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看荣格的《心理类型学》。

快樂

快樂(流畅感。)
2016-02-16 14:29:19

×
加入小组后即可参加投票
  • 快樂

    快樂 (流畅感。) 楼主 2016-02-16 14:41:02

      国贸一期地下商城   现在有个随便看的欧洲城市雕塑图片展

      我没想到席勒的地位有那么高

      这本书的译者前言提到了

  • 快樂

    快樂 (流畅感。) 楼主 2016-02-16 15:28:11

      译者:吴康   湖南人,1954年生人   竟然已于2011年去世了   译序写得言简意赅!

      

  • 快樂

    快樂 (流畅感。) 楼主 2016-02-16 15:44:04

      天,   还有海涅的身影!

  • 快樂

    快樂 (流畅感。) 楼主 2016-02-17 17:29:45

      哈,他又开始谈诺斯替教了   似乎我没看见另一个别人谈起过这个教派

  • 快樂

    快樂 (流畅感。) 楼主 2016-02-17 17:38:54

      我如果没有过长时间地看那母女二人的著作的话   是不会这么顺利地明白荣格的这本书的   不会迅速通过他的词句的铺垫的

  • 快樂

    快樂 (流畅感。) 楼主 2016-02-18 12:20:45

      哈哈,   这个诺斯替教:   “一般认为起源于公元1世纪,比基督教的形成略早,盛行于2-3世纪,至6世纪几乎消亡。它们在组织上互不相属,并无统一的机构。但在教义上则大同小异,称为“重知主义”。认为物质和肉体都是罪恶的,只有领悟神秘的“诺斯”(希腊文gnosis,意为“真知”、“灵知”、“直觉”),才能使灵魂得救。掌握这种真知的人叫做“诺斯替葛”(希腊文gnostikoi,意为“真知者”、“灵知者”)。诺斯替教派的教义,主要由东方宗教和古希腊罗马哲学中的唯心主义成分混杂而成。早期基督教的部分教徒,曾以倾向于该教派的教义而被“护教派”(基督教正统派,以推重教会和信仰、排斥知识为特征)斥为“异端”。该教派的有些教义,后为摩尼教所吸收。二十世纪的神智学运动,与诺斯替教派的教义有许多相似之处,因而宣称以诺斯替教派为精神上的渊源。”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Oqu4EC3e43g3B-ykuJMEGmyXipc4OkkQbNkKYH_8ivAD1UyPgaCjdwcsF5eRVS3u03dgA2I0syr-TlZoMU78oa   来自百度百科   谢谢李彦宏   和华德福的史丹纳的“人智学”   有千丝万缕、乱七八糟的关系   “华德福的教育本质,人的三元和谐发展,关注物质身体的同时也关注 心soul 、灵 sprit的发展。 物质身体与外面的物质世界相连,即环绕着的物质环境,是外显的。心和灵,可承载看得到的物质身体,也可承载看不到的内在世界,内在感受、思考,不表达出来他人是看不到的,心和灵与精神世界联系密切。华德福教育让他们三者更和谐发展。”   也是百度百科   而这些,   都没逃出荣格的魔掌
  • 快樂

    快樂 (流畅感。) 楼主 2016-02-23 14:20:27

      “所谓现实,   是在人类灵魂中起实际作用的东西,   而不是某些人认为在起作用的东西,   并且,从此出发,   常常容易产生某些人认为带有偏见的概括方法。   此外,不管这种概括方法可能被多么科学地加以提高,   我们决不能忘记,   科学并不是生命的总结性论文,   而它确乎只是各种心理态度中一种态度,   只是人类思维形式中的一种形式。”

