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國婦女史專題及书目
来自:若兰河畔
近代中國婦女史專題 一、導論:Gender 與歷史研究 王政,〈淺議社會性別學在中國的發展〉,《社會學研究》2001年第5期。 成令方,〈女性主義歷史的挑戰:概念和理論── 二十年來英美女性歷史學者關注的議題〉,《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第1期,1993年6月,頁217-240。 俞彥娟,〈從婦女史和性別史的爭議談美國婦女史研究之發展〉,《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 第9期(2001年8月),頁207-234。 二、纏足:舊論與新論 林維紅,〈清季的婦女不纏足運動〉,《中國婦女史論集三集》,稻鄉,1993,頁183-246。 馮偉才,〈如何書寫中國女性身體史──從纏足開始〉,《二十一世紀》97期,2006年10月,頁121-127。 李曉萍,〈在真實與虛構間──論《醒世新編》、《黃繡球》與《采菲錄》的放足經驗〉,《弘光人文社會學報》第4期,2006年5月,頁29-50。 高彥頤著,許慧琦譯,〈「痛史」與疼痛的歷史──試論女性身體、個體與主體性〉,收入黃克武、張哲嘉主編,《公與私:近代中國個體與群體之重建》,南港:中研院近史所,2000,頁177-201。 三、20世紀初知識份子的女性論述 胡纓,〈歷史書寫與新女性形象的初立:從梁啟超「記江西康女士」一文談起〉,《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第9期,2001年8月,頁1-29。 須藤瑞代,〈近代中國的女權概念〉,王政、陳雁編,《百年中國女權思潮研究》,上海市 : 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頁37-57。 劉人鵬,〈「西方美人〉慾望裏的「中國」與「二萬萬女子」──晚清以迄五四的國族與婦女〉收入劉人鵬,《近代中國女權論述──國族、翻譯與性別政治》,頁129-197。 莊愛玲,〈戲劇舞臺的看客:論魯迅的婦女觀〉,王政、陳雁編,《百年中國女權思潮研究》,上海市 : 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頁78-87。 四、女學生:清末到民初 Paul Bailey, “’ Unharessed Fillies’: Discourse on the ‘Modern’ Female Student in Early Twentieth-Century China,” 羅久蓉、呂妙芬主編,《無聲之聲I:近代中國的婦女與國家》(南港: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3),頁327-357。 Joan Judge,”Beyond Nationalism: Gender and the Chinese Student Experience in Japan in the Early 20th Century,” 羅久蓉、呂妙芬主編,《無聲之聲I:近代中國的婦女與國家》(南港: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3),頁359-393。 蔡玫姿,〈發現女學生──五四時期流通文本女學生角色之呈現〉,清大中文所碩士論文,1998。 五、五四前後的新性道德與婚戀演變 呂芳上,〈1920年代中國知識份子有關情愛問題的抉擇與討論〉,呂芳上主編,《無聲之聲I:近代中國的婦女與國家》(南港: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3),頁73-102。 周敘琪,〈民國初年新舊衝突下的婚姻難題:以東南大學鄭振壎教授的離婚事件為分析實例〉,王政、陳雁編,《百年中國女權思潮研究》,上海市 : 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頁88-107。 彭小妍,〈五四的「新性道德」──女性情慾論述與建構民族國家〉,《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第3期,1995年8月,頁77-96。 許慧琦,〈《婦女雜誌》所反映的自由離婚思想及其實踐──從性別差異談起〉,《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第12期,2004年12月,頁65-114。 六、影片欣賞:大紅燈籠高高掛 蘇童,〈妻妾成群〉台北:遠流,1990。 七、知識份子的情愛表現 江勇振,〈男性與自我的扮相:胡適的愛情、軀體與隱私觀〉,《欲掩彌彰:中國歷史文化中的「私」與「情」──公義篇》,熊秉真主編,2003,漢學研究中心。 吳振漢,〈吳宓與毛彥文──鉅變時代下的兩性關係〉,《國立中央大學人文學報》23期,2001年6月,頁235-267。 