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童年,还是一生,是从未停止热爱生活的脚步,还是一直都在渴爱的幻想中轮回 --------<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电影解析
老龙王(利众者,伟业必成!)
很早之前就想写关于《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的电影解析了,但是每次想要执笔之时,总会感到有些沉重,这些沉重感来自于哪里呢?也许来自于对松子的命运的感慨,也许来自于对自己命运的感慨,又或者来自于对太多人命运的感慨。我们都被不断涌动的命运潮流流转,很多时候并非自己能完全决定。命是自己的,却又不能自己完全决定它的去向。这不得不说是所有人一种共同的悲哀。但中国人又常说,冥冥之中,自有定数,相信这些命运之流后面有某种确定的规律,等待着有心之人来揭开它的面纱。当我们把这背后的规律看清楚后,或许,我们可以试着去掌握自己的命运,使之朝向自己想要的方向发展。 这篇解析,将会采取以场景和台词为切入点,结合剧情进行分析。 一 在影片的开始,阿笙在和女友对话的时候,电视里在播放着关于追捕的电视剧。一个大汉拿着刀被警察追至悬崖边上。警察做最后的劝解,劝解无效,匪徒跳崖身亡。字幕上显示:被片平渚追得走投无路。 这个警察追匪徒的电视剧在整个电影的播放中经常出现。我猜想,是不是导演在用这种方式,来隐含地表达对人们生活状态的比喻呢?很多人的生活是被动的,是被各种事情推着往前走的,有时这种感觉就像被人追一样,追到一定程度,人们无路可退之时,就只剩下以极端方式结束这一切这一条路了。 再进一步想,这被追的感觉是什么呢?是逃避。逃避的理由各异。有的是因为无法摆脱的痛苦,有的是难以应付的压力,有的则是自己曾经犯下的错。有时我们犯错,我们知道,我们还有机会去改。但有时在我们并不知道有些错已经深入到心里的时候,我们已经把愧疚感套在自己身上了。心怀某种愧疚感了,潜意识里的警察就会出现了,他们也就开始了一种被内在的“警察”所追捕的感觉。会被撵得心慌,会被追得发狂失去理智。正因为内在有“警察”在追捕,所以要一直都逃,但无论如何逃,也是徒劳无益。就像电影里的松子,总想离亲人远一点,离家远一点,但最后也终将逃脱不掉。因为他们就在你的心里。 回头看松子这一生,她在被什么所追捕呢?是命运么,是社会的评判么,还是怕被嫌弃的爱?也许随着剧情的开展,这点会慢慢显露出来。 二 松子的弟弟纪夫在让儿子阿笙给松子收拾遗物时,对儿子说:“(松子)是个一无是处的姐姐,无论怎么看,都是无聊的一生。” 或许,从他的角度上看,是这样的。他眼里的姐姐,不太懂事,给一直卧床不起的妹妹讲她恋爱的故事,让妹妹增加无谓的羡慕,惹得父亲对她不满,骂她不懂得照顾妹妹的心情;过分地是,姐姐在离家出走的时候,还把妹妹打翻在地,差点掐死;在学校当老师不好好当,居然去偷店家的钱,这不等于毁掉自己的前途么;离家出走后混的不好,偶尔见一次面,还是要钱,也不懂照顾自己,左眼被人打了;父亲也因为姐姐的离家出走而三个月去世,这又不能不说这个姐姐没有责任;最后妹妹去世的时候,仍然惦记姐姐,希望她回来,她仍然不在身边,让妹妹充满遗憾地离开这个世界。哪怕最后走的时候,也是一身落魄,满屋子臭味地离开这个世界,这怎么能让他这个弟弟瞧得起她呢? 他眼里的松子姐姐,人生就是这样了。再无其他什么积极意义了。 三,接下来的场景里,出现了松子老年时写在墙壁上的“生而为人,十分抱歉”。这句话,是她的第一个男友八女川临自杀前写的遗言。 “生而为人,十分抱歉”,抱歉,是对谁说的呢?