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英国新锐时尚杂志》 作者:恒殊(此文将登于《环球》杂志2009年12月期)
来自:Tom Poet(-1--1--11--1)
《英国新锐时尚杂志》 作者:恒殊 英伦三岛方寸之地,孕育了几乎所有的西方流行文化:摇滚乐,独立电影,边缘潮流与时尚,当然还有新锐杂志。 1980年伦敦诞生了The Face《面孔》,一本杂志集时尚、音乐、生活方式等流行文化为一体,定义了整个八十年代,被称为那个年代的“时尚圣经”。同时诞生的还有后来名声大噪的《i-D》,早期因其时尚摄影和编排设计知名,传到国内之后又被称为“眨眼杂志”,因为 i-D的封面模特就像 i-D这个符号表情一样,总是闭起一只眼睛,这已经成为了杂志的招牌。 后来《面孔》经营不善倒闭了,但是《i-D》还在卖。虽然并没有中文版,但是06年该杂志的25周年巡回展也到了北京,于是不止艺术学生和设计师,一下子大街小巷都知道了i-D——这大概是英国新锐时尚杂志在国内的第一次普及。当然,作为唯一坚挺的80年代独立杂志,i-D确实值得敬佩。 但是英国人显然太喜欢做杂志了。1992年,一个崭新的独立小杂志再次在伦敦崛起。伦敦印刷学院(也就是后来的伦敦传媒学院)的两个学生,一个学摄影的25岁苏格兰人约翰.兰金.瓦德尔(John Rankin Waddell),还有一个20岁的乌拉圭帅哥杰弗森.海克(Jefferson Hack),从瓦德尔父亲手里借了五万英镑成立了瓦德尔公司,这是一个独立出版公司,紧接着,当今最新锐的时尚杂志《Dazed&Confused》在伦敦老街(Old Street)116号诞生。 成立之初,杂志尺寸是比A4还矮一截的小薄本,100页不到,内容充满了各种诡异的相片和胡言乱语,很有点后来火热的加拿大独立青年杂志《Vice》的味道。早期《Dazed&Confused》封面写着“违禁杂志,如果你买不起,就偷”,看上去比 i-D 更加地下和小众,但是请不要忘记,几乎所有的小众文化最后都成为了主流文化。比如朋克和哥特风格,甚至是吸血鬼小说!今天的《Dazed&Confused》是英国发行量最大的新锐时尚杂志,拥有60万读者群,月平均发行量近9万册,而同类杂志的老大哥 i-D只有7万。 《Dazed&Confused》的成功让两位创始人成为出版界的神话。约翰.瓦德尔现在更为人所知的名字是摄影师兰金( Rankin ),英女王五十年登基庆典应邀的十位摄影师之一,从业十几年来,主要顾客都是娱乐圈的顶级明星,举办展览无数。至于当年还带点害羞的小帅哥杰弗森,现在早已经成为了时尚杂志界首屈一指的大主编,穿梭于各大秀场。因为兰金专心摄影,瓦德尔集团下属的三大杂志《 Dazed&Confused 》、《Another》、《Another Man》都是杰弗森一个人在管,可他还不到四十岁! 我最开始去Dazed&Confused上班的时候就跟做梦一样。不仅仅因为这是我最喜欢的一本杂志,我也想亲眼看看传说中的偶像学长——因为我不巧也是伦敦传媒学院毕业,而且还专业对口(杂志出版)。 去年毕业后我先在Tank待了两个月,那是英国另一个独立杂志,但基本走大牌时尚杂志的路子。Tank杂志光鲜亮丽,但创作团队极其寒酸,正式员工只有十个人,工资少得可怜,打印个彩图还得掂量着会不会浪费墨。就像国内《青年视觉》之类的杂志,Tank本身基本不赚钱,都是靠些报纸副刊或者其他的设计勉强为生。而相比之下,Dazed&Confused显然阔绰得多,超大办公室,雇员超过五十人。而且大家都非常忙,我记得自己上班第一天就被迫待到8点,设计Alexander McQueen下季服饰新款的宣传册。 尽管时尚杂志社向来以帅哥美女云集著称,但就像路易十五60岁的时候还是法国王室里最帅的一位,我的学长杰弗森.海克也是当仁不让的帅哥。 杰弗森并不是每天都来,他偶尔来的时候,总是穿着随意的衬衫和瘦腿裤,颈上系着复古的领巾。他的名字一直和英国超模凯特.摩斯(Kate Moss)连在一起,因为他们在02年的时候生过一个女儿。尽管后来分手了,杂志社里还是到处挂着凯特的相片。我不知道是他始终未能忘情,或者凯特美女虽然过气了,但还可以用来装饰门面? 自从偶然看到了韩国版的Dazed,我就心潮澎湃不能自己。日本版也就罢了,既然韩国都有了Dazed,为什么中国没有?于是本年度我最激动人心的一件事,就是写了个在中国出版Dazed&Confused的可行性提议,并亲手交到了杰弗森学长手里。 如果在未来的某一天,这本杂志真的来到了中国,那一定是我的功劳。但如果那时候我已经创立了自己的杂志,我就等于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因为两本杂志肯定是一个类型的。 恒殊 环球专栏09年12月 注:此文将登于《环球》杂志2009年12月期,最后见刊版本可能与此有出入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瞅一眼 (Tom Poet)
- 群里就已经好冷清了,组里也一样 (九节)
- 咦 (九节)
- 其实你们最爱的书最后都太监了… (九节)
- 这个小组人数很好 (九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