      荣格写这本书的方式,   是边想边写的:   我想先要这样做:往左走五步、   然后往前走七步、   最后往右走十步、   在那里画一个圆。

      其实他念念不忘的   是要攻击弗洛伊德

  • 快樂

    快樂 (流畅感。) 楼主 2016-02-23 17:50:54

      “用分析心理学的话来说,   概括前面的定义,   上帝的概念与那种把最大数值的力比多(心理能量)摄入自身的情结完全吻合。   因此,灵魂中实际的上帝概念就完全因人而异--   这也是一种与经验相适应的情况。   即使在理念之中,   上帝也不是一种永恒的存在,   那么在现实当中,   上帝本身就更是如此了。   因为,正如我们所知道的,   一个人的灵魂的最高有效价值具有各自不同的位置。   有一些人,他们的上帝是他们的肚子;   同样,对另一些人来说,   他们的上帝是金钱、科学、权力、性生活等等。   至少在其主要的倾向上,全部个体心理都是根据‘最高的善’的不同分布而被安置的,   所以,一种唯一的建筑于任何一种基本本能如权力或性欲之上的心理学理论,   都只能充分地解释次要含义的特征,而且还要当它适用于个体的另(这好像是个错字,我现在看的是扫描版的pdf文档)一定向时才行。”

      他还是在攻击弗洛伊德,   唉,   这就如同中国的读者(没怎么见识过上帝)看着他长篇大套地要谈论关于上帝的争论一样   吃瓜捞!   我寻思,   为什么没有一种翻译   把荣格所说的关于上帝的有无的争论翻译成中国人关于玉皇大帝的有无的争论呢?   (我看到康德在谈论美元的时候,确实有点儿穿越的感觉;但是发现康德其实并没有感觉的那么老:他去世的时候,美国独立战争已经结束20年了。Immanuel Kant)   那样或许才会更符合荣格的关于全人类集体无意识的假说   但是那样或许太过于个性化了   荣格那时候还没有谷歌,   无法把自己的思想自动翻译成适合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的版本   即使现在的谷歌也没有真做到这一点,   也只是从“语言”上略略做到了一些而已   即使荣格对东方法术、印第安人的传说自行涉猎   也没法把这一文本再以相应的族类重新演绎一回

      总而言之,   我不该因为要看他如何把性格分类   花这么多时候陪他瞎侃泄愤

  • 快樂

    快樂 (流畅感。) 楼主 2016-02-23 18:26:24

      TNND!   唯名论和唯实论。

      怎么看怎么像什么唯识宗   另外还有什么宗么?

  • 快樂

    快樂 (流畅感。) 楼主 2016-02-24 11:28:50

      还真有这么本书:《人类思想史》   我现在肥肠想得到一个更清晰的脉络:关于东西方的思想的流动   怎么越来越TM的混沌起来了呢   这真是不应该啊

      现在的全球化   是不是第二次全球化呢   。。。

  • 快樂

    快樂 (流畅感。) 楼主 2016-02-24 14:44:59

      下了一本高清扫描版的,   是英国人彼得。沃森写的   洋洋洒洒500多页!   其实我只想了解一下脉络而已

  • 快樂

    快樂 (流畅感。) 楼主 2016-02-24 18:18:26

      这年头什么都有假   得查一查才行,

      这本中文名为《人类思想史-浪漫灵魂:从以赛亚到朱熹》   英文名为:Ideas: A History of Thought and Invention, from Fire to Freud

      这个1943年生的人,   还写了几本以Ideas开头的书:   Watson, Peter (2009). Ideas: a History from Wittgenstein to the World Wide Web. 2 vols

      据说中文的三本名为:   《浪漫灵魂:以赛亚到朱熹》   《冲击权威:阿奎那到杰斐逊》   《平行真理:维科到弗洛伊德》

      好像挺能折腾,   但是应该没有折腾出太多东西的一位

  • 快樂

    快樂 (流畅感。) 楼主 2016-02-25 18:30:18

      今天抽几分钟看完了他的绪论   我悲哀滴发现   这还是一本西方人写的西方的思想史   和中国人没有太大关系   完全没有中译书名那么自恋!

      这显然不是我想要看的书!!!