是对她的妹妹说的吗,因为妹妹一直很喜欢和她在一起,她却总是伤害她,妹妹走的时候,都在幻想着她回去了,她却没在妹妹身边陪她走完这最后一程,她向妹妹说抱歉,也对;还有谁呢,是她爸爸吗,她总是让爸爸失望,她照顾不好妹妹,把自己恋爱的事情讲给妹妹听,不顾妹妹的感受,这让爸爸生气。她在学校的事情无法解释,让爸爸以为她居然偷店家的钱,给爸爸丢脸了;还有,自己离家出走后,爸爸一直惦记,自己却没有任何回信给到家里,这可能是导致爸爸脑溢血去世的原因,她无法面对父亲,所以对爸爸说对不起,也对;是对弟弟吗,也有可能,因为她总是让弟弟受连累,家人自己没有照顾过,都是弟弟一个人在照顾,照顾妹妹,照顾爸爸,然后一个一个把他们送走,而自己在外面没钱了,还厚着脸皮朝弟弟要钱,总给弟弟添麻烦,向弟弟说抱歉,也对;还有可能是谁呢,也许是自己吧。活到50多岁,一直在寻找爱,却一直被爱所伤,被爱人打,被爱人践踏,被爱人抛弃,一次次追寻,一次次失败,到老了,竟也没有一人在她身边。她也只能在一堆垃圾里,孤独而颓废地过着她的生活。她到底是怎么回事,到底是为什么呢,让她这一生这样的失败呢,她想不清楚,哪里不对了。但是,这一生,就这么糊里糊涂地过了。所以,更对不起自己,不应该让自己这么地委屈地活着的。 也许,还有,还有很多,自己的错太多了。自己对不起太多人了。 四,“我想解决这件事,想早点去洗澡。”松子产生了这个念头后,然后就对店主说,钱是她偷的,把学生阿龙投钱的责任完全自己扛过来了。这句话,成了她人生的一大拐点。 松子为何在这个关头说这句话呢?她不知道这句话的严重性吗?如果她知道因为这句话而对她的人生产生了多大影响,她心里会不会有很大后悔呢? 事出反常必有妖,那么这句话或这件事反常的地方在哪里呢?按照常理,既然前面松子已经确认了钱是阿龙偷的,那么接下来应该是对学校上报这件事,给店主一个交代,这样事情算是水落石出了。而于自己这里,最多也就是丢脸而已,自己的学生出了这样的事,会不光彩,但是风险也就仅此而已了。至于阿龙,他则应该承担他的责任了。但她却偏偏为何在这个时候,把一个小偷的罪名扛在自己身上了? 也许有几件事可以看出一些线索出来: 1 在有老师提出,有可能是阿龙把钱偷走的时候,她的反应时很恐慌的。立马站起来否认。什么样的人会面临事情时非常恐慌呢?那就是很自卑的人,对事情的发展完全没有掌控力。所以她怕出事,出事了就容易不知道该怎么办。另外,还有个情况是,她由于不知道事情该怎么办,所以很容易被外界的压力或诱惑所动。换句话说,她并不是按照理性来思考,而是根据自己的感觉来应对事情的。而她的这种性格特点,会随后在事情的发展中不断呈现,并给她不断带来新的问题。 2 在她去找阿龙的时候,阿龙是一口否认的。她向阿龙求证,结果被阿龙一下撂倒在了当场。这说明什么呢?说明她这个老师在学生眼里,并无威信。什么样的老师在学生眼里没有威信呢?就是性格很软的,得罪了也没事的那种老师。学生本身并不惧怕她。 3 而在松子想清楚,就是阿龙把钱偷了的时候,居然第一反应把同事的钱偷来补上阿龙的这个窟窿。这个反应其实有点出格了。按照常理来说,既然她已经确定是阿龙偷的了,那么应该去向学校汇报也好,或者再去找阿龙逼阿龙承认也好,都是解决方案。但她偏偏走了偏门,自己去补这个窟窿。结果就是这个窟窿没补上,把自己彻底栽进去了。这又是为何呢? 上面分析到,松子的性格里有很软弱的一部分,正是这一部分让她不断地逃避。逃避什么呢?逃避当下的压力。她并不是不能够看到事情背后的危机,而是在当下这一刻,她一定要逃避掉当时的压力。她不敢去找阿龙,因为她不知道怎么让阿龙承认,而且阿龙如果不承认,她会抓狂,并且阿龙已经向她示威过了;同时也不太敢去向学校汇报这样的情况,因为去了会被批斗,那么最好的办法是什么呢?就是自己去填补这个窟窿,去把店主的钱还上,然后息事宁人,这样的话几方面都好。不用去找阿龙了,不用再对学校说自己的学生出了问题了,店主那里也找回了钱了。至于以后的后果如何,她并未做细想。 