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囧”也有伴儿了 “烎”蹿红网络
来自:蓝色妖姬(用一个花开的季节温暖眼瞳)
“囧”也有伴儿了 “烎”蹿红网络 互联网是个神奇的造星工厂,在“囧”字盛行并逐渐成为一种文化,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衍生产品后,字形极似“开火”的生僻字“烎”成为了互联网造“星”功能的又一见证。自从一支名为“烎队”的游戏战队因为在比赛中表现出的“遇强则强、斗志昂扬”的精气神成为被网友追捧的对象后,这“烎”字也随之红火起来,几天内不仅横行各大论坛,还成为了不少网友的口头禅,颇有席卷网络江湖之势。 一支游戏战队火了一个字 “烎”字,读“yín”,原为“光明”之意。但网友用此字却是为了形容一种热血沸腾、剽悍而不服输的精气神,这是为何呢? 原来在某电子游戏大赛中,一支名为“烎队”的DOTA(电子游戏名)战队,在与冠军团队Ehome的比赛中表现得无所畏惧,斗志昂扬,虽最终以落败告终,却赢得了游戏迷的强力追捧。随即“烎”字便在游戏玩家中流行开来,用以形容表现出众、遇强则强的那些个人或团队。 由于“烎”的字形较为传神,再加上“遇强则强、斗志昂扬”这一“引申义”助阵,该字从游戏界被推而广之到整个网络,迅速成为了众网友的口头禅和回帖常用语。 网友开始频繁地使用该字遣词造句,形容轻而易举时说“烎你就像碾死一只蚂蚁”,而形容一个人有腔调时则说“这个人够烎”,还有网友激动地表示寂寞党已经“out”了,现在玩的是烎!一时间网络上“烎”字频现,渐成燎原之势。 线下已出现衍生品 当初“囧”字爆红之时,曾出现过“囧”系列运动鞋、“囧”系列漫画、囧形靠垫等各式商品,受到了年轻人不同程度的追捧。 而随着“烎”字在网络上的迅速升温,商家们已注意到了这一商机。 近日,在网上有商家开始出售以“烎”字为主要元素设计的纯棉T恤衫,并且标上了“烎人必备装备”的宣传语。据了解,该T恤售价为150元一件,不过成交情况并不理想。 生僻字虽走俏,使用要谨慎 如今囧、槑、烎等字虽生僻古怪,但因为其字形能够很好地传情达意,故时常被网友在不同场合使用。 不过,这些生僻字并不符合现行的语言规范,而大家在使用这些生僻字时几乎完全忽略该字原本的含义,却利用字形一再将生僻古怪字“发明”出引申义进行使用,并人为制造出一些语言现象。 网友虽然很有才,但鉴于网络语言对生活的渗透相当迅猛,仍处于基础学习阶段的孩子们若经常接触这些生僻字,有可能在使用汉字时无意识地形成不规范的习惯,因此已有不少网友呼吁,生僻字虽盛行,仍应谨慎使用。 ■已在网络流行的部分生僻字 槑:读音mei,古同“梅”。这个“槑”字由两个“呆”组成,于是在网络语言里被用来形容“很傻很天真”。 囧:读音jiǒng,古同“囧”,原为光明、明亮之意。在网络语言中,它的内“八”字被视为眉眼,而“口”则被视为嘴。其引申出的含义:作为头,表达沉重的思想;作为脸,常常表示郁闷的表情。 红遍各大论坛的生僻字“烎”字 一个十分生冷的字,竟然能在一夜之间火得烫手,互联网的威力实在不可小觎。在“囧”“槑”盛行之后,现在网络最流行的是“烎”。“烎你就像碾一只蚂蚁!”“烎你没商量!”“男人,重要的不是帅,是烎!”……形容一个人的斗志昂扬、热血沸腾,一个“烎”字刚刚出现几天,便在各大论坛中悄然流行开来,大有火爆整个互联网之势。 网游大赛催生“烎文化” 乍见“烎”,不认得,搜索后获得几个答案,都是同样的解释:读音“yin”,原意“光明”。不过,在网络上广为流传的“烎”字却是用作形容一个人的斗志昂扬、热血沸腾,可以用来表示“霸气”“彪悍”等诸多意思。追根溯源,“烎”起源于游戏家族,是游戏玩家们创造出的一种全新的文化现象。2009联想IEST大师赛预选赛中,出现一支自称“烎队”的比赛队伍,向WCG与EOG的双料冠军ehome团队发起了挑战。整场比赛中,“烎队”表现出极其无惧的精神风貌,尽管最终还是落败,但是依旧被DOTA的粉丝们,看作是十分经典的一场赛事。“烎”这个字也逐渐在游戏玩家中流行起来,用来形容自己充沛的竞技或游戏状态。从这一特定意义上看,正是联想IEST大赛催生了“烎文化”。 “烎”红遍各大论坛 “烎队”的事迹传开,“烎”立刻成了游戏玩家的口头禅,因为“烎”即为 “开火”:既传神,又达意,妙不可言。