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长故事:博尔赫斯先生
合众图书馆(欢迎捐赠图书)
博尔赫斯(Jorge Luis Borges)(1899~1986)阿根廷诗人、小说家兼翻译家。博尔赫斯的主要作品有诗集《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激情》(1923)、《面前的月亮》(1925)、《圣马丁牌练习簿》(1929)、《阴影颂》(1969)、《老虎的金黄》(1972)、《深沉的玫瑰》(1975),短篇小说集《恶棍列传》(1937)、《小径分岔的花园》(1941)、《阿莱夫》(1949)、《死亡与罗盘》(1951)、《布罗迫埃的报告》(1970)等。还译有卡夫卡、福克纳等人的作品。其作品文体干净利落,文字精炼,构思奇特,结构精巧,小说情节常在东方异国情调的背景中展开,荒诞离奇且充满幻想,带有浓重的神秘色彩。 1921年博尔赫斯回到布宜诺斯艾利斯后,仿佛受命运的驱使,来到他心中的天堂——图书馆,并终身从事图书馆工作,历任布宜诺斯艾利斯市各公共图书馆的职员和馆长,同时进行文学创作,办杂志,讲学等活动。1923年正式出版第一本诗集《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激情》(1922年曾先行自费出版)以及后来面世的两首诗集《面前的月亮》(1925)和《圣马丁札记》(1929)形式自由、平易、清新、澄清,而且热情洋溢,博尔赫斯作为诗人登上文坛,崭露头角。 1946至1955年庇隆执政期间,他因在反对庇隆的宣言上签名,被革去市立图书馆馆长职务,被侮辱性地勒令去当市场家禽检查员。为维护人格和尊严,他不畏强权。拒绝任职并发表公开信以示抗议,得到知识界的广泛声援。1950年,由于众多作家的拥戴,博尔赫斯当选阿根廷作家协会主席。这等于是给庇隆政府一记响亮的耳光。1955年10月17日,他担任阿根廷国立图书馆馆长. 博尔赫斯生平 1899年8月24日生于布宜诺斯艾利斯一个具有古老英国和阿根廷血统的家庭。 1914年全家移民欧洲。在瑞士日内瓦上中学。 1919年参加西班牙的“极端主义”文学运动。 1921年回到布宜诺斯艾利斯。一度成为阿根廷“极端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 1923年全家再次往欧洲。在西班牙最重要的杂志《西方评论》上发表文章,其诗作在马德里的文学圈中深受好评。 1924年全家回到布宜诺斯艾利斯。创办杂志《船头》。 1925年出版诗集《面前的月亮》。 1927年因患白内障而动手术。 1930年与阿道夫·比奥伊·卡萨雷斯相识,从此开始了长期的友谊和合作。 1933年短篇小说《街角上的男人》发表。 1935年出版短篇小说集《世界性丑闻》。 1936年出版随笔集《永恒的历史》。协助比奥伊·卡萨雷斯创办《不合时宜》。 1937年进入市立图书馆工作。定期写作关于卡夫卡的专栏文章。 1946年因在一份反庇隆的宣言上签字,被调出图书馆,“升任”国营市场的家禽及家兔稽查员。 1949年出版第三本短篇小说集《阿莱夫》。 1950年当选为阿根廷作家协会主席,同时担任国立图书馆馆长一职。 1951年出版第四本短篇小说集《死亡与罗盘》。 1956年库约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获“国家文学奖”。 1957年受聘为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哲学文学系的英美文学教授。 1961年与贝克特同获“福门托奖”。应邀访问美国。 1963年访问欧洲,进行演讲和接受各种荣誉。 1967年第二次访问美国。与埃尔莎·阿斯泰特·米连结婚,三年后离异。 1969年首次访问以色列。前往巴西接受“美洲国家文学奖2”。 1971年第三次到美国。 1975年出版《沙之书》、《永恒的玫瑰》、《序言集》。母亲去世。 1986年4月24日与玛丽亚·儿玉结婚。 6月14日在日内瓦去世。 附二:据博尔赫斯的小说拍摄的电影 《仇恨的日子》 根据《埃玛·宗兹》改编,导演莱奥波尔多·托雷·尼尔松,1954(阿根廷); 《玫瑰角的汉子》 根据同名小说改编,导演勒内·穆稀卡,1957(阿根廷); 《入侵》 根据博尔赫斯和比奥伊·卡萨雷斯创意拍摄,导演乌戈·圣地亚哥,1968(阿根廷); 《埃玛·宗兹》 根据同名小说改编,导演阿兰·马格鲁,1969(法国); 《蜘蛛的谋略》 根据《叛徒与英雄的主题》改编,导演贝尔纳多·贝尔托鲁齐,1970(意大利); 《另一些人》 根据博尔赫斯和比奥伊·卡萨雷斯的脚本改编,导演乌戈· 圣地亚哥,1974(法国); 《死去的头目班德拉》 根据《釜底游鱼》改编,导演埃克托尔·奥利韦拉,1975(阿根廷); 《第三者》 根据同名小说改编,导演卡洛斯·乌戈·克里斯蒂安森,1980(巴西); 《武士和女俘的故事》 根据同名小说改编,埃德加多·科扎林斯基,1992(阿根廷)。 附三:博尔赫斯所获奖项 博尔赫斯说:“获奖只可用来满足虚荣心;既然是为了满足虚荣心,不得诺贝尔奖也罢。”博尔赫斯未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确是一个重要的损失和遗憾,不过,这缺憾并不属于博尔赫斯,而属于诺贝尔文学奖。 1961年 福门托奖,西班牙; 1962年 艺术与文学勋章获得者,法国; 1963年 国家艺术基金大奖,阿根廷; 1965年 不列颠帝国高级勋位爵士,不列颠;第九届诗歌奖,佛罗伦萨市,意大利;太阳勋章,秘鲁; 1966年 第九届国际圣母像章奖,意大利;英格拉姆·梅里尔基金会文学奖,纽约; 1968年 荣誉院士,美国艺术科学院;意大利共和国勋章; 1970年 泛美文学奖,巴西; 1971年 耶路撒冷奖,以色列; 1973年 阿方索·雷耶斯奖,墨西哥; 1976年 贝尔纳多·奥希金斯勋章,智利;“十三人俱乐部”奖,布宜诺斯艾利斯; 1979年 金奖章,法兰西科学院,巴黎;荣誉勋章,德意志联邦共和国;鹰十字勋章,冰岛;金舟奖,圣多明各共和国; 1980年 荣誉奖,阿根廷诗歌基金会,布宜诺斯艾利斯;塞万提斯奖,西班牙;西拉文学奖,西班牙;西诺德尔杜卡奖,巴黎; 1981年 巴尔赞奖,意大利;法国精神与政治科学院院士,巴黎;奥林 ·约利齐奖,墨西哥; 1983年 法国三级荣誉勋位获得者,巴黎;阿方索十世“哲人”大十字勋章获得者,西班牙;T.S.艾略特奖,芝加哥; 1984年 意大利共和国大十字骑士勋位获得者; 1986年 埃特鲁里亚文学奖,意大利。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在厦门如何捐赠图书 (穆暮)
- 捐赠图书 (芳芳)
- 成都的图书馆之友签到专区 (合众图书馆)
- 喜欢文学历史的朋友请进 (哈利菠菜)
- 好心人给我捐点图书吧 (我要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