4 在她面对店主时,本来的打算把钱还了就好,但是店主还希望能把学生带来道歉,这给松子出了个难题,她觉得自己未必能把阿龙带来;与此同时,店主又一发火,她的老毛病就犯了,于是再做鬼脸。这让店主更加恼火,以为她是开玩笑。就在这个时候,她的性格里软弱的一部分再次发挥作用,就是立马跪下承认钱是她偷的。为何当时要承认呢?因为她想尽快地逃走。她不敢去找阿龙,也带不来,就算带来了阿龙死不承认,她也没办法,但同时面对老板这里的施压,她也觉得需要给交代。在这两方面都是压力的情况下,最快的解决方案还是揽在自己身上。所以,她并无路可选,只有自己承认。 松子这样的性格在后面面对上司的时候也表现了出来,上司以替她隐藏罪名为由,要看她的胸部,她本能地觉得不对,但在上司一再施压后,她立马选择了妥协。 所以,松子在紧要关头说出那样的话,并不奇怪,在上面多重因素的作用下,她不得不说出那样的话,做那样的选择。如果松子的悲剧从这里开始的话,那么这个根源来自于她不断逃避压力,以致于事情一错再错。 如果再深入地问一句,为何松子要不断地逃避压力呢?这来自于她的童年影响。具体分析,且看下面分析。 五,松子在被父亲批评了之后,对她的久病在床的妹妹说:“你一点都不可怜。” 为何松子会这样的说她的妹妹呢?她妹妹真的不可怜吗?肯定不是。因为她妹妹一辈子几乎都在床上,很少下床,关于外界的事情知道的不多。来这世界一趟,几乎没有出过门。能不可怜吗?但松子这样说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1 在事发当时,她妹妹把松子曾经给她讲过的关于恋爱的故事讲给父亲听了,父亲因此责备松子,说松子不懂得照顾妹妹的心情,这让松子有种被出卖的感觉。我是因为信任你,才讲给你听的,没想到你会把这话转给父亲。你辜负了我的信任。这是松子当下的反应。 2 松子对妹妹的怨气由来已久。从小到大,父亲因为妹妹生病的缘故,总是有意无意地会把怜爱更多地给妹妹。给妹妹的关注多了,自然会给姐姐的关注少了。这造成了松子渴爱却得不到爱的不满足心理。松子内心觉得自己其实比妹妹更可怜。她很想吸引到父亲的注意,很想得到一些父亲的礼物,很想得到父亲的关爱,但这些因为妹妹的存在,就几乎不可能了。父亲的偏爱,让松子把这种缺爱的怒气转移到了妹妹身上。而这次父亲再次因为妹妹责备她,让她的怒气集中爆发了。 3 由于宿怨的缘故,导致松子看妹妹时就已经失去了客观,她会把主观的恶意投射到妹妹身上。当她满腔怒火地想找妹妹算账时,看到妹妹颤颤巍巍地从楼梯上往下走时,她的柔弱在松子的眼里成了一种另她讨厌的“可怜”,就因为她“可怜”,所以松子才总是得不到父亲的肯定。她甚至可能认为,妹妹是不是有意装成可怜的,以换取父亲的源源不断地爱。总之,她妹妹病了,却总是赢家,而自己总是败给她,尤其是在父亲面前,就几乎没有对的时候。 六,在游乐场里,7岁的松子学会了用鬼脸来让父亲笑。并赢得了父亲的关注。 这个鬼脸也是影片一开始时定格的画面。不知导演是不是也用这样一张鬼脸在定格松子的一生呢? 有时人们并不知道,一个美好的开始可能为以后的失败埋下伏笔。就像松子的鬼脸。她成功地用鬼脸让父亲笑了,这让她觉得多少能赢回父亲的注意和关注了,但是随着时间的拉长,这种鬼脸所产生的作用却越来越小了,直到松子长大后,鬼脸对父亲失去了作用。父亲已经看太多鬼脸了,笑不出来了。 荣格在《象征生活》里曾说过,在10岁之前的孩子是潜意识的。那么这种行为给松子造成了怎样的潜意识影响呢? 至少有四个方面是肯定的: 第一个方面是他父亲对她的关注是有条件的,就是迎合他父亲的需要时,她才会得到父亲的某种肯定,不然的话,她会被一直漠视。 第二个影响是,对她来说,她会觉得自己本身并不是特别值得父亲喜欢的,只有做鬼脸时,父亲才会喜欢自己,也让她对自身的存在有一种不喜欢。