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及影响
来自:sweetii(我说了,不要关注我了!)
伊迪斯·爱琳·索德格朗(1892年4月4日-1923年6月24日),是一位瑞典语芬兰诗人。她是芬兰瑞典语文学界最早受到法国象征主义、德国表现主义和俄国未来主义影响的现代主义作家之一。24岁时出版了第一本诗集,题名《迪克特》,31岁去世,但她始终未能于有生之年亲见自己的诗作赢得全世界的崇敬和赞誉。今天,凭借在抒情诗领域的影响力,她已成为一个伟人、现代瑞典语诗歌界的标志性先驱。她在语言的修辞和韵律中留下自己的印记,其鲜明程度可见于当代瑞典语诗歌及摇滚歌词,例如Mare Kandre、Gunnar Harding、Eva Runefelt和Eva Dahlgren的作品。 童年时期 伊迪斯1892年4月4日生于圣彼德堡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父母都是讲瑞典语的芬兰人。她作为家中唯一的孩子长大;在她夭亡前两年,又添了一个姐妹。母亲来自一个强调妇女地位的上流家庭,主张妇女应当强势。很显然,伊迪斯与母亲之间有很强的信任纽带。关于她与父亲间关系如何,则很少获知。 伊迪斯不到一岁时,全家搬到芬兰境内的雷沃拉镇,住进外祖父为他们买的房子。很快,父亲开始到一个锯木厂任厂长。三年后,公司破产了,全家陷入拮据。几个月后,外祖父去世,母亲与外祖母分得遗产,得以偿清家庭债务,全家重获尊严。但父亲的生意继续不佳,其余钱很快花完。母亲又安排卖掉外祖母所得的部分遗产,利用得到的款项再次偿清全部债务。 接着,伊迪斯进入圣彼德堡一所传统的女子学校Petrischule,学校在冬宫对面,因此她直观地了解到沙俄当时的重大问题。1905年1月著名的“血腥星期天”那天,她正好在城里:一千多市民,包括妇女和儿童,被沙皇的士兵屠杀。 在这复杂的处境中,母亲有力地使家庭一切运转正常,这肯定使伊迪斯对女性身份大获信心。但关于女性身份和责任,更直接和重要的建构则与她第一次到瑞士疗养的经历有关。 从现在留下来的照片看,父亲的很少,而母亲的很多。她母亲是一个健康、娇小而智慧的女性,总是带着淡淡的明亮的微笑。这给出一种稳定的假象。很多时候她都暴露出焦虑、震动和急躁。伊迪斯和母亲之间关系非常特殊,如果没有母亲,她大概不会成为一个诗人。这种关系很大程度上缘于父亲断绝了一切亲戚往来,因此她从来没有和表姐妹交往过。伊迪斯总是和极度宠爱她的母亲在一起。学期一到,就和母亲一起搬到城里,住进Wiborgska附近的一所房子。而父亲很长一段时间都不和她们住在一起。 苦于伊迪斯没什么朋友,母亲在雷沃拉收养了一个差不多年纪的女孩,也就是伊迪斯的妹妹辛嘉。学期间,辛嘉和伊迪斯及养亲住,假期时就回到亲身父母家里。辛嘉的故事最后以悲剧告终。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她试图从索德格朗家逃回到自己亲身父母家。沿着雷沃拉铁路行进时,她被火车撞到。养母在车站找到她时,已经残死。伊迪斯如何看待妹妹的死不得而知,但她后来写了一首诗献给辛嘉。1904年,父亲患肺结核后,伊迪斯不再上学。1906年5月,父亲被送往Nyland的一家疗养院。后来,他病危返家,于1907年10月去世。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扮鬼脸艺人的衰亡 (落阡)
- 译Edith Södergran (魔鬼魔鬼)
- 生平及影响 (sweetii)
- 译Edith Södergran (魔鬼魔鬼)
- 北岛译《黄昏》 (sweet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