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城——既是城市又是电视剧的名字

踽踽独行

来自:踽踽独行
2016-02-03 22:43:06

×
加入小组后即可参加投票
  • 荼

    2016-02-04 22:57:14

    《聊斋》不单单是写人鬼情未了的故事,这篇就是写的才子佳人之间的爱情故事。两人因诗结缘才有后来这感人肺腑的爱情故事。故事情节有的是现代电视剧比较老套的剧情,什么男主女主两情相悦啊但因为家境问题被拆散,女主被迫嫁给不喜欢的人……到后来故事情节的发展又比较新颖,与鬼神相关比较符合聊斋的风格。再说说蒲松龄的爱情观,通过这有关文章可以看出他对美好的爱情是非常向往的,他的爱情观极大部分冲破了当时封建思想但也有所保留比如说一夫多妻在他眼里是很正常的,男权思想也是充分体现在写几篇文章里。不同的人不同的观点,蒲松龄以他的爱情观与他的故事相结合还是吸引了很多观众喜爱。 嗯今晚就到这了晚安?

  • katherine

    katherine 2016-02-04 23:12:30

    卿死,仆何敢生?你死了,我怎么敢独自苟活在这世上?这句话触动到了我的内心。就像是,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蒲松龄的小说中,两个人之间的爱情是纯洁无暇的,可以因为一首诗,一次对视,一次微笑,就可以彼此将心牢牢的套住,至死不渝。我很羡慕他们这种单纯,看了这么多垃圾泡沫剧的我,觉得现代的爱情远不如古时候爱情的忠贞,纯洁。回到那句话上,如果你死了,即便我是苟活在人世,对于我来说也没有什么意义。我宁可随从你一起去死,也不愿意留一个没有灵魂的躯壳在人世间;我宁可成为一个没有生命的灵魂,也不愿意成为一个没有你的生命。 每个人都向往着这么一段纯真的感情吧。碎觉、、

  • 踽踽独行

    踽踽独行 楼主 2016-02-04 23:15:20

    连城是个人,是个虽然之前退缩但最后坚守了本心的女人。她到最后能够与乔生生活在一起,也有乔生的坚持。当然,连城对乔生来说也是意义重大。连城在乔生贫困潦倒之时,能够赏识他,能够资助他学习,让乔生找到了知己。乔生仗义,以胸肉相助:乔生善良,拚身以助宾娘。 蒲老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呢?歌颂爱情,宣扬义气,还是写黑暗的社会?一笑之知,许之以身,世人或议其痴。彼田横五百人,岂尽愚哉!这就是知己对一个人的宝贵甚至让他“一痛而绝”。同时也说,并不是才子少,而是知人者少。正如《马说》所记: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 余屿

    余屿 2016-02-04 23:24:52

    她俩都写完了我才来。 固然爱情很动人很凄婉,但其实我觉得老师后面提的更值得深思。为什么乔生变卖家财把邑宰家人和棺材送回家这么高尚的情怀还娶不上媳妇儿。为什么连城爹三番五次拒绝乔生。这都是些小事反映出出的社会问题,蒲老含蓄插在故事中,似无意实有意。 宾娘这人物的出现我很不解。体现了乔生博爱兼收并蓄的博大情怀和蒲松龄“好男人至少娶俩我就是好男人所以我娶了仨”的思想。 所以这个看事情要有两面性。像看鲁迅,看秦始皇,看武则天,看吕后一样。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看法。

  • Dionysus

    Dionysus 2016-02-04 23:26:35

    乔生与连城之间坚贞的爱情是最可贵的,纵使遇到百般阻挠,有情人还是终成眷属。古人的爱情那么简单而又那么美好。“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连城不能与思念的人相见便病倒在床上,使后人深深感受到古人纯真的爱情。