她把真实的自我就此屏蔽掉,而走向了一条不断迎合他人的道路,乃至一生如此。她的内在逻辑就是自我价值依附于爱,为了爱,可以放弃自我。这成了悲剧不断发生的根源了。 还有第三个影响是,如果迎合他人也没有效果该怎么办呢?就好比是松子的鬼脸让父亲渐渐地失去了兴趣。这如果看做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的话,那么就是一个逐渐无力的过程。随着时间的流逝,鬼脸的效果越来越小,松子会觉得自己越来越难把握住什么了。唯一可行的鬼脸都无效了,意味着自己彻底失败了。她无力再赢回父亲的关注了。其实,这时松子已经走上了一条失去自我价值的路了。也为她某种深层的自卑铺好了路。 她做鬼脸换取父亲的关注就是在迎合别人,现在迎合别人也无效了,那么她还有什么价值呢?这就等于说,她先放弃自我,后来放弃自我也没用了。那她会怎么看自己呢?她会觉得自己无一是处了,觉得自己什么事也做不成了。这也能够解释,为何她在面临很多事情时,总是容易陷入恐慌不断逃避-------她早就不相信自己了,又怎么有能力来处理事情呢? 第四个影响,就是她每逢遇到压力时就会不由自主地做鬼脸了。为何会这样呢?有两种可能可做参考: 一是本身松子对于问题出现时,都有一种极度恐慌的心理,在恐慌心理的支配下,她会迅速地失去判断事情的理智,只是交由感觉做主。什么感觉呢?就是完全失去自信,并期待外界能够给予他某种帮助或宽恕。越是自我没有力量的人,越是期待外界来成全他的心意。事实上这时是交由她的潜意识来发挥作用了,而在她的潜意识里,能够获得外界某种支持最好的方式莫过于做鬼脸了。因为这是她跟父亲打交道时最好的方式。 二是,做鬼脸本身是她的一种无助时的下意识反应。当她面对无法处理的事情时,容易把自己想象成无助的小女孩,这个小女孩处理大事情的方式就是做鬼脸了。她内心的期待是希望这样事情能好一些,或者能就这样过去。是一种自欺欺人的方式。 七,松子在结束了浴室女郎的工作后,回到家里翻看已故父亲的日记,旁白提到:“从我离开的那天起,父亲日记里的最后一行的结束语,都是相同的话----没有松子的消息。” 松子在看这些话的时候,不断地流泪。从小以来,父爱给他的感觉只有在做鬼脸的时候才有,别的时候是不多的。她的印象里,父亲更爱的妹妹久美。但父亲在日记里所流露出来的情感牵挂,给了她一种前所未有的冲击-----原来她一直都在父亲的深爱里。她被自己长久以来的感觉骗了。与此同时还升起来的有一种巨大的愧疚感。如果不是自己当时离家出走,父亲也许就不会这么担忧,如果父亲不这么担忧,也许就不会得脑溢血去世了。她觉得自己有错有罪,并难以饶恕。 当她的妹妹久美出现时,她们两个的反应截然相反了。妹妹喜极而泣抱住姐姐,希望她不要走,而松子则一把把妹妹甩开,逃命似的逃出了这个让她日夜牵挂却又难以面对的家。为何会这样呢?有三种可能的原因:1 她觉得自己有罪于这个家。主要是因为父亲的去世跟她有很大关联。她已经无法面对家庭的每一个成员。2 她觉得自己已经不配呆在这个家里。她是从浴室女郎的工作里刚刚辞掉,身上的风尘味道还很浓,这会给这个家抹黑。也会让家里人瞧不起她。她不敢面对家人鄙视或嫌弃的眼神,虽然大家未必会那么做。 3 她对妹妹的复杂情感。妹妹是这个家里,最期待她回来的人,也是对她感情最深最依赖的人,妹妹对她的需要、爱和依赖是这个家对她最有归宿感的地方。有爱有亲情的地方才是家;但同时,妹妹又夺走了本应属于她的父爱,让她的一生都无法走出渴爱的怪圈,她对妹妹又有无法言说的埋怨和恨。她也因此伤害过妹妹。可以说,她对妹妹的感情爱恨交织,恩怨参半,所以在妹妹出现的时候,她惊慌失措,不知道该如何来面对,所以只有逃走了事。 八,“只要是女人,不论是谁,都憧憬童话中那可爱的白雪公主啊灰姑娘啊,可是却不知道哪个地方的齿轮不对,本来憧憬着成为白天鹅的,醒来却发现变成了黑压压的乌鸦。