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的四种模式

木有木瓜

来自:木有木瓜 组长
2016-05-18 22:19:31

×
加入小组后即可参加投票
  • 木有木瓜

    木有木瓜 组长 楼主 2016-05-18 22:20:01

    三.“好伙伴型家长,”家长为了尊重孩子,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不对孩子提出任何要求,不给孩子提出任何挑战,使孩子丧失了很多发展的机会。

    在学校的时候,有的孩子刚开始学得很开心,慢慢地觉得有一点累,就不愿意来,家长一看孩子不愿意来就很紧张,一方面想让孩子继续学,一方面又不想强迫孩子。这个时候我们到底是跟孩子妥协还是帮着孩子坚持下去呢?

    首先,任何时候,坚持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别说孩子,就是成年人坚持做一件事都困难重重。坚持当然是好事,前提是要坚持做什么?无论孩子在学英语还是钢琴还是别的学习班,家长给孩子制定计划时,要考虑孩子有没有能力和条件满足自己的要求,完成目标。你想让孩子成为李云迪,而事实是孩子特别努力也就能达到钢琴老师的水平(不是歧视,只是举个例子来说明期望值的不同),那成为李云迪这样的目标就没必要坚持。可是如果你了解孩子,你知道只要帮孩子坚持下去,他是有能力克服课程中的挑战的,那就不要向孩子妥协。

    所以要不要继续学,家长可以先了解班级的具体情况,班级的其他孩子到底是什么水平,如果家长、老师孩子一起努力,是不是有可能孩子可以跟得上这个班。如果孩子有这个潜力,那就把自己的立场明确地告知孩子:“哭是没有用的,我们一定要在这学下去。”不要让孩子对放弃抱有希望,然后再告诉孩子,我们会怎么 帮助他克服困难。

    如果孩子本来有可能克服困难继续跟得上这个班的,可是他一哭一闹,家长说算了,那就不学了。孩子就会觉得哭闹是管用的,于是以后只要自己提出的要求家长没有满足他,就会用哭闹来威胁家长。这样的孩子可能以后做什么都是三分钟热度。

    还有一种情况,家长可以不用满足孩子的要求,不用跟孩子妥协 。那就是当孩子因为“自我”影响了别人,影响了大家。

    当四五岁的孩子因为愿望没有被满足,躺在公众场合大哭,你会怎么办?

    A.不理他,让他哭去,苦累了,就不哭了。 B.把他抱走,但是不能满足他的欲望。 C.告诉孩子快起来,别受凉了。

    更好的建议是:快起来,这里是公众场合,你在这里哭会影响到大家,你不能因为你的行为影响到大家。如果孩子不走,继续哭,就可以强行控制孩子了。这时的强制,不是为了家长,也不是为孩子,是为了大家。

    孩子都是以自我为中心,这很正常。“自我”就像刺,会刺痛别人,你让大家都疼,自己还能快乐吗?作为家长,要教给孩子如何照顾别人的感受。

    四.“教练型家长”,有的父母就像教练一样,他们知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教练不参加比赛,比赛是运动员的事情。

    在训练中,教练给运动员提供技能上的榜样、情感的支持和鼓励。家长也一样,通过行为熏陶,为孩子树立榜样,通过情感交流,让孩子觉得安全和温暖。

    生活是一场马拉松,明智的父母会陪伴孩子一段路程,会教给孩子必要的技术和规范,会为孩子参加训练和比赛创造较好的条件,然后就充满期待地关注孩子的表演。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 或 注册

6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