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笔记(1)│不需要后期的摄影
来自:游荡的炭

一位友邻问,你为什么选择用胶片拍照。我说,因为可以不需要再调色。回答或许看似有些敷衍,却也是中肯的事实。当初终于毅然决然开始尝试用胶片,实在是厌烦了数码照片在后期调色上的纠结。坦率地说,个人的数码后期功力实在是很有限,然而在后期上所以如此无力,很主要的原因,实在是没有办法让自己长时间坐在电脑前,对着一张张照片精打细磨。拍照是快乐的,后期是让人沮丧的,就好像做一桌菜是快乐的,洗一桌碗是让人沮丧的。 数码摄影,仿佛天经地义般被分为两个步骤,以至于有人说,按下快门,只完成了一张照片的一半,再经由数码后期才算是一张照片真正的成形。仿佛按下快门后,保存在储存卡里的图片是一具刚出炉的赤身素面的裸体,需要一番精心的穿着打扮,方可面世。有人把后期形容为数码暗房,作为一个尚未对胶片暗房有切实亲历的半吊子摄影师,也乐得估且对此表示认可。对于后期本身,个人并没有任何冒然的偏见,就像对于数码相机按下快门后尚未做过后期的照片并没有任何的偏见。适度的后期修饰,显然的确可以使一张照片看起来皆大欢喜,即便是后期程度严重到使一张照片几近面目全非,也未尝不可以被接受为一种形式的表现。只不过每一个使用后期的人,在各种现成的可能性里依着各自的需要和趣味做出各自的选择。一切形式的存在,自有其可用的价值,问题总是在于使用者是否精巧妥善的应用,或者在使用时是否违背了自己的初衷。 对与我,后期未能成为自己摄影认可的必需环节,一方面,或许可以承认本身后期功力浅薄,不能如后期得心应手的人那样乐在其中。然而更重要的原因,可能是后期它多少违背了自己之于所谓摄影认知的初衷。并非是对后期本身的否定,而是,我个人更愿意以为的摄影,是按下快门,便完成了一张照片成其为摄影的意义。之后的部分,无论是数码后期,还是胶片暗房,都只是作为摄影的附属或沿伸。即便是对一张照片的裁切,也是我极少会考虑做的修饰。因而,在展示一张照片时,如果后期真的使照片看起来增光添色,倘若有另一个人可以为我按下快门拍摄的照片进行这样妥善的处理,我也自然荣幸之至。然而目前来看,我仍然需要在需要的时候自己来完成摄影后的所谓后期这一部分工作,所以至少目前,我仍然更愿意将对摄影的理解,局限为按下快门的那一间刻。 为了使后期变得简单一些,在拍摄数码照片时,我便毅然决然地开始将照片处理成黑白,省却对于要调成怎样的色调的纠结。色彩本身即是一项可以深究的独立学问,当我们面对一张照片考虑在无数种可以自由发挥的色彩可能里要用怎样的色调去呈现它时,便开启了色彩的学科,它已然不再是摄影的初衷。所以,对于我,选择黑白的初衷,也并非出于之于摄影范畴里黑白还是彩色的选择,而更多的只是回避在数码后期上的纠结。嗯,就是这样的,个人对后期本身并没有什么偏见,对数码相机本身的色彩其实也并没有本质的偏见,对于摄影是选择黑白还是彩色,也并没有什么偏见。只是要承认的是,在自己拙劣的后期的使用上,确实也一定程度的违背了初衷,不过这并不是这篇文字要说的重点。 所以,如果不说摄影的纯粹性,即使为了使摄影更简单一些,在坚持了几年的数码拍摄之后,最终我也尝试着开始使用胶片。目前的习惯,便是拍摄数码就通常将照片处理成黑白,而想要拍摄彩色照片时,便选择用胶片拍摄。虽然后来知道了一种叫滤镜的东西,似乎可以让数码后期调色变成简单一些,然而问题是,滤镜的选择还是太多了,无论怎样,当一张照片出现在电脑前,考虑如何调色,便出现了选择的问题。当面对这种选择的纠结,我便会觉得,自己在做一件摄影以外的事。这时候,胶片会让我觉得,摄影应该就是保持这样的简单就好。虽然随着胶片拍的多了,眼下也开始对胶片的色彩有了一些新的理解,开始因为色彩的问题,纠结于用怎样的胶片。然而即便如此,那也毕竟是按下快门前的纠结,按下快门时,摄影仍然就是这样的摄影。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求助怎么会拍成这样 (日落前)
- 拍立得也是一种胶片吧 (发财福禄寿)
- 在日本拍到的值班室、厕所和洗衣房 (俊)
- 冬天的胶片终于洗出来了 (我是个气球)
- 互勉 (photo-棟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