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艺翘楚-凌锡苟
来自:仫逗(紫砂壶)
凌锡苟, 省工艺美术名人、高级工艺师。 属龙的他,地道的丁山人,而且是在窑场上长大的。 他从小就在母亲的坭凳边捏坭玩坭做些小猪小狗之类的东西,满足精神的寄托和纯真的畅想。 在缸、瓮旁捉迷藏,在龙窑边拣松枝,在破缸堆起来的土墙屋掏麻雀。不知是村里的制陶环境的诱惑,还是他的兴趣使然,总之,他爱上了陶瓷、爱上了紫砂,无怨无悔,把命运与泥巴维系在一起。 幼时家境贫寒,没有读太多的书,但是,他有极好的悟性和灵气,以及勤奋与执着。自1958年与陶土结缘至今已经57个年头。尽管现已年逾花甲,却依旧把那份情、那份爱,融人五色土,去描绘陶苑的春天。 紫砂艺术创作仅仅靠勤奋是不够的,必须学习专业知识,在实践中加深理解和认识。他从学习传统人手,由师法自然而出,在博采众长中吸取知识的营养,去创作超越前人,超越自我的紫砂作品,回报养育他的这方“厚土”。 他是一位多才多艺的陶艺家,曾参与过南京长江大桥雕塑的制作、泥塑“收租院”、南京博物馆“揭竿起义”群塑的创作……无不展示雕塑才艺的天赋。他壶也做得好,做得绝。书画也很有造诣。艺术是相通的,只有作个多面手,才会长袖善舞。 他制作的紫砂陶塑“关公”,让思维跨进岁月的长廊。一个传奇的历史人物,抖落风尘,一身正气。观赏这尊雕塑,战袍仿佛是叠印的勋章,大刀浸润了光荣的洗礼。关公坐得端庄,落得清正,就的是永宁的灵魂。 凄婉的梁祝故事,千百年来脍炙人口,它是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中最具影响的传统故事,也是闻名世界的文化品牌,被誉为中国的“罗密欧和朱丽叶”。尽管世人对其发源地一直争论不休,但根据专家考证,梁祝的故事发生在宜兴。写于483年的《善卷寺记)就有目前国内最早的文字记载。宋代就有梁祝化蝶的传说,古诗云:“万古英台面,云泉响佩环。蝶舞 凝山魄,花开想玉颜。”凌工用写实的手法,清丽的技巧,创作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紫砂雕塑系列,吟唱这坚贞爱情,市井佳话。 有人爱华美,有人爱素净,凌工的工作室,是书籍、泥巴、砂壶的交响。不少奖状,不少证书,都是他艺术成就的记录。
最新讨论 ( 更多 )
- 请问这个壶像什么泥料的? (鬼瘾少年)
- 自己做的开窑啦,快来看 (圆圈)
- 开泡了开泡了,茶友们 (KushL!u🧠)
- 茶友们开泡了 (KushL!u🧠)
- 请大家帮忙鉴定一下,是机车壶还是半手工!谢谢 (丶小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