可是,生命只有一次,如果这是童话的话,那这童话就太残酷了。” 生活是残酷的童话,这话是对松子说的,也对泽村自己说的吧。每个走向沦落的人,都有一部血泪史。有时越是挣扎,却又越是下沉。 回头去看松子的一生,在从离家出走后,第一个男友八女川自杀,后与八女川的朋友冈野发生不伦之恋,被抛弃;再之后做浴室女郎,杀合伙人,与理发师小岛津恋爱却又被警察找到关入监狱,出狱后小岛津却又有新的家庭了;与自己的学生恋爱,却屡屡被打被虐,最后还是终未留住爱人,自己孤独颓废终老。 如果看上述历程的话,松子的一生不由得引起一声长叹。总是满怀希望,最后希望又总是幻灭。但究竟是那个齿轮不对了,导致最后这样被抛弃的命运接二连三地发生呢?是造物弄人,还是她本人的原因? 如果这里真有某种命运力量的安排,那么我们也不做深入探讨,因为命运有时是蛮横无理的,与之争论,并无太多意义。我们唯一可以着手深入了解的是,松子本人身上出了哪些问题,以致于生活每况愈下。 人是从哪里来的呢?从过去而来。过去的很多事情,其实并未过去。就像是松子在七岁那年的鬼脸,就像她那么渴望父亲的喜欢。时间在这些事情面前,成了一个假象,因为它们在松子的生命历程里,一直存在,从未远离,如影随形。 松子长大了吗,松子成青年人了吗,松子老了吗?是的,这些在发生。但这些年龄变化的后面,一直都有一条她赖以存在的主线,从未改变,这个主线就是------渴爱。她一生都在寻找爱,并把爱当做自己工作的意义,监狱里的希望,忍受生活折磨的慰藉,她愿意为爱被打,被出卖,被虐待,被放弃尊严,甚至去死。 当然,这里的爱,还有个定语,就是他人的爱。她一直都在向外寻找他人的爱。 她的生命基础就建立在他人的爱的基础上,她视之为信仰。她的心,她的世界观,被渴爱扭曲了,以致于她永难回头。 渴爱到了这种程度,是无法自爱的惹的祸。松子的一生,一直带着自己可能不会被人所爱的观念在活着,所以,她要不断地渴求爱来逃避内心的这种感觉;同时,她又有总怕被人嫌弃的念头。所以需要依附于外界的接纳,也就不断需要和爱人一起生活,这样才能证明自己未被嫌弃。 但是,失去了自我的人,不自爱的人,嫌弃自己的人,会让外界也同样这样对她。她的很多行为会有意无意地“引导”别人不爱她,嫌弃她,甚至抛弃她。越怕什么,越会强化什么,越强化什么,就越会发生什么。这就是这些事情背后的逻辑链条。 从相反的层面来说,越是自爱的人,越容易得到他人的爱,越是有自尊的人,也越容易得到他人的尊重。一个人对待自己的态度,在深刻地影响着周围人对她的态度。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松子如果有改变命运的途径,反求自身,会是她最好的一种选择。但可惜的是,她从未回头反省过,这些究竟来自于哪里。只是被动地被头脑里的既定观念牢牢控制着,推动着。悲剧,就是这么发生了。 九,松子问:“你就那么讨厌我吗?”阿龙说:“是爱你,我爱你爱你,可是自己却不知道,我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会做出那样的事。” 这是一个很有疑问的地方,也很难理解,为何阿龙那么爱松子,却又做出伤害她的事情呢?如果阿龙小时后是并没有太多意识来伤害老师,那么长大了为何还是做同样的事情呢? 关于解开这个问题的疑点,我们需要深入阿龙的身世来了解。按照电影后面的台词上来看,阿龙的童年也并不幸福,他从来没有得到过别人的爱。至于他的家庭如何并不能详细了解到,如果单纯从这句话里来分析的话,对于一个从来没有得到过别人的爱的人来说,爱对他来说是一件难以承受的事情。以此为基础,再结合前面剧情里对阿龙的描述,可以做如下分析: 1 在他看到松子老师的那一眼开始,他就喜欢上老师了。喜欢一个人就希望得到她的关注,或者跟她有一些生活上的交集,但关注又分喜欢和讨厌两种。