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装在套子里的人你
Danya Mo
达达令 1 我有一个高中同学,高考的时候没有发挥好,于是选择复读。哪知道复读那一年的高考成绩也不甚理想,于是他打算继续复读。 再下一年的时候,不知道脑袋瓜为什么突然蹦出一个念头,非要考清华北。他不是那种学习成绩很出彩的人,所以结果是可以预见的,这一次高考成绩也是一般。 可是他不服,非得重来。于是这么下来,他前后考了四次高考,最后一次终于勉强愿意接受一所普通一本大学的录取。 也就是说,他去年才刚刚毕业出来工作。 前阵子他给了我电话,说准备来深圳换工作。我很开心,答复说各方面我都可以帮上忙。可是就在我们决定怎么见面的时候,他突然退缩了。 他说了一句,要不算了吧,不需要麻烦你了。 我回复说,帮不帮忙是另外一回事,老同学相聚吃个饭聊聊天也很正常啊! 忘了说一句,这个男生在高中时期跟我的关系还不错,尤其是最后一年高考的时候,因为相互鼓励相互帮忙,后面已经上升到了有点类似于革命友谊的阶段。 所以这时候我很疑惑。 果然过后几天他给我留言说,我还是不去见你了。 我感觉我们之间已经产生了距离,你工作了这么些年,有了这么多经验跟人脉,而我还是一个刚毕业的屌丝一枚。我跟你们的世界不一样。 说实在的,他的这一句“我跟你们是不一样的”让我感觉到有一些刺痛。 我想过在我的定义里,好朋友渐行渐远有很多种不可抗的因素,但是这一种却是我完全没有预料到的。 好在我是个会聊天的人,我尝试着不用一个过来人的语气跟他沟通,我让自己站在我们彼此是同学一场的角色里。 我安慰他说,你不过就是比我们晚几年出来工作而已,我自己现在还是一个小白领,又不是什么牛逼哄哄响当当的人物,没有什么差不差距的。 可是这一份安慰没有用,聊天记录的字里行间里他都不停的冒出来“你们好厉害,你们好牛,你们都领了好几年的薪水了……”这样的加重语气字眼。 他很用力的把自己跟我隔绝开,也跟我们当年同学一场的情分隔绝开。 这一刻我终于明白,以前那个自信满满的他,或许是在这连续三年的复读生活中,觉得自己丢失掉了这三年的成本机会:当年跟自己同一届的同学们,现在都已经成为了相对而言比较成熟的社会人,而他还是个刚出笼的菜鸟。 他甚至说了一句,我都觉得我不配跟你说话。 也是到了这一刻,我开始接受了这么一个事实真相,我们两个不可能回到从前了。 我自己反思了一下,如果是我处于他的角色的话,我可能更期待的是希望多跟这些已经有了几年工作经验的同学连接起来,这样子自己能够更好地学习一些东西,也可以更好地融入这个社会。 可是转念一想,我觉得我没有资格换位思考去评价他。即使他现在出来工作晚三年是自己当年选择的结果,没有人逼迫他,但是没有办法忽视的是,就是这三年的时间耗费,让他成了一个比较自卑的人。 这份自卑,并不是我可以通过说服他、安慰他就能够解决的,他需要时间,所以我就给他时间,至于后面还有没有回转促达的可能,这不是我能勉强的部分。 所以我们之间就没有再见过面了。 2 刚毕业那一年,我们大学的深圳校友会举办了一次聚会活动,我于是就去参加了。 聚会上有很多年龄阶段不同的校友,其中我吃饭的那一桌就有一个比我长十多岁的师兄。相互介绍跟交换名片的时候我才知道,他是深圳一家知名展会公司的财务总监。 那个时候我刚工作不到三个月的时间,还在试用期,可想而知我是一个没有什么谈资的人,所以大部分的话题都只是聊聊我们母校的那些人和事。 这一顿饭我也吃得不是很自在,虽然都是校友,但是毕竟都是之前不熟悉的陌生人,每一个人所在的行业跟人生积累也都各不相同。 同桌的有几个也是那年跟我一样刚毕业的女生,她们叽叽喳喳聊得很开心,她们自拍完了就交换微信。 唯独是我身边的这个比较年长的师兄,他一个人在默默的吃饭。我想跟他打破这种尴尬。 可是一开口,我就后悔了。 他的气场太强烈,我觉得我说什么都是迟迟顿顿吱吱呜呜的,虽然我是抱着请教的名义去问他一些问题,可是或许是因为不够成熟的缘故,我的提问相对而言都比较幼稚,我能感觉得到他也是比较勉强地回答我。 这顿饭过后我跟师兄留了联系方式,结果也能想得到肯定是不会联系的。 可是好玩的事情在后面,有一天我上班的时候才发现,这个师兄的公司就在我所在的这栋写字楼的下一层。 果然有一天坐电梯的时候,我们俩互相撞上了。 我自己心里一直有一个声音:他是那一家大公司的二把手,而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小职员,我都不好意思跟他打招呼。 最后就是我躲在了电梯的角落里,我假装在玩手机没有看见这个师兄,可是现我心里其实是特别不自在的。 就这样持续了半年,我偶尔会在电梯里遇上师兄,每次我也都是像第一次那样下意识的躲起来,然后心里祈祷希望他不要认出我。 这虽然是一件小事,但是就在我的心里特别的痒啊!甚至有时候我都有点怨恨自己,为什么你这么胆怯? 我知道我是害怕,我害怕自己万一跟这个师兄所谓的相认之后,他会不会不屑于认识我,会不会不想不理我,会不会觉得我没有意思......我害怕他会不会觉得我别有用心,想靠近他获得什么利益? 这是我性格上的一个弱势,明明心里已经上演千百种自问自答的戏码了,可是表面上却一声不吭。 终于有一天,电梯里就剩我跟师兄两个人。他盯着我,似乎感觉有点眼熟,但是他并没有说话。 这一次我终于躲不开了,我硬着头皮开口。我说我是上次校友会跟你同桌吃饭的那个女生,我就在楼上的公司上班。 