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京杂记全译》之昭阳殿、常满灯 被中香炉、画工弃市、陆博术、金石感偏 (晋)葛洪 辑

闲闲

来自:闲闲(天下之大,任我逍遥。)
2015-08-31 16:18:52

×
加入小组后即可参加投票
  • 闲闲

    闲闲 (天下之大,任我逍遥。) 楼主 2016-02-18 11:31:30

    卷二44.百日成赋 【题解】
    司马相如的赋是汉大赋兴盛的顶峰,确实是“控引天地,错综古今。”他对盛览提问的回答实可谓创作经验的总结.“赋之迹”、“赋家之心”是辞赋理论批评中的两个重要概念。研究赋史及文学批评史的学者都十分珍视这条材料,但也有学者认为司马相如这段话是后人伪托的。

    【原文】 司马相如为《上林》、《子虚》赋①,意思萧散②,不复与外事相关,控引天地③,错综古今④,忽然如睡⑤,焕然而兴⑥,几百日而后成⑦。其友人盛览⑧,字长通,牂牁名士⑨,尝问以作赋。相如曰:“合綦组以成文⑩,列锦绣而为质⑧,一经一纬⑫,一宫一商⑬,此赋之迹也⑭。赋家之心,苞括宇宙⑮,总览人物,斯乃得之于内,不可得而传。”览乃作《合组歌》、《列锦赋》而退,终身不复敢言作赋之心矣⑯。

    【注释】 ①《子虚》、《上林》:赋篇名。两篇前后衔接,原作一篇,见于《史记》《汉书》之《司马相如传》中,题为《子虚赋》。《文选》则割裂为二篇,以前半题为《子虚赋》,后半题为《上林赋》。赋中写三个假想人物予虚、乌有先生、亡是公的相互诘难和议论,从中张扬诸侯国楚、齐的苑囿之盛,铺叙天子游猎之事。 ②意思:情意,心思。萧散:闲散。 ③控引:控制。 ④错综:交错、综合。 ⑤忽:同“惚”,恍惚,神志不清的样子。 ⑥焕:光亮,鲜明。这里是指精神振作,神采奕奕。 ⑦几百日而后成:几:几乎。王楙《野客丛书》卷五“相如《上林赋》”:“仆谓相如此赋决非一日所能办者,其运思缉工亦已久矣。及是召见,因以发挥,不然何以不俟上命,遽曰请为天子游猎之赋?是知此赋已平时制下,而非一旦仓卒所能为者。《西京杂记》谓相如为《上林》《子虚赋》几百日而成,此言似可信。”按:骋辞大赋运思缉工皆颇耗费时日,故其制作较淹迟。刘勰《文心雕龙•神恩》说:“张衡研《京》(指《二京赋》)以十年,左思练《都》(指《三都赋》)以一纪。”司马相如“几百日而后成”,并不算太慢,所谓“一旦仓卒所能为”之说,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⑧盛览:人名,生平不详。 ⑨牂牁(zāng kē脏柯):郡名。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置,治且兰(今贵州凯里西北),辖境包括贵州大部及云南东境和广西北境的一部分。 ⑩綦(qí棋)组:丝带。这里比喻华丽的词藻。文:文彩,色彩。指文章的形式方面,与质相对。 ⑪列:排列剪裁。锦绣:锦是织彩为文,绣是刺绣为文,二字相连,比喻美好的事物,这里形容构思巧妙措辞工丽,意近于锦心绣口。质:本质。古代文论中用以指文章的内容、实质方面,与文相对。 ⑫经:织物的纵线。纬:织物的横线。经纬在这里比喻赋的结构、章法。 ⑬宫、商:古代以宫、商、角、徵、羽为五音,宫商在这里指赋的音韵声凋讲求。 ⑭迹。与心相对。指创作经验中易于把握感知,可以传授的方面,如艺术形式、技巧等。而创作中的形象思维、思想感情、意念、灵感等则属于“赋家之心”,是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的。 ⑮苞括:同“包括”。 ⑯《绀珠集》卷二引《殷芸小说》:“扬雄谓‘长卿赋不似人间来’,叹服不已。其友盛览问:‘赋何如其佳?’雄曰:‘合綦组以成文,列锦绣以成质’。雄遂著《合组》之歌,《列锦》之赋。”所记与此则不同,似因牵涉第82条而误。