  • 快樂

    快樂 (流畅感。) 楼主 2016-03-05 09:57:13

    我猜他是从英文版本翻译过来的 对于这一点他在译者前言中只字未提 也许他关注的是荣格的思想 当时学德语的估计都很少

    他把Schmid这个人名翻译成斯契米德, 实际上,sch这个字头在德语里是发师的音 这个人名可以翻译成施密特

  • 快樂

    快樂 (流畅感。) 楼主 2016-03-05 09:57:54

    我猜他是从英文版本翻译过来的 对于这一点他在译者前言中只字未提 也许他关注的是荣格的思想 当 我猜他是从英文版本翻译过来的 对于这一点他在译者前言中只字未提 也许他关注的是荣格的思想 当时学德语的估计都很少 他把Schmid这个人名翻译成斯契米德, 实际上,sch这个字头在德语里是发师的音 这个人名可以翻译成施密特 ... 快樂

    我指的是吴康翻译的荣格的那本书

  • 快樂

    快樂 (流畅感。) 楼主 2016-03-05 10:23:55

    我必须得把这一点记下来: 其实内倾、外倾很容易让人只注意到是内倾还是外倾 还像有一个绝对值似的东西似的 就连我后来在网上找的那两个免费的测试所出示的结果一样:似乎把两者的绝对值相减得出一个结果了事! 我不知道付费的那种会不会更完善一些 我在得到这种干巴巴的结论后 体会到的是巨大的空虚

    事实上,我认为应该有方法把人在这两个维度上所达到的层次能大体上量度出来 当然这可能就不仅仅是泛泛而谈

  • 快樂

    快樂 (流畅感。) 楼主 2016-03-07 13:14:08

    翻译成“施密特”很可能是对的。末尾这个 d 在德语中如果在词尾是轻辅音比较靠谱。那个翻译不仅 翻译成“施密特”很可能是对的。末尾这个 d 在德语中如果在词尾是轻辅音比较靠谱。那个翻译不仅前面有可能是错的,后面也可能不对。 ... joe

      joe,   你也懂德语?

  • 快樂

    快樂 (流畅感。) 楼主 2016-03-07 13:32:56

      嗯,那还是学过   好像是sehr?

      不如我们以后常常聊聊德语吧?

      哈哈哈

  • 快樂

    快樂 (流畅感。) 楼主 2016-03-07 13:38:07

    快乐,你会德语?我知道有人把sch翻成“施”或者“舒” 快乐,你会德语?我知道有人把sch翻成“施”或者“舒” 荣小螈赠阅

      嗯,大学里选修过1年的   对德语稍有学过的人就知道:   sch应该是发“施”的音,   舒,肯定是schu了

      德语的发音非常有规律而肯定   因为这一点,我爱死德语了   不像英语,连发音都不一定的   那你学那些字母的发音有p用啊   德语唯一稍稍有些麻烦的是分阴性、阳性和中性   但也是很有特色的地方   还有一个动词后置也很好玩   其他就忘光了

  • 快樂

    快樂 (流畅感。) 楼主 2016-03-07 13:47:07

    我的ipad2上面有一个自学德语的app。几乎是天天有更新。教学口语句子。不讲语法。英文简单对应解 我的ipad2上面有一个自学德语的app。几乎是天天有更新。教学口语句子。不讲语法。英文简单对应解释这句德语是什么意思。只是我懒得去跟。 ... joe

      哈哈,   原来是这样   不是你自己安装的?   估计是教英语人士学德语的

      是免费的么?   叫什么名字的app   我是不会有时间再学语言了   但愿我女儿再多学几门语言

  • 快樂

    快樂 (流畅感。) 楼主 2016-03-07 13:49:47

    你现在有无学下去呢?我曾经起哄买了学德语的磁带《德语300小时》,也没学下去,跟着念没几小时 你现在有无学下去呢?我曾经起哄买了学德语的磁带《德语300小时》,也没学下去,跟着念没几小时就放弃了。 ... 荣小螈赠阅

      看你什么目的学了   我当时学,是想看尼采啊、歌德啊、马克思什么的原著的   当时我买了本格林童话,   可以自己看了   非常可乐

      以后工作中没有德语环境   就没怎么用了

  • 快樂

    快樂 (流畅感。) 楼主 2016-04-15 16:09:47

      这个争取在5/7-6/4看完。

  • 快樂

    快樂 (流畅感。) 楼主 2016-04-29 13:49:02

      现在就可以看这本了,   还是用第一遍写小标题目录的方法   标明细看的小节、   略去不打算看的部分   这样估计很快(要是有时间连续看的话,2-3天?就可以看完第一遍)   然后,第二遍其实就更快了(顶多3天?就能全看完!)   这样,不论多厚的书   1周就能看完!

