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物癖的性别差距
来自:enneagram(飞跃自我的九重天)
有一个词细究起来十分危险:“恋物癖”,最近几年成了热词,拥有此类癖好的人被看做是具有某种特别趣味与良好个性的人。舆论工具所释放的娱乐情绪使得整个词语内嵌的危险性荡然无存,与我们同处于一个电视文本时代的尼尔·波兹曼不无忧伤的指出了当今媒介的恐怖。 “恋物癖”的危险性在弗洛伊德对于男性解剖学的分析中给部分知识分子留下了似是而非的印象。尽管流行语中的“恋物”一词不完全与弗氏的解释相同,有一点至少是被印证了的:男人会产生恋物情结,女人则不会。女性时尚杂志为了献媚于广告商而大肆渲染女人的恋物情结,诸如:女人是天生的购物狂(言下之意,我们的读者绝对是你广告产品的消费人群)、女人占有欲强,购物帮助她们获得身份和安慰,这种情绪有时上升到某种心理疾病(而这种时髦病根本没有得到有效地治愈,你们就等着胡乱赚钱吧)。媒体到不至于无知,不过那又是什么? 从现代“恋物”的语义出发,恋物主要集中在一些奢侈品上,那意思好像是说物品的价格不高就不配去恋它。倘若弗洛伊德知道了,大概会给气死,老先生本来想说的恋物包括鞋子、假发在内的一切寻常的物品。所以这样看来,现代“恋物”的根本动机就是对奢侈品的崇拜。 奢侈品从它诞生那天起就注定要成为一种多余的、可供浪费的东西。女人相比于男人更容易对那种美丽的多余产生兴趣,这个看似隐秘的事实早已在潘多拉神盒中昭然若揭。这个神盒是关于女性好奇心的,“是关于窥视、了解的欲望,而非观看的欲望”。奢侈品品牌所不停塑造的神话故事,诸如品牌历史,极度切合了女性的好奇心。好奇害死猫,也害惨了女人,想想看LV女人的状态。 男人也买一些奢侈品,诸如服装、鞋子,但是他们更感兴趣的是具有某些机械特征的物品,如汽车、腕表。现代“恋物”的语义范畴中,汽车好像不属于奢侈品,法拉利全球总裁就从来没有将这起价三百多万人民币的车称之为奢侈品——比较贵的跑车而已,不是多余的物品。 男人购买这些他们认为的必需品时怀着并非的好奇心,而是恋物情结——对物品背后原理探究的兴趣。男孩子小时候都是拆坏家中座钟、唱片机的高手,大了就动手搭建葡萄架、设计房子。如果保时捷不是从小就对机械产生兴趣,也不会将轿车升级,从而创造出世界上第一步四轮驱动电动汽车;如果怀特兄弟不是因为对飞鸟产生兴趣,人类的飞机恐怕不会比计算机的更新速度走得更快。女人的好奇心最多拉动了某个小区的GDP,而男人的恋物情结则创造了历史、塑造了文明。 上海的文艺评论家曾开玩笑的说,如果一个男人开始玩收藏,那么他的太太就尽可高枕无忧了,因为玩收藏就说明男人开始拥有了某种强烈的恋物情结,他会一头钻进去而乐不思蜀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男人的恋物情结还弥补了婚姻制度的天然缺陷。 当然本文无意站在任何一个性别立场以恋物癖的概念来为各自演讲。一方面用一个心理学的视角结合恋物癖这个当下“都市情绪症候群”当中的热门词汇来再一次审视都市男女;另一方面,也想让每一位所谓恋物癖的都市情绪症候群们注意到,当你被恋物癖的冲动驱使出现“花的多了、买的疯了”的状态时,你有可能就已经不再是高贵、另类的恋物都市人了。您有可能已经被冲动所控制,并有可能患上一种当下普遍存在的“都市情绪症候群”心理问题——冲动控制障碍! 当然,这又是另一个话题了,我们今后再接着说······
最新讨论 ( 更多 )
- 临沂红袖集团的待遇咋样? (哈哈一笑)
- 你眼里的快乐是什么? (我来对付你)
- 心理咨询师这么贵,如何找到靠谱的心理咨询师? (宝贝鱼儿)
- 91岁的系统排列创始人海灵格2016年来中国! (世图北京公司)
- 男女之间友谊么? (肖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