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维功能误区浅析
来自:黛黛宁(不错是为过)
八维功能识别上的普遍误区是方向错误,总是容易从思维客体拐到认同感上去,Fe喜好什么习惯如何,Fi喜好什么习惯如何,都不完全正确。应该说没有一个功能会决定人的认同感。 Te/Fe的优势是对既有规则的敏感(逻辑客体也好社会客体也好),他们无论怎样看待这些规则,面对规则他们都有快速吸收、纳入自己的思维体系这样一种优势,也就是说外倾功能本身是不会左右判断的,它们的侧重点在于融入生活。 进一步解释,就是不同功能的差异不在于表达了什么内容,而是以什么样的思维方式说出的这些话。F与T的表达差异不是感性亦或理性的决定,而是做出决定的根据。T也会跟着喜好走,问题是它的喜欢很大程度来源于合理性,当然这个合理性的标准又是源于个人范畴,它可以是错误的,错误不意味着伪T,错误意味着T的功能性较差(还要注意的是T的功能性任何人都有,不只针对主功能),但是不能否认T本身。 这个看似很绕的表述,一旦理解了就会明白这是逻辑上常有的误区。到底一个现象的痛点是共性还是个性,很考验甄别能力。加之MBTI的专业性较强,很难不出错。 同理再区分一下E与I的差异,Fe/Te的优势,根据外界客体制定规则或者说参照,有很棒的应变机制。容易产生的误区是,根据其应变得好还是不好,作为区分E或I的依据。 也就是说,不能以表象来划分和定义功能,但是反过来,不同功能绝对有表现力倾向的差异。通常,Fe比Fi/Ti更会做人,“会做人”在这里不是指广义的自我价值实现(Fi/Fe),而是单指被社会接纳认可这个方向;Te比Ti/Fi更会决断,同样这里倾向于具象的做决定而不是广义的思维定义能力(Ti/Te)。 其实对每一个功能理解归纳得越多,越可以提高甄别能力,尽可能多地发散思维去体会各种动作背后的心理机制,当搜集到的信息碎片越多,勾勒出的形象就越具体(si)/ 重塑出的形象就越靠近,永远都在无限靠近(ni)(不知道ni这个表述模仿得是否得当,反正我对ni的逻辑从来只能倒推着理解╮(╯▽╰)╭) 判断功能F/T相较感知功能N/S好理解和判断一些,是因为感知功能跟人的本能、欲望、抽象思维、心理预期关系更为密切,进一步加深了由表及里的难度。 其实以上误区还不全,最要命的,是自尊心,是心理偏好,某一方面的突出优势,对别人永远趋向共性,对自己,永远趋向个性。心中无限悲凉啊...... Ps:所以在思考时真正做到中立,不止T的功能性起作用,也不止智商,还包涵了人因为包容而具备的通透能力。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大佬们,请问有可能ti和fi双高吗? (momo)
- 本人典型intj,现学习奇门遁甲小有成就。 (存在论)
- 八号人格来找男朋友 (plotted)
- 可以问吗 很好奇教员的mbti会是啥 (bitter pill)
- 只有先爱自己才能去爱别人 (summ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