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锋-各自的宿命
♥猫冬猫冬呛
《刀锋》应该比较符合大数人的期望,小说里的人物毛姆都尽心尽力安排好结局,而且都挺不赖:削尖了脑袋都要成为社交名流的艾略特最后如愿以偿;伊莎贝尔在一个活跃而有文化的社会里取得巩固地位,并且有一笔财产做靠山;格雷找到一个稳定而赚钱的职业可以每天从早上九点到下午六点上班;苏姗·鲁维埃得到生活保障,并且可以开画展;索菲获得死,获得解脱;拉里找到了安身立命之道,找到了内心的归宿。 毛姆擅长用以诙谐,讽刺来塑造人物,并且有能力让人又爱又恨,书中每一个人物都逃脱不了他的一番挖苦,就连他最爱的伊莎贝尔也没能躲掉,一出场就说嫌她有点肥,也赤裸裸的嘲笑她爱物质的事实;拉里像是一根轴,其他角色都围绕着他转,从而又形成鲜明的对比:精神与物质,善良与丑陋,虚伪与真诚。有时会觉得毛姆有点过分溺爱拉里,书中的人、物、事都把拉里烘托来高高的,可能是与写作当时时代有关,无处不在渲染精神才是永恒,物质只是短暂的理念,以此唤醒世人的内心。拉里寻觅大半辈子,在遥远的东方找到了使之内心颤抖的答案,足矣。 我喜欢真诚善良的拉里,活泼的伊莎贝尔,虽然她有点世俗,但仍然很是可爱,除此之外,我还喜欢名叫苏珊的妓女,而且我不止一次表达我对她的喜爱,难得活的洒脱的女人,无数次脑海里浮现看见她的场景:穿着白色的罩衫,双挺的乳房,星星点点的阳光撒在她的身上,头发胡乱搭在肩上,脸的轮廓很是明显,高高的鼻梁,深邃的眼睛,厚厚的嘴唇,有时她作为模特,让人临摹她那诱人的身段,有时她凭着学习前男友们的笔法,也偶尔作画,画风画雨画风景。 最让人同情的无非就是艾略特,一生都在为社交生活绞尽脑汁,虚伪,物质,自大,阿迎奉承的形象跃然纸上,着实觉得可悲。 毛姆喜欢用第三人参与其中,像是一名诉说者,一名旁观者,让读者觉得很亲切,与其说刀锋他是以维特根斯坦为原型而写的,还不如说也在阐述他自己的哲学观。 在此也分享比较喜欢的句子: "一个人什么都做不了时,他就成了作家。" "你可记得你跟我说过,只要隔开三千英里的大洋,爱情的痛苦就变得可以忍受了?" "不急躁,对人随和,慈悲为怀,丢掉一个我字,不近女色。" "最明智的生活方式是在肉体需要和精神需要之间保持一种平衡。"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感恩磨难让我们觉悟 (泰)
- 眸若星辰,妙不可言 (简单点🍓)
- 2025阅读记录 (游肥肥)
- 阅读记录2025-2026 (清风明月)
- 每天分享见到的好句子 (鹿井大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