过卧褥香炉,又叫被中香炉。这种香炉的做法本来出自房风,后来技术失传,直到丁缓开始才又能制作。香炉上安了一种机轮,可以四周转动,但炉身却总是平直不倒,可以放在被褥中,所以取了这个名字。丁缓还做过九层博山香炉,上面刻有奇禽怪兽,极尽各种灵巧奇异之能事,并且都能自己转动。他还做过七轮扇,有七个轮子相连,轮子大得直径都超过一丈,相互衔接,一个人转动七轮扇,扇出来的风使满屋子的人都冷得打抖。 卷二32.画工弃市 【题解】 这段《西京杂记》中最广为人知的故事,披露了昭君出塞过程中的一段内情。王昭君不肯贿赂画师,虽国色天香,亦不为汉元帝所知,终于被遣出塞和亲。元帝见过昭君后,追悔莫及,迁怒于毛延寿,将有关画师统统杀掉。这则轶闻成为后来诗人文士们经常吟咏抒写的题材之一。在短短二百言中,西汉掖庭的黑暗,宫中画师的贪婪,元帝的昏庸和虚伪,昭君的美丽和自信,无不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叙事简洁又充分体现了作者谋篇布局的技巧和驾驭文字的能力。后半段列举汉宫画师姓名及各自的特长,也有艺术史研究上的参考价值。 【原文】 元帝后官既多①,不得常见,乃使画工图形②,案图召幸之③。诸宫人皆赂画工,多者十万,少者亦不减五万④,独王嫱不肯⑤,遂不得见。匈奴入朝⑥,求美人为阏氏⑦,于是上案图以昭君行。及去,召见,貌为后宫第一,善应对,举止闲雅,帝悔之。而名籍已定⑧,帝重信于外国⑨,故不复更人。乃穷案其事⑩,画工皆弃市⑪,籍其家⑫,资皆巨万⑬。画工有杜陵毛延寿⑭,为人形⑮,丑好老少必得其真⑯。安陵陈敞⑰,新丰刘白、龚宽⑱,并工为牛马飞鸟众势⑲,人形好丑不逮延寿⑳。下杜阳望亦善画21,尤善布色22。樊育亦善布色。同日弃市。京师画师于是差稀23。 【注释】 ①元帝:即汉元帝(前76-前33),名刘奭,前49年~前33年在位。爱好儒术,为人优柔寡断。宠任宦官弘恭、石显等,赋役繁重,西汉由此渐衰,参看《汉书•元帝纪》。后宫:原指皇帝妃嫔所居的后庭内宫,这里指皇帝的妃嫔、姬妾、宫女等。 ②画工:从事绘画的人,画师。图形:画像。 ③案:同“按”。图:画人的像。幸:封建时代称被帝王所宠爱为幸。 ④减:少于。 ⑤王嫱:王昭君之名。《汉书》作“樯”、“墙”。西汉南郡秭归(今湖北秭归)人。汉元帝时被选入宫。西晋避司马昭讳,改称明君,故后人又称明妃。 ⑥匈奴: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之一,散居大漠南北,过着游牧生活,善骑射,汉时常骚扰北方边境。竟宁元年(前33),匈奴呼韩邪单于入朝,求美人为阏氏,元帝遣昭君出塞和亲,号宁胡阏氏,呼韩邪死,其子复株絫若鞮单于复以昭君为妻,卒葬予匈奴,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有昭君墓,世称青冢。《汉书》的《元帝纪》、《匈奴传》对此有较详细的记载。 ⑦阏氏(yān zhī烟支):汉时匈奴王后的称号。一说匈奴单于与诸王的妻妾皆可称阏氏。 ⑧名籍:名册。 ⑨重:重视。信:信义、信用。 ⑩穷案:穷根究底,追究到底。案,审查、追究。 ⑪弃市:《礼记•王制》:“刑人于市,与众弃之。”古代在闹市区处决犯人,陈尸示众,称为弃市。 ⑫籍:没收入官。 ⑬巨万:形容数量极大。《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费以巨万计。”司马贞《索隐》:“案:巨万犹万万也。” ⑭杜陵:县名。在今陕西西安市东南,西汉元康元年(前65)改杜县置,汉宣帝筑陵于此,乃改名杜陵。毛延寿:汉宫廷画师,事迹仅见《西京杂记》。下文陈敞、刘白、龚宽、阳望、樊育诸人同此。 ⑮为:画。人形:人像。 ⑯得其真:逼真。 ⑰安陵:汉代县名,属右扶风,在今陕西成阳市东。 ⑱新丰:汉代县名,在今陕西临潼县东北,汉高祖七年(前200),因太上皇思乡,遂在此地按其故乡丰县街市道路的格局筑城,并迁丰县人来此居住,故称新丰。参看第41条。 ⑲众势:各种姿势、神态。“众势”或作“亦有”。则上句断自“飞鸟”后,按:似作“众势”于文意为佳。 ⑳不逮:不如,赶不上。 21下杜:汉代县名,本为周代杜原城,汉宣帝于原上筑陵并置县。 22布色:着色,画师对画面色彩色调的设计安排。 23差稀:比较少。差:比较、略微。 【译文】 汉元帝的宫女已经很多,不能经常召见她们,就命令画师把宫女们的长相画下来,再依据画像来召幸宫女。宫女们全都贿赂画师,多的十万铜钱,少的也不下五万铜钱,只有王嫱不肯行贿,因而不被元帝召幸。匈奴王到中原来朝觐皇上,想找一个美女作匈奴王后。于是皇上根据宫女们的画像,决定让王昭君出塞和亲。临行时,召见了昭君,昭君的相貌在后宫数第一,对答得体,风度娴静优雅,元帝后悔了。可是名单已经定下来了,元帝觉得与外国来往要注重信用,所以不再换人。过后就穷根究底地追查这件事,宫中的画师全部被杀,弃尸于市。抄没了画师的家,家财都不计其数。画师中有一个杜陵县人毛延寿,他善于画人像,无论长相美丑岁数大小,都画得十分逼真。安陵县的陈敞、新丰县的刘白、龚宽都精于画牛马飞鸟的各种姿态,但画人像美丑不如毛延寿逼真。下杜县的阳望也善于绘画,尤其善于画面着色。樊育也善于画面的着色。这些人同一天被杀,陈尸示众。京城里的画师就稍微少些了。 卷四109.陆博术 【题解】 陆博是古代的一种博戏。许博昌对此很有研究,整理出一套口诀技巧,还有专著,可谓陆博之高手,可惜这种博戏,今已失传。 【原文】 许博昌①,安陵人也②,善陆博③。窦婴好之④,常与居处。其术曰:“方畔揭道张,张畔揭道方,张究屈玄高,高玄屈究张,”又曰:“张道揭畔方,方畔揭道张,张究屈玄高,高玄屈究张。”三辅儿童皆诵之⑤。法用六箸,或谓之究,以竹为之,长六分。或用二箸。博昌又作《大博经》一篇⑥,今世传之⑦。 【注释】 ①许博昌:人名,生平事迹不详。 ②安陵:古县名。汉惠帝在此筑安陵,并置县。治所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 ③陆博:六博。古代的一种博戏,共十二个棋,六黑六白,两方相博,备有六棋,具体博法不详。 ④窦婴(?~前131年):字王孙,观津(今河北衡水东)人,窦太后之侄。七国之乱时,被景帝任为大将军,平乱后,封魏其侯。武帝初年为丞相,推崇儒术,反对黄老学说,后因罪被杀。《史记》、《汉书》有传。 ⑤“其术曰”以下十句:“方畔揭道张”四句与“张道揭畔方”四句是进行博戏时的口诀。揭:高举,掀起,显露。屈,摧折。究,即竹筷。方、畔、道、张、玄、高可能即是六根竹筷的名称,详情待考。 ⑥《大博经》:《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皆不载。今已失传。 ⑦“之”原无,据《抱经堂丛书》本补。 【译文】 许博昌,安陵人,擅长陆博这种游戏。窦婴喜好陆博,常与许博昌在一起。许博昌的陆博技巧是:“方畔揭道张,张畔揭道方,张究屈玄高,高玄屈究张。”还有:“张道揭畔方,方畔揭道张,张究屈玄高,商玄屈究张。”当时三辅地区的儿童都能背诵这些口诀。博法是用六根筷子,有人称之为究的。甩竹片做成,长六分,有时用二根筷子。许博昌还著有《大博经》一篇,今天还在世上流传着。 卷五123.金石感偏 【题解】 常言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是说主观上的努力,精神的力量可以克服客观上的不利条件,从而达到目的,获得成功。但主观终究又受客观的制约,精神的力量也不是万能的。金石感偏的原因大约即在于此。本则所记李广射石没矢,孤洲变为大鱼,文笔生动,是两段可读性很强的故事。 【原文】 李广与兄弟共猎于冥山之北①,见卧虎焉。射之,一矢即毙,断其髑髅以为枕②,示服猛也。③铸铜象其形为溲器④,示厌辱之也。他日,复猎于冥山之阳⑤,又见卧虎,射之,没矢饮羽⑥,进而视之,乃石也,其形类虎。退而更射⑦,镞破竿折而石不伤⑧。余尝以问扬子云⑨,子云曰:“至诚则金石为开。”余应之曰:“昔人有游东海者,既而风恶,船漂不能制,船随风浪,莫知所之。