他停顿了一会儿,然后说了一句,哦,是你,我想起来了。 这一次过后,我的心理负担终于卸下来了,至少每一次坐电梯的时候都没有那么担忧了。我跟这位师兄也成了打照面时候的点头之交。 在此之后,我跟这个师兄吃过一次饭,喝过几次咖啡,我依旧还是那个没什么谈资储备的小职员,他还是那个时刻都在思考事情的老总,但是我不再那么忐忑了,因为我知道我的确资历不够,但是这不妨碍我可以成为一个倾听者。 3 这一件破冰小事之后,我也开始会反思自己,很多时候我觉得自己很迷茫得不到帮助,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把自己圈在了套子里。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刚开始工作的时候,公司偶尔会有下午茶,我每次都不好意思参与进去吃喝,因为害怕给别人留下一个好吃懒做的印象。 工作上遇上难题的时候,我总是自己一个人憋着撑着,很少想到要去请教别人。甚至有同事过来询问要不要帮忙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居然是,没事,我自己可以的。 我自己每一次的独白都是,千万不要把自己变成别人认为不好的人。 于是我选择了固步自封:嗯,我尽量不跟同事交流,尽量不跟老板对接,尽量不麻烦别人,这样我就可以少出错了。 就是这一句,尽量不麻烦别人,让我变成一个特别没有存在感的人。 直到后来有一个职场长辈提醒了我一句:亲爱的你好歹得先欠别人个人情,哪怕别人给你打印个文件也好,这样你才有机会回馈帮忙。 人情往来一场,这样才能互动起来好吗? 我突然觉得自己一下子开了窍。 4 我在去年的时候开设了一个收费咨询的试验,我说明的很清楚,这是针对某一个具体的主题进行全面的梳理,我就我的经验跟体会给出一些参考建议。 也就是说我是在出卖我自己的知识积累,这也是一个你情我愿以及合理的等价交换原则。 可是让我哭笑不得的是,总有那么三五个人给我留言,第一句话就是:你是不是神经病啊?跟你聊天还要收钱? 甚至还有更加义正言辞的:我跟你说啊,我看了你的文章了,但是我先声明一句,我是不会给钱跟你闲聊的。 这种状况让我哭笑不得。 “我先声明一句”,这个“先”会有一种我设置好了一个陷阱,等着你自投罗网的魔爪阵势。 还有就是,我特么什么时候说过闲聊也要收钱了? 但是我不愿意解释,毕竟我只需要对那些愿意买单我的时间的人,认真做好我该帮助、梳理、建议的部分就够了。 我经常会收到很多的留言,第一句开头就是:我知道你很忙,不一定能够回复我,那我先把我的问题跟你分享一下,你什么时候有空了愿意说了再回答我也不迟。 我很喜欢这样的表达方式,诚恳、舒服,没有给我很大的压力。 我最害怕的就是那一种本来抱着想请教的逻辑,结果第一句话就是:你那么厉害,你是个大忙人,我知道你不会理我的。 每一首遇到这样的提问,我心里旁白就是,好吧,既然你觉得我是个大忙人,既然你觉得我不会回答你的,那我干脆不理就好了。 5 你看,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不应该是这样的,你还没有开启一段对话之前,你就把自己给封死了。 虽然我们有时候说,不抱任何希望所以也不会有失望,但是要知道做最坏打算的前提是,你得在行动上是去努力的,而且更不应该在言语或者心理上暗示自己:嗯,反正我也得不到他/反正他也不会理我/反正我知道你看不上我/反正我配不上你。 这个逻辑的后果是,你掐灭了最后那一缕别人想向你伸出援助之手,或者还有些想靠近你的的烟火。 请教问题好,求助难题也罢,还有跟与自己不在一个圈子或者阶层的人来往,我们需要做的是抱着开放的心态去迎接任何一种可能。 我身边也有很多比我厉害比我资历深比我有钱比我有趣的人,这其中有年纪大的长辈,也有年纪比我小的人。 我以前心里也会有过犹豫,我担心,他们会不会不愿意搭理我?可是后来我的观念转变了,反正我也没有更多可以失去的部分,所以不如厚着脸皮打开局面。 这个思路一打开之后,哪怕最后的交流不算很好,我觉得自己也没有吃亏。 如同我们在回忆自己过往的时候,我们大部分不会因为自己做过的一些事情而后悔,让我们遗憾的,往往是那些我们不曾做过的事情。 自以为是的面子有时候是一把枷锁,你会放大不好的那部分,会在做选择的时候犹豫不决。 我的前任领导经常跟我说一句话,不管这个方案好不好,你先写了再说。 同样的逻辑,我也不知道这一场对话之于我而有没有用,我也不知道那个人在他心里怎么评价我,我也不知道他到底喜不喜欢我……我们需要做的部分不是在自己的思维里揣摩对方会怎么想,与其这样我们还不如把精力集中在自己的身上。 在遇上那些对我们有用的帮助以前,在遇上我们的贵人以前,我们得先成为这个吸引力法则的核心才是呢。 毕竟自助者,天助之呀。 ●●●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聪明的父母,从不向孩子诉苦 (Danya Mo)
- 当你一个人熬过了所有的苦 (Danya Mo)
- 无感是最舒适的爱情 (Danya Mo)
- 一个家庭的幸福取决于妈妈的心情 (Danya Mo)
- 我有个处心积虑要嫁给有钱人的女同学 (Danya 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