以阿龙的生活经历来讲,打架当小混混是他的一种生活状态,在这种状态里,得到别人的喜欢是几乎不可能的,被人讨厌才是家常便饭。他并不在乎别人说他什么不好,只要能得到老师的关注,就算偷东西也不要紧。 2 在松子找到阿龙询问是不是阿龙偷钱了,阿龙第一时间是否认的,但是松子很快就反应过来了,是阿龙偷的;第二次找阿龙求阿龙承认时,阿龙的第一反应是:“为什么要袒护我,老师你讨厌我吗?”松子脱口而出的是:“当然讨厌。”后马上又觉得不对,于是改口说:“也不能那么说。” 按照常理说,被人顶罪是一件很让人感恩的事情,因为别人替自己承担这么大的骂名和压力,又是无辜的,理当感谢,但阿龙为何说“你讨厌我吗?”言下之意是他认为别人袒护他,替他顶罪是讨厌他,这又是什么逻辑呢? 如果我们还从阿龙的经历出发,也许能找出一些说法来可以解释: 一种可能是,阿龙本身并不是以常人的眼光在看这个世界,而是带着一种扭曲的眼光在看这个世界。他并没得到过爱,那么看这个世界时,始终会带着一种敌意在看。无论什么信息,都会经过他们的“敌意”过滤,看看是不是讨厌他们,是不是对他们有伤害等,哪怕老师替他顶包这件事,他也是以这样的眼光在审查。从内心深处,他们根本不相信,自己可以得到来自这个世界的任何关爱。如果有,他们一定怀疑,并很容易解释成,对他们可能有伤害。 那么松子的脱口而出的回答一下子印证了他的想法:“当然讨厌了”。这句话一出,阿龙就确认了他事前的推断-------老师果然是讨厌他才这么做的。后面松子的解释就不重要了,因为这符合他的预期,并且他会坚定地相信这是答案---------虽然基本不合逻辑。 每个人都会选择相信他们愿意相信的事实,而不是相信事实本身;每个人也不是用眼睛大脑在分析事情,而是用心在加工事情,所有的事情经过心的加工,都会变形,然后人心再被加工后的事情给控制住了,给支配了。 阿龙就这么陷进自己的幻想里了。 3 在随后的对质里,阿龙那样对松子也就不奇怪了,原因有好几条,一是报复松子的“讨厌”,二是逃脱罪名,三是他一贯的风格也是遇到大的压力也会逃避(在阿龙和松子想要一起去死的时候也表现出来了,他事到临头还是退缩了,敢说去死,但不敢执行。) 4 阿龙在后来与松子相处的日子里,也开始了打松子,虐待松子,并且让松子做了太多她本来不想做的事。而他后来对松子的外甥阿笙回忆松子的时候却说“松子是他的上帝”。这同样也很矛盾。这到底是为何呢?为何一个人总是会伤害他的至爱呢? 这里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一条,就是阿龙本身带着一种复杂的情感在与松子相处。这种复杂的情感是什么呢?第一个首先肯定的是爱,而且爱很深很远,比他自己还重要;第二个是有很深的愧疚感,因为如果不是他当年的反水,松子也许不会是今天这样,松子的人生因为他而发生了大转折,他对松子的后来很多悲惨命运的负有责任;第三个是松子对他越好,他觉得自己越是配不上。如他后面所讲,“松子的爱对他来说太耀眼”,他不敢直视。在这三种复杂情感的支配下,他变得会扭曲。因为他无法平衡自己的内心。在这三种心理里面,他配不上松子的感觉越强烈,会让他有打人或伤害人的冲动。因为把松子踩在脚下了,他才能完成心理上的一种平衡。这是一种变态而扭曲的平衡,并且后患很多。人一旦打了,就会加重他的愧疚感。他的愧疚感越多越沉重,也就加速让他离开松子。他觉得自己罪孽深重,也会更加对不起松子。而他自以为的爱,其实很无力。 十,阿笙在电话里,对着爸爸说:“姑姑常常看着这条河,痛哭流泪。爸爸,这条河很像。。。筑后川(松子的家乡)” 这里可以想象松子在看这条河的心情: 看着这条河和家乡的和那么相似,总是容易勾起她的回忆。她在这条河面前,会有无数次地想家,想家。但她的家,她却永远不能回去了。她还怎么回去呢?爸爸去世了,妹妹去世了,只有弟弟在家,而弟弟很嫌弃她,不会收留她的。