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式科幻
来自:書衣偵探華斯比(观察、记录、收藏中国推理的一切)
前几年最火的婚姻题材电视剧是陈道明和蒋雯丽主演的《中国式离婚》,前几年《九州幻想》上讨论最多的科幻小说是今何在的《中国式青春》,紧接着,很多科幻奇幻作者和读者开始一场关于什么是“中国式幻想”,什么是“中国式科幻”的探讨。 下面我就着自己阅读的作品来粗略谈一下我心中的“中国式科幻”是什么样的! 我把具有以下特点的科幻小说定义为“中国式科幻”: 一、以现代(或古代)中国为背景。 二、核心主题涉及到中国的科技文明或历史文化等具有中国传统或中国特色的内容。 在华文科幻界,香港著名科幻大师倪匡可以算作是最早尝试“中国式科幻”创作的人,在他的《卫斯理》系列小说就已经出现了一些“中国式科幻”的元素。 倪匡的“中国式科幻”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对中国古代文献典籍中记载的一些神话传说和历史掌故的重新诠释;二,对中国古代玄学和神奇法术的科学阐释。可以说这两大类已基本定下了“中国式科幻”的基调。 中国古代有关神仙鬼怪记载最多的莫过于《山海经》和干宝的《搜神记》,而倪匡则发挥自己的想象试图用科学来解释神仙鬼怪。他重述神话传说,一言以蔽之——中国古代神话里面的人物绝大多数都是外星人,他们在古人面前用古人无法理解的高科技显示了不可思议的能力,因此被奉为神明。 “法术没什么了不起,只是一种高度发展超乎我们理解的技术而已。”后新生代科幻作者长铗在他2006年获中国科幻银河奖的作品《昆仑》(《科幻世界》2006年第2期)中借偃师之口说出了这句话。在《昆仑》中,长铗对在《山海经》和《穆天子传》中出现的西王母和瑶池做出了解释:西王母是外星人,而瑶池则是西王母的飞行器离开后在地面留下的巨型坑。很显然,长铗在写作此文时不自觉地借鉴了倪匡的“神仙-外星人”理论,虽然这个“理论”免不了避重就轻、投机取巧之嫌,但它在一定程度上开阔了科幻作家们的视野与思路,还是起到过一些积极作用的。 又如在钱莉芳的《天意》中,神话中的太阳神——人首兽身的伏羲,原来是天外智慧生灵,在小说中被称为龙羲,在一次意外中来到了地球上,却不小心将其乘具降落在渤海中遭到毁坏。为了回到自己的世界,龙羲不惜向人类传播它的文明,推进人类社会向前发展。同时,它也在物色着地球上能够帮助自己的才能之士,秦始皇、张良都曾得到它的器重。后来他终于发现了韩信,提出与其进行了一场“交易”…… 倪匡在“成精系列”的三部小说《原形》、《真实幻境》和《成精变人》中又探讨了中国古代妖精的产生: 在第一部《原形》中,对成精的设想着墨不多,只是用了外星力量这常用的解释方法——生物的成精的实质是在某种外在奇异力量的作用下使生物的生命形式发生改变,即从一种生物变成另一种生物。但用“外在奇异力量”作为解释还是很难使人信服,这也属于一种避重就轻的作法,所以很多人说它不科学。到了第二部《真实幻境》,倪匡加了“幻境”这个设定,设定一切成精的过程都在“幻境”中发生。在第三部《成精变人》中,倪匡以基因转换来解释成精这个渐变的过程,除了较“外星力量”更为具体外,亦符合传说中如“化去横骨”等的情况。但倪匡不单只把传说科幻化,更将成精变人和圣经中的上帝造人联想起来,并解释了人性复杂的原因,使整个系列的结构更为庞大及完整。 而在探讨古代生物的生命形式上,上海青年作家那多则要更出色一些。 那多可以说是大陆第一个创作倪匡式科幻而且成绩斐然的作家,他的《那多手记》系列在数量上虽然和《卫斯理》系列的上百部作品无法媲美,但已出版11部手记则部部精彩。 在那多手记之《过年》中描述了这样一种生物:它不同于地球上,包括外星球在内的已知所有生物。如果说人类的生存环境是以时间的主轴,以空间为基本面,那么这种生物则生活在以空间为主轴,以时间为基本面的时空里。这个生物就是中国古老神话和民间故事中的“年兽”,而且是在以时间为面,空间为轴的世界中能够穿梭时间面的灵异生物。“年”有自己的生存方式,有生有死,还有吃时间、拉时间(包括生活在这个时间段中的人)的特性,作者还在最终推论时把《山海经》中描述过的曾经生活在地球上的怪兽(当然是作者认为的)的消失也归于年兽,即被年吃掉了。那多把几乎所有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古老神话对象与科幻世界相结合,真可以说是中国新兴科幻界中不可多得的奇思妙想,值得称道!于是,“年兽”成为了那多创造的一个科幻形象。 对中国古代未解之谜的科幻探求则可算作作家对历史掌故的重新诠释的一个分支。倪匡的《聚宝盆》中将明代巨富沈万三的聚宝盆解释为是一个“立体金属复制器”,而纪宏斌的《聚宝盆》(《科幻大王》2008年第3期)则把聚宝盆想象为能够提取(金属)元素并将其转化为(金属)单质的“元素提取器”;长铗的《奉家山》(《九州幻想》2007年9月号)则展开对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所记述的“桃花源”的探寻。 