      这样做的基础是:   1本书,并不是百分之百都是我需要的   就是这样。

  • 快樂

    快樂 (流畅感。) 楼主 2016-04-29 13:56:15

      好家伙,   一上来,20页没有小标题!   看来这本是那位女作者的完全不是一个风格!   再看看吧

  • 快樂

    快樂 (流畅感。) 楼主 2016-04-29 14:08:57

      见他聊的都是宗教史轶事   我有心跳过   没想到翻两页就到下一章了   那还是看吧   要是第一遍太草率的话   很容易流于形式、看不懂、没收获了

  • 快樂

    快樂 (流畅感。) 楼主 2016-04-29 14:20:08

      有点儿受不了了,   荣格的行文风格   完全是他的思绪的文字化   要想从这种魔力中摆脱出来、   一目十行地看他整段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真的太难了

  • 快樂

    快樂 (流畅感。) 楼主 2016-04-29 14:36:24

      天哪,   他太絮叨了   比上本书的女作者还絮叨   说他要怎么来写下面的章节   然后还要时时做出谦逊地表示(防止可能来自刚刚与之决裂的弗洛伊德的攻击)!   唉。

  • 快樂

    快樂 (流畅感。) 楼主 2016-04-29 14:40:37

      “我们的观点和认识的局限   无论如何都没有象在心理描述中那样变得如此明显,   在这里,   我们除了对那些其主要轮廓以鲜明的映入我们心理之中的图像进行描绘外,   任何其他的图像都几乎不可能被我们描绘。   从种种特征看来,   我把席勒归属于内倾型,   而歌德则更倾向于外倾型。”

      除了最后两个半句,   前面的都可以删掉!

  • 快樂

    快樂 (流畅感。) 楼主 2016-04-29 15:00:34

      “作为一个内倾型的人,   席勒与观念的联系   远比他与物质世界的联系紧密得多。   ”

  • 快樂

    快樂 (流畅感。) 楼主 2016-05-06 11:47:46

      人类发展到目前的历史,   有一个很重要的层面   似乎是取、舍   之   缓急,   这涉及到正确、还是错误   这个表面的、更为纠结的   伪命题。

  • 快樂

    快樂 (流畅感。) 楼主 2016-05-09 17:30:57

    这种东东真的是很难看, 放下几天 就总也扎不进去!

    刚才看到这段, 挺好玩的:

    “象每一种完善的宗教形式一样, 基督教总是毫不迟疑地倾向于以最大的限度来 压抑个体中的无意识, 因而就完全麻醉了他的幻想活动。 这样一来, 宗教往往由提供一些定型的象征理念来取代个体无意识。”

    想想我们的中国的一些领导干部表决心的话语、 想想米国媒体司空见惯的腔调, 很容易知道无论什么体制 混饭吃的还是占大多数 而这是有道理的 这是我们的现实

  • 快樂

    快樂 (流畅感。) 楼主 2016-05-27 08:40:55

    这个离计划还有一周的时间了, 可是还有500页没看呢。

    看来是有时间不看书啊

  • 快樂

    快樂 (流畅感。) 楼主 2016-05-30 17:28:17

    onenotes显示应该6月4日读完这本书, 既然如此, 我就要祭出:写目录大招了!

  • 快樂

    快樂 (流畅感。) 楼主 2016-06-01 18:33:14

    我终于做完了目录。 我决定看第十章。 有100页, 用接下来最后的3天。

  • 快樂

    快樂 (流畅感。) 楼主 2016-06-14 09:26:49

    这个没有在预定的日期内完成。 现在看看有没有时间继续看下去。 还是挺有意思的 除了一堆理解不了的垃圾 争取用两周时间看完这一百页结束这本书。

  • 快樂

    快樂 (流畅感。) 楼主 2016-06-20 15:10:07

    与其说荣格在描述外倾性格的人是什么样的, 还不如果他是在描述内倾性格的人的外倾性过程。 这么做是不是很不要脸呢 看着真是费劲哪! 但是看起来并没有人比他做的更多了, 这才是更不要脸的。

