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电影大师的长镜头艺术秀
台湾电影
长镜头既是摄影技术的发展,更是电影美学的扩展,作为电影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它的美学价值常常是电影同行津津乐道的话题,成功的长镜头运用往往也能在艺术上成就了一部电影。 下面请看电影《大事件》开头7分钟的长镜头
在《大事件》的开头,导演杜琪峰运用将近7分钟的长镜头,天衣无缝地一镜到底,成功展现了警匪混战的精彩场面。 据说杜琪峰为了设计这个长镜头,专门请来了拍摄过《指环王》的专业摄影师,不过因为研究剧本时发现无法胜任拍摄而打了退堂鼓,于是杜琪峰带领他的团队亲自上马,在克服重重困难下完成了这段足能写进电影教科书的经典长镜头。

像《大事件》这个长达将近7分钟的长镜头,它颠覆了传统的快速连续枪战场面,不同的人物关系,不同的场景转换和空间调度,都连续展现得极为惊艳,如果拍摄团队没有超高的掌控能力,任何的一环出现疏漏都会满盘皆输,只能从头再来。想想好莱坞摄影师打退堂鼓不是没有理由的。

长镜头的运用是一门高深的技术活,但何曾也不是一门高深的艺术秀呢?比如下 面的几位导演,就完全把长镜头当作是艺术来表现。 蔡明亮 代表作:《郊游》、《爱情万岁》 蔡明亮的电影就艺术得不能再艺术了,相信很多看过他电影的观众都是蒙逼的,大写的一头雾水,除了故事以外,“没完没了”的长镜头常常会使没有耐心的观众欲睡过去,简直就是在和观众玩一场耐心长跑赛,趋近偏执。但这毫不影响他的电影得到同行特别是一些忠实影迷的极大赞扬,在国际上更是获奖无数。

◎《郊游》剧照 蔡导的片子里,各种长镜头及无对白的表演已经成了他的独特风格,当然像湾哥这样的“凡夫俗子”是很难站在艺术的角度去品读的,比如《郊游》里李康生扮演的贴满一身广告贴纸的人形广告牌,在风雨中一站就是十几分钟的镜头时间,看了真让人抓急。

◎《郊游》李康生 同样的还有《爱情万岁》的结尾,杨贵媚坐在公园的凳子上一哭又是十几分钟,一直哭呀哭,这部戏就结束了,威尼斯金狮奖也就到手了…

◎《爱情万岁》杨贵媚 有人调侃说蔡导拍电影真容易,一台摄影机一个演员固定在那里,一部戏就出来了,导演轻松,演员也轻松(有本事你来拍/演啊!)。 侯孝贤 代表作:《悲情城市》、《海上花》、《最好的时光》 如果说蔡明亮的长镜头艺术得有些沉闷,那侯孝贤电影里的长镜头就合理许多,但大师出招怎么可能不痛不痒就草草了事?可至少还在湾哥的接受范围之内。

◎《悲情城市》片场,右起侯孝贤、李屏宾 从他的第一部长片《就是溜溜的她》开始,长镜头造就出来的视觉风格,就成了他的独特标识,且一直在他后来的电影里得到延续。特别的体现比如《海上花》,全片不到50个镜头,每个长达4~8分钟,窄小的室内空间里,长镜头运用到了极致,不过这里的“极致”可和蔡明亮的“偏执”差远了。 《海上花》片段
至少侯导的电影在大多数观众的耐心范围之内,所以我们会发现,在《海上花》里,观众会有耐心看着一群人把麻将打完;在《悲情城市》里,会有耐心看着一家人把晚饭吃完;在《最好的时光》里,会有耐心看着台球桌上的两人把一盘台球打完…

◎《最好的时光》剧照 贾樟柯 代表作:《小武》、《站台》、《三峡好人》 说到侯孝贤,怎么能错过把他当成“电影启蒙导师”的大陆第六代导演贾樟柯呢? “山西汾阳”、“年轻有为”、“墙内开花墙外香”一直是观众对贾樟柯的印象,除了这些印象以外当然不能漏了的还有他电影里的长镜头。如果说他的“电影启蒙导师”侯孝贤的电影长镜头的运用称得上是“极致”,那贾樟柯的长镜头运用可以用“舒服”来形容。

◎《小武》片场 舒服得不留痕迹,却又是那么的合理那么的艺术,显得一点都不刻意,可能这就是他的电影值得细细品味的独特之处吧,自然而真实。正是因为这种自然而真实的镜头语言,使得他的每一部电影都显得客观而接近本土地气,但为什么却是“墙内开花墙外香”呢?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站台》剧照 有人计算过他早期每部电影的长镜头运用平均时长,比如《小武》是33秒,《站台》是76秒,可以看出他是多么钟情长镜头。湾哥印象特别深刻的一个长镜头是《三峡好人》的开头,算得上是一个完美的开场:一个镜头,从船头一直拍到船尾,将船上底层百姓的生活百态表现得淋漓尽致,直到最后船尾主人公的出现才落幕。 《三峡好人》开头
像《三峡好人》这样贴近百姓生活的电影,几乎都用长镜头来拍摄,有时湾哥真的佩服贾樟柯他是怎么办到的,而且很多都是素人演员,可能甚至连他们都不知道自己是镜头里的演员,你说神不神? 杨德昌 代表作:《恐怖分子》、《麻将》、《一一》 台湾新电影浪潮的导演走的都是真实、自然、纯朴和写实的路线,如侯孝贤、杨德昌等。特别是杨德昌,在他有限的电影生涯里始终坚守纪录式的写实风格,还原日常生活的本来面貌并艺术地表达出严肃、冷静的影像效果是他一生的追求。其中长镜头的运用成了他最擅长的一种手段。

“台湾社会的手术刀”是人们对他电影的最高评价,他的电影大多都是运用固定机位和长镜头来拍摄,让摄影机很好地充当着一个客观的旁观者和记录者的身份,让镜头尽量保持克制和冷静,让现实生活一件一件地展露在观众面前,异常的写实。

◎《麻将》剧照 比如集大成之作《一一》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其中有一个3分半钟的固定机位长镜头,把婆婆去世之后的夫妻两人的自我反思、人生领悟通过对话娓娓道来,借着含义丰富的人物对白,给影片中的家庭生活赋予了某种形而上的哲学含义,瞬间和其他人的电影提高了不少层次。

◎《一一》剧照 因为熟悉和方便,湾哥列举的都是我们华人范围内的著名导演,看看他们都是如何在电影里玩转长镜头的。喜欢电影的朋友不妨刻意关注一下这些导演或者其他湾哥没介绍到的善用长镜头的导演,因为这些长镜头带来的语言,永远比你能想象的多得多。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看电影大师的长镜头艺术秀 (台湾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