在游戏中,“烎”已经成为玩家们“遇强则强,斗志昂扬,热血沸腾,你越厉害我越要找你挑战,希望在竞争或对抗中一比高下”的流行语。再从游戏推广到整个网络,网友们开始用“烎”形容一个人的斗志昂扬、热血沸腾,即可传达“满状态”“霸气”“爆豆”“彪悍”“制霸”等诸多豪气,于是有了“烎你就像碾一只蚂蚁!”“烎你没商量!”“不是跟你得瑟,寂寞已经过时了,咱玩的是烎!”“男人,重要的不是帅,是烎!”云云,“烎” 一时间在各大论坛中悄然流行开来,大有火爆整个互联网之势。 网络流行生僻字一览 烎读音:yín原义:光明。网络新义:在游戏中,意义衍生为“遇强则强,斗志昂扬,热血沸腾,你越厉害我越要找你挑战,希望在竞争或对抗中一比高下”。 槑读音mei,古同“梅”。这个“槑”字由两个“呆”组成,于是在网络语言里被用来形容人很傻很天真。 囧读音jiǒng,古同“冏”,原指光明。在网络文化中,它的内小“八”字视为眉眼,“口”视为嘴。它的内涵就是:作为头,表达沉重的思想;作为脸,表达浪漫与激情;也常常表示郁闷的表情。 兲:跟常用来骂人的那种水生动物没有关系,没你想的那么复杂。这个字是“天”字的古体,也念“天”(tiān)。 氼:哈哈,这个字其实好记,人掉水底下了,当然就是溺水,这个字就是“溺”的意思,读音也一样:溺(ni)。 砳:这个字有点不好理解,石头跟石头相碰怎么会是“乐”(le)的声音呢?但这个字就是形容石头相撞的一个象声词,就这么念。 嘦:意思很好懂吧?把“只要”两个字快速连读,你就会很容易找到它正确的读音:叫(jiao)。 嫑:同上,你可以猜出它念biao(标的二声),意思就不用说了吧。 嘂:四张嘴同时叫,当然就是大声叫了。还念叫(jiao)。 圐圙:仔细看看这两个字:两个口分别框住了四方八面,意为“围起来的草场”,念枯略(kūlue),内蒙古方言中一般读作库伦(kūluan),“圐圙”一词现多用作地名。 玊:玉的点儿点得不是地方,当然就是有瑕疵的玉,念“俗”(su)。 孖:第一次看到这个字是手机的“孖机”,意思如同字形所示:双生子。用现在话说就是克隆。念妈(mā)。 砼:典型的生造字,人工石头——就是混凝土啦,是个建筑工程专用字。念同(tong) 我们是否该向“烎”字开火? 一个十分生冷的字,竟然能在一夜之间火得烫手,互联网的威力实在不可小觎。在“囧”“槑”盛行之后,现在网络最流行的是一个字形极似“开火”的生僻字“烎”字。(9月17日新快报) “烎”字,读“yín”,原为“光明”的意思。但网友却将此却引申为斗志昂扬、热血沸腾、剽悍而不服输的意思。原来,有一支名为“烎队”的游戏战队因为在比赛中表现出 “遇强则强、斗志昂扬”的精神而被网友追捧,“烎”字也随之红火起来,几天内不仅横行各大论坛,还成了不少网友的口头禅。 从狭义的角度来看,网络游戏中的玩家需要“烎”字所表达的不服输精神,如果从更大的层面来看,我们中华民族又何尝不需要这种斗志昂扬、热血沸腾的精神?时代需要“烎”字,“烎”字被网络使用,含义被网友引申,无疑具有积极的一面。 从“囧”字的流行,到“烎”字的被追捧,我们看到了年轻网民标新立异的特点和网络语言求新求变的特性。在网络时代,出现几个网络新字,根本不必介意;而且,“烎”字又不同于此前出现的火星文,它不是错字别字,只是古字新用,虽然本身没有多少技术含量,但也引申代表出一个新的语言含义。因此,对它的存在和流行,我们也就没必要硬性拒绝,甚至向它“开火”,将其置于死地。 网络语言具有着随意性、简约性、多变性等特点,与国家推广的规范语言文字是有一些冲突,但是,如果只在网络上出现和使用,属于网民的自娱自乐,我们不妨容忍,而在书面用语中,则需要按照规范,严谨使用,否则,如果学生将这样的文字写入高考作文,则会得不偿失。 一个“烎”字,即将在网络流行,我猜测,时间不长,这个流行字的意思将不再是它的本意和引申意——“光明”和“拼搏”,而是它的字面意思“开火”。今后网络上再出现不被网民见容的不公平事情,网友们或许会说:我们烎它!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我准备发个广告 (Jinn)
- 什么?这个组原来是亲友组 (ritsuka12)
- 最近不想工作,怎么办 (果子)
- 伤不起的女汉子! (虾米)
- 靠,组长费劲心思还是没人来! (画室中的高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