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是万种风情
非遗星球(非遗星球爱好者社群之一)

苗族古歌中有吟唱:“金子和银子,住在深水潭,水龙和硼砂,来陪他们玩”。这既是苗族“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观念,也是苗族人与金银间的亲密关系。 接下来,准备好你的眼睛~ ▶ 一大波美图来袭 ◀





苗族银饰的造型及其纹饰构图来源于现实生活和原始宗教崇拜。苗族的图腾崇拜,是银饰的重要造型。 在苗族古歌中,传唱是枫木生出了蝴蝶妈妈(即妹榜妹略),蝴蝶妈妈生下了十二个蛋,由鹊宇鸟孵化出苗族的祖先姜央和十二兄弟。

水牛是苗族始祖姜央的兄弟。除天地外,枫树是祖先之祖。银饰上的吊花,多为三角形的枫叶纹,它也常作连结其他图样的中介造型。


苗家人笃信银器能驱邪、消灾和祈福。人在生病的时候,便给他们用白银手镯刮痧。 小孩子生病时也拿点银子,打成手镯,传说戴上后不久就会自愈。行路时过山泉饮水,先用手镯浸入山泉消灾再饮。




银饰中还透露出其独特的迁徙文化,铭刻着祖先迁徙和征战途中的所见所闻,彰显勇敢顽强的精神。 苗族银饰中不论是项圈还是挂牌、吊牌、围腰吊饰,都常常佩有响铃。在响铃声中,人们走过了一道道山水,前呼手应,永不失散。 ▼ 银饰锻造技艺 ▼



银饰锻制是苗族民间特有的手工技艺,包含铸炼、捶打、拉丝、搓丝、掐丝、镶嵌加固、洗涤等30多道工序,复杂而精细。 简单、小件的银饰制作需要一天,而雕花项圈或银帽则要花上五六天时间。


若制作银片则更为费工,需先将银条摊开成大张薄片,然后照所需剪成小块,放在模子里压成粗形的花纹轮廓,再贴在松脂板上凿成细致的花纹。 ▼ 苗家的姑娘有银戴~ ▼ 银饰的佩戴分为头饰、颈饰、胸背饰、腰饰、手饰、脚饰。

头饰有银冠、银簪、银梳、银围帕、银耳环和银童帽饰等。苗族银饰中以银冠最华贵,乾隆时期舒位的《黔苗竹枝词》就有“络额金银压两肩,银冠革履去朝天”的诗句。



银簪和银梳在苗族头饰中最为普遍,既可搭配盛装,又能用做日常固定发髻。 银簪的式样造型特别丰富,有直有曲,有圆锥状、扁平状、钎状、钩状、垂悬状、花束状等,造型和纹样有花、鸟、蝶、鱼、龙和各种动植物。




银耳环是苗族妇女的必备首饰,少部分男子也有佩戴。(脑补下那幅画面,一定很醉人涅~~)




为了戴耳环,施洞的女孩出生后1岁就要用针将一根红丝线穿耳朵,从6岁到13岁左右,要用糯米草一根根地往耳朵眼里插,一年加插一部分,将耳洞逐渐撑大,最多可以插上四五十根,以便能戴上4两左右一对的耳环。(恩,为了美,这么拼当然值得!) 耳洞越大表明家庭越富裕,以至有的妇女耳洞被耳环坠豁。耳环的造型有蚕、叶片、圆轮、圆柱、悬吊、灯笼、银钩等。



手饰以女性佩戴为主。有的从小就有一只经过巫师举行仪式后佩戴的“保命镯”,至为珍贵。有柱形、圆珠形、纽丝形、龙头形、蚕形、螺旋形、长筒形等多种形状,花样繁多。

有一种关于银手镯的传说是:从前的贵州雷公山区经常有熊出没,而熊在抓到人之后,往往会用前爪按住人的两只手臂,一直等到太阳落山的时候才会吃。于是苗族先民总结出了对付熊的办法。在手臂上套上两只竹筒,熊一抓人,人就可以金蝉脱壳。于是苗银中就出现了一类极宽的银饰手镯代替竹筒,具有实用功能。 ▼ 耳洞大一点,再大一点 ▼ 苗家人对于银饰的审美标准是这样滴:

以大为美: 银饰以大为美的艺术特征是不言而喻的,苗族大银角几乎为佩戴者身高的一半。堆大为山,巍峨之美;水大为海,浩渺之美。

以重为美: 贵州施洞苗族妇女自幼穿耳后,即用渐次加粗的圆棍扩大穿孔,以确保能戴上流行当地的圆轮形耳环,利用耳环的重量拉长耳垂。当地耳环单只最重达200克。

以多为美: 耳环挂三四只,叠至垂肩;项圈戴三四件,没颈掩额;腑饰、腰饰倾其所有,悉数佩戴。 看完此篇,我只想说,好想做苗家寨的女儿~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装修装饰 买画买摆件— 咕嘎手作 (咕嘎手作)
- 建了一个微信群,喜欢传统文化的戳!! (哈哈哈哈哈哈)
- 谁要瓷器的纹饰照片?从康熙到民国的,青花,粉彩都有 (阿盟)
- 应聘贴 有需要找我 (武嘉帝)
- 湖南岳阳东家乐家装地址在哪? (love灵灵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