  • 维予

    维予 (小夏) 组长 2016-02-05 08:57:27

    卿死,仆何敢生?你死了,我怎么敢独自苟活在这世上?这句话触动到了我的内心。就像是,不求同年 卿死,仆何敢生?你死了,我怎么敢独自苟活在这世上?这句话触动到了我的内心。就像是,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蒲松龄的小说中,两个人之间的爱情是纯洁无暇的,可以因为一首诗,一次对视,一次微笑,就可以彼此将心牢牢的套住,至死不渝。我很羡慕他们这种单纯,看了这么多垃圾泡沫剧的我,觉得现代的爱情远不如古时候爱情的忠贞,纯洁。回到那句话上,如果你死了,即便我是苟活在人世,对于我来说也没有什么意义。我宁可随从你一起去死,也不愿意留一个没有灵魂的躯壳在人世间;我宁可成为一个没有生命的灵魂,也不愿意成为一个没有你的生命。 每个人都向往着这么一段纯真的感情吧。碎觉、、 ... katherine

    选择小切入点,写自己的真情,很棒!

  • 维予

    维予 (小夏) 组长 2016-02-05 08:58:42

    她俩都写完了我才来。 固然爱情很动人很凄婉,但其实我觉得老师后面提的更值得深思。为什么乔生 她俩都写完了我才来。 固然爱情很动人很凄婉,但其实我觉得老师后面提的更值得深思。为什么乔生变卖家财把邑宰家人和棺材送回家这么高尚的情怀还娶不上媳妇儿。为什么连城爹三番五次拒绝乔生。这都是些小事反映出出的社会问题,蒲老含蓄插在故事中,似无意实有意。 宾娘这人物的出现我很不解。体现了乔生博爱兼收并蓄的博大情怀和蒲松龄“好男人至少娶俩我就是好男人所以我娶了仨”的思想。 所以这个看事情要有两面性。像看鲁迅,看秦始皇,看武则天,看吕后一样。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看法。 ... 余屿

    第二段看似要往深了写,第三段又扯到别的事情上,又跳出来了

  • 维予

    维予 (小夏) 组长 2016-02-05 08:59:25

    连城是个人,是个虽然之前退缩但最后坚守了本心的女人。她到最后能够与乔生生活在一起,也有乔生 连城是个人,是个虽然之前退缩但最后坚守了本心的女人。她到最后能够与乔生生活在一起,也有乔生的坚持。当然,连城对乔生来说也是意义重大。连城在乔生贫困潦倒之时,能够赏识他,能够资助他学习,让乔生找到了知己。乔生仗义,以胸肉相助:乔生善良,拚身以助宾娘。 蒲老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呢?歌颂爱情,宣扬义气,还是写黑暗的社会?一笑之知,许之以身,世人或议其痴。彼田横五百人,岂尽愚哉!这就是知己对一个人的宝贵甚至让他“一痛而绝”。同时也说,并不是才子少,而是知人者少。正如《马说》所记: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 踽踽独行

    文章第一句话是什么鬼

  • 维予

    维予 (小夏) 组长 2016-02-05 08:59:56

    乔生与连城之间坚贞的爱情是最可贵的,纵使遇到百般阻挠,有情人还是终成眷属。古人的爱情那么简 乔生与连城之间坚贞的爱情是最可贵的,纵使遇到百般阻挠,有情人还是终成眷属。古人的爱情那么简单而又那么美好。“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连城不能与思念的人相见便病倒在床上,使后人深深感受到古人纯真的爱情。 ... Dionysus

    写的有些敷衍

  • 维予

    维予 (小夏) 组长 2016-02-05 09:01:20

    《聊斋》不单单是写人鬼情未了的故事,这篇就是写的才子佳人之间的爱情故事。两人因诗结缘才有后 《聊斋》不单单是写人鬼情未了的故事,这篇就是写的才子佳人之间的爱情故事。两人因诗结缘才有后来这感人肺腑的爱情故事。故事情节有的是现代电视剧比较老套的剧情,什么男主女主两情相悦啊但因为家境问题被拆散,女主被迫嫁给不喜欢的人……到后来故事情节的发展又比较新颖,与鬼神相关比较符合聊斋的风格。再说说蒲松龄的爱情观,通过这有关文章可以看出他对美好的爱情是非常向往的,他的爱情观极大部分冲破了当时封建思想但也有所保留比如说一夫多妻在他眼里是很正常的,男权思想也是充分体现在写几篇文章里。不同的人不同的观点,蒲松龄以他的爱情观与他的故事相结合还是吸引了很多观众喜爱。 嗯今晚就到这了晚安? ...