張邦梅著,譚家瑜譯,《小腳與西服:張邦梅與徐志摩的家變》(台北:智庫,1996) 八、北伐前後國共的婦女運動 呂芳上,〈娜拉出走以後──五四到北伐青年婦女的活動〉,《近代中國》92,1992年12月,頁103-128。 游鑑明,〈中國國民黨改組後的婦女運動〉,《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報》,期18(民國79年6月),頁343-398。 克里斯蒂娜.吉爾馬丁著,易先飛譯:〈國民革命時期(1921-1927年)的性別、政治文化和婦女動員〉,載李小江等主編:《性別與中國》。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4,頁3-37。 九、1920年代前後的重要自殺與情殺事件 Bryna Goodman, "The New Woman Commits Suicide: The Press, Cultural Memory and the New Republic,"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 (February 2005). 顧德曼(Bryna Goodman),〈向公眾呼籲:1920年代中國報紙對情感的展示和評判〉,《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第14期,2007年,頁179-204。 Rebecca Karl, “Journalism, Value, and Gender in 1920s China”, 2005年演講稿。 十、1930年代的國家與性別 Louise Edwards, “Policing the Modern Woman in Republican China,” Modern China, Vol. 26, No. 2, April 2000, pp. 115-147. 林郁沁著,郭汛徹譯,〈公德或私仇──1930年代中國「情」的國族政治〉,收入黃克武、張哲嘉主編,《公與私:近代中國個體與群體之重建》,南港:中研院近史所,2000,頁223-253。 許慧琦,〈過新生活、做新女性──訓政時期國民政府對時代女性形象的塑造〉,《臺大文史哲學報》第62期,2005年5月,頁277-320。 十一、大眾娛樂的興盛與摩登女性形象的再現:以電影為主 電影:新女性 史書美,〈一九三九年的上海女性-從後殖民論述的角度看中國現代女性之「現代性」〉,《聯合文學》,10:7(1994.05),頁139-148。 張英進,〈娼妓文化、都市想像與中國電影〉,《當代》19=137期,1999年1月,頁30-43。 張英進,〈三部無聲片中上海現代女性的構形〉,《二十一世紀》42 期,1997年8月,頁116-127。 十二、近代中國的中下層婦女職業 陳慈玉,〈二十世紀初期的女工〉,《中國婦女史論集續集》,(台北:稻鄉出版社,1991),頁305-336。 Angelina Chin, “Labor Stratification and Gendered Subjectivities in the Service Industries of South China in the 1920s and 1930s: The Case of Nü Zhaodai (女招待),”《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第14期,2007年,頁125-178。 連玲玲,〈「追求獨立」或「崇尚摩登」?:近代上海女店職員的出現及其形象塑造〉,《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第14期,2007年,頁1-50。 十三、抗戰時期的婦女 呂芳上,〈另一種「偽組織」:抗戰時期婚姻與家庭問題初探〉,《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第3期,1995年8月,頁97-121。 呂芳上,〈抗戰時期的女權論辯〉,《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第2期,1994年6月,頁81-115。 梁惠錦,〈抗戰時期的婦女組織〉,《中國婦女史論集續集》,(台北:稻鄉出版社,1991),頁359-390。 教材及參考書目 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婦女運動歷史研究室編,《五四時期婦女問題文選》,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81。 李又寧,張玉法編,《近代中國女權運動史料 : 1842-1911》,台北:傳記文學,1975。 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婦女運動歷史研究室編,《中國近代婦女運動歷史資料1840-1918》,北京:中國婦女出版社,1991。 