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G]文学艺术类精品图书推荐《季羡林说国学》
Macondo(Veni, vidi, vici)
编辑推荐 季羡林,先后掌握了梵文、巴利文、佛教混合梵文、吐火罗文等古代语言和德文、法文、英文、俄文、拉丁文、阿拉伯文等现代语文。在哥廷根科学院院报上发表论文多篇。1946年回国,受胡适、傅斯年、汤用彤三位先生之聘,为北大教授,并创办东语系,进行东方学研究。195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78年后任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等职。学术研究领域主要有印度古代语言、中印佛教史、吐火罗文译释、中印文化交流史、比较文学、文艺理论、东方文化、敦煌学、糖史等。本书为其代表作之一,主要反映了他对国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观点。 内容简介 文化交流有两种形式,一个是输出的,一个是进来的。敦煌是进来的代表,很多文明程度很高的国家文化。都到过敦煌。佛教从国外进来,经过很长时间的演变,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中国佛教。敦煌里边有很多内容是佛教的,也有其他文化的,蔊UN糯泄胀饫次幕淖詈笠徽尽T偻戮兔涣恕?br />吐火罗语的《弥勒会见记》剧本,是不是也算国学?当然算。因为吐火罗文最早是在中国新疆发现的。吐火罗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语言,是别的地方没有的。另外,很多人以为国学就是汉族文化。我说中国文化,中国所有的民族都有一份。中国文化是中国五十六个民族共同创造的,这五十六个民族创造的文化都属于国学的范围。而且后来融入到中国文化的外来文化,也都属于国学的范围。 我们现在的国学研究还很粗糙,很多应该包括的内容还没有挖掘出来。 历史不断发展,不断地融入,这是没有时间界限的。儒家、道家是传统文化,佛家也是啊,把佛家排除在外,是不对的。 作者简介 季羡林生于1911年8月6日,山东临清市人。1930年入于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专修德言语,1935年入德国哥廷根大学主修印度学,先后掌握了梵文、巴利文、佛教混合梵文、吐火罗文等古代语言和德文、法文、英文、俄文、拉丁文、阿拉伯文等现代语文。在哥廷根科学院院报上发表论文多篇。1946年回国,受胡适、傅斯年、汤用彤三位先生之聘,为北大教授,并创办东语系,进行东方学研究。195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78年后任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等职。学术研究领域主要有印度古代语言、中印佛教史、吐火罗文译释、中印文化交流史、比较文学、文艺理论、东方文化、敦煌学、糖史等。主持编纂《四库全书存目丛书》、《传世藏书》、《福州文化集成》、《东方文化集成》等大型丛书。近年担任《儒藏》和中国人民大学国学研究院的首席顾问。其著作已汇编成24卷《季羡林文集》。此外,他还创作了大量优秀散文、杂文作品。 http://www.bookooo.cn/read.php?tid-1583-fpage-3.html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武林》杂志1984年全年期刊+PDG+QUPAN (dyg2008)
- [PDG]人文社科类精品图书推荐:《中国底层访谈录》 (遛老虎)
- 求<列仙传校笺》,谢谢 (嘟嘟猪)
- 完整《我生为王杨战》全文在线阅读 (厚德载物)
- 王者战神江南(全章节)全文在线阅读 (厚德载物)