  • 快樂

    快樂 (流畅感。) 楼主 2016-06-23 18:12:48

    我逐渐看进去了, 我看到荣格写的东西 简直就不能叫什么心理学。

    要是我有时间的话, 我想再看三遍他这100页 然后把他剥得体无完肤

    我不是说驳斥他到体无完肤 而是说剥到体无完肤 他啰里啰唆地也在说些什么 但是这些东西简直在文法上都TM的成问题 似乎他自己这么魔魔怔怔地钻进去跳不出来了

    有些地方明明就应该是属于社会心理学的范畴了 他却在这里作为个体的人格倾向的外倾与内倾而纠缠不清

    他随时不加引号地把他脑海中的那些有病的案例伪装后加进来的做法 表面上显得神龙见首不见尾,但是实际上要不是土遁而死就是在装逼抓大粪自食

    总之我有点儿失望 因为没有看到自己想看到的东西

    我还真没见过那个谁是怎么正面论述荣格的 就是,谁来着, 弗洛伊德

  • 快樂

    快樂 (流畅感。) 楼主 2016-06-30 17:38:43

    终于看完了他对外倾型的阐述, 要看内倾型了 也大概知道他叙述的层次和脉络了。

  • 快樂

    快樂 (流畅感。) 楼主 2016-06-30 17:50:06

    我想我又要笑了 我看看荣格怎么自圆其说

  • 快樂

    快樂 (流畅感。) 楼主 2016-07-01 09:49:24

    说起社会对内倾型的歧视来, 荣格有一肚子的怒火: “而且,这也意味着那种陈腐而空洞的、 早在这个世纪初期就已臭名昭著的实证主义 会重新泛滥起来, 这是知识界的一种傲慢态度, 它不可避免地伴随着一种粗鲁的情感, 一种对生命的违背, 其愚蠢程度就像它的专横一样毫无二致。”

  • 快樂

    快樂 (流畅感。) 楼主 2016-07-08 15:07:35

    我迫不急待地把我看了这几页的感受写下来: 其实,内倾、外倾的区别大概仅只在于: 乒乓球拍的正胶粒和反胶粒 正胶粒,和球的接触面积小、球的回弹速度快 反胶粒,和球的接触面积大、回球的旋转更强烈 这完全是由球拍胶皮的特性所决定; 另外,当然和运动员的水平也有很大关系 但这里谈的只是内倾、外倾,正胶、反胶; 无论怎样,要运用得当、针对对手的特点、取得胜利,这是最重要的。

    可是荣格在这里唧唧歪歪地同语反复的 把内倾进一步神话了, 认为人不仅仅由内、外组成, 而是由内、中、外组成 被外倾人士嘲笑的只是有意识的中层 而深层的内层(无意识)也同属于客观的范畴 运用得当,要比外倾人士更牛叉。

  • 快樂

    快樂 (流畅感。) 楼主 2016-07-08 17:39:10

    他不止一次地这样表述过: “如果他变成一个神经病患者的话, 其症状就是他的自我与自身在无意识中或多或少的同一。 于是自身的重要性被降低到零, 而自我却超出理性限度无限地膨胀起来。”

    ( 这里面,“自我”和“自身”是有他自己专门的含义的 “自我”,他是指潜意识 “自身”,他指意识)

    他后面形容这种状态 是“逐步发展成一种极端的权力要求和一种十足的、愚不可及的自我中心。” 说“把人的本质归结为无意识的权力本能(必如尼采)...的错误,就是由 这种意识主体化所造成的。”

    这种状态最常见的, 是小孩和老人的无理取闹上 还有一种更常见的, 就是在狂怒地人身上

  • 快樂

    快樂 (流畅感。) 楼主 2016-07-11 10:35:39

    本该7月底看完的, 可是到今天7月11日了 还有30页没看完 要想8月底看完的话 也要一天看2页才行 可这都很困难 因为几乎每句都要琢磨半天才能彻底明白 翻译得不好 荣格写得也特别的自我。

  • 快樂

    快樂 (流畅感。) 楼主 2016-07-12 13:32:49

    “客体(外在环境)是一种具有不可否认的力量因素, 而自我(潜意识)却是某种受到真正的限制和昙花一现的东西。 如果自身反对客体的话,情况将会大不一样了。

    自身和世界都是相应的因素, 因而正常的内倾态度跟正常的外倾态度一样, 都是同样有效的和具有同样合法的存在权利。 但是,如果自我剥夺了主体的权利, 那么在客体影响的无意识强化的伪装下 就自然会有一种补偿产生出来。

