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援和天水围

本来老六

来自:本来老六 组长
2009-11-19 09:23:31

×
加入小组后即可参加投票
  • 本来老六

    本来老六 组长 楼主 2009-11-19 09:24:15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B6%9C%E6%8F%B4

    香港9月份领取社保综合援助的数字下降 时间:2008-10-09 16:22

    香港特区政府社会福利署8日公布,香港9月份整体领取综合社会保障援助的个案较8月份下降700宗,环比下降幅度为0.2%。 社会福利署8日发表的最新领取综援个案数字显示,香港9月份底领取综援的个案总数约为28.2万宗,受助总人数超过47.4万。 就个案类别分析,9月份因失业而需领取综援的个案为3.1万多宗,较8月份下降0.3%;单亲类别个案有3.6万多宗,按月下降幅度为0.5%;低收入类别个案则较8月份下降1.3%。 特区政府在2007-2008财政年度的综援总开支约为180亿港元。

    港股开户 交易投资的便捷通道—— 东航国际金融网上营业厅: 网址:http://www.kiiik.com/hk/index.html

    香港综合社会保障援助金额8月1日上调

    2008-08-04 09:20 文章来源:新华网 文章类型:转载 内容分类:新闻

      香港特区政府社会福利署7月31日表示,香港综合社会保障援助受助人将从8月1日起获发更高的援助金额,援助标准上调4.4%。

  • 本来老六

    本来老六 组长 楼主 2009-11-19 09:27:51

    请勿拍摄灭门惨案

    “没什么事我不愿意再去天水围了。”许鞍华觉得拍过“夜与雾”之后,那里的人应该很不欢迎她了。

    2004年4月,许鞍华拍完了《玉观音》,正在跟编剧思考下一部电影。一天,两人见面,不约而同谈起了当天报纸的头条新闻:天水围灭门惨案。

    天水围位于香港新界元朗区,地理位置偏远,距离中环市区大约25公里。天水围公共屋邨住着大量内地新移民,由于公共交通费用相对昂贵,这些低收入的新移民无力承担每日外出打工交通费用,不少家庭长期倚赖失业综援。

    2004年元朗领取综援个案近3万宗,天水围占了一半;天水围的自杀率也是全港最高。

    2004年4月11日,天恒邨无业男子李柏森,用刀砍死了比自己小很多的内地妻子金淑英以及两个亲生女儿,继而自杀,是震惊全港的天水围灭门惨案。

    惨案发生后,香港政府在舆论压力下,增加了对该地区的社会援助,但收效甚微。天水围又被称为“悲情新市镇”。许鞍华和编剧决定去天水围,看看是否将惨案能拍成一部纪录片。

    那是许鞍华第二次去天水围,第一次是2002年,她监制了一部鬼片《幽灵人间》,要找一个鬼出现和跳楼的场景,有人推荐了天水围。许鞍华当时对天水围的印象是:特别空旷,刚建起房子没人住,像一个模仿得很好的城市。

    再次去,居民已经陆续搬进了天水围。天水围分为南北两区,南区是1993年建的,建筑基本上是黄色和咖啡色等暖色调组成,很有生活感,“日与夜”就是在这

    里拍的;天水围北

    是粉绿跟粉蓝的,非常童话的感觉。

    这里怎么看都不像一个悲情市镇,更像一个规划得很清楚、更近代化、被漫画的都市。这里离深圳很近,居民可以买到深圳便宜的A货,最新的球鞋,他们戴时髦的墨镜、耳环,染头发,“也可能那天我碰到的都比较新潮”。

    许鞍华带着机器去天水围采访了一两个月,拉拉杂杂采访了十多个人,包括遇害者家人、邻居、社区成员,最终还是决定拍摄剧情片。

    2004年底,详细的分镜头剧本做好了。2005年3月香港国际电影节上,这个剧本成了香港亚洲电影投资会28个资助计划之一,还获得大奖,得了10万块钱。许鞍华拿这笔钱先付了编剧一点工资。

    许鞍华带着剧本找投资,一些海外发行人彬彬有礼地告诉她,如果拍好了他们愿意看片,如果拍得好也可以发行———但不会投资。

    “那就等于是没有投资。”许鞍华笑着说。

    2005年,《无间道》系列已经拍完了第三集,整个香港电影圈都在寻找深挖“无间道”潜力的办法。这一年,香港电影开始惨淡,全年一共只有47部电影产生,票房只有4亿港币,“无间道”神话已经榨不出来任何油水,人人都在寄希望一炮而红的大片,没有人会去考虑香港精神,更没有人愿意投资这个凄惨、邪门的故事”。

