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调分级与隐喻
赱馬觀♣
贝尔称之为“强调的分级”。他是这么说的: 2.35模式的宽银幕比1.85模式的优势所在是它能更为自然地表现复杂的场景:细节呈现更统一,并能以更写实性的方式被感知。如果非要概况其含义的话,我会说,它给予“强调的分级”以更大的表现空间...同我们眼睛看事物的方式相比,1.33的屏幕太过集中,以至很容易凸显某些细节。但这些细节实际上如果能以不经意的方式被感知,效果才更好。 人们习惯用《不归河》中桥段来作为上述概念的例证。当凯被抱离木筏时,她的包裹失手掉入河中并被激流卷走。凯和她男友为农夫马特所救。三人在前景中交谈,镜头仍然捕捉到了正漂向画面右侧的包裹。随后,当两个男人转身走向小屋时,普雷明格仍然让观众在画面中央看到已飘至下游的包裹。 贝尔和珀金斯认为,这一镜头运用是有寓意的:凯从淘金营地到野外的过程中,她将会丢掉更多的歌舞秀行套,且准备接受与马特父子一起的新生活。影片最后一个镜头所表现的正是她与过去彻底决裂的行为轨迹。 而如果中间插入一个被冲走的包裹特写,便会显得比较生硬。你对一个次要元素强调过多,它就变成了主要的。贝尔提醒我们,电影镜头中同时包含着最重要的,和相对不那么重要的信息。假如你能以一种相对次要的,但同时又能让观众(至少是那些眼光敏锐的)察觉到的方式将众多细节整合在一起,那么影片风格会变得更为细腻而含蓄。 …… 波德维尔的博文总能让人受益匪浅(一句套话)。但对《不归河》中的女人行套逐件丢失的隐喻解读部分,个人持部分保留的态度。质疑原因倒不是说它不该是一种隐喻,而是说片中大部分镜头所包含的所谓“最重要的信息”都已经是在强调凯的爱的转变——从从马特给她搓背揉脚,以及两人之后的深入交谈时,普雷明格所给出的凯的特写镜头中,观众不难察觉其爱意的释放,你再用如此复杂手法通过次要细节信息去隐喻这一过程是否有些画蛇添足? 相比之下,还是更喜欢最近看过的另部影片《空中飞人》的一个没有那么多技术含量的隐喻镜头——虽然从整体上这部影片不如《不归河》。兰卡斯特所扮演的因事故摔瘸腿的前马戏团空中飞人坐在酒吧里喝闷酒。不经意间,头顶来回摆荡的吊灯吸引了他的注意力……他想到了什么?观众又该从中体会到什么?不言而喻。 http://www.mtime.com/my/hitchitsch/blog/1743648/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David Bordwell, Preeminent Film Scholar, Dies at 76 (赱馬觀♣)
- 波德维尔和汤普森,这是电影学术界第一家庭的故事 (赱馬觀♣)
- 大卫·波德维尔小谈电影拍摄及剪辑 (赱馬觀♣)
- 镜头:景深与焦距 (赱馬觀♣)
- 劳里的目不转睛 (赱馬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