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博雅讲坛第103期】修身之道与成德之教的现代命运
来自:人间消息
【海上博雅讲坛第103期】修身之道与成德之教的现代命运——从《梁启超修身三书》谈起 【主办】上海图书有限公司、上海古籍出版社 【协办】国学新知 【媒体支持】搜狐读书 【活动时间】2016年8月7日14:00—16:00 【活动地点】上海古籍书店6楼多功能厅(福州路401号,地铁1、2、8、10号线可到) 【报名方式】(以下任选其一): 1.请拨打报名电话:021-63226852(限工作日8:30~17:00); 2.在豆瓣同城活动中按照我们的要求完整填写报名表,即报名成功; 3.通过上海图书有限公司微信活动报名系统(微信shbook1954)自助报名。 【温馨提示】 1.为免向隅,敬请所有预约听众于活动正式开始前15分钟到活动现场签到入座。 2.报名方式任选其一即可,微信报名的读者,可以在现场扫二维码签到。 3.福州路401号大楼电梯仅到5楼,须移步至6楼。 4.福州路401号大楼的洗手间位于1楼(男/女)、3楼(男)、4楼(女)、6楼(男/女)。 【主讲嘉宾】 张文江(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1956年生,上海人。师从施蛰存先生、潘雨廷先生。秉承传统文化人的讲学方式,常年在家中开设课堂,听课者来自社会各个阶层。其学问既贴近传统的体认方式,又具有中西古典文化对照的视野,力图沟通古典和现代,典籍和生命。主要著作有《营造巴比塔的智者——钱钟书传》《管锥编读解》《渔人之路和问津者之路》《古典学术讲要》《〈庄子〉内七篇析义》《潘雨廷先生谈话录》(记述)。整理潘雨廷先生易学著作十余种。 邓新文(杭州师范大学教授、杭州师范大学国学院副院长),1967年生,湖北蕲春人,法学学士、中山大学哲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博士后。一直致力于人生幸福与学问之方的探究,信奉儒家“修身为本”之理,热心于传统文化的研究与传播。认为天下之根本惟在人心;人心之匡扶仰仗教育;人格教育的根基奠定于家庭;家庭教育的核心在于孝悌。被北京、上海多所大学的传统文化社团聘为指导老师,为北京四海儿童经典文化导读中心特聘专家。 邓志峰(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又名邓秉元,1974年生于吉林农安。工学学士、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复旦大学古代文学研究中心博士后。多年致力于以传统学问的方式体贴、疏通经典,著有:《王学与晚明的师道复兴运动》《周易义疏》《孟子章句讲疏》。近年来,对清末以来的文化、教育演变有专精的研究和反思,撰有长文《新文化运动百年祭》。 【主持人】刘海滨,《梁启超修身三书》策划及责任编辑。文学硕士、史学博士,上海古籍出版社哲学编辑室副编审、国风讲团讲师。长期致力于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学、佛学的研习和传播。 【活动简介】 梁启超编纂出版《德育鉴》《节本明儒学案》《曾文正公嘉言钞》三种书的时代距今恰好一百年。一百年前,梁任公看到当时社会的两大弊端:一是从政与治学者以功利为本位,丢弃了传统的修身之道;二是教育重知识而废德育,已成“贩卖知识的杂货店”。因此大声疾呼,提倡回到传统的修身之道和成德之教的正路上去。 一百年过去了,两大痼疾仍在,且愈演愈烈。上海古籍出版社重新整理出版这三种书,名之曰《梁启超修身三书》,将梁启超当年的思考和解决途径清晰地展现出来,期待引起社会的重视,推动传统文化核心精神的发扬。 为深化认识和扩大影响,特邀请三位学者嘉宾就上述问题展开深入讨论和对话。三位嘉宾均为传统文化领域的知名学者,且长期关注和致力于修身之道和成德之教在当代的实践和传播。 2016年8月7日,秋风徐来,三位学人对话:关于修身、成德,与我们这个时代。 【涉及图书】 《梁启超修身三书》 作者:梁启超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年:2016-5 页数:588 定价:79.00元 https://www.douban.com/event/27195547/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张文江:钱先生的一封信 (Pimlico)
- 张文江:读《论语》的入口 (Pimlico)
- 论黄宗羲与文明转型 (Pimlico)
- 张文江:《杨践形著作集》序 (Pimlico)
- 《五灯会元》讲记:洞山良价 (Pimli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