    “人人都觉得不应该拍,大家生活都那么苦,还要拍一个那么惨的东西;还有这家人死得太惨了,有点在抹黑天水围。”许鞍华最终没找到钱,她顺势回了内地,拍了《姨妈的后现代生活》,一去就是三年。

    等许鞍华回到香港,有投资者找来,他们觉得许鞍华应该有很多温情的女性题材电影可拍,没想到许鞍华又拿出了灭门惨案,还是没人愿意接招。

    2007年,天水围再次发生灭门惨案:一个领取综援的家庭,丈夫因癌症在医院救治,患有精神病的妻子将两个子女捆绑从24楼扔下,自己随后跳楼,3人当场死亡。天水围的社会问题被认为是香港政府的耻辱。

    电影节就是瞎了眼睛

    2007年,商业导演王晶也是来找许鞍华谈新电影的投资者之一。许鞍华终于想起了另外一个沉寂很久的剧本,这就是后来的《天水围的日与夜》。

    2000年,她收到香港中文大学新闻系一个叫吕筱华的学生寄来的剧本:一个单身妈妈带着孩子在荃湾屋邨生活的故事。

    “我一直被这个剧本惊讶着。”许鞍华说,她以为两母子的关系是不好的,结果他们关系不错;她以为妈妈的弟弟是看不起他们,原来不是;以为男孩子是单恋女教师,也不是;以为祖母死了,结果死的是另外一个老人……“它的情节全部都是在反高潮,但很让人有追看性。”2000年的香港电影已经开始滑落,观众跪等的是高潮澎湃的视觉奇观,剧本一放就是七八年。

    “很淡很淡。”重口味的王晶看了剧本,还是选择了投资。2007年,王晶已经是汉传媒和影王朝的CEO了,拍了很多喜剧商业片之后,王晶也希望能在文化上有所贡献,“让公司健康发展”。“健康”的付出很小,120万港币———甚至比不上今年金像奖红地毯的花费。

    王晶对影片的定位是电视电影———这是许鞍华的老本行,1979年,谭家明、徐克、许鞍华、严浩等年轻人,从无线电视台拍电视电影起家,掀起了香港着名的新浪潮运动。

    在香港,120万差不多刚好请一个明星,而且只能托关系找演技派。

    许鞍华首先想到的是鲍起静,她是亚视签约女演员,父亲是着名演员鲍方,弟弟是着名摄影师鲍德熹。“其实鲍起静比较文雅、比较女性化,她知道要演单亲妈妈,有一点刻意模仿我,显得粗壮一点。”许鞍华对剧本最大的改动,就是把故事放在了她已经比较熟悉的天水围。

    影片最重要的场景就是吃饭,“每一场吃饭都是刻意安排的,因为没别的东西安排了”。

    每场吃什么菜都是编剧写明的,剧本里面,全部吃的都是鸡蛋,鸡蛋必须要看起来很好吃,而且有很多变化,就有了蒸蛋、荷包蛋、青豆炒蛋、虾仁炒蛋、豆角

    炒蛋……

    “这些都是香港普通人家经典的吃法。”许鞍华说她在天水围认识的家庭主妇,每天都会研究怎么能用最少的钱,做最好吃、最有营养的菜。有两个菜是必备的:豆腐蒸碎肉,番茄炒鸡蛋。

    香菇是影片里很关键的一道菜———阿婆送给贵姨一包香菇,贵姨没有用任何配菜,做了一道香菇,饭桌上,儿子和她几次赞美香菇“好味”。

    香菇在香港人家里,是过年过节才吃的主菜,许鞍华小时候的印象,逢年过节一定要买白切鸡、烧肉或者烧鸭三个菜来拜,拜完后加一大盘肥猪肉煮香菇,肉是配菜,香菇是主菜。“有钱人家里吃什么我不知道,我们家庭算是中等吧,中低下层,到中上层,到了中上层就不太吃这些菜了。”2008年4月,这部吃饭片在香港国际电影节公映,看过电影的人如获至宝,不惜笔墨赞扬这部影片。香港演艺学院电影电视学院院长舒琪说:“我不以为《天水围的日与夜》是一部简单的电影。它展现的不独是一份气度与情怀,还有无比的信念与勇气。电影节没有给它开幕电影的荣誉,就是瞎了眼睛。”7月18日,影片在百老汇电影术中心一个影厅上映了近一个月,最后只回收到8万多港币票房。大部分影评人是通过DVD看到“日与夜”,并开始口耳相传的。