    恩 古今对比 很好 其实很多文章情节都是有母版的 也就是最初版本 后人再次基础上进行演绎和创作,我们当下电视剧的情节套路不是凭空而来的,身上都有古剧的影子

  • 维予

    维予 (小夏) 组长 2016-02-05 11:20:26

    连城

    如果硬要追问,写作本文意在何,我想就是最后这一句吧:顾茫茫海内,遂使锦绣才人,仅倾心于蛾眉 之一笑也,亦可慨矣!"

  • 潘长闲

    潘长闲 2016-02-05 15:31:58

    读完了连城,我到现在才匆忙下笔。 整篇文章虽然篇幅很长,但中心是很明确的,那就是蒲松龄所渲染的乔生与连成的那种“爱”。 我不由得想到了香玉和黄生,单论爱的话,他们的爱应该精髓是一样的,就是所谓的“你若不离不弃,我必生死相依”或者“士为知己者死”这样的爱在现在看来是很愚昧无知的,但不能否认,这样为了对方可以放弃生命,放弃一切的爱是非常伟大的。 其实不光是蒲松龄,我也对这种所谓爱情有些小小的向往,怎么说呢,对于现在的爱情,就算是真爱,不免与物质和金钱有摩擦和碰撞,男生必须有车有房,才能有资格去追求心爱的姑娘,而且现在的人与人之间缺乏太多信任,而对于古代而言,他们竟然可以为了对方去放弃自己的生命,这也可以说是一种绝对信任吧,我之所以信任你,因为我爱你,而我爱你,我就可以把命也交给你。

  • 潘长闲

    潘长闲 2016-02-05 15:33:17

    《聊斋》不单单是写人鬼情未了的故事,这篇就是写的才子佳人之间的爱情故事。两人因诗结缘才有后 《聊斋》不单单是写人鬼情未了的故事,这篇就是写的才子佳人之间的爱情故事。两人因诗结缘才有后来这感人肺腑的爱情故事。故事情节有的是现代电视剧比较老套的剧情,什么男主女主两情相悦啊但因为家境问题被拆散,女主被迫嫁给不喜欢的人……到后来故事情节的发展又比较新颖,与鬼神相关比较符合聊斋的风格。再说说蒲松龄的爱情观,通过这有关文章可以看出他对美好的爱情是非常向往的,他的爱情观极大部分冲破了当时封建思想但也有所保留比如说一夫多妻在他眼里是很正常的,男权思想也是充分体现在写几篇文章里。不同的人不同的观点,蒲松龄以他的爱情观与他的故事相结合还是吸引了很多观众喜爱。 嗯今晚就到这了晚安? ...

    ……不要对故事有那么多的吐槽啊喂

  • 潘长闲

    潘长闲 2016-02-05 15:34:43

    卿死,仆何敢生?你死了,我怎么敢独自苟活在这世上?这句话触动到了我的内心。就像是,不求同年 卿死,仆何敢生?你死了,我怎么敢独自苟活在这世上?这句话触动到了我的内心。就像是,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蒲松龄的小说中,两个人之间的爱情是纯洁无暇的,可以因为一首诗,一次对视,一次微笑,就可以彼此将心牢牢的套住,至死不渝。我很羡慕他们这种单纯,看了这么多垃圾泡沫剧的我,觉得现代的爱情远不如古时候爱情的忠贞,纯洁。回到那句话上,如果你死了,即便我是苟活在人世,对于我来说也没有什么意义。我宁可随从你一起去死,也不愿意留一个没有灵魂的躯壳在人世间;我宁可成为一个没有生命的灵魂,也不愿意成为一个没有你的生命。 每个人都向往着这么一段纯真的感情吧。碎觉、、 ... katherine