    这种变化会逐渐地引起人们的关注, 因为, 不管保证自我优势地位的企图使多么确定无疑的强烈, 客体和客观事件常常会产生一种势不可挡、无法战胜的影响, 因为它出其不意地抓住了个体,向意识发起了不可避免的攻击。

    作为自我与客体不完善的关系的结果 --因为自我支配客体的意志并不怎样适应-- 一种对客体的补偿性关系在无意识当中产生了, 这种关系作为一种对客体的无条件和非抑制的情结 在意识中崭露头角。 自我越是想摆脱职责, 获得每一种可能的自由、独立和优势地位, 它就越是深深地落入客观事件的奴役之中。 这句以下的四句突然具体了 主体的精神自由常常受到不光彩的经济依赖的束缚, 他对行为的冷漠态度不时地遭到公众舆论的可怕的诋毁, 他的道德优越感在低下的关系中全然淹没了, 他支配的欲望也只能以可怜的渴望得到爱戴的结局告终。

    在这种情况下,无意识主要关心的是对客体的关系, 它以那种打算把权力幻觉和优势性幻想置于彻底毁灭中的方法, 来影响这种关系。 而客体则经常不顾意识的蔑视而呈现出它的可怖的另一面。 结果导致自我更加加剧了它同客体的分离和对客体的支配。 最后,自我把自己安置在一种至少能保持它的优越性幻想的有规律的保护系统之中。 (对此阿德勒已经聪明地描述过了)。 就这样,内倾型完全把它自己与客体隔离开来了, 他不是把他的精力耗费在防卫自己方面, 就是做出一些把他的权力强加于客体来维护自己的权利的毫无意义的努力。 但是这些努力却不断地遭到他从客观那里接受来的不可磨灭的印象的毁灭。 这些印象不断地强加于他以与他的意志抗衡; 这些印象以最讨厌的最固执的感情刺激他, 在他的每一步行程中设置障碍。 为了“继续前进”,一种巨大的内心冲突不断地在他那里产生了。 因此,心里虚弱是他的神经症的典型形式, 它一方面具有极端敏感的特征, 另一方面又感到极度的精疲力竭和长久的困倦。”

  • 快樂

    快樂 (流畅感。) 楼主 2016-08-25 17:14:11

    终于又可以接着看了! 争取在1周到2周的时间内 看完506页到526页。

    荣格在讨论个人体内的东西-也就是性格的造成 所以,客体、主体、个人、自我、激情这些词汇横飞的时候 很容易会看走眼 结果就像鬼打架似的 就连译者也会走眼 这事闹的

  • 快樂

    快樂 (流畅感。) 楼主 2016-08-25 18:21:38

    荣格在下面这段里谈到了内倾型的劣势:

    “内倾型受到误解的情况比外倾型更加厉害: 这并不完全因为外倾型比他更易于成为一个冷酷的或好批判的敌手的缘故, 而是因为他本人所处的时代风尚总是与他过不去。 他发现自己处于少数派中, 并不是由于他与外倾型的关系问题, 而是因为他与我们普遍的西方世界哲学相抵触的缘故, 所谓少数也不是单纯从数字上,而且是从他自己的情感证据上来看的。 迄今为止,他在一般的生活方式当中是一个被说服了的参与者, 由于现在的生活方式及它对可见不可触的具体事务的独特认可 都与他的原则相悖, 他就再暗中根据现实原则来破坏他原来的思想根基。 由于这种对立事不知不觉的, 他被迫贬低自己的主观因素的价值, 并迫使自己加入到外倾型的行列中去, 对客体做出过高的估价。 他身不由己地给主观因素以极低的价值, 并且他的自卑感是对于这种屈服的惩罚。 因此,毫不奇怪, 这正是我们的时代,尤其是那些稍微先于此时代的运动 用各种夸张、野蛮和怪诞的表现形式 揭示出来的主观因素。 我指得就是当今的艺术。”

