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珍珠——蓬蒿诗歌朗诵•沙龙
崔文嵚(行胜于言)
阿兰会去1-2天,诗歌沙龙 木心——月亮出来了——10月12、13日 19:30 / 24、25日 14:30 朗读者:梁国庆(国家话剧院一级演员)、梁丹丹(戏剧制作人) 嘉宾:陈丹青 苗强——沉重的睡眠——10月14日 19:30 朗读者:赵国君(文化学者)、张子一(中央戏剧学院导演) 廖伟棠——少年游——10月15日 19:30 朗读者:廖伟棠 出品:王翔 策划:张子一 制作:梁丹丹、李沫函 主持:赵国君 音乐:阿兰 本期活动最低消费20元 语言的珍珠 ——蓬蒿诗歌朗诵•沙龙 波光潋滟的文学长河超越时空,横跨古今,承载着期盼、忧伤、愤怒、美好的情感一路而来,千回百转,千淘万潞之下,一颗颗文学明珠璀璨斑斓、亮丽生辉,映照着千古心怀、万般心意。 这些语言的珍珠成诗成文,计数着文明的断章,也镌刻着历史的记忆。其奋勇高歌、气壮山河,伤怀寂寥,情丝依依之处,或叹兴亡、知来者,或发幽情、道怨艾,谱就的是锦绣文章,歌唱的是爱恨别离,夹带这生生不息、孜孜不倦的生之意义、死之价值,是生活百态的细微画卷,也是人生春色深处的缕缕清新。 为此,我们组织了一系列中外诗歌名篇朗诵会,以文学的最高形式诗歌为主题,选取近来诗坛大家的作品再度歌吟。 在这里,您会随着木心的《素履之往》,来一次《即兴判断》、制定出《马拉格计划》、赴一场《鱼丽之宴》,然后带着各种“随想”,在《哥伦比亚的倒影》中《听云雀叫了一整天》,《我纷纷的情欲》啊,你将心归何处? 在告别了“那个含苞欲放的哲学家”木心先生之后,您将听到苗强 “沉重的睡眠”,这位横绝于命运的诗人在失语症中研炼文字,砥砺心情,诗作穿越死亡、病痛与荒谬,直抵人心深处,在厚重与丰富中体验的是人性的高贵与纯正,这是怎样顽强与壮美的人生? 最后,您会在廖伟棠的《少年游》里感受他的“好日子”,他的古典情怀与东方元素,那个“撕碎在千里之外的吻”,那个“人是海豚的梦”,才华横溢的年轻诗人在《手风琴的浪游》里来去自如,道成肉身,美并敏感着。 我们期望,语言的珍珠传达的真挚情感能够传递给每一个人 我们相信,疲惫的心田在美妙诗篇的滋润下,吸取的是美好、欢欣、勇气和力量的真精神。 是谁传下这诗人的事业 黄昏里挂起一盏灯? 让我们再度启航,花前明月,白马秋风,在含英咀华、声声不倦的歌吟中开启一段美的旅程! 日程安排: 木心——月亮出来了——10月12、13日 19:30 / 24、25日 14:30 朗读者:梁国庆(国家话剧院一级演员)、梁丹丹(戏剧制作人) 嘉宾:陈丹青 苗强——沉重的睡眠——10月14日 19:30 朗读者:赵国君(文化学者)、张子一(中央戏剧学院导演) 廖伟棠——少年游——10月15日 19:30 朗读者:廖伟棠 出品:王翔 策划:张子一 制作:梁丹丹、李沫函 主持:赵国君 音乐:阿兰 本期活动最低消费20元 木心,上海人,海外华人文化界传奇式大师,画家,作家。 本名孙璞,号牧心,笔名木心。1927年生,浙江桐乡乌镇人。 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西画系毕业,曾任杭州绘画研究社社长,上海市工艺美术协会秘书长,《美化生活》期刊主编,交通大学美学理论教授。 1982年移居纽约,从事美术及文学创作。 自1984至2000,他已出版了十多本小说 、散文和诗集。 他的画作被大英博物馆收藏,这也是20世纪的中国画家中第一位有作品被该馆收藏。 木心是一位被人遗忘后又重新认识的文学大师,一位具有特殊文字悟性,用现代‘标高’汉语让人欣赏到古典精美的奇才。 陈丹青毕躬为“尊师”,并在二十年前就断言: 对于木心的全面评价,远在将来……… 散文集《琼美卡随想录》 《散文一集》 《即兴判断》 《素履之往》 《马拉格计画》 《鱼丽之宴》 《同情中断录》 诗集 《我纷纷的情欲》 《西班牙三棵树》 《巴珑》 《会吾中》 小说集《温莎墓园》 “木心超越了周氏兄弟,他是唯一衔接汉语传统和五四传统的作家”。 ——陈丹青 作家陈村为木心散文集《哥伦比亚的倒影》所写的序: 姗姗来迟,毕竟还是来了。 木心是个“异数”,双重性质的“异数”。 木心自身的气质、禀赋,落在任何时代都会出类拔萃,而偏偏落在最宿命地湮没个人才具的历史时期,本是注定了要枯萎夭折的,但他存在,而且成熟,沉默几十年,终于扬名海外。 