    【译文】 司马相如写《上林赋》、《子虚赋》时,心情闲散,不再和身外事物发生关系,他挥洒天地万物,铺叙古今人事,时而神情恍惚,仿佛昏昏欲睡,时而精神振奋,又起来接着写,几乎一百天才完成。他的朋友盛览,字长通,是牂牁郡的名士,曾问司马相如如何作赋。司马相如回答说:“以丝带般华丽的词藻组成赋的文采,以锦绣般精妙的构思作为赋的内容,纵横交叉,宫商迭错,这便是作赋的技巧。赋家的心囊括宇宙万物,总览世间人物,这乃是在内心里所体会出来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盛览听后就写了《合组歌》、《列锦赋》,接着告退,终其一生再也不敢谈创作赋的愿望了。 (第65-67页)

  • 闲闲

    闲闲 (天下之大,任我逍遥。) 楼主 2016-02-18 11:36:24

    卷三88.文章迟速 【题解】 枚皋和司马相如同为西汉著名的赋家,但一个轻慢好谈笑,一个朴拙口讷,才性不同,为文一迟一速,也各有千秋。扬雄对此作了一番客观的分析和实事求是的评价。

    【原文】 枚皋文章敏疾①,长卿制作淹迟②,皆尽一时之誉。而长卿首尾温丽③,枚皋时有累句④,故知疾行无善迹矣。扬子云曰:“军旅之际,戎马之间,飞书驰檄⑤,用枚皋;廊庙之下⑥,朝廷之中,高文典册⑦,用相如⑧。”

    【注释】 ①枚皋:字少儒,淮阴(今属江苏)人,西汉辞赋家。其父枚乘,亦是著名的辞赋家。武帝时,枚皋曾为郎,以下笔敏捷闻名,有赋一百数十篇。今多不传。《汉书》有传。 ②长卿:即司马相如。淹迟:迟缓。 ③温丽:柔和华丽。 ④累句:病句。 ⑤檄:古代用来征召、声讨的文书。 ⑥廊庙:廊,殿四周的廊;庙,太庙;都是古代君臣议政的地方,因此也称朝廷为廊庙。 ⑦高文典册:指诏令制诰等公文。 ⑧《汉书•枚皋传》:“(皋)为文疾,受诏则成,故所赋者多。司马相如善为文而迟,故所作少而善于皋。皋赋辞中自言为赋不如相如。”

    【译文】 枚皋写文章敏捷快速,而司马相如作文则很迟缓,两人的文章都很受当时的赞誉。但长卿文章从头到尾柔和华丽,枚皋却常有病句,由此可知,写得快就不能好好推敲了。扬雄说:“在行军作战的途中,在戎马倥偬的岁月里,飞递书信,驰送檄文,要用枚皋;在庙堂之下,朝廷之中,写作诏令制诰等大文章时,要用相和。” (第119-120页)

  • 闲闲

    闲闲 (天下之大,任我逍遥。) 楼主 2016-02-18 11:50:53

    卷三65.扬子云载輶轩作《方言》 【题解】 扬雄作《方言》,不满足于书本材料,更着力进行直接调查,历时二十七载,这种“好事”,实属精神可嘉。

    【原文】 扬子云好事①,常怀铅提椠②,从诸计吏③,访殊方绝域四方之语④,以为裨补《輶轩》所载⑤。(亦洪意也)⑥。

    【注释】 ①扬子云:即扬雄。 ②怀铅提椠:铅:铅粉笔。椠:木板,都是古人记录文字的用具。扬雄《答刘歆书》自述其作《方言》时“常把三寸弱翰,赍油素四尺,以问其异语,归即以铅摘次之于椠,二十七岁于今矣。” ③计吏:汉代郡国负责年终进京呈报有关户口、赋税等簿籍的官吏。 ④殊方:异域,他乡。绝域:极远的地域。 ⑤裨补:增补。輶轩:本意为使臣所乘的轻车。《风俗通•序》:“周秦常以岁八月遣輶轩之使,求异代方言,还奏籍之,藏于秘室。”这里是《方言》一书的省称。扬雄所作《方言》全称为《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原为十五卷,今本十三卷,其体例仿《尔雅》,类集古今各地同义词语并注明通行范围,其材料来源于古代典籍和直接的调查,是考察汉代语言分布及古代词汇的重要材料。 ⑥亦洪意也:此当是葛洪小注滥入正文。洪即葛洪。《校注》释“洪意”为“宏图”,恐不足信。