    整篇都很文艺范儿~+_+/~

  • 潘长闲

    潘长闲 2016-02-05 15:35:42

    她俩都写完了我才来。 固然爱情很动人很凄婉,但其实我觉得老师后面提的更值得深思。为什么乔生 她俩都写完了我才来。 固然爱情很动人很凄婉,但其实我觉得老师后面提的更值得深思。为什么乔生变卖家财把邑宰家人和棺材送回家这么高尚的情怀还娶不上媳妇儿。为什么连城爹三番五次拒绝乔生。这都是些小事反映出出的社会问题,蒲老含蓄插在故事中,似无意实有意。 宾娘这人物的出现我很不解。体现了乔生博爱兼收并蓄的博大情怀和蒲松龄“好男人至少娶俩我就是好男人所以我娶了仨”的思想。 所以这个看事情要有两面性。像看鲁迅,看秦始皇,看武则天,看吕后一样。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看法。 ... 余屿

    果然还是细节帝的你比较强大@_@

  • 潘长闲

    潘长闲 2016-02-05 15:36:37

    -_-/这波可以,这波不亏

  • 潘长闲

    潘长闲 2016-02-05 15:38:06

    连城 如果硬要追问,写作本文意在何,我想就是最后这一句吧:顾茫茫海内,遂使锦绣才人,仅倾 连城 如果硬要追问,写作本文意在何,我想就是最后这一句吧:顾茫茫海内,遂使锦绣才人,仅倾心于蛾眉 之一笑也,亦可慨矣!" ... 维予

    纵然很好××,所以说这就是老师你最短的理由--

  • 潘长闲

    潘长闲 2016-02-05 15:38:06

    连城 如果硬要追问,写作本文意在何,我想就是最后这一句吧:顾茫茫海内,遂使锦绣才人,仅倾 连城 如果硬要追问,写作本文意在何,我想就是最后这一句吧:顾茫茫海内,遂使锦绣才人,仅倾心于蛾眉 之一笑也,亦可慨矣!" ... 维予

    纵然很好××,所以说这就是老师你最短的理由--

  • 余屿

    余屿 2016-02-05 16:21:16

    读完了连城,我到现在才匆忙下笔。 整篇文章虽然篇幅很长,但中心是很明确的,那就是蒲松龄所渲 读完了连城,我到现在才匆忙下笔。 整篇文章虽然篇幅很长,但中心是很明确的,那就是蒲松龄所渲染的乔生与连成的那种“爱”。 我不由得想到了香玉和黄生,单论爱的话,他们的爱应该精髓是一样的,就是所谓的“你若不离不弃,我必生死相依”或者“士为知己者死”这样的爱在现在看来是很愚昧无知的,但不能否认,这样为了对方可以放弃生命,放弃一切的爱是非常伟大的。 其实不光是蒲松龄,我也对这种所谓爱情有些小小的向往,怎么说呢,对于现在的爱情,就算是真爱,不免与物质和金钱有摩擦和碰撞,男生必须有车有房,才能有资格去追求心爱的姑娘,而且现在的人与人之间缺乏太多信任,而对于古代而言,他们竟然可以为了对方去放弃自己的生命,这也可以说是一种绝对信任吧,我之所以信任你,因为我爱你,而我爱你,我就可以把命也交给你。 ... 潘长闲

    可以听宋胖子的鸽子。颜文字很萌。恭喜变的萌。

  • nocknick

    nocknick 2016-02-05 17:32:46

    乔生视连城为知己,大约没有人比连城更欣赏自己了吧。连城病重,乔生毫不犹豫割肉救知己,这是一种超出爱情的情义。这如同钟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伯牙死后摔琴谢知音一样的知遇之恩。卧龙之遇玄德三顾亦是感激涕零,誓要报伯乐知遇之恩,为其逐鹿中原。荆轲为感太子赏识,拎一把匕首入不测之强秦,虽死无憾。乔生大概也是报着这样的心态吧。

