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从十数到一
乐事输人
偶得闲,遂以十个数字介绍一些哲学常识。 10 A、天地十方,佛教用语,指:上天、下地、东、西、南、北、生、死、过去、未来。 注解:生与死只是一个方向,不是一种既定的状态,所谓“方生方死”除了意指生死互渗,也指一扇门(生门、死门),门背后是不可知不可道的世界;一如我们推开了生门却未曾了悟经历的人生。 同理,过去和未来也是方向,大部分人看到的是时间从过去流逝到无尽的未来,却忘了同样可以从未来转流到未曾消失的过去;一切均取决于你立足当下瞬间的一个面向问题。 B、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完满数字,它是1+2+3+4之和。为了崇拜这一数字,他们在列举了:中心火、太阳、月亮、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地球这九个当时能目测运动的星球后,发现少了一个,于是创造了一个“对地”(反地球)。 注解:“对地”看似荒谬,却是哲学的思考。罗蒂在《哲学与自然之镜》中提出“对跖人”这一概念,意指我们可以想象存在地球另一端或镜子另一面的我们永远看不见的和我们一样的那个人;基耶洛夫斯基在《两生花》里讲了这世界上存在的另一个我。对此,我愿意相信。 9 A、《周易》以9 为尊,大凡7句遂以“九”记数: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上九、下九。 注解:世人多羡九五之尊,殊不知上九有悔;沉沦于上九之悔,却忘了下九之大吉。何为大吉?——“见群龙无首”。“群龙”意味合群有伴,“无首”意味自由、无压迫催逼,不仅大吉,而且是大幸福。 B、猫有九命 注解:这个和哲学关系不大,只因我家的猫死作多年,吞针、出逃、跳楼,凡此等等;以至于我怀疑她现在的安静从容和乖顺,是一种对余命不多的审慎。10自然是完满的数字,甚至9也是;然而被欲望支配的人,往往不懂“知止”。如今,我愿意从完满的10降到(抑或上升)绝对的1。 8 A、八卦:乾、坤、巽、震、坎、离、艮、兑。 注解:人生如卦,相信的人如蜘蛛,左右逢源之际无感于网罗束缚;不信的人凭着一腔热情和自以为是的执念汲汲人生,成则自得,败则怨天。其实只是一个角度,卦还是卦,能参透的人不会言说;抑或数算清楚别人却算不出自己。 B、8之于中国文化 无需注解,请结合现实生活乃至最大的政策主张。 7 A、七贤。古希腊七贤:泰勒斯(祖师爷)、梭伦、齐伦、毕阿斯、庇塔库斯、佩里安德、俄布卢(百度来的,我也只记得前两个)。 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阮咸。 注解:《世说新语》可当文学读,可当历史读,可当哲学读。所谓“魏晋风骨”,后人邯郸学步,却不知七贤于士族庶族之分,曹魏之间,夹缝的苦痛遂成风流。所谓真性情、大名士,无奈之举;“不如卢家有莫愁”。又说:中原本无竹林,“竹林”乃佛教用语(陈寅恪)。 B、七庙:曾祖父、祖父、父亲、我、儿子、孙子、曾孙 注解:天子七庙,想必和我等一样,焚香之际哪识得爷爷他爹,又岂望能生见孙子的娃儿?我时常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起宗教作用的历史(包括族谱),不外是一个记忆的问题。记忆有一个感情的向度,寡情者只记得自己,孝悌严慈上下各一代,三代以上只是远去的记忆,如青烟散尽。又思:人生七十,幸与不幸的苦乐,假以十年单位,那你记忆的段位(且算七段)标识了你的性情。 另: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的短时记忆模块最大的单位为7。 6 A、恩培多克勒:六本原——地、水、火、风;爱、恨。 注解:爱让事物结合,恨使事物分解消灭,此二根是动力机制,醉人的翻译。地水火风也为印度早期哲学关于世界的四大组成材料。 B、六合 有两意:一指上下和东西南北四方,意谓无所遗漏;各种相关武林奇功均取此 意;一指十二生肖的婚配属性:鼠牛、虎猪、兔狗、龙鸡、蛇猴、马羊,互合;鼠马、牛羊、虎猴、兔鸡、龙狗、蛇猪,相冲。合冲还不是最差的,曾有人为我一卜:六合落空。 5 A、五行:金木水火土 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B、五情 有两意:佛家云眼、耳、口、鼻、身五根产生的欲望为五情;中国文化指:喜、怒、哀、乐、怨。 注解:喜不自胜;一怒拔剑;哀而不伤;乐莫新知;怨无大小。 尼采说,人最大的悲哀在于怨恨,而查拉图斯特拉是教会我们从怨恨中摆脱出来的教师。