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google doc协同校译的一个原型(概述、草)
来自:doudou
原型概述,《货币生产的伦理》,此次多人校译的新尝试与译文质量保障 一般认为学术翻译的困境是因为其存在体制性的障碍。此次我们有针对性的做了几步创新,特记于此,方便大家通过评价译文质量来间接评估运作方式,希望一些有效的方式值得复用于今后的学术翻译工作。 我们利用谷歌文档作为协同工作的平台,把工作链各环节组成一个团队,解决了多人协作的译场问题、版本管理问题、商务信任问题。较过去经验,亮点在于出版图书责任编辑提前进场,作为出品人给工作链前端以支持。 我们将中英文逐段对照作为规范译文的中间手段,追求的最佳效果是让读者享受对照阅读的愉悦,或者说让更普通的读者能以中文为跳板享受阅读英文的愉悦。这种限制宜于多人合作,分歧成为让译文更逼近原文的动力。最后将英文抽走,剩下逻辑清晰、表达流畅的中文。 对于多人校译的工作用表,我们先后尝试了“按字母的主题索引”和“按章节的术语表”,均不理想,实际操作是通过“术语群”来解决的。在学科体系下,核心术语与其有关联的术语相互参照。除此专门术语之外,《译名表》也由专人负责。习惯译法也用批注方式进行了筛选。 校译工作是一个筛选积淀的过程,我们因此得以尝试“利用小时间,完成大项目”。每个人的时间成本都是动态的。此次校译,团队成员基本选择了在自己的时间成本恰当的时间段参与到项目中来。此举大大降低了参与门槛。具体进程如下:前期为发散型校译,在分章节中英文逐段对照文档上,校译者不直接修改原译文,采用下划线表示删除、用着色表示插入、用批注解释意见背景。蒲定东、沈路、朱保龙分章节进行了第一轮校译,寻正进行了全面的第二轮校译,黄华侨进行了自由校译。发散型校译结束后,另存副本归档供今后备查和学习。中期为收敛型校译,由董子云对前期的修订意见进行收割整理,蒲定东协助其规范术语,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术语统一、逻辑清晰、语言流畅的通读稿。后期为校审定稿,心岳老师校审修订了基督教有关的术语,黄华侨、余江、周克成就经济学有关术语给出了指导意见,最后由董子云通读定稿。责任编辑楼伟珊就整个商务协作、文献处理、译名规范进行了支持。期间各位成员交叉切磋自不必述。
最新讨论 ( 更多 )
- Mechanical Turk 上手 (heicuo)
- 论翻译 (heicuo)
- 【黑马】To 译or not to译 (heicuo)
- 3人团队应用翻译记忆库实战录 (抽空去上班)
- Google译者工具包使用介绍 (heic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