  • 维予

    维予 (小夏) 组长 2016-02-05 19:13:50

    乔生视连城为知己,大约没有人比连城更欣赏自己了吧。连城病重,乔生毫不犹豫割肉救知己,这是一 乔生视连城为知己,大约没有人比连城更欣赏自己了吧。连城病重,乔生毫不犹豫割肉救知己,这是一种超出爱情的情义。这如同钟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伯牙死后摔琴谢知音一样的知遇之恩。卧龙之遇玄德三顾亦是感激涕零,誓要报伯乐知遇之恩,为其逐鹿中原。荆轲为感太子赏识,拎一把匕首入不测之强秦,虽死无憾。乔生大概也是报着这样的心态吧。 ... nocknick

    这次不错!

  • katherine

    katherine 2016-02-05 20:21:23

    整篇都很文艺范儿~\+_+/~ 整篇都很文艺范儿~\+_+/~ 潘长闲

    是嘛

  • 踽踽独行

    踽踽独行 楼主 2016-02-05 21:05:58

    文章第一句话是什么鬼 文章第一句话是什么鬼 维予

    是对这个人的总结?

  • 维予

    维予 (小夏) 组长 2016-02-09 17:07:01

    是对这个人的总结? 是对这个人的总结? 踽踽独行

    连城是个人这句是对文章的总结?

  • 维予

    维予 (小夏) 组长 2016-02-10 10:38:00

    <浅议连城中的男性形象>如果票选最佳男友,乔生得票数想必一定高居榜首。聊斋中不得志的书生,大都是德才兼备,对爱情情贞不渝,对亲友至情至孝。一开头我们就认识了一位这样的男主人公,有才华不过没有被重用,对哥们有义气,对朋友有责任心,不过家境愈加贫苦,自己也孑然一身。如此大的反差带来有效的戏剧效果,苦情更易引发泛滥的同情,人们的兴趣也就由此发生。随着情节的展开,乔生的形象越来越鲜明,也越来越符合一般人的设想。因知己之情生发的爱情,看得比生命重,可以不做夫妇,只求远观,只求心意相通。可以剜却心头肉,只求有救活你的可能;爱人逝去,可以随之而歿;所谓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把爱情提到至高无上的地位,是文学作品的一大惯例,在我看来,也不过一个意淫的境界,是一个极易证伪的命题,可是毕竟搔到了大众的痒处,如此也省去了很多麻烦。 说道连城的爹,史孝廉,又是一个文学作品惯有的形象,有身份,有钱财,不是大贵亦不是大富。好像为人父的人就都不怎么相信爱情,还是实实在在的物质来的安心踏实,于是一定要把女儿嫁给有钱人,盐商的儿子,盐业是垄断行业,能把持盐业的,那可不是一般人,想必一定是上面有人,下面有路子,史老爹给女儿择婿,出发点也是爱女心切。中国的极权政治之下,有才又如何,有德又如何,没有人赏识,潦倒一生是惯常,并且可能世代潦倒下去,女儿如果嫁入乔家,史家又怎能坐视不管可能力有限(再次可证,史孝廉不是大贵之家,他很难扶持他人,反而需要有权势人家的支持),试问史老爹怎么会把女儿推入如此境地,把自己推到如此境地?尽管他是举孝廉出身,不过官官相护,内中还是可以操作的。他懂得官场生态,懂得生存规则,爱情对他来讲,也许不是不值一提,而是高谈不起。

  • 维予

    维予 (小夏) 组长 2016-02-10 10:48:07

    而文中是王家公子,实在是一可怜虫。每个时代的人还存在极强的仇富心理,好像只要是富家子弟,就一定是纨绔,就一定是不学无术,还有不通情理。所以反面典型一定要由他们来充当才符合人们的认知。文中对王家公子着墨不多,但已经完全达到了反面人物的要求,贪图连城美貌,没有伟大爱情(妻病重,不愿为其割肉治病<聊斋里面很多场面描写都血淋漓的,比如考弊司中割肉献鬼王>),娇妻一到身边就生命垂危等等,完美衬托出了乔生的肝胆义气。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 或 注册

13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最新讨论  ( 更多 )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