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评论荆州捞尸事件:对高尚的褒扬不能代替对卑鄙的谴责

苏门答腊

苏门答腊(想你时你在眼前) 组长
2009-11-06 16:23:51

×
加入小组后即可参加投票
  • 苏门答腊

    苏门答腊 (想你时你在眼前) 组长 楼主 2009-11-06 16:27:22

    湖北本地报纸最近很有意思,逆向操作舆论,想把丧事办成喜事,至少是喜丧的意图很明显,有违媒体的天职

  • 苏门答腊

    苏门答腊 (想你时你在眼前) 组长 楼主 2009-11-06 20:40:03

    韩寒这个这城乡结合部的海上才子真爱轧闹猛

  • 苏门答腊

    苏门答腊 (想你时你在眼前) 组长 楼主 2009-11-06 20:54:51

    韩寒不是轧姘头就是轧闹猛

  • 苏门答腊

    苏门答腊 (想你时你在眼前) 组长 楼主 2009-11-08 11:18:43

    这次,是什么刺痛了公众的神经? 田国垒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11-08    [打印] [关闭]

    从被3名大学生的献身精神所感动,到为在场渔民“见死不救”所愤慨,再到对打捞公司“挟尸要价”的冷酷进行声讨,几日来,舆论对湖北荆州大学生救人溺水事件的关注焦点一变再变。 面对公众的质疑和声讨,10月31日,湖北省荆州市政府责令信访局牵头,由公安、海事、工商和纪委相关部门联合成立调查组调查此事。与此同时,3名遇难学生的家属也递交联名信,要求查明事情的真相。

      11月7日下午,荆州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对调查情况进行通报。调查结果认定“八凌打捞公司”打捞过程中的言行明显违背社会公德,该公司业务负责人陈波构成了敲诈勒索,被处以拘留15天,罚款1000元。

    打捞过程中言行恶劣的陈波受到惩处为意料之中,但笔者认为,这一惩处难以平息公众的愤怒。因为我们不能指望他被大学生的牺牲精神感化,下次大发慈悲,免费救助落水者。说到底,陈波是一名商人,而钱物的交易是商人的本性,哪怕交易的“物”是人的尸体。 在尸体打捞这个问题上,一味惩处当事人并不能从根本上平息公众愤怒。公众希望看到的是当地政府应承担起尸体打捞的公共责任,救助和打捞溺水者有必要纳入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范围内。 据笔者了解,早些时候,尸体打捞的职责本是由政府承担,但自上个世纪80年代后,政府的这个职责陆续退出,转由市场承接。换句话说,以“打捞尸体”为业的不止“八凌打捞公司”一家,让“市场”去打捞尸体的也非荆州一地,打捞“要价”的也并非只有陈波一人。 据本报2007年8月7日报道:2007年7月20日,打工青年田彦财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南郊的红雁池水库溺水,半小时后打捞人员赶到现场,但并没急着打捞溺水者,而是和田彦财的堂哥讨起价来:“打捞要交4000元,一分不能少”。最后在派出所民警的协调下,商定打捞费为3000元。 我们当然知道,随着社会的发展,政府没必要也不可能事无巨细地把所有事都揽入公共责任范畴内,有限政府是社会发展的趋势。但有限政府也是责任政府,如果全交由市场来解决,同时又不加强市场监管,那将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就打捞尸体而言,在完全市场化的前提下,收钱捞尸没错,面对死者家属想得到尸体的刚性需求,打捞者挟尸体漫天要价,除了背负道德上的谴责外,也没有错。这样一来,对死者尊重这一伦常将会被极度扭曲,公众善良的神经将会一次次受到刺痛,打捞尸体行业的恶性循环也不可避免。 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政府的缺位,才使得以打捞尸体为业的陈波敢于在光天化日之下,当着消防、海事、公安等众多部门的面,与校方讨价还价,且言行嚣张。我们可以预想:如果救助打捞工作不回归公益,以后还会有更多的“陈波”跳出来一次次刺痛公众善良的神经。 其实,将救助打捞纳入政府的公共服务并不需要花太多的财力和人力。我们不妨反观以打捞为业的陈波一方,其实他们也没什么专业设备,空壳公司,渔民、渔船都是临时请的。这与出事点宝塔湾水域每年都要发生数十起游泳者溺亡事件相比,孰轻孰重不言而喻。 死者长已矣,生者当自省。在此次通报调查结果的新闻发布会上传出,荆州市计划政府出资在宝塔湾边设立两个公益救助岗位,面向社会公开聘请有救援经验、水性好、熟悉宝塔湾水域环境的人员专门从事江边紧急施救工作。 这当然值得欣慰,但我们更希望荆州设立的公益救助岗位只是救助打捞在全国范围内回归公益的开始,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当以此为教训,应急队伍中有一支设备充分、人员充足的打捞队,弥补一些公共服务的缺失,避免“挟尸要价”再次发生。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 或 注册

90764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