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小活动:做自己的观察者
来自:微Y(人生是一场游戏。)
把自己当做一个科学家,把自己当做观察对象,试着去观察几天,会有什么样的发现? 什么叫观察呢? 就像天气记录员观察天气一样。仅仅是客观的、不加评判的观察。天气记录员不会认为此刻不应该下雨,就妄自篡改数据。 所以,当你吃饭的时候,你观察自己在吃饭。 当你喝水,你观察自己在喝水。 你不想工作,于是开始刷微博,你就观察自己在刷微博。这时候你脑袋里冒出想法:我又开始拖延了。我真没用。你就观察自己的想法。你产生了很低落的情绪,有点抑郁了。你就观察自己有这样的情绪。 这就是观察。 我们不会每时每刻都留意自己。所以,你很难去留意自己在做什么。除非你有负面的情绪了。所以,观察自己最有价值的地方是,观察自己在负面情绪升起来的那一刻,自己的状态,主要观察几个方面: 步骤一 1、那一刻发生了什么事情?(客观事实) 2、那一刻,我脑袋里冒出什么想法?(思维) 3、那一刻,我的情绪是什么?/我感觉如何?(情绪/生理反应) 4、我做了什么?(行为) 当你这样观察自己一段时间后,你就会更加了解自己。 原来,你在A情况下,会有B的想法,会有C的行为。 你越是了解自己,越是可以客观的描述自己的反应,就越是可以控制自己的反应。如何控制或改变? 步骤二——问自己: 1、对于这样的情况,还有没有其他的理解? 2、除了之前的行为,我还可以做哪些不一样的行为? 3、换做XXX,ta会怎么想?会怎么做? 这个过程就是自我理解的过程。 心理治疗没有什么捷径。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如同学习开车一样,需要一点点的留意自己哪些地方出了问题,再一点点的纠正过程。有时候,我们之所以不习惯那样做,仅仅是重复的次数不够。所以,不要再说什么“知道那么多大道理还是过不好一生”。这难道不是废话吗。你可以把游泳的规则背下来,然后就游得很好吗?要学习游泳,唯一的办法就是去游。 总结一下: 1、了解自己的模式(通过观察自己的思维、情绪和行为) 2、在既定的想法和行为模式的基础上,增加一些新的可能。或者把过去错误的想法或行为改成更适应的想法和行为(步骤二) 3、不断重复步骤二中新的想法或新的行为。直到变成一种自动化的模式,替代了原来的思维和行为。 如果不能够下定决心去实践,那么——这一切并没有什么卵用。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张幼仪,林徽因,陆小曼 (文艺搬砖工)
- 真的很欣赏看起来很阳光的男孩子 (好吧,快来)
- 活在当下 (gegenfen)
- 房树人测试 (洁洁爱吃肉)
- 朗朗为什么没有疯掉?? (圆太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