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自己的不完美》 武志红
billyhello(公众号书目,打开一扇阅读的窗)
能够读到这本书,算是冥冥中的安排。感谢遇到你,让我释怀了从小到大的数个心结。书中文字像一涓清凉的细流,自然的淌入内心,使自己多了一份面对生活的平静和从容。 从来没对人讲过,我是一个在内心追求完美的人。我从不想把自己心灵的破绽流露出来,想展示出来自信、大方、无畏的品质,其实往往是在隐藏内在的很多相反的特点。 我就是我,如果我接受我自己的一切,那么改掉一些陋习的途径会很多,如果不接受自己的全部,那么塑造一个完整的自我的大门会关闭,压抑、分裂、长期颓废等各种问题可能会慢慢滋生。这是本书教给我的至上哲理,我闭上眼睛思考了很多遍,有的时候接受全部的自己是很难,但是接受全部的自己是为了更好的进步。 我从小到大一直在跟胆量抗争,是面对黑的胆量。小学上学路上不敢睁眼走过胡同的两个门口,因为那两个门口长关着,光线差;不敢背对着关灯的房间坐着;不敢自己走夜路;夜里特别不喜欢自己上厕所......这不是一个男子汉应该有的胆量,我从小就知道这个。我曾经狠心的锻炼过自己走夜路的胆量,但是效果适得其反。而立之后,自己一人在家睡觉仍然需要开着一盏灯,可能很多人听起来觉得好笑吧。 怕黑,仅仅是我一人时的感受。真的奇怪,当和孩子或者妻子在一起时,我会瞬间变得一点都不怕了,是从内而外的不怕,不是装出来的。但当剩下我一个人时,胆量瞬间打回了原型。 很小的时候,我曾经因为一次淘气被关黑屋,那件事情我现在还记得所有的细节。我当时使劲挤着门,大声的说,我跪下了,我以后再也不淘气了......从此之后,我更加怕黑了,也变得特别懂事,很少犯错误。 尝试过分析怕黑的原因。是因为害怕有鬼?怕鬼吃了自己?但是鬼打不过我啊,我很强壮。怕鬼杀了我?我好像也没那么怕死。为什么恐怖片里边的瘆人镜头不敢看?暴力片里边的满脸血的镜头从不敢看?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我胆量这么小??? --------------------------------------------摘句--------------------------------------------------------------------------- 对抗痛苦才是痛苦主源 思维与痛苦的关系犹如洋葱,最核心的是痛苦,围绕着痛苦的第一层对抗性思维就是第一层“洋葱皮”。但第一层思维并不能消除痛苦,于是你发展出了第二层“洋葱皮”。但这还不够,你又发展出了第三层...... 我们若想破除这一层又一层的“洋葱皮”,可以问自己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到底是哪个原初痛苦更痛苦呢,还是你想消灭这个原初痛苦的努力更令你痛苦? --------------------------------------------摘句--------------------------------------------------------------------------- 是呢,我怕黑影响生活了吗?没有!那为什么一直这么困扰自己呢?怕走夜路尽量不走可以吗,怕起夜上厕所在手边准备个手电筒也可以吧。我生下来就比别人胆量小一点点,不妨碍其他呀。退一步说了,上帝造人也没让所有人胆量值相等,胆小之人常自扰,何苦!于是释然。 我是一个控制欲很强的人,在成家之前基本上都是自控,控制自己的学业和生活,好像效果还不错,因为自己控制自己,没人反对。但是成家后,由于控制欲强引发了数次的家庭矛盾。有些时候自省为什么这么想控制别人的想法,要自控自控!不要控制别人和自己保持一致!但往往这样思考会让自己特别疲惫特别压抑,最后也没有好的效果,控制欲也没有减弱。 有段时间我甚至怀疑自己得了躁郁症,拿一些症状在对号入座。 --------------------------------------------摘句--------------------------------------------------------------------------- 带着心理问题积极生活 每一种心理的痛苦都是有意义的。我们可以有无数种方法降低痛苦、逃避痛苦,但真正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一种:直面痛苦,认识痛苦的意义,领悟到问题的来源,并由此成长。 我们想逃避痛苦、但痛苦背后的问题恰恰是我们的一部分,须臾不可分离,根本逃避不了。所谓的逃避,只不过是运用种种自欺的方式扭曲了我们对问题的认识,从而减少我们的痛苦。我们以为看不到它们了,但其实它们还是我们甩不掉的尾巴。 那些直面自己的痛苦及痛苦背后的问题的人,每一次痛苦就促进了他们的成长。 --------------------------------------------摘句--------------------------------------------------------------------------- 也许在心理学上控制欲过强意味着童年的某些特定事件?但这个性格特点只是引起了生活中一些小矛盾,不需要返回去寻找源头并纠正。 我尝试着静下心来去感觉数次由于控制欲过强引发矛盾的事件,去接受自己确实是有过强控制欲这个事实。我接受了,过了那么一会儿,突然感觉以往那些觉得都是原则性的问题好像跟家庭关系比起来都是琐事,家庭经营的是关系和和睦。以往怎么都放不开不会妥协的事情在现在看来,很多是堂吉诃德式的努力。越控制,越失序,何尝不是。发自内心的淡淡一笑。 接纳自己,悦纳真我,谈何容易。之所以不已,最重要的原因是,这个所谓的“自己”中,有太多黑暗、太多痛苦,我们不想面对。 “隐藏”、“避讳”、“鄙弃”自己的“暗”与“黑”,似乎可以视作人类的本能或者通病,不论出于自觉或者不自觉。对他人“暗”与“黑”的挑剔与职责,其实也是对自我的“暗”与“黑”的态度,只不过对他人从严,对自己从宽罢了。当然,也有例外,对自己格外地责难与鄙视也是有的。种种此类的对抗与斗争,往往贯穿我们的一生。即使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又如何,七老八十的时候,愧悔人生的不也大有人在? --------------------------------------------摘句--------------------------------------------------------------------------- 积习就是你的本性,恶习代表着你内心的需要 越控制,越失序 悲伤是完结悲剧的力量 癌细胞或是被压抑的情绪 脊椎病或象征着过度的负担 --------------------------------------------摘句--------------------------------------------------------------------------- 从这个意义上讲,《感谢自己的不完美》可以视作某种意义上的救赎之书。上述观点,细细体味会有人生境界的升华! 【原文出自微信公众号:书目】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隋文帝的独孤皇后到底有多善妒? (白玉茶)
- 文字控(收集) (安若颜)
- 求书,《丁庄梦》阎连科,全本 (赵匆匆)
- 《中国古代星占学》重印的日记,我自己能看到,但是其他人显... (鼹鼠的土豆)
- 长孙皇后的儿子李泰为什么被过继给李玄霸? (白玉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