他的文字,是那样的一种富有人类感情与文化表情的中国汉字,优雅、从容、洗练、蕴藉,极为讲究。 洋粹他也懂,国粹他也懂,但他不是简单的中西合璧,弄出个“三明治”来,就像他用水墨来描画他的风景,他是用纯粹的中文书写思维,来表述他对世界的体认与感怀。 木心写过一则谈张爱玲的随感,因为没有点名,只写“她”,不大为人知。 “她是乱世的佳人,世不乱了,人也不佳了。”起首就石破天惊,木心对张爱玲的点评可谓一针见血。 惊异于他的熨帖。 他也用悍妇般的奇字,但不怪。 他的文字有节奏,一读就发现标点的重要。 他可以东一个棋西一个棋地走,到后来平平服服。 我这辈子读过无数中文,结识许多作家,至于业余爱好写作的文友更知道得无边无际,毫不夸张地说,木心先生的文章在我见到的依然活着的中文作家中最是优美、 深刻、广博。一不留神,堆积在我们周围的“大师”太多了,时不时还要诺贝尔一下。 真正热爱中文的朋友,读读木心吧,他们立刻矮下去瘪下去并好笑起来。 “苗强的诗仿佛天籁,是生命深处的声音,有一股向死而生的力量。” ——2004年 “艾青诗歌奖”评选揭晓,苗强获奖 著名诗歌评论家谢冕先生评价苗强的诗歌 “我意识到,这不是一本寻常的诗集,我不能用寻常的方式来读它。” ——2002年由著名学者、诗人谢冕、孟繁华、西川等参加 的苗强作品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著名诗歌评论家周国平书面发表了评论。 苗强(1964—2004): 生于沈阳,1994年获北京大学哲学系西方美学专业硕士学位,先后在辽宁大学,鲁迅美术学院任教。 1999年3月31日突发脑出血,开颅手术挽救了他的生命,但却失语失忆,半身瘫痪。医生最乐观的宣判是:两三年后,可能会借助手势表达一些简单意思。但第四个月,苗强便慢慢有了记忆。妻子买来看图识字的书、卡片,从汉语拼音开始,教他发音写字。 一年零八个月后,苗强奇迹般恢复了创作,诗歌“成了每天的功课”,写作成了他的精神体操,并以每周一至两首的速度,完成了102首十四行诗,这就是后来结集出版的《沉重的睡眠》。 诗集出版后,苗强又开始写作长篇小说《朱某本纪》。小说快完成时,又一次脑出血击倒了他,苗强再没有醒来。 2004年7月中旬,由中国新诗学会创设的“艾青诗歌奖”首届评选揭晓,在六部获奖作品中,苗强的《沉重的睡眠》以最高票数位列榜首。 首届“艾青诗歌奖”颁奖词(2004): 苗强诗集《沉重的睡眠》是生命的奇迹,也是诗的奇迹,他在瘫痪和严重失语失忆后,用诗的语言呼唤感觉,呼唤生命的灵性,以神启般的智慧与世界对话。 语言的神骏从时间深处奔驰而来,与他的生命相遇,从而生动地证明语言是感觉方式而不是逻辑方式,是生命美丽的自我发生。 他的语言纯净而安恬、质朴而自然。这位富有才华的诗人和青年美学家,以不满40岁的英年溘然长逝,给中国诗坛留下一部感人肺腑的生命绝唱。 廖伟棠 1975年出生于广东,后移居香港。 曾任《广东商报》和《音乐天堂》的主编。 现代派诗人。 香港作家、诗人、摄影师、自由撰稿人。 曾任书店店长及杂志编辑。现旅居北京。 1991年开始诗歌写作,其后涉猎散文、小说、戏剧、评论等范畴。 曾获香港青年文学奖诗组及散文组冠军; 香港中文文学奖散文组冠军; 诗组及小说组季军; 台湾中国时报文学奖诗组首奖; 联合报文学奖诗组大奖; 联合文学小说新人奖及马来西亚花踪世界华文小说奖; 世界华文小说奖佳作奖。 曾出版诗集有《永夜》﹑《随著鱼们下沉》﹑《花园的角落,或角落的花园》、《手风琴里的浪游》、《波希米亚行路谣》、《苦天使》、《少年游》;小说集《十八条小巷的战争游戏》;电视系列剧《孤独的中国》、《我属猫》、《巴黎无题剧照》;批评合集《波希米亚中国》等。 本期朗读作品选自诗集《少年游》,全书收录54首诗,分“波希米亚行路谣”、“漂流瓶书信”“苦天使”三部分,是廖伟棠2002年之前所写未曾在国内出版的诗歌精选集。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又是一年啦 (Moorland)
- 冒个泡--我的吉他还在呢 就是好久没弹了 (达生)
- 今天阿兰10年忌日呢 (罗毅.易竖家)
- 很想念你 (惠惠)
- 阿兰同学,你还记得加州旅馆么~ (轻轻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