  • 快樂

    快樂 (流畅感。) 楼主 2016-08-28 07:36:31

    荣格在下面这段里谈到了内倾型的劣势: “内倾型受到误解的情况比外倾型更加厉害: 这并不完 荣格在下面这段里谈到了内倾型的劣势: “内倾型受到误解的情况比外倾型更加厉害: 这并不完全因为外倾型比他更易于成为一个冷酷的或好批判的敌手的缘故, 而是因为他本人所处的时代风尚总是与他过不去。 他发现自己处于少数派中, 并不是由于他与外倾型的关系问题, 而是因为他与我们普遍的西方世界哲学相抵触的缘故, 所谓少数也不是单纯从数字上,而且是从他自己的情感证据上来看的。 迄今为止,他在一般的生活方式当中是一个被说服了的参与者, 由于现在的生活方式及它对可见不可触的具体事务的独特认可 都与他的原则相悖, 他就再暗中根据现实原则来破坏他原来的思想根基。 由于这种对立事不知不觉的, 他被迫贬低自己的主观因素的价值, 并迫使自己加入到外倾型的行列中去, 对客体做出过高的估价。 他身不由己地给主观因素以极低的价值, 并且他的自卑感是对于这种屈服的惩罚。 因此,毫不奇怪, 这正是我们的时代,尤其是那些稍微先于此时代的运动 用各种夸张、野蛮和怪诞的表现形式 揭示出来的主观因素。 我指得就是当今的艺术。” ... 快樂

    写了刚才那段, 再看荣格上面那句话 我有了以下的想法: (思绪虽然简单,但我发现竟然不能用三两句话就写明白!) 1.应该就是在人生初期的几年内,没有习得社会性方面的数种关键的方法,才造成了内外向之间如此显著的差别! 2.荣格还是当代的什么人说的其实只要掌握一些技巧就好。但我无福得见那些技巧是什么、怎么去掌握,或许他们自己也还没想明白。 3.心理学家所谓的性格由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决定。其实原生家庭的环境又有多大程度上不是遗传来决定的呢?所以,关键就是人生初期的那几个社会性的原则! 4.所以对这几个原则的提炼,才是心理学家、至少是儿童心理学家应该干的正事儿。 5.这些原则在长大后自学也是可以的,但是恐怕对大多数人来说漫长的一生都成了永不能毕业的充满折磨的小学一年级课堂。终生背着臭棋篓子或者臭球篓子的名声应付着自己的日常生活,给那些“生逢其时”的人献上自己贡品。 6.强调个性的不同,不应该作为回避人类作为整体对某方面无知、从而不满足这方面巨大的需求的借口。这也是一种不公,更大的不公。

  • 快樂

    快樂 (流畅感。) 楼主 2016-12-01 12:49:48

      joe,我把下面这段敲上来   你看看:

      “虽然理念并不存在于外界事实中,   但它却仍然是这些事实最适当、最抽象的表现形式。   当这种思维所形成的的理念似乎从外界事实中   不可避免地显现出来   以致这些事实确实证实了   它的有效性时,   这种思维的使命就完成了。”

      这里,荣格在说内倾型的思维是什么样的。   他说这种人的思维会喜欢思考理性的东西   却不在乎实际中的真实情况。

  • 快樂

    快樂 (流畅感。) 楼主 2016-12-01 17:14:19

      “这种思维很容易在大量主观事实的真实性面前迷失方向。   它只是为理论而创建理论,   显然只是粗略地审视一下真实的或至少是可能的事实,   然而又总是带着一种明显匆忙的掠过理念的世界   而进入纯粹的想象王国的倾向。   因此,许多可能的直觉显现于脑中,   但没有任何一种是接近于现实的,   直至最后那种不再表达任何外界真实的意象产生出来了,   它们纯粹是一些完全不可知的象征。”