在 2008年7月24日的科幻文学交流座谈会上,台湾著名科幻作家苏逸平在谈到个人对华文科幻未来发展时曾指出,华文科幻的未来在玄学。并解释说:“玄学,因为后代江湖术士之流赋予的故弄玄虚外衣,常与落后迷信划上等号,但是中国古代智慧中的科学,有的比起西方科学还要更先进。因为西方科学只能研究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而中国文化的智慧中,老祖宗却能将看不见也摸不着的东西也归纳出极为完整的体系。”这个思想和倪匡是一脉相承的。 灵魂不灭、转世、风水、占卜、永生、巫术,蛊术,降头术、修真、奇门遁甲等这些属于中国古代玄学和法术范畴的事物在如倪匡、苏逸平、那多等人的一些作品中,人们多少可以品出些科学的味道来。 例如,风水可以看作“人类与环境共存并能随心所欲心想事成的唯物体系”;占卜最早的原型是“人的一生,是出生资质和一生所遇环境的互动结果,一个有数千年历史的统计数据库”;蛊则是“一种特别的细菌或病毒,在中蛊者体内能根据其内分泌情况的变化而迅速繁殖或最终发作而致人死命”。 而那多在《亡者永生》中则凭借自己出色的想象力对中医学和古代道家练气修真发表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中医中经常出现的像经络、穴位这些,虽然仪器发现不了,解剖也发现不了但它们是真实存在的,但由于我们的认知手段有限,所以还发现不了这些就在体内的东西。我们现在所接触到的一切物质,只占宇宙总物质的百分之四左右,而比这些被称为一般物质多许多倍的,是一种被称为暗物质的东西,这些物质看不见,目前也探测不着,是由遥远宇宙里一些天体不正常的运行轨迹推断出的。而比暗物质总质量更多的是暗能量,同样看不见摸不着。如果暗物质、暗能量不仅在遥远的宇宙空间里存在,而且在我们身边也有的话,那么中医理论就能解释了,因为经络是暗物质,所以目前的仪器查不出。可它确实存在,所以能发挥作用。 那多还推测中国道家的练气术也是真实有效的,那就是暗能量,流淌在身体里的暗能量。 而道家所说的金丹,就是在人体内形成类似“太岁”的东西,然后以特殊的方式,把太岁的能量提取出来运用,达到延年益寿的效果。把太岁在人体内激活,再成功把这个新的生命体纳入到人体的大生物系统里,即所谓内脏太岁化。那多的这个理论是参考了线粒体起源于内共生这个学说的。 上面叙述了中国古代智慧、历史文化对中国科幻的启迪,而现在又有一些科幻作家则把目光对准当下的中国。 2006年,有三部(篇)反映当代中国的“中国式科幻”诞生了,他们分别是刘慈欣的《三体》(《科幻世界》2006年第5~12期连载,2008年1月出版单行本)、王晋康的《蚁生》(《幻想1+1》2006年9月号试刊第1期,2007年8月出版单行本)和今何在的《中国式青春Ⅰ·当超人落在中国》(《九州幻想》2006年10月号) 这三部作品可以说是今年来中国科幻最出色的“中国式科幻”作品。刘慈欣的《三体》和王晋康的《蚁生》不约而同地写到了“文化大革命”,这是多么醒目的中国印记,也许只有中国的科幻作家才可能在自己的科幻小说中写到它吧! 而今何在的《中国式青春》中想象就更绝了,他让大名鼎鼎的超人落在了“大跃进”时期的新中国,这是很多作家想破头也想不到的。 从这三部作品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当代的科幻作家已经开始对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当代中国的过去和将来有了积极的思考,并将它以科学幻想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是值得肯定与称赞的。 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更好“中国式科幻”作品问世!中国科幻会走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科幻的路子来! 让我们一起期待吧! 2009年2月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姚海军:从伐木工到被查的“科幻大佬” (NightWing)
- 美剧《异形:地球》发布新预告和海报 (NightWing)
- 《爱死机》第四季定档5月15日上线 (NightWing)
- 找一系列科幻丛书 (穷•库克)
- 切尔诺贝利事件39周年&一点创作暇思 (Kak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