    【译文】 扬雄喜欢揽事,常怀揣着铅粉笔和木板,向进京呈报户口赋税等簿籍的各地官吏调查他乡异域的各种方言,以此来增补《方言》一书中所记载的材料。(这也是我的意思)。 (第89-90页)

  • 闲闲

    闲闲 (天下之大,任我逍遥。) 楼主 2016-02-18 11:59:40

    卷三66.邓通钱文侔天子 【题解】 就是这个“富侔人主”的邓通,后来却落得不名一文,贫困而死。他靠为文帝吮痈而得宠,成为政治和经济上的暴发户,到了皇帝没有痈可吮的时候,他的富贵生涯也就到头了。

    【原文】 文帝时,邓通得赐蜀铜山①,听得铸钱②。文字肉好③,皆与天子钱同,故富侔人主④。时吴王亦有铜山铸钱⑤,故有吴钱,微重,文字肉好,与汉钱不异。

    【注释】 ①邓通:西汉蜀郡南安(今四川乐山)人,因擅濯船为黄头郎。后因为文帝吮痈得宠,赐予蜀郡严道铜山,可自己铸钱。景帝立,被没收入官,通客死人家,其事详见《史记》及《汉书》中《佞幸传》。铜山:指严道铜山。 ②听:听任。 ③文字:指铜钱上铸的文字。肉好:铜钱四周圆形的边称肉,中闯的孔称好。 ④侔:相等。 ⑤吴王:即刘濞(前215-前154),汉高祖刘邦之侄,封吴王。景帝三年(前154年)串通楚、赵、胶东、胶西、济南、淄川等七国发动叛乱,兵败东逃,为东越人所杀。《汉书•荆燕吴传》:“吴有豫章郡铜山,即招致天下亡命者盗铸钱,东煮海水为盐,以故无赋,国用饶足。”

    【译文】 文帝时,邓通得到皇上赐给的蜀郡铜山,听任他铸造钱币。钱币上铸的文字和圆边方孔,都与皇帝铸的钱币相同。所以邓通财富与皇帝不相上下。当时吴王刘濞也有一座铜山铸钱,所以有吴钱,稍微重些,钱上铸的文字和圆边方孔与汉朝的钱币没有什么两样。 (第91-92页)

  • 闲闲

    闲闲 (天下之大,任我逍遥。) 楼主 2016-03-21 15:03:21

    卷三88.文章迟速 【题解】 枚皋和司马相如同为西汉著名的赋家,但一个轻慢好谈笑,一个朴拙口 卷三88.文章迟速 【题解】 枚皋和司马相如同为西汉著名的赋家,但一个轻慢好谈笑,一个朴拙口讷,才性不同,为文一迟一速,也各有千秋。扬雄对此作了一番客观的分析和实事求是的评价。 【原文】 枚皋文章敏疾①,长卿制作淹迟②,皆尽一时之誉。而长卿首尾温丽③,枚皋时有累句④,故知疾行无善迹矣。扬子云曰:“军旅之际,戎马之间,飞书驰檄⑤,用枚皋;廊庙之下⑥,朝廷之中,高文典册⑦,用相如⑧。” 【注释】 ①枚皋:字少儒,淮阴(今属江苏)人,西汉辞赋家。其父枚乘,亦是著名的辞赋家。武帝时,枚皋曾为郎,以下笔敏捷闻名,有赋一百数十篇。今多不传。《汉书》有传。 ②长卿:即司马相如。淹迟:迟缓。 ③温丽:柔和华丽。 ④累句:病句。 ⑤檄:古代用来征召、声讨的文书。 ⑥廊庙:廊,殿四周的廊;庙,太庙;都是古代君臣议政的地方,因此也称朝廷为廊庙。 ⑦高文典册:指诏令制诰等公文。 ⑧《汉书•枚皋传》:“(皋)为文疾,受诏则成,故所赋者多。司马相如善为文而迟,故所作少而善于皋。皋赋辞中自言为赋不如相如。” 【译文】 枚皋写文章敏捷快速,而司马相如作文则很迟缓,两人的文章都很受当时的赞誉。但长卿文章从头到尾柔和华丽,枚皋却常有病句,由此可知,写得快就不能好好推敲了。扬雄说:“在行军作战的途中,在戎马倥偬的岁月里,飞递书信,驰送檄文,要用枚皋;在庙堂之下,朝廷之中,写作诏令制诰等大文章时,要用相和。” (第119-120页) ... 闲闲

    译文最后一句应为“要用相如”。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 或 注册

844099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