那个家,有,但没有爱了。也没有欢迎她需要她等待她的人了。她也只能在看河流的流淌中,一遍遍回想过往回想童年,一遍遍回味这似曾相识的家乡的味道。这怎么能不让人泪流满面呢? 这也是松子复杂心情的一种写照,松子曾在第二次离开家的时候,说过“只要不是一个人,只要离家远一点”的话,可见她的内心矛盾挣扎。她用大部分时间都在离开家,逃离家,却又用更多时间来想家。家是她的牵挂是她的痛,也是她永远无法回去的归宿。她的心与家之间的关系被她自己生生扯断却又有着千万个不舍。这真是一种命运的无情地嘲讽! 也许这种让人不堪忍受的痛,只有松子才能深深体会! 十一,“如果真有上帝,像姑姑那样,让人欢笑,热爱别人,就算自己变得伤痕累累,孤独一人不入流,笨得不行。我却觉得,这个上帝值得信仰!” 这是阿笙在了解了姑姑的一生后产生了一种有感而发的尊敬。也许姑姑的人生并不算成功,但是并不妨碍她身上依然存在着某种人性的光亮。 松子的一生,曲折多难,也并无一个美好的结局。但是,贯穿其一生不变的是她对于美好期待的追求。美好的期待,是她飘摇人生的彩虹,是风雨过后晴天即将到来的昭示。有这份期待在,人生的活力就还在。有时它是对父爱的渴望,有时它是对真爱的幻想,有时它是对仅仅是陪伴的需要。也许目标是什么并不太重要,重要的是这一份又一份单纯地美好期待带她走出一个又一个人生的困境绝境,给了她的心停靠之地,也让她始终有勇气不断重头再来,不断尝试。哪怕到了她五十多岁的时候,她仍然可以去幻想着跟明星光GENJI能够通信,并不断渴望对方能够回信。这是一个很不切实际的幻想,但也正是反应出松子的可爱之处。如果没有了这点幻想,松子的日子又该如何度过呢? 也许,人生光真实是不够的,太真实有时就太残酷太无聊;保存一点荒谬与幻想,并为之努力,人生还不失其丰富与向往。 十二,“我回来了” 这是松子常说的一句话,她对她的每一任男友都说过,也曾对她那空无一人的小黑屋子说过。有爱人在的时候,这句话会有回应很温暖;无爱人在的时候,这句话就格外反衬孤独。 影片的最后,松子踏上天堂的阶梯,当她回头看的时候,在观众席上看到了她的父亲,父亲冲她笑了,她也笑了。这次她并没有做鬼脸。人生的舞台就此落幕,她的戏份演完了。所幸的是,最后她已明了父亲的爱,无需再用鬼脸来讨好换取了。她可以了无遗憾地走了。 而在阶梯的尽头打开了一扇门,门里走出来的是她的病怏怏的妹妹久美。妹妹满怀期待眼含热泪地看着松子说:“你回来了?”松子也眼含热泪地回答说:“我回来了。” 恩仇已忘。亲情仍在。家仍在。 如果真是如此,这就是天堂了。 结语:也许站在一生的尽头回味整个人生的时候,总会能感觉到有无尽的感慨之意,这感慨是什么,是浩淼吗,是苍茫吗,是激荡吗,说不清,也说不准,但它就在你的心里不断不断地回旋,回旋。如果非从理性的角度来看,也许每个人都有一生放不下的执念,人们在不同的执念里不停地轮回。能跳出这轮回,获得人生控制权的人才是真英雄。但大部分人,只是俗人,也就只能被宿命所运,而不能营运宿命。这让我想起一首胡适的诗:“为他起一念,十年终不改。有召即重来,若亡而实在。” 多少唏嘘感叹的人生故事,化为天上浩瀚繁星。 文章是本人原创,如要转载,请注明作者。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2025加纳金棕榈奖十大热门电影,哪个能得奖? (.)
- 寻片名|20世纪90s之前的一部外国科幻电影 (老墨鱼)
- 其它|大家看一下能不能推荐一下有这样剧情的电影 (1900)
- 寻片名|找部古堡类恐怖片有点古早(带点颜色 (Ather)
- 寻片名|一部是古早香港恐怖电影,一部是古早欧美吸血鬼电影 (Ev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