張玉法、李又寧編,《中國婦女史論文集》第1輯,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2。 張玉法、李又寧編,《中國婦女史論文集》第2輯,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2。 鮑家麟編著,《中國婦女史論集》,台北:稻鄉出版社,1992年,再版。 鮑家麟編著,《中國婦女史論集續集》,台北:稻鄉出版社,1991。 鮑家麟編著,《中國婦女史論集三集》,台北:稻鄉出版社,1993。 皮以書,《中國婦女運動》,台北:婦聯畫刊社,1973。 呂美頤,劉永福,《中國婦女運動──1840-1921》,河南: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 金天翮,《女界鐘》,上海:愛國女校,1903。 陳東原,《中國婦女生活史》,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4年,臺一版。 劉人鵬,《近代中國女權論述──國族、翻譯與性別政治》,台北:學生書局,2000。 許慧琦,《「娜拉」在中國:新女性形象的塑造及其演變(1900s~1930s)》,政治大學史學叢書,台北:政治大學歷史系,2003。 陳三井主編,《近代中國婦女運動史》,台北:近代中國出版社,2000。 劉志琴主編,《近代中國社會文化變遷錄》第3卷,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 羅蘇文,《女性與近代中國社會》,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
alaaaaaaaaaan 赞了这篇讨论 2024-03-25 00:33:07
-
希希瓦 赞了这篇讨论 2022-09-21 15:36:31
-
miethy 赞了这篇讨论 2022-05-25 16:28:39
-
总之就是太甜了 赞了这篇讨论 2019-04-04 20:35:39
-
吃你家大米了? 赞了这篇讨论 2018-05-16 12:58:30
-
Crystal 赞了这篇讨论 2017-12-13 11:57:24
-
素 赞了这篇讨论 2015-12-09 16:57:47
-
佚名 赞了这篇讨论 2014-12-22 13:22:25
-
Vesper LEP 赞了这篇讨论 2014-11-29 23:32:51
-
Nifheirm 赞了这篇讨论 2014-11-27 23:48:06
-
流水的影子 赞了这篇讨论 2014-11-24 20:39:19
-
平果 赞了这篇讨论 2014-11-24 16:35:03
-
木头鞋子 赞了这篇讨论 2014-09-03 14:49:02
-
Acai 赞了这篇讨论 2014-06-02 03:46:21
-
三元里美 赞了这篇讨论 2014-05-15 21:14:34
-
Sun_颖ing 赞了这篇讨论 2013-10-20 21:11:52
-
[已注销] 赞了这篇讨论 2013-06-03 01:03:41
-
[已注销] 赞了这篇讨论 2013-04-16 12:58:47
-
醒 赞了这篇讨论 2013-04-12 17:02:51
-
[已注销] 赞了这篇讨论 2013-01-16 09:44:26
-
天山草 赞了这篇讨论 2013-01-01 14:06:09
-
Hsueh 赞了这篇讨论 2012-11-28 22:24:30
-
明月出天山 赞了这篇讨论 2012-09-21 11:46:21
-
Iamchagall 赞了这篇讨论 2012-09-20 23:35:10
-
Seeya 赞了这篇讨论 2012-04-22 16:46:54
-
豆包一丁 赞了这篇讨论 2012-04-18 20:23:37
-
如是我闻 赞了这篇讨论 2011-12-14 22:22:15
-
袋鼯 赞了这篇讨论 2011-12-04 20:34:41
-
[已注销] 赞了这篇讨论 2011-05-11 08:25:09
-
dahuang 赞了这篇讨论 2011-03-24 20:24:07
-
王幸福 赞了这篇讨论 2011-03-17 01:01:52
-
坚强必弯王二姨 赞了这篇讨论 2011-03-16 23:52:39
-
超级玛丽·苏 赞了这篇讨论 2011-02-27 15:37:23
-
cleannail 赞了这篇讨论 2010-11-30 00:28:40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妇女史资料目录 (若兰河畔)
- 中国妇女史研究折射社会变革——访美国亚洲研究学会前任主席贺萧 (若兰河畔)
- 社会性别的记忆:中国农村妇女与1950年代(转) (若兰河畔)
- 中国近代性别史阅读文献 (若兰河畔)
- 中国历史:社会性别分析的一个有用的范畴 贺萧 王政 (若兰河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