  • 快樂

    快樂 (流畅感。) 楼主 2016-12-09 11:06:11

      我真希望能看到下面这段的德文原文,   joe,你有什么办法么?   我知道我这有些过于奢求了

      “无论何时,   只要与思想的功能结合起来的意识,   能把自己尽可能地限制在最小和最空洞的范围内   --尽管似乎包含着神性的丰富性--   那么,   无意识的幻觉   就被大量在远古时代就已形成的事实,   被一种变换莫测的神奇的魔窟   和一些非理性的因素协调地丰富起来了,   这些东西具有特殊的方面,   与那下一次将把思维功能(thought function)   作为生命的代表来解释的功能的性质   相一致。   如果这种功能可以成为直觉功能的话,   那么“彼岸”就得用库宾(Kubin)或梅伦克(Meyrink)的眼光来审视了。   如果它是情感功能(feeling-function),   就会有那种我们从未听说过的神奇的情感关系(feeling-relations)呈现出来,   并伴随着一种相当矛盾和灰色难懂的性格的各种情感判断(feeling-judgement)。   如果是感觉功能(sensation-function)的话,   那么感官无论在体内或是体外都会发现一些新的,   以前从未经历过的可能性。   对这些变化的深入一层的研究,   能轻易地揭示出原始心理的再现以及它的所有性格特征。   当然,   被感觉到的东西并不仅仅是原始的,   而且也是象征的;   事实上,它的显现越是古老、原始,   它就越是能表现未来的真理,   因为我们无意识中的每一种古老事件都意味着即将出现的可能性。”

      我检查了三遍,   改了两处笔误   看你能懂其中的意思么   我看的是扫描版   中文字应该不会出错   但是其中的代词翻译得简直是无语了

  • 快樂

    快樂 (流畅感。) 楼主 2016-12-09 11:07:01

      我真希望能看到下面这段的德文原文,   joe,你有什么办法么?   我知道我这有些过于奢   我真希望能看到下面这段的德文原文,   joe,你有什么办法么?   我知道我这有些过于奢求了   “无论何时,   只要与思想的功能结合起来的意识,   能把自己尽可能地限制在最小和最空洞的范围内   --尽管似乎包含着神性的丰富性--   那么,   无意识的幻觉   就被大量在远古时代就已形成的事实,   被一种变换莫测的神奇的魔窟   和一些非理性的因素协调地丰富起来了,   这些东西具有特殊的方面,   与那下一次将把思维功能(thought function)   作为生命的代表来解释的功能的性质   相一致。   如果这种功能可以成为直觉功能的话,   那么“彼岸”就得用库宾(Kubin)或梅伦克(Meyrink)的眼光来审视了。   如果它是情感功能(feeling-function),   就会有那种我们从未听说过的神奇的情感关系(feeling-relations)呈现出来,   并伴随着一种相当矛盾和灰色难懂的性格的各种情感判断(feeling-judgement)。   如果是感觉功能(sensation-function)的话,   那么感官无论在体内或是体外都会发现一些新的,   以前从未经历过的可能性。   对这些变化的深入一层的研究,   能轻易地揭示出原始心理的再现以及它的所有性格特征。   当然,   被感觉到的东西并不仅仅是原始的,   而且也是象征的;   事实上,它的显现越是古老、原始,   它就越是能表现未来的真理,   因为我们无意识中的每一种古老事件都意味着即将出现的可能性。”   我检查了三遍,   改了两处笔误   看你能懂其中的意思么   我看的是扫描版   中文字应该不会出错   但是其中的代词翻译得简直是无语了 ... 快樂

      断句是我断的,   原文并没有另分段

  • 快樂

    快樂 (流畅感。) 楼主 2017-02-20 17:21:03

      买了Kindle版的2009年修改版,   大概我上边那贴的疑问可以昭雪了!

      脐带吧,Joe

  • 快樂

    快樂 (流畅感。) 楼主 2017-02-20 17:26:19

      我接着看第10章的外倾型。

      就荣格把“外倾型”定义成依客观而定、“内倾型”以主观而定的看法   让我产生这样的想法:   内倾型,是用筋的;外倾型,是用肌肉的。   这两种类型都是有确实的生理基础的,这是不消说的,虽然连这一点现在的人也没注意到;   另外一点,筋,生来是强的,但逐渐就弱了;   肌肉,是越练越大的;(当然中年以后一般也会慢慢变成肥肉)   我是认真说的,不是在调侃。

  • 快樂

    快樂 (流畅感。) 楼主 2017-02-21 07:01:56

    没想到译者吴康在重译出版两年后就去世了。 我们这个社会需要更多的脚踏实地不求显圣扬名多金致腐的人。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 或 注册

912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最新讨论  ( 更多 )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