一日一夜,得至一孤洲,共侣欢然⑩,下石植缆⑪,登洲煮食。食未熟而洲没,在船者斫断其缆,船复漂荡。向者孤洲乃大鱼⑫,怒掉扬鬣⑬,吸波吐浪而去,疾如风云。在洲死者十余人。又余所知陈缟⑭,质木人也⑮,入终南山采薪,还晚,趋舍未至,见张丞相墓前石马⑯,谓为鹿也,即以斧挝之⑰,斧缺柯折⑱,石马不伤。此二者亦至诚也,卒有沉溺缺斧之事,何金石之所感偏乎?”子云无以应余。 【注释】 ①李广(?~前119):西汉名将,陇西成记人,知兵法,善射。文帝时为武骑常侍,武帝时为右北平太守,击匈奴有功,匈奴避之,号曰“汉飞将军”,但终身未得封侯,元狩四年(前119)随大将军卫青出击匈奴,困迷路,贻误战机受处分,以耻对刀笔吏而自杀。《史记》、《汉书》有传。冥山:又名石城山、固城山。在今河南信阳县东南。《事物纪原•虎枕》引此句曰:“李广与兄游猎冥山北,见猛虎,一矢毙之,断其头为枕,示服也。”文字小异。 ②髑髅(dú lóu读楼):没有皮肉发毛的头骨或全副骨胳。(原注释为“kū lóu枯楼”。——录者) ③服猛:征服、制服猛兽。 ④溲器:溺器。 ⑤阳:山的南边。 ⑥没矢饮羽:箭深深射入,其尾部羽毛隐没不见。 ⑦更射:原作“射更”,据《津逮秘书》、《汉魏丛书》等本改。 ⑧镞(zú足):箭头。竿(gān杆):箭杆。竿,原作“簳”,据《津逮秘书》等本改。 ⑨扬子云:即扬雄,见第43条注①。 ⑩共侣:一起的同伴。 ⑪石:石锚。下石:抛下石锚。植缆:系缆绳。 ⑫向者:往昔,先前。 ⑬怒掉:奋力掉头。鬣(liè列):鱼颔旁的小鬐。 ⑭陈缟:人名,生平事迹不详。 ⑮质木:质朴不矫饰。 ⑯张丞相:指张苍。《校注》:“汉有二张丞相,文帝相张苍,成帝相张禹。据《汉书•张禹传》载,禹年老,请平陵肥牛亭自治冢茔。肥牛亭在咸阳县西北,渭河北岸。此言于终南山见张丞相墓,终南山在渭水之南,故所见之墓非张禹墓,当是张苍墓。” ⑰挝(zhuā抓):敲击。 ⑱柯:斧柄。 【译文】 李广和兄弟一起到冥山的北面打猎,看到一只虎卧着,用箭射它,一箭就将它击毙了。他把老虎的髑髅折下来做枕头,表示征服了猛兽,又用铜铸成这只老虎的样子做溺器,表示厌弃侮辱之意。后来有一天,他又在冥山的南面打猎,又见到一只虎卧着,一箭射去,箭头深深地射进去,连尾部的羽毛都陷进去看不见了。上前一看,原来是一块石头,形状很像老虎。退后再射,结果箭头射破,箭杆折断,而石块丝毫无损。我曾就这件事问过扬雄,扬雄说:“心意最真诚时,连金石都会为之感动得开裂。”我回答他说:“从前有人游东海,不久刮起了暴风,船飘摇失去控制,随风逐浪,不知要飘向何方。过了一天一夜,才到了一个孤零零的沙洲上,船上的伙伴们很高兴,便抛下石锚系起缆绳,登上沙洲煮东西吃。东西还没煮熟,沙洲就沉没了,在船上的人砍断缆绳,船又继续飘荡。先前那个孤零零的沙洲原来是一条大鱼,它奋力掉头,扬起鱼鬣,呼吸间波浪翻滚,游动而去,快得像风吹云飘,在沙洲上的人死了十来个。又如我所认识的陈缟,是个生性朴质的人,他到终南山去砍柴,回来晚了,赶着回家,没到家门,看到了张苍丞相墓前的石马,以为是一头鹿,就挥起斧头砍去,结果斧头缺了口,斧柄折断了,石马毫无损伤。这两组人也都是极其真诚的,最终却遭到了船只沉没斧头缺口的结果,怎么金石的那份感动有偏心呢?”扬雄找不出话来回答我。 (选自《西京杂记全译》,(晋)葛洪辑,成林、程章灿译注,贵州人民出版社,1993年8月第1版,选段分别为第28-31、38-39、44-46、157-158、189-191页)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刘慈欣:不能共存的节日 (不求境)
- 太阳谷物都是我喜欢的古老物件 作者:阮宪铣 (诗悠子)
- 近现代文学|《咪咪》季羡林 (Farewell Waltz)
- 大森林的主人 乌斯季诺维奇 (风回)
- 《杯中窥人》——韩寒 (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