    《天水围的日与夜》已经不是单纯的电影作品,它成了影评人攻击、讽刺电影资本市场的武器。由于成本低,许鞍华没钱请剧照师,导致全片只有几张剧照反复使用———这也成为了舆论歌颂和赞美的例子。

    杀老婆的就是我

    “我是在许鞍华拍‘日与夜’的时候,知道她还有一个天水围灭门惨案的剧本。”投资人王晶看到“日与夜”的口碑效应,开始主打“天水围”的概念,他用十倍的价格投资许鞍华开拍《天水围的夜与雾》———这一回许鞍华请得起明星了。

    任达华饰演的失意装修商原型叫李柏森,长得高高大大,蒙住眼睛跟任达华很相似。

    张静初扮演的内地妻子,原型长得更像杨采妮。出事后,女方家长来领遗体,许鞍华和他们在深圳见面,“你以为她家里人很惨,他们当然也都很悲哀,但是他们都很正常,可能比你和我现在都还要正常。”有人知道许鞍华要拍这个灭门惨案,会主动跟她聊自己的感受。有一天,许鞍华接到一个男士打来的电话,说:“要不是我给别人挡住,杀老婆的就是我。”那个男人是一个四十多岁来往内地香港的货车司机,娶了一个二十多岁的湖南新娘,很漂亮,还生了两个女儿———一切都跟电影剧情一样。许鞍华和编剧,坐在男人窄小的房间里,听他说自己怎么跟老婆分开,他怎么砍老婆……一边说自己其实再娶一个不成问题,一边煮绿豆汤,一边说自己再娶,一不小心把绿豆汤给打翻了。

    “我突然觉得好好笑,是真的觉得很有趣,他自己那么窝囊,还要挑选别人。

    ”许鞍华至今还是忍不住哈哈大笑,她发现,社会上真的有大把类似的人,穿得很时髦,思想却停留在清朝,想着纳妾。

    “其实他很好,对我们也很好,就是对老婆不好。”这些都被许鞍华放进了影片。

    天水围有很多类似的家庭:内地女孩以为自己嫁去香港做少奶奶,结了婚到了香港,才发现嫁的就是普通的香港司机、搬运工、修理工,住在远离市区的天水围。老夫少妻,家贫百事哀,矛盾没有出口,最后就变成一个个家庭悲剧。

    天水围2004年惨案,引发了舆论对政府的追问,认为政府对规划天水围时的社会福利服务有严重漏洞,政府不得不成立专门小组,研究如何防范天水围家庭暴力惨案。

    “夜与雾”还原了女方报警,却没有引起警方足够重视,最终导致悲剧发生的过程:“我不愿意把责任推给社工、警察或者制度,这不是问责的事情。”许鞍华说,她不想讨论究竟谁对谁错,甚至不想讨论究竟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惨剧,随着时间推移,她发现这件事情吸引她的,是“一个很现代,同时又很古典的故事”。

  • 本来老六

    本来老六 组长 楼主 2009-11-19 09:28:25

    对于天水围的解读是理解此片的关键一点。天水围地处新界元朗区西北部,距离中环市区大约25公里,是香港政府针对中下层居民而开发的一大片居民区,就像海报中的那样,一间间犹如蜂巢。由于居住在此的多为南下移民、单亲家庭、独居老人等弱势社会群体,所以常有家庭暴力、少年犯罪等等社会问题和现象发生。特别是南下移民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比如就业、子女教育、文化融合、社会福利等。最让天水围震惊全港的要数2004年发生的灭门惨案。一无业中年男子用子女要挟妻子,在杀了妻女后自杀。而之前此处也一直常有自杀等案件发生。据香港社会福利署资料显示,2004年元朗区领取经济援助个案近30000宗,天水围约占一半。而天水围的自杀求助个案也冠绝全港,撒玛利亚防止自杀会05至06年的资料指该区个案多达70多宗。久而久之,天水围被冠上了“悲情城市”的名头。原本许鞍华在搜集了相关资料后打算拍一部反映天水围灭门惨案的电影,但是面对那里的真实生活、人们的生活状态,她决定先拍出一个不为外人所知晓的、有着生活真实气息与感动的故事,也就是这部《天水围的日与夜》。