“因为,人应该脱去仇恨,这对我而言是通往最高希望的桥梁,是暴风雨后的彩虹。”我们之所以怨恨,所怨非人、非物、非情,而是怨恨流逝不回的过往时间;如此,摆脱怨恨的途径有二:沉沦于时间,随同它流逝,所谓岁月消磨所有的爱恨;一是去到流逝的瞬间,以此给生命一个完整闭合的环。 4 A、春夏秋冬四季循环 注解:按希腊神话,谷物女神德墨忒尔的宝贝女儿普西芬尼被冥王哈迪斯掳去冥界,德墨忒尔找寻不到自己的女儿,万分伤心,于是大地植物凋零;宙斯判决哈迪斯归还普西芬尼——和所有的神话一样,总归有变故——但需要普西芬尼不吃任何不带生命的食物;哈迪斯用石榴种子诱惑普西芬尼吃下,于是宙斯改判每年普西芬尼要去冥界陪伴哈迪斯三个月,其余九个月待在母亲身边。每当女儿回到身边,德墨忒尔就很开心,然后大地春暖花开;每当要分别的前夕,她就减觉难过和不舍,大地则层林尽染、秋风萧瑟;然后绿色褪尽冰雪飘零。这就是四季的由来。 德墨忒尔何尝不知道三个月后女儿会再回到自己身边,然而她依旧让各种情绪自然展开;所谓看透循环轮回,那是佛家的空无。换言之,真实的人生和情感,无需看透,率性情任自然。又言,比之西西福斯推巨石上山的徒劳,比之那种循环的无差别,我认为普西芬尼的神话更切合人生。 B、天地神人四重构架(海德格尔) 注解:海德格尔晚期思想的重要内容。要言之:神是永恒的、不死的,因为它没有时间性;人是终有一死的,也恰因为他活在时间之中、大地之上,正所谓“人间世”。神和人是相对的概念,然而现时代的人往往通过科技和控制论僭越神的地位,于是遂有惩罚、有危险、有虚无。天是澄明的,它开启和彰显存在与真理;大地是相对的,它生长和隐藏。天空和大地的显隐之间,遂有艺术;而“存在”是自身显隐双向的过程。人栖居于大地,或诗意或碌碌,但作为存在的看护者,大地是人的家;离弃大地遂有无家可归的漂泊感。 3 A、三位一体:圣父、圣子、圣灵 注解:对西方思想而言,3是一个神圣的数字。柏拉图《理想国》中的三个等级、三种材质;亚里士多德关于戏剧“神圣的三一律”,乃至形式逻辑的: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黑格尔所谓否定之否定规律的三个阶段;甚至弗洛伊德意识—前意识—潜意识、自我—本我—超我的三分,无一不如此。 B、主体—中介—客体 注解:哲学课上阐释过的,没有自我意识的确定,主体将无以回答“我是谁”这一问题,所谓人从理性的角度真正诞生于你能回答这个问题的那一天,也即你确立了自我意识;没有客体的自我是空想的虚无,换言之,理论不解决生活的任何问题,解决问题需要主体的对象化活动,引用马克思的话:“非对象性的存在是非存在,即无!”。同理,没有主体的纯对象,没有我情绪和行为参与其中的生活,于我而言,同样不具价值。然而主体和客体并不能直接作用,中介的意义遂得以凸显。现代社会的人明了中介的重要性,却遗忘了自己应该和对象发生真实的关系;当缺失了中介我们忘记了还能以别的形式(默念、独白、等待)和对象发生关系,当中介反过来制约了主体(比如今天的网络和手机),当一切成了手段和工具,主体连带没来得及和他发生关系的客体,一并被中介所奴役,此谓当代社会的异化。 2 A、二分思维、二元对立、主客二分、阴阳 注解:这不仅是西方思维,其实也可以被看作人的特性。简单地说,此谓西方形而上学的根本。假如你要破除二元和二分思维,途径也有两种:一是,消除对待,用纯粹的差异性和偶然性来面对传统;二是上升到“一”。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反过来读即是“万物归三,三归二,二归一,一归道”,本就是可以互逆的。 B、理念世界和经验世界(柏拉图) 注解:所有的形而上学都会给你提供一个不变的理念世界(或其他任何称呼)以及一个虚幻的经验世界(或红尘、俗见);我总觉得在其背后,隐隐的是一种骄傲,一种睥睨众生的贵族气。 再者,我将选择赋予2,此前我认为真正的选择是如海德格尔所言的听命于那不可抗拒的1;但出于性情中人的极端,我倾向于克尔凯郭尔的说法——所谓选择,就是“或此或彼”,就是“非此即彼”。拒绝妥协于1和2之间的1.5;拒绝贪心于1+2的3。 1 A、存在、神、上帝、天道 无解 B、这一个人生,那一个人 无解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2015年一堂哲学课 (乐事输人)
- 【读书】《冷记忆》(五卷,鲍德里亚):读书笔记 (乐事输人)
- 关于论纲第14.15.17.18条的讨论 (沈辰)
- 关于论纲第十一十二条的讨论 (w)
- 关于历史哲学论纲第五、六条的讨论 (张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