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 l 中国园林艺术影响下的英国自然风景园和法国英中式园林
来自:鲨鱼辣椒(L'âme noire.)
一、英国自然风景园 18世纪下半叶,由于钱伯斯著作的影响,英国人对中国建筑和园林艺术的了解更加深入,中国建筑和园林艺术风格的影响也更加具体了。钱伯斯1742-1744年间到过中国的广州,比当时的西方设计师更了解中国。他在1757年出版了《中国的建筑意匠》和《中国的建筑、家具、服饰、机械和器皿的设计》,1772年又出版了《东方造园论》,在欧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1757至1763年,钱伯斯主持设计兴建邱园。他借鉴中国造园手法,在园中挖湖堆山、构筑岩洞,并建造了一座十层八角的中国宝塔和称为孔子之家的阁楼。在钱伯斯的影响下,西方人在园中兴建中国式小建筑的风气十分盛行。 中国式样的宝塔、小桥、假山、亭子等,与欧洲古典式样的庙宇、哥特式废墟,以及摩尔式样的清真寺、金字塔、方尖碑等,融合在“如画的”风景之中。 大约在1770年,中国的园林及建筑事实上成为了英国某些公园的主题。英国的沃斯顿公园就是用中国式园林构图方式来设计的。1798-1799年,罗伯特在贝德福德市的沃布建造了农场花园,花园中的牛奶场用了中国形式。 它用白色大理石和彩色玻璃装饰的,在中心有一个喷泉。墙的四周环绕着许多中国的各色碟碗,里面装满了新鲜牛奶和奶酪,操作台上的物品柜都完全是中国式家具。 英国人在园林最喜爱用的园林元素便是中国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中国园林中的“中国亭”比假山、土丘、溪流、树丛好模仿一些,也更容易为西方人所理解。在英国所建造的中国亭大部分是建造在水边或水中的,它们常常用于垂钓或划船。 二、法国英中式园林 18世纪中叶,法国亦开始酝酿资产阶级革命,启蒙思想家掀起了更为深刻的“中国热”,中国造园艺术通过英国的“自然风景园”在法国流行起来,法国人称为“英中式园林”。 一些风景画家敢于突破古典主义思想对绘画题材的限制 ,作品开始表现令人愉悦的自然景色,甚至田园风光。法国英中式园林中将小村庄等乡土建筑成组布置,也反映出田园风光画对园林情趣的影响。 法国最精美的英中式园林,是1780-1787年建于纽斯特市附近的斯腾公园,部分建筑是根据尼霍夫使团访华时从中国带回的资料设计的,园林中有中国的三角亭等。 在1760年来华的法国韩国英曾研究过中国植物。在1780年由他寄回法国的植物标本,还保存在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其中149种在内地采集,144种在澳门采集。包括玉兰、茉莉花、夜来香及秋海棠等常见的观赏性植物。到了19世纪 ,“西方中心文化中心论”的兴起逐渐淡化了中国文化在西方的这种热潮。这种平等双向的中西文化交流戛然而止,但其影响却不会因此而消失,正如一位西方学者所说,“但其后在西方文化中已不可避免地留下了中国文化的烙印或者说中国文化参与了西方文化传统本身形成”。
-
安宜 转发了这篇讨论 2020-03-12 10:48:12
最新讨论 ( 更多 )
- 转 l 中国园林艺术影响下的英国自然风景园和法国英中式园林 (鲨鱼辣椒)
- 转 l 建筑之树 (鲨鱼辣椒)
- 转 l 有关史学研究方法 (鲨鱼辣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