  • [已注销]

    [已注销] 2009-11-19 14:23:33

    [内容不可见]

  • 苦树

    苦树 2009-11-19 14:34:38

    两部电影确实很真实 感人

  • 本来老六

    本来老六 组长 楼主 2009-11-20 09:12:14

    http://nf.nfdaily.cn/nfzm/content/2009-11/19/content_6394792.htm

    失业后,帕克四处求职,他是家里惟一的经济支柱。

    尽管在沃尔玛超市的货流中心找到一份工作,帕克却觉得备受屈辱,51岁的他像个孩子一样被人呼来唤去。帕克陷入深深的焦虑,他吃不下饭,睡不着觉。2007年7月的一个星期天,全家人等着父亲帕克带他们去教堂,失业之后患上的紧张性精神症却突然在帕克身上发作。

    在去医院的路上,帕克像婴儿一样蜷缩在后排座椅上,不停地念叨圣经里的一句话:不能养家的男人无异于异教徒……

    几天之后,帕克在丛林里用手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 本来老六

    本来老六 组长 楼主 2009-11-25 10:20:07

      上海市反家庭暴力庇护救助中心昨成立   遭家庭暴力可住7天庇护所   本报记者 范彦萍   受到家庭暴力侵害又暂时无家可归的妇女、儿童、老人等弱势群体有了临时庇护的港湾。今天是世界反家暴日,上海反家庭暴力庇护救助中心昨天上午在市救助管理站正式宣告成立。据悉,该救助中心是由市妇联联合民政等部门首次共同筹划设立的,可以免费为遭受家庭暴力侵害后暂时无法回家居住的受害人提供临时庇护救助场所。   为救急型受虐者提供床位   在《不要和陌生人讲话》中,女主角被丈夫粗暴对待,却没有可以收留她的庇护场所。记者昨天来到位于府村路500号的刚刚成立的上海反家庭暴力庇护救助中心。在临时宿舍里,每个房间摆放了3张床,还配有毛巾架、洗脸盆等日常用品。房间十分温馨,墙上还挂了装饰画。卫生间里设有淋浴的地方。在办公室里,两张桌上分别摆放着“心理疏导”和“咨询服务”的牌子。为了让收留对象能够放松心情,救助中心内还有一间活动房,供大家阅读杂志。   “一直以来,反家庭暴力都是一个老大难问题,对妇女儿童的伤害不仅是身体上的,更是心灵上的。”市妇联主席张丽丽表示,家庭暴力严重侵害妇女儿童的人身权益,对妇女儿童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的伤害。而上海反家庭暴力庇护救助中心的成立将可以对一些突发事件进行危机干预,为救急型的被虐者提供床位,让她们暂避风头。   受虐老公也能申请入住   《办法》规定,庇护对象主要为居住在本市、因受到家庭暴力侵害后无处安身、需要暂时庇护救助的妇女、儿童和老人。   说到家庭暴力,大家可能都会把同情票投给受虐待的老婆,但近年来,一些“弱势”老公被老婆拳打脚踢,受尽折磨的案例也浮出水面。由于上海反家庭暴力庇护救助中心是由妇联等部门牵头成立的,那么大丈夫如果遇到侵害,能否入住呢?   对此,市妇联权益部副部长陆荣根表示,老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侵害,有关部门会一视同仁,收容他们。“不过,这样的案例比较少。我们目前只接到过一两个。”据市妇联相关负责人介绍,除了上海本地老婆外,外来媳也可以享受这一庇护。   庇护人入住时间不超过7天   受害者可持当地派出所出具的报警证明和本人身份证明材料分别向其居住地街道(镇)妇联和老龄办提出书面申请。非工作时间或紧急情况下,受害人可持派出所出具的报警证明及本人身份证明材料直接至救助中心提出申请,中心将给予临时性救助。庇护人入住时间不超过7天。庇护救助中心地址:上海市救助管理站(府村路500号),联系电话:62048414。   新闻解析   【问题一】7张床位是否会供不应求?   据了解,此次救助中心推出的床位有6张,加上一张备用的,共7张,这意味着,同一时间仅有7位受害者可以入住救助中心。那么在救助中心开放后,会否发生床位供不应求的情况呢?   陆荣根表示,一般不会出现救助中心爆棚的“盛况”。一方面随着妇女反家暴意识的提高,家庭暴力的比例在逐年下降,另一方面,很多受侵害的上海妇女不到万不得已,是不愿离家出走的。“一般上海人都有亲朋好友,通常会借住到父母家或者亲戚朋友家,除非实在是走投无路了,否则是不会到政府设的公共机构来的。”   【问题二】儿童不会自己申请,如何得到庇护?   前不久在上海郊区发生了爸爸打死儿子的惨剧,这位酗酒的爸爸平时稍不遂意,就对亲生儿子拳打脚踢,这家人的邻居都有所耳闻但一直苦于因法律空白无法让小孩脱离其父亲的魔爪。那么儿童是否也可以在救助中心里得到庇护呢?   市妇联权益部部长葛影敏介绍说,在国外,保护儿童的意识很强,一旦发现儿童有受虐倾向,邻居、老师就会汇报给相关机构,并将孩子们保护起来。但在中国,“清官难断家务事”的观念很重,一般孩子不会自己提出申请,要到庇护中心里寻求帮助。对于前不久在上海郊区发生的这起恶性虐童事件,今后如果再有类似的情况,有关部门会请儿童保护机构进行会诊,确定如何给受虐儿童提供相应的帮助。这些问题将另外讨论。   【问题三】七天入住期满,有人赖着不走怎么办?   救助中心不仅食宿全免,而且还有心理疏导,那么万一7天的入住期到了,受害者不肯回去怎么办?   市妇联有关负责人表示,届时,会有来自普陀区的志愿者们和公检法的相关人士为受害者积极疏导家庭关系,对于无法再生活下去的妇女,将可借这段时间办理离婚手续。   “虽然入住期只有7天,但回去后,假如再发生受害人遭到虐待的情况,还是可以凭相关证明申请回到救助中心。”这位负责人表示。   新闻背景   妇联接家暴投诉一年数千例   据张丽丽介绍,10多年前,家庭暴力占妇联信访投诉的比重高达30%以上,但最近5年有逐年下降的趋势。据统计,2005年至2008年,在市妇联系统信访接待中,家庭暴力投诉分别为2848例、2045例,1501例和1418例,分别占当年婚姻家庭类投诉的10.3%、8.9%、5.9%和4.8 %。2009年上半年市妇联系统接受的家庭暴力投诉为604例,占婚姻家庭类投诉的4.5%。   “虽然从总体上看,家庭暴力投诉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但家庭暴力依然是本市妇女儿童维权中的主要问题之一,致伤、致残、致死的恶性家庭暴力案件仍时有发生。”张丽丽告诉记者,面对家庭暴力,有的妇女选择忍气吞声,导致施暴者变本加厉,使家庭暴力愈演愈烈;有的妇女选择以暴制暴,引发家庭矛盾激化,不稳定因素陡增,家庭暴力的解决亟需一个缓冲带。   目前,由市公安局和市妇联联手,已在全市三百多个基层派出所建立了“家庭暴力受理点”,在第一时间内,100%接处家庭暴力投诉。全市范围内已形成了妇联牵头,民政、公安、宣传、检察、司法、卫生等部门协调联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反家暴工作格局。   专家意见   除了庇护,更重要的在于预防   前不久在杨浦清华苑发生了一起疑似33岁的白领周某杀妻后自杀的事件,如果周某真的杀了妻子,这将是一件恶性家庭暴力事件。言语上的“冷暴力”、一开始的小打小揍居然会引起那么大的悲剧,不禁让人唏嘘。昨天,记者专访了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高建秀,她痛惜地说道,“这起悲剧完全可以避免。”   上海市反家庭暴力庇护救助中心的成立只是提供了一个硬件的庇护场所,怎样从根本上预防家暴,避免家暴朝恶性化态势发展?高建秀支招说,受虐妇女在家庭暴力情况发生时为保护自身的安全可以求助于下列资源:首先是警方;其次是社会服务机构;再次是社会网络。   高建秀告诉记者,前不久,市妇联和复旦社工学系还成立了家庭暴力受虐妇女心理辅导小组,一期对6名受虐妇女进行了辅导。   上海《青年报》供稿

      http://news.sohu.com/20